觀點:為什麼互通性對DeFi很重要?

當DeFi被貼上「套娃」的標籤之後,以太坊其實就已經步入「共識過載」的晚年了。

而此刻要對抗Solana等新銳性能鏈的衝擊,以太坊除了守護DA正統性不斷擴大Rollup layer2陣營之外,其實還有另一條路可走:透過interoperablity可交互操作性,向全鏈釋放流動性。

沒錯,與其泡沫過大自縛,不如把過載的流動性,分流出去一部分,讓這些Old DeFi品牌把觸角伸向多鏈環境下,進而構造成全新的「競爭壁壘」。

今天要分享的Entangle,正致力於解決DeFi全鏈流動性的問題。乍聽之下和LayerZero以及Cosmos都有點類似,那麼,這些可交互操作性方案的差別是啥? Entanglefi具體如何攻克複雜Oracle挑戰下的DeFi跨鏈跨鏈問題?接下來,我試著從商業敘事角度,分析下,為什麼interopeablity對DeFi很重要?

Cosmos 透過SDK和IBC協議,解決了異構鏈之間的互通性問題,是建構多鏈互通的infra,LayerZero透過跨鍊和預言機等工具和協議,提供了一個通用可擴展的跨鏈互操作性框架。

而Entangle則專注於DeFi生態項目,提供了促進跨鏈DeFi協議流動性互通的解決方案:Liquid Vaults 和Oracle,進而改善資本流通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簡單來說,cosmos和layerZero提供的interoperablity能力,更偏鏈底層infra一些,構建了框架,而Entangle則聚焦於DeFi應用層,錨定DeFi偏好的“資本流通效率、交易摩擦、Oracle餵價合理性」等提供了專案可交互操作能力。

不過,要實現DeFi協議的全鏈流動性整合、管理、組合應用等並非易事。如何做呢?

1)Liquid Vaults,Entangle提供了一個中間層跨鏈資產庫;用戶在A鏈比如Uniswap中質押了流動性,得到的LP憑證可以存入Liquid Vaults中,Entangle合約會生成一個receipt收據(LSD),原先的LP依舊可在Uniswap享有收益,而這個收據則可以作為新的流動性直接跨鏈,組合到其他DeFi流動性中來擴大收益。目前,至少有14B的DEX流動性規模可用於流動性延展、擴充應用。

基於用戶本位,interoperablity層可整合接入的鏈數量越多,可實現的資產流通場景就越豐富,尤其是能將EVM和Non-EVM的異構鏈也連接起來,會減少用戶跨鏈操作所需的步驟和複雜性,減少交易摩擦,本來就是一個剛需,例如:跨錢包、跨鏈橋等;

可交互操作層提供的「跨鏈橋」服務和其他專門做跨鏈服務的協議商業邏輯不太一樣,interoperablity做跨鏈目標是讓A鏈的資金以最低的摩擦在B鏈產生流通,注重的是資產在DeFi中的流通和使用,不像傳統跨鏈橋,光是手續費本身就是一種交易摩擦。

總之,Liquid Vaults作為中間層,為已知DEX中的流動性構建全新可流通的憑證(LSDs),既省去了用戶端複雜的資產跨鏈操作,降低了交易摩擦,又擴大了存量流動性的價值覆蓋範圍,擴大了收益可能性。

這背後涉及異構鏈之間智慧合約通訊問題、異質鏈資產橋接問題,不同原生連結口統一規範問題等等,特別考驗整合鏈的鏈通訊與資產管理、調度能力。

2)Oracle預言機,在完成異質鏈資產跨鏈聚合Vault服務後,又一個挑戰是如何實現DeFi協議間的狀態interoperablity協調,比如,用戶在A鏈Lending平台質押了資產得到了一個LP憑證,然後透過Entangle將該recepit使用到了B鏈,B鏈又將該憑證進行了質押借貸。在一個極端的情況下,若資產價格發生大幅波動,一旦Oracle協調不好雙邊資產狀態,就容易出現壞賬,比如,用戶在B鏈資產被清算之前,提前在A鏈將資產進行了贖回操作。

處理這個棘手問題的關鍵就是Oracle預言機餵價機制,Oracle需要能即時整合鏈上+鏈下價格數據,並能基於TWAP以及VWAP進行有效的時間和交易量加權餵價,從而在A、B鏈上預測可能性的資產狀態轉變,然後給予正確的資產處理決策,避免因預言機餵價和通訊問題產生壞帳。

基於liquid Vaults 解決資產跨鏈摩擦,基於Oracle解決資產鏈間狀態管理,能協調好這兩塊,一套專供於DeFi流通場景的interoperablity解決方案就可以應用了。

為啥對以太坊而言可以緩解DeFi共識過載問題呢?邏輯也很簡單:

1)在單鏈內DeFi操作存在套娃局限:在一條鏈內搞DeFi套娃以及Restaking疊加,其實是限制流動性來增加未來增值資產預期,雖然可以創造新的盈利機會,但同時也限制了資產的流動性。資產在這些操作中被鎖定,因此不能用於其他潛在的投資機會。

2)跨鏈流動性擴展,跨鏈互通性允許一個在A鏈已經被應用過的資產,流動到其他鏈去組合其他鏈的流動性來尋找價值,不僅可以為新鏈帶來資本和活躍度,也相當於為原鏈完成了減壓;

3)DeFi協議穩定營運後,資金體量、用戶量、收益率等都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品牌、信譽資產,透過interopeability的方式將品牌間接延展到其他鏈,其實也算一種品牌增益。避免了許多老品牌不願意擴充新鏈的顧慮,也避免了重啟爐灶存在的各種拓新風險成本。

大家也能感知到,Data Availability和Interoperability領域早已混戰一片了,前者以太坊想守住邊界,但卻正不可避免的遭到模組化思想的入侵,後者怎麼看都是一種百利無一害的機會。

即使未來以太坊不幸成為眾鏈之中的一個“DeFi模組底層”,也沒有人能撼動以太坊的地位。

Note:interoperability確實是個值得關注的方向,Chainlink算鼻祖了,LayerZero一言難盡,此外,Wormhole以及ZetaChain 都值得關注下,抽空再詳細分析。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