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西柚,ChainCatcher
在兩天時間內,Near 官方接連宣布了兩條頗具爭議的動作,先是基金會宣布裁員 40% ,接著又發布了 2024 年更新路線圖。
1 月 11 日,Near 基金會宣布將減少 40% 的團隊成員,主要影響是行銷、業務開發和社群團隊,共涉及 35 名員工。本次裁員將使 Near 基金會團隊成員從初始的 90 人縮減至 55 人左右。
隔日,Near 發布了 2024 年更新路線圖,引入無狀態驗證、開發 zkWASM、改進數據可用性等,以提高 NEAR 協議的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
現今的加密市場正處於熊轉牛的關鍵時期,多數Web3項目都在招兵買馬,擴大團隊規模迎接下一輪牛市,而 Near 基金會卻與主流的預期截然相反,大範圍裁員、縮小團隊規模。
Near 為何在加密市場週期輪換的關鍵時刻宣布大量裁員?這究竟是傳聞已久的「團隊內訌」還是「自救行為」?
基金會裁員 40%
目前,使用者及市場對 Near 基金會裁員事件的看法:利比利空多。多數社群用戶認為此次裁員事件是Near 創辦人Illia Polosukhin(簡稱Illia,中文被翻譯為「一龍」)回歸基金會後整頓團隊的結果,既精簡開支、節約成本,還肅清不必要的人員,這對Near 的未來發展是極大的利好。
之所以會有此結論,是因為在Near 裁員公告中釋放了兩部分關鍵信息,一是為了提高基金會工作效率,對其活動徹底審查後的結果;二是公開了基金會的財務情況,現持有的資產價值超過13 億美元。
一龍在裁員公告中稱,Near 基金會與其理事會(NFC)一起對基金會的活動進行了徹底審查,在此過程中,有反饋稱基金會並不總是那麼有效,有時行動太慢並且試圖同時做太多事情。經過這次審查,團隊決定大幅整合核心基金會團隊,縮小工作範圍、專注更有影響力的活動。
其表示,作為重組的一部分,NEAR 基金會將減少約 40% 的團隊,影響 35 名同事,主要是行銷、業務開發和社群團隊
裁員公告稱,Near 基金會的財務狀況仍然穩健且良好,擁有超過 2.85 億美元的法定貨幣、 3.05 億枚 NEAR 代幣(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以及 7,000 萬美元的投資和貸款。
Near 裁員公告發出後,部分社群用戶表示看好Near 這次裁員,精簡了人員、提高效率的同時又減少了開支,並解決了用戶抱怨已久的基金會做事效率低、不關註生態系統發展的問題,而穩健的財務數據也間接澄清了傳聞已久的「Near 基金會缺錢」的謠言。
對此,一位社群用戶評論道,Near 終於開始重視基金會的問題了,基金會作為推動區塊鏈項目生態發展的重要組織,不但統管著決定項目未來的巨額財庫資金,還需制定符合自身調性的發展、行銷策略及扶持優質早期生態計畫等,而如今的Near 基金會公開表示掌管的加密資產超過13 億美元,且這部分資金多會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發展,或大力扶持生態項目,這對Near 未來生態成長是極大的利好。
在宣布裁員的當天,NEAR 代幣價格從 3.19 美元沖至了 3.69 美元,日內漲幅超過 15% 。 1 月 22 日,NEAR 價格回落至 2.9 美元上下震盪。
2 個月內三換“一把手”
用戶關注 Near 基金會裁員表象背後,也深藏著一個重要的原因:本次裁員是否與創辦人一龍回歸基金會有關。
2023 年 9 月以來,Near 基金會高層經歷了三次大換血。
去年 9 月,自 2022 年第一季起擔任 Near 基金會執行長的 Marieke Flament 宣布辭職。
隨後,基金會交由法律顧問 Chris Donovan 領導。
11 月 7 日,Near 創辦人一龍宣布重返基金會擔任 CEO 一職,負責帶領 Near 生態系統進入建立開放網路的下一階段,Chris Donova 調任營運長。
2022 年 1 月,Near 基金會宣布任命 Circle 和 Mettle 前高階主管 Marieke Flament 為 CEO 後,一龍就退出了基金會。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Near 基金會 CEO 經歷了三次人事變動。用戶對基金會頻繁的人事變動原因眾說紛紛,團隊內訌的傳聞不斷。
真正撕開 Near 基金會問題面紗的是「Wintermute 的 USN 兌換爭議」風波。
2023 年11 月8 日,Wintermute 創辦人Evgeny Gaevoy 公開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砲轟Near 基金會和Aurora Labs(Near 的EVM 鏈Aurora 開發者、創建成員也來自Near 團隊)背信棄義,稱其不遵守合約,拒絕履行贖回價值1,120 萬美元的穩定幣USN 的承諾協議。
這次爭議事件簡單來講,Aurora 先前告訴 Wintermute 可以將任意數量的 USN 回兌換為 USDT,並且不需要提供資金來源。在這個承諾保證下,Wintermute 從 FTX 資產中購買了價值 1,120 萬美元的 USN 穩定幣,但到 Wintermute 將 USN 兌換 USDT 贖回時,Near 和 Aurora 拒絕了。
針對此事,Illia 及基金會回應解釋道,在 USN 因抵押不足關閉後,USN 保護計劃(USNPP)成立,由 Aurora Labs 運營,以保護受影響的個人。而 Wintermute 因存在或利用其從 FTX 購買的 USN 進行價差套利,會給生態用戶帶來損失,才拒絕了請求。
但這次事件再次將矛頭指向了 Near 基金會與半路流產的穩定幣計畫 USN,對他們之間的關係質疑聲不斷。
部分用戶留言稱:“Near 基金會比黑客還黑,原本承諾的USN 可兌換為USDT,現在卻不支持了,一下吞了上千萬美元。”,“穩定幣USN 根本不是Near 官方推出的,但Near 基金會的操作卻顯得與USN 關係非同一般、像是官方孵化的項目,真是管理混亂」。 「Near 基金會沒錢」的傳聞也是從這裡流出的。
公開資料顯示,穩定幣 USN 是由 Decentral Bank 於 2022 年在 Near 上發行的項目,儘管 Decentral Bank 稱自己是一個獨立運營的社區運營項目,沒有來自 Near 基金會的直接財務援助。但由於該穩定幣主要由 NEAR 代幣抵押生成、並在上線初期獲得了 Near 基金會的公開支持,這給用戶造成一種 USN 是由 Near 基金會官方運營的錯覺。
2022 年 10 月,在 USN 因抵押不足宣布關閉後,Near 基金會隨即設立 4000 萬美元的基金來支持 USN 兌 USDT 的轉換。此番兌換支援操作,更讓使用者懷疑 USN 與 Near 基金會官方之間有著不可言說的關係。
截至 1 月 22 日,Wintermute 與 Near 基金會的爭議還未有明確的結論,Wintermute 創辦人也並未停止對其的控訴,他曾表示若 Near 基金會繼續如此,他將採取法律途徑。
與 Wintermute 爭議風波揭開了 Near 基金會團隊管理混亂、與生態相關方之間的關係界線不明等問題。
一隻龍在這個節骨眼上的回歸,也被認為是要整頓 Near 基金會團隊管理混亂的狀問題,重返基金會兩個月後便宣布裁員 40% ,是在肅清團隊。
Near 發展困境:TVL 成長停滯、鏈上應用貧瘠
自從一龍宣布回歸基金會後,Near 在產品方面也宣布了一系列新動作。
先是Near 基金會宣布與Polygon Labs 合作開發零知識證明ZK 虛擬機zkWASM;其次,推出新專案Near DA 資料可用層,進軍模組化區塊鏈領域;接著,又與Eigen Labs 合作建構用於以太坊Layer 2 的快速終點,縮短交易時間、成本可降低原來的四千分之一。
隨著加密市場的整體回暖,NEAR 幣價也一路上揚,從 11 月 8 日的 1.5 美元最高沖至 12 月 6 日的 4.6 美元,累計漲幅超 200% , 1 月 22 日回落至 2.9 美元。
不過,從鏈上營運數據來看,這一系列動作並未為 Near 生態發展帶來任何轉機,鏈上應用數量停步不前、TVL 也沒有新增長。
根據DeFiLlama 數據平台顯示,自2023 年4 月以來,Near 鏈上TVL 長期在3000 萬美元徘徊,直至12 月底才有所好轉, 1 月22 日Near 鏈上鎖倉的加密資產價值為8827 萬美元, TVL 在眾多公鏈中排名31 ,鏈上應用也只有22 個。
對於一龍回歸基金後進行的一系列動作,社群使用者 Moli 將其視為 Near 的自救行為。目前 Near 發展陷入了困境,鏈上生態長期處於停滯狀態,既無新生應用、用戶活躍度也不高,需要向其註入新的活力。
他解釋到,Near 與同時期的 Solana、Polygon、Avlanche 等鏈相比,發展總是慢半拍、且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在上輪EVM 網路炒作熱潮中,Near 發動最晚,一直到牛市末尾才推出EVM 網路Aurora,而如今,Solana 已經憑藉生態造富效應完全走出了FTX 崩盤的陰霾;Polygon 因為緊抓Layer 2 敘事成功轉型為Layer 2 頭牌項目,並吸引了一群開發者;Avlanche 雖然熱度還未完全恢復,但鏈上土狗炒作並未停歇。
與之對應 Near 網路呈現的狀態始終不穩不火,鏈上新生應用基本上沒有,僅有幾個老牌的 DEX、借貸、流動性質押協議供參與。
去年11 月公鏈銘文炒作熱潮期間,Near 鏈上也順勢推出了銘文項目NEAT,並獲得一龍以及多為Near 生態KOL 轉推支持,吸引了大批用戶參與,甚至導致幣安和OKX 等紛紛暫時停止提幣。在 11 月 30 日其鏈上交易筆數突破千萬,創下單日交易歷史記錄,鏈上新增的錢包地址數超過 17 萬個。
儘管銘文 NEAT 銘文 NEAT 的出現為 Near 生態短時間帶來了巨量的熱度和關注,但生態應用卻承接不住,用戶除了能炒作銘文價格以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玩的應用。
隨著銘文熱度走涼,NEAT 幣價也開始一路下跌,近 14 日跌幅超過 50% ,現報價 0.1 美元,與此同時 Near 鏈上交易數據也開始下滑。
1 月 17 日,ChainCatcher 消息,Near 生態再質押平台 Linear 宣布將向社群用戶空投治理代幣 LNR。再次為 Near 吸引了一波流量,互動 Near 生態應用一度成為加密社群的新話題,但進入生態後,用戶發現 Near 鏈上可玩的應用少之又少。
對此,社群用戶Kai 表示,Near 雖在分片技術架構上做了創新,但目前公鏈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早已不再是早期技術上的競爭,而是鏈上應用生態和專案方運營能力的競爭,包括使用者、開發者和社群。
他提議道,Near 現在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發展生態系統,尤其是DeFi 類等應用,不要等到每次流量來臨時都沒有應用承接,且生態繁榮不是一簇而成的,需要官方為開發者、社區不斷提供資源支持與賦能。
專注Web2鏈改,Near 企圖「自救」?
關於鏈上TVL 數據的停滯,NEAR 長期持有者Nick 表示,TVL 數據的高低現今並不能真實反應Near 的鏈上活躍度,這主要與Near 採用的生態發展策略有關,目前Near 比較鼓勵與有用戶基礎的Web2應用合作,幫助其藉助區塊鏈技術重建自己的商業模式。
「積極支持Web2應用的鏈改」策略可從一龍在 1 月的 DeFiant 訪談問答中得到證實。
關於 Near 生態應用的發展問題時,一龍表示,目前 Near 更希望能幫助那些已經有用戶群的Web2應用、借助區塊鏈找到自己的商業變現模式,而不是關注項目能否帶來 TVL。
他舉例道,目前Near 鏈上活躍的項目Sweatcoin 原是一個Web2運動項目,透過與Near 合作成功轉型為Web3走路賺幣項目,用戶透過運動流汗賺取的SWEAT 汗幣不但可以用來交易賺差價、也可以用於購買合作品牌的商品,如瑜珈課、生活用品等。
2023 年9 月導致Near 鏈上交易資料激增的KaiKai 應用,也並非Near 網路上的原生加密項目,是其合作投資的消費者購物資料分析平台Cosmose AI 旗下的「鏈改版」購物平台,借助Near 推出了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KAI-Ching,用戶使用KaiKai App 購物、玩樂或撰寫商品評論等可賺取額外的KAI-Ching 代幣等。
根據 Near Daily 統計的生態數據顯示,KaiKai 和 Sweatcoin 成為過去 30 天 Near 生態活躍用戶最多的項目,KaiKai 活躍用戶數超過了 200 萬,Sweatcoin 用戶數超過 100 萬。
儘管這些應用程式沒有直接為Near 帶來TVL 的成長,但他們的到來也將自身已有的用戶帶入了Near 生態,但讓Web3技術被更多圈外用戶所使用,鏈上交互數及錢包數目也都在成長。
也許是透過成為Web2應用的鏈改工具,嚐到了與其合作帶來的流量紅利。目前 Near 發展策略也集中在為開發者和使用者提供一個高效能、體驗良好的底層網絡,已實現 Near 網路被主流採用的願景。
從 Near 發布的 2023 年工作成果以及Q4更新路線圖中也可以看出。
2023 年度 Near 網路有兩個功能改進大大降低了使用和進入 Near 生態地門檻。其中,新增了元交易功能,可支援無Gas 交易,即用戶在使用Near 鏈上應用程式時無需使用NEAR 代幣支付Gas 費;另外,還添加了零餘額帳戶,使用戶無需持有NEAR代幣即可建立錢包帳戶,解決了以往被用戶吐槽的創建錢包帳戶需要先持有0.1 NEAR 以上代幣的問題,使得新用戶可以輕鬆地使用應用程式。
而在2024 年路線圖中,在產品效能上,Near 引入的無狀態驗證功能,不僅可提高網路的安全性、避免實施詐欺證明,同時還可提高了每個分片的吞吐量和效能;與Polygon 合作開發的zkWASM 可作為L2網路的EVM 執行環境,以及推出的資料可用層NEAR DA 可協助開發者更容易建置L2網路等。
在使用者體驗方面,提出的帳戶聚合功能將允許使用者使用一個 Near 帳戶來控制不同鏈上的帳戶,這也是 Near 鏈抽象願景計畫中的重要一步。此外,另用戶頭痛的 MetaMask 等以太坊錢包無法支援 Near 網路的問題也將被解決。
目前,Near 推出的資料可用性層產品 NEAR DA 已與 Polygon CDK、Arbitrum Orbit 等開發者堆疊集成,開發者可用它建立自己的L2或L3網路等。
不過,對於本次更新的路線圖,有社群用戶卻評論道,這符合 Near 一貫的「模仿」作風,每季都修改路線圖。先是複製了以太坊分片,然後今年FET 等AI 熱後又轉向AI 事物,現在模組化TIA 和Layer 2 火了後,又複製了DA 層,希望從現在開始,Near 的這種模仿策略結束了,能自己走出一條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