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者,交易也。 「囤」者,HODL也。 HODL,乃HOLD之拼字錯誤,遂將錯就錯,漸成一種文化迷因。持有不動,穩穩拿住,就是HODL。
市場中常充斥著致富的各種神話。交易致富的故事,尤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但是在BTC這事上,深入思考其中的邏輯,就會知道,交易者,終究是戰勝不了囤積者的。
我們所考察的,乃是交易者和囤積者兩個整體,而不是具體的某個交易者。具體的一個交易者,當然可以透過在交易者內部的透過割與被割所造成的再分配,而迅速聚集大量財富。
但是,和美國總統林肯的名言有點類似的是,你可以在某一段時間戰勝所有人,也可以在永遠戰勝一個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戰勝所有人。
一時聲名大噪的交易高手常有,迅速滑入塵埃者眾,而久年不衰者鮮有所聞。
交易者整體上只在所謂場內掠取價值。
囤積者則透過場外的種種行為獲取價值,然後轉入場內,轉化為對BTC的增持。
囤積者獲取場外價值的辦法只能是給他人創造價值,也就是滿足他人的需求。例如囤積者的主業是賣饅頭,那麼他就透過給別人提供饅頭,而獲得了一定的收入。
交易者不靠場外收入來增加囤積。也因此,在場外,交易者才是需求方,而不是服務方。
囤積者把饅頭賣給交易者,交易者支付對價給囤積者。囤積者把買饅頭賺來的收入轉換為BTC,從而增加其BTC部位。
像饅頭這樣的場外經濟循環路徑非常非常多。所有路徑的唯一方向,都是最終導致BTC從交易者流向囤積者手中。
只要交易者一天需要吃飯、穿衣服、出行,就一天不能阻止BTC從手中流到囤積者手中。
在法幣體系中,交易者(投機者)的破解之術是和印鈔機綁定,他們搖身一變成了熱衷資本運作的企業家,在一級市場擊鼓傳花的風投,攀關係走後門炒概念吹估值的創業者,萬法歸宗就是一條,讓印鈔機源源不絕地印鈔票給自己花。儲蓄者(囤積者)蒸饅頭就是蒸到死,也不可能賺完印鈔機無限量供應的鈔票。
在自帶這種不公平buff的體系裡,交易者(投機者)總是戰勝囤積者(儲蓄者)。不勞而獲遠勝於辛勤工作。
反觀BTC這樣不被交易者掌握印鈔機的可蓄積物,囤積者(儲蓄者)總是能夠打敗交易者(投機者)。
不事生產者,總是要捨棄其BTC,交給生產者,以換取後者手中掌握的產物(例如,饅頭)。
交易者手中的BTC,也必然源源不絕地流向囤積者。
除非,囤積者被忽悠去做交易,在場內輸掉了他手上的BTC。
否則,長期看來,囤積者必定戰勝交易者。
一言以蔽之,炒不如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