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16z合夥人Chris Dixon,來源:Stanford Blockchain;編譯:鄧通,金色財經
這個互聯網可以說是戰後時代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是使現代生活的許多便利性成為可能的技術。儘管最初是一個開放且非營利的網絡,但今天互聯網的大部分價值都被一小部分科技巨頭公司如Google、Meta和亞馬遜所壟斷。我們提出了區塊鏈作為網路演進的新轉折的願景。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Read Write Own」中的一些主題,例如將區塊鏈置於網路歷史和網路經濟的更廣泛背景中,討論「代幣」作為一種新的數位原語的重要性,探討在加密空間中「賭場文化」和「電腦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區塊鏈如何重新定義數位所有權的概念。透過這樣做,我們將展示,透過將價值返還給網路「邊緣」的用戶、創作者和企業家,區塊鏈代表了一項技術突破,重新定義了所有權動態,釋放了創新的新可能性。
(金色財經注:在《Read Write Own》一書中,作者a16z合夥人Chris Dixon 認為,培養創造力和創業精神的開放網路的夢想不一定會消亡,事實上,可以透過區塊鏈網路來拯救。他將這場旨在為從社交網絡到人工智能再到虛擬世界的一切事物提供堅實基礎的運動與加密貨幣投機分開——他稱之為“計算機與賭場”的區別。)
網路經濟與網際網路的歷史
要理解區塊鏈的技術和文化重要性,我們需要將它們置於更廣泛的網路歷史背景中。從根本上說,我們今天所稱之為“互聯網”的東西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之網絡”,由多層網絡協議技術構建而成,形成了“互聯網協議棧”。這從基本的網路傳輸協議(如IP,即互聯網協議)延伸到應用層網路協議,如用於電子郵件的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或用於萬維網的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 ,再到特定應用程式中的抽象社交網絡,例如Facebook和X(之前的Twitter)。
網路的許多價值,如我們的社交網路、財務歷史記錄和醫療記錄,都記錄在這些互鎖的網路結構上。因此,要理解現代互聯網,我們需要了解網路設計,因為這些網路的設計方式直接影響資金和權力在網路系統中的流動方式。
在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存在著兩種主要的網路經濟設計:協議網路和公司網路。
協議網絡由一組開源規則定義,描述了網路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方式。由於該協議是完全開源的,任何參與者都可以輕鬆使用這些代碼啟動應用程序,並且所有的價值都累積給協議的參與者,而不是給任何中心化的實體收取過高的網路使用費用。像所有網路一樣,協議的價值隨著更多的參與者加入網路而增加。協議網絡的最經典例子之一是RSS(真正簡單的訂閱)協議,它是一種開源的Web訂閱格式,允許用戶訂閱他們關注的其他用戶和網站的內容。這種開源協定經常用於訂閱部落格文章、新聞標題和播客劇集等內容。
另一方面,公司網絡是一個閉源網絡,例如Facebook或Twitter,其中一家公司設計、維護和分發網絡以推動自己的公司利益。儘管許多這些公司網路支援API和在其平台上的外部開發人員和創作者生態系統,但它們的利益次於核心公司的獲利動機。因此,許多這些公司網絡具有非常高的“提取率”,即創作者、開發人員和網絡上的其他用戶積累的絕大部分價值都歸平台所有,而不是歸用戶自己所有。
隨著現代網路的成熟,我們有系統地看到了像Facebook或Twitter這樣的封閉公司網路逐漸勝過像RSS這樣的開放協定網路。例如,Twitter實際上是作為一個易於使用的前端而構建的,用於支援RSS,但逐漸地用戶開始僅依賴Twitter的平台和網絡,而不再使用RSS。最終,Twitter在知名度上完全取代了RSS,該公司決定在2013年終止對RSS訂閱的支援。
這些公司網路能夠利用和取代這些開放協議網路的核心原因之一是它們有著極強的資金支持,並且能夠很好地推動自己的策略利益。例如,亞馬遜、YouTube和Uber等平台很樂意最初承受損失來資助它們的成長,並吸引用戶加入它們的平台。另一方面,許多協議網絡由於其分散的性質,缺乏用於專案持續開發和維護的系統性資金支持,許多開發人員出於純粹的善意來維護網路。因此,這些開放協議網絡無法與公司網路的「戰爭基金」競爭。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損害了互聯網作為一個開放、公共空間共享和推進知識的初衷。
代幣、計算機和賭場
另一方面,區塊鏈引入了一種新形式的網路經濟,將協議網路的開放性與使它們能夠與公司網路的團隊競爭的資金機制結合在一起。這是透過引入「代幣」作為區塊鏈應用中既代表所有權單位又代表價值單位的新原語來實現的。
以比特幣為例,這是最古老且最知名的區塊鏈專案。比特幣區塊鏈本質上充當一個龐大的、去中心化的「帳簿」(類似於Excel電子表格),永久記錄網路上的所有財務交易。這個龐大的「帳簿」由全球數百萬台電腦上的「礦工」或「驗證者」維護和複製,這些參與者透過比特幣「代幣」獲得獎勵,具體獎勵由一種被稱為「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的演算法確定。基本上,比特幣「代幣」(BTC)既是價值單位,也是激勵網路參與者採取特定方式行動的所有權度量,例如透過「工作證明」演算法維護財務帳簿。
代幣提供了一個靈活的框架,可以大規模協調行為——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應用程式中輕鬆更換比特幣的「工作證明」獎勵演算法為另一種演算法。例如,以太坊使用「股權證明」演算法,將比特幣的類似Excel的去中心化帳簿擴展到一個完全圖靈完整的全球電腦。所有這些創造了區塊鏈行業中的一門新學科,被稱為“代幣經濟學”,它融合了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和博弈論的元素,設計了有效的區塊鏈應用代幣獎勵系統。
不幸的是,在加密貨幣領域,「幣」和「代幣」的概念往往讓人聯想到負面含義,以及將加密貨幣描繪成無法監管的線上賭場的刻板印象。儘管在區塊鏈領域存在許多不良行為的案例,例如Terra創始人Do Kwon和FTX創始人Sam Bankman-Fried利用行業的新穎性推行欺詐計劃,但這種對加密貨幣空間的誇張刻畫掩蓋了該行業中真正的創新和技術進步。
粗略地說,加密貨幣可以被劃分為兩種不同的文化: “電腦文化” 和“賭場文化”。 「電腦文化」 代表著開發人員、企業家和有遠見的人,他們可以將「加密貨幣」 放在互聯網更廣泛歷史的背景下,並理解區塊鏈在長期內的技術重要性。另一方面,「賭場文化」 更關注短期收益和從價格波動中獲利。
我們希望透過更多的監管和法律明確性,有可能緩解「賭場文化」 的短視和有害影響。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充分利用鎖定計劃和時間範圍,透過技術手段(如質押)或傳統的法律手段(如合約)鎖定代幣一段特定的時間。這可能會促使該領域更多地考慮長期問題,從而將區塊鏈技術推動為社會公益力量。
重塑數位所有權
促進區塊鏈產業健康、充滿活力文化的關鍵是利用加密貨幣運動中「電腦文化」 的力量。從根本上說,代幣使區塊鏈有能力重新定義數位網路上的所有權概念。對於許多區塊鏈項目,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沒有單個人或公司「擁有」 網絡,因為無論誰擁有網絡的代幣,如ETH或BTC,都是網絡的所有者,並且協議的所有代碼——如決定代幣獎勵分配的演算法——都是開源的。
因此,區塊鏈是協議網路開放、協作精神的自然繼承者。同時,由於ETH和BTC等代幣代表可以交換成真實貨幣的價值單位,因此區塊鏈網路上的參與者也能夠資助專案的開發和維護,以與公司網路競爭。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利用「代幣」 和其他區塊鏈技術作為社會公益力量並回饋社區的潛力。例如,Helium 透過獎勵用戶設定無線熱點樞紐提供無線連接的HNT代幣,使得被傳統網路服務供應商忽視的社區能夠獲得網路存取。透過巧妙利用代幣激勵,Helium 能夠引導一個相互連接的熱點樞紐網絡,以享受網路效應。這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說明代幣允許較小的公司克服傳統的“冷啟動問題”,顛覆較大的現有公司,如傳統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隨著專案的成熟,持有HNT代幣的用戶也能夠積極參與協議的治理,使這些早期採用者在專案未來方向上有發言權。
因此,區塊鏈在結構上重新定義了數位所有權的概念,將網路的利潤重新分配給最初創造這個價值的用戶和社群。透過為開放協議上的網路參與者創造一種新穎的激勵結構,區塊鏈打破了「公司網路」 的「贏者通吃」 模式,將網路還原為其最初的自由、去中心化和民主的價值觀。
區塊鏈的未來
今天,我們正處於加密領域的轉折點。在過去的幾年裡,區塊鏈基礎設施和技術在許多方面都有系統性的改進,例如零知識證明、模組化區塊鏈和互通性解決方案的進步。就像GPU的基礎改進為ChatGPT的「殺手級應用」 鋪平了道路一樣,我們相信區塊鏈基礎設施可能很快就能夠推動加密領域的「殺手級應用」 鋪平了道路一樣,我們相信區塊鏈基礎設施可能很快就能夠推動加密領域的「殺手級應用」 的出現,這個應用在其對更廣泛採用的重要性上類似於「iPhone 時刻」。
隨著加密產業在過去一年半的崩盤後迎來新的篇章,我們期待看到可能湧現的各種新的區塊鏈項目,如新穎的社交網路、遊戲和元宇宙、開源金融基礎設施,以及推動網路下一階段發展的新的以人工智慧為中心的創作者經濟。
最終,如今的區塊鏈代表了運算的前沿,就像20世紀90年代的網路一樣。與AI和VR/AR等其他尖端技術不同,這些技術主要使大型科技公司的霸權得以維持和受益,加密代表了一種真正的顛覆力量,將價值重新分配到網路的邊緣,賦予網路的創作者、使用者和參與者真正成為協議的所有者,並在數位領域建立一個新的「讀、寫、擁有」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