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Management Science,作者,Bruno Biais, Agostino Capponi, Lin William Cong, Vishal Gaur, Kay Giesecke
1. 引言
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資產的出現代表了經濟基礎設施的重大創新。比特幣(BTC)和無許可區塊鏈引入的共識機制從根本上改變了參與者在沒有集中式中介的情況下儲存和轉移價值的方式。新技術的可能性導致了在(加密)集中式金融(CeFi)、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新興版本的Web3領域的實驗和應用的爆炸性增長。然而,許多設計選擇和經濟特性在電腦科學和工程研究中被置為次要地位。隨著全球各國經濟體都在嘗試整合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軌道和金融基礎設施,這類學術研究對於知情的政策和技術設計以及增加基礎設計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文章透過15篇MS的專題文獻,對該領域目前的研究進行了整理。
2. 已有研究
1.代幣所面臨挑戰背後的經濟學
隨著Terra-Luna、FTX等加密貨幣平台在2022年崩盤以及針對Binance、Coinbase等的監管訴訟,加密產業面臨巨大壓力。但這些挑戰通常是經濟性的,而不是技術性的,涉及區塊鏈平台和Web3應用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問題。儘管去中心化在技術上是可能的,但在經濟均衡中可能不會實現。中心化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見證了加密貨幣市場指數級的成長,其目前在加密領域仍佔據主導地位,背後許多經濟力量導致垂直整合和中心化。這不僅違背了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共識形式的概念,也可能導致市場操縱。考慮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專題的第一部分包含了三篇文章,它們在過去兩年行業迅速發展以前,就已經探討了這些基礎經濟問題。
Cong等人(2023)透過一種系統方法檢測偽造交易,首次嚴格記錄了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上的洗錢交易現象。 Capponi等人(2023)進一步考慮了礦工在硬體上的投資,並在尋租遊戲中競爭挖礦獎勵,指出中心化隨著挖礦成本的異質性增長,但硬體容量限制防止了最高效的礦工壟斷挖礦過程。 Garratt和Van Oordt(2023)探索了固定挖礦成本對基於工作量證明(PoW)的加密貨幣的影響,特別是挖礦硬體類型對可盈利的雙重支付攻擊的可行性的影響,發現專用硬體的加密貨幣對匯率衝擊的反應較小,這有助於避免雙重支付攻擊。
這些研究不僅加深了我們對加密貨幣市場操縱、挖礦產業結構以及硬體生產和投資在生成區塊鏈網路去中心化共識過程中重要性的理解,也為針對多個加密交易所的監管訴訟提供了學術基礎,並警告了CeFi實體在有限監管或揭露要求下集中權力可能導致的市場操縱行為,這些問題後來在FTX崩潰中顯現出來。
2.費用機制,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和智能合約
即使沒有與中心化、缺乏監管和挖礦攻擊相關的各種挑戰,區塊鏈系統在維持去中心化結構的同時實現可擴展性方面仍面臨一些設計問題。首先,沒有中心化實體來定價產品和服務,分散式網路應採用何種類型的費用機制以確保長期可持續性尚不清楚。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擴展性是業界眾所周知的瓶頸。此外,區塊鏈和智慧合約的經濟影響也基本未知。專題的接下來三篇文章有助於填補這些知識空白。
Basu等人(2023)提出了“StableFees”,基於統一價格拍賣的費用設定機制,旨在減少費用波動並防止用戶和礦工操縱。 Benhaim等人(2023)研究了基於委員會的共識(CBC)如何影響區塊鏈的速度和安全性,發現小型委員會能提高擴展性,但也可能降低安全性。 Chen等人(2023)透過分析美國州法律對區塊鏈技術採用的影響,發現區塊鏈技術能幫助緩解合約不完整性問題,促進公司創新和降低對垂直整合的依賴。
3.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創業金融、治理與平台脆弱性
「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是一個新興領域,旨在探索(加密)代幣的使用和估值。起初由Cong等人(2021)在2018年的工作論文中提出,並透過一系列研究逐步發展。這一領域涵蓋了理論和實證研究,探討了加密貨幣的各種類型和功能。區塊鏈平台透過發行本地代幣來提供融資和貨幣化的新途徑,這些代幣作為傳統可轉換證券或股權以及費用或佣金合約的替代方案。
Malinova和Park(2023)指出,雖然基於收入的代幣合約在經濟上可能不如股權,但經過優化設計的代幣合約可以產生與股權和債務相似的回報。 Davydiuk等人(2023)的研究顯示,創業者透過保留代幣來減輕資訊不對稱問題。 Shakhnov和Zaccaria(2023)探討了代幣如何透過價格歧視來提取消費者剩餘。 Barth等人(2023)分析了分析師在ICO市場中的作用,發現他們的評估可能因相互作用而帶有偏見。 Gan等人(2023)研究了代幣與平台佣金在克服道德風險的效用。 Sockin和Xiong(2023a)討論了加密貨幣作為效用代幣在促進交易中的作用,以及代幣重新交易性如何影響平台的穩定性。這些研究為代幣經濟學領域提供了豐富的見解,特別是關於代幣融資、市場訊號、網路效應和平台治理的議題。
4.集中式金融(CeFi)、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加密創新
目前CeFi形式雖存在擔憂,但在去中心化網路中經過改良的CeFi設計可能仍具有永續性。除加密貨幣交易所外,CBDCs是CeFi中最活躍的發展之一(例如,Auer et al. 2022),而穩定幣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則是DeFi的主要應用。特別專題的後三篇文章探討了CeFi、DeFi和加密產品創新的演變及其經濟洞察。
Chiu和Davoodalhosseini (2023) 研究了CBDC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發現類現金的CBDC比類存款的CBDC更能促進消費和福利,並可能增加銀行中介和市場份額。 Park (2023) 討論了去中心化自動化做市商(AMMs)的概念缺陷,指出流動性不變定價允許三明治攻擊,增加交易成本,威脅DeFi生態系統的長期可行性。 Augustin等(2023) 透過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引入,研究了衍生性商品對現貨市場的影響,發現期貨合約有助於提高價格效率、市場品質和流動性。這些研究為理解金融創新的經濟效應提供了新視角。
3. 未來展望
1.區塊鏈取證、網路安全和監管
金融科技對金融體系的監理提出了許多挑戰。一個迫切的挑戰是如何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監管新興的基於區塊鏈的(CeFi和DeFi)實體。儘管一些國家已取得進展,但現實是,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加密監管仍然模糊或缺乏。有些人認為,基於活動而非實體來進行監管是可取的,以便平衡競爭環境,確保從事類似活動的各種實體受到相同的監管待遇。其他人則提議完全消除這個行業。無論如何,隨著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日益重視打擊加密市場操縱和網路犯罪,並推出一系列其他監管舉措,兩個研究領域的重要性逐漸顯露。第一個是開發統計分析和區塊鏈取證工具,以便檢測和打擊該行業的陰暗面,並確保市場完整性。關於法務會計和金融的研究在傳統金融領域被證明是有用的,並且在CeFi和DeFi中繼續發揮作用(Foley et al. 2019, Cong et al. 2023a, Griffin and Kruger 2023),特別是關於與加密相關的網路犯罪和市場操縱。第二個是理解經濟激勵,以預測均衡結果並在各種監管過程中證明“意圖”,許多文章對此有所貢獻。推而廣之,嚴格的經濟研究對於為政府提供資訊、協助監管機構建立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免受欺詐和犯罪活動的明確框架是必要的,而不會變得過於嚴苛以至於扼殺創新。
2.設計分散式系統
在將各種協議設計視為既定的前提下,研究人員一直在分析基於區塊鏈網路的各種均衡結果(例如,Halaburda et al. 2022, Amoussou-Guenou et al. 2023)。但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些設計可能是特定情況下的且次優的。因此,區塊鏈和Web3協議中的機制設計和資訊設計構成了經濟學家可以做出獨特貢獻的領域。代幣經濟學設計同樣重要,它需要貨幣經濟學、資產定價和公司金融的知識。探索各種系統設計可以幫助從用戶那裡獲取資訊(用於眾包和投票等;例如,請參閱Benhaim et al. 2023b)、改進資訊記錄(例如,共識機制)、激勵/協調用戶的貢獻,並籌集資本(例如,透過ICO)。
3.集中與分散的平衡
去中心化並非沒有代價,也不等於無需許可的區塊鏈(Bakos et al. 2021)。僅僅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是意識形態者和極端愛好者的話題。作為經濟學家,我們應該考慮所涉及的權衡。如果要推廣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它們需要像網路一樣可靠、可擴展的基礎設施,以便用於大多數經濟活動。 CeFi、DeFi和TradFi共同演化的一個可能結果是,一個最優和可持續的網路將結合它們所有的元素。因此,在如何克服區塊鏈可擴展性挑戰的討論中(eg, Buterin 2017, Abadi and Brunnermeier 2022) ,透過局部中心化仍然非常重要。此外,正式嘗試引入Web3聲譽,超越啟發式討論(Weyl et al. 2022, Tong 2023) 仍然是一個有前景的領域,經濟學家可以在這裡做出獨特的貢獻,鑑於關於評級、聲譽和合約的廣泛學術文獻。支援保密的AMM-based DEXs的區塊鏈,解決各種攻擊(例如,三明治攻擊)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的經濟分析。
4.從數據中學習並實踐
區塊鏈和加密經濟領域之外的許多人抱怨區塊鏈和Web3只是炒作。我們應該讓事實來發言。需要更多地了解這個領域是否正在變得現實或可以變得現實。這項努力始於記錄基本的經驗模式,如加密資產的回報動態(eg, Liu and Tsyvinski 2021),功能和分類(Cong et al. 2022a),以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Benetton et al. 2023) 。隨著非同質化代幣(NFTs)、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 的出現,向研究人員提供系統狀態資訊的實證研究可能是有價值的(Borri et al . 2022, Falk et al. 2022)。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s) 和穩定幣可能是區塊鏈和智慧合約最有前景的大規模應用。雖然關於它們的設計和經濟原則有豐富的理論文獻(eg, Gorton and Zhang 2023),但定量或實證研究才剛開始(eg, Chiu et al. 2023)。另一個重要的大規模採用條件是互通性——一種簡單可靠的方式,讓數位資產可以自由交換,並使更多行業能夠將區塊鏈融入日常營運。此外,如Chen et al. (2023a) 所描述的智能合約的潛力釋放,需要價值和資訊在鏈下和鏈上世界之間的流動(可能透過物聯網感測器),這方面的討論才剛開始( eg, Bakos and Halaburda 2023, Cong et al. 2023d)。
5.超越金融市場的應用
區塊鏈應用已超越商業經濟和金融領域,正逐漸湧現於治理、供應鏈、遊戲、醫療保健等領域。 Yermack (2017) 與Erwin 與Yang (2023) 探討了區塊鏈在治理和永續性方面的應用。此外,區塊鏈被有效地用於提高供應鏈透明度(eg, Chod et al., Ma et al. 2022),這對於區塊鏈的採納和競爭產生了影響(Sristy 2021, Iyengar et al. 2021 , 2023)。 Cui 與Gaur (2022) 討論了區塊鏈在供應鏈應用中與加密貨幣網路的不同,並說明了區塊鏈在供應鏈中的用途。作者也介紹了近期的成功案例,並透過公司訪談和次級出版物來分析其創造價值的潛力。這些應用包括流程效率改進、供應鏈優化和新的創新用例的創建,它們的實施便利性和益處範圍有所不同,但都能從經濟分析中受益。
6.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分析
區塊鏈技術為安全的多方運算(MPC)提供了一個有前景的基礎,融合了透明性與隱私保護。儘管區塊鏈本質上強調透明性,但透過採用如零知識證明等方法,可以在不洩露敏感資訊的前提下驗證和整合資料。這種技術在需要保護隱私同時確保資料完整性和可驗證性的場景中尤其重要。
早期的經濟研究已經探討了區塊鏈在審計、金融報告、穩定性分析及委託投資等領域的應用及其影響。此外,區塊鏈與人工智慧(AI)和大數據分析的結合,能夠在內容生成、隱私保護、金融包容性、詐欺檢測和身份驗證等方面提升效能。
此外,AI在優化智慧合約程式碼方面的能力,可能促進更多創新和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採用。這種AI與區塊鏈的協同作用不僅增強了安全MPC和去中心化應用(dApps)的效率,也為技術進步和計算範式的重新定義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下為文章部分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