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AI與區塊鏈結合的投資

在前兩天文章的評論區,有讀者問到對於近來火爆的AI結合區塊鏈的各種應用,我的態度和觀點是什麼。

AI的爆發絕對是媲美甚至超過工業革命等級的科技革命。這場革命必定會席捲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並和現有的各類技術結合衍生出我們無法想像的場景和應用。

任何一個對科技投資著迷並且希望參與其中的投資者都不可能忽視AI。

我也是如此。

身為一個在加密世界中探索的行路人,我首要關注的當然是AI與區塊鏈的應用結合。對此,我不僅長久以來都保持密切的關注,而且更多地還在持續思考一些問題。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對這個領域都保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並沒有太多的參與。

因為有讀者問到,所以我乾脆趁這個機會,把我對一些問題的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

要說明的是,我接下來提出的問題有很多我自己暫時也沒有很好的答案,因此我更希望讀者把這些想法看作拋磚引玉,而不是經驗總結。

按照我一貫的習慣,做任何投資前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未料勝,先料敗—–也就是說先把最糟糕的情況想清楚,不說能賺多少錢,而是盡量少走彎路。

具體到AI結合區塊鏈的投資,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裡面有什麼坑是我要千萬小心、盡量避免的。

1 絕大多數的現有項目都是炮灰

我曾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寫過:對於一個剛出現的新事物,但凡大家一開始都知道好,大概率它未來不會太好或者說它未來好,大概率好的地方也是大家事前完全想像不到的場景。

AI亦是如此。

AI的應用一上線,所有人都知道它好了,我也認為它好,但是我認為它好的地方大概率是我們現在根本想像不到的地方。

注意,我在這裡說的「好」是指殺手鐧等級的應用,是指可能漲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級別的項目,而不是一些小打小鬧對我們的生活有些許改進、有點點微創新的項目。

什麼翻譯、對答、寫文這些小應用在我看來只是開胃小菜,不值得大書特書。

以這個想法來衡量現在我們看到的AI結合區塊鏈的項目,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它意味著我們現在在各個交易所裡、各個大V宣傳中看到的一堆AI項目、AI幣大概99%都是炮灰,都是AI結合區塊鏈這條路上的墊腳石。

這裡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我說這些項目是炮灰,不是說它們不賺錢。在炒作、趕風口、市值管理等一堆手法的操作下,它們在接下來的牛市中很有可能讓持有者賺一些甚至不少錢,但這類項目大多一眼看上去,一分鐘就能讓讀者明白它們在幹什麼,它們「解決」了什麼問題、它們的「敘事」牛在哪裡。

對我來說,這類計畫絲毫引不起我進一步的思考和好奇,我對這類計畫的興趣現在已經越來越淡了。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果目前絕大多數AI結合區塊鏈的專案都會是炮灰,那麼AI結合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到底在哪裡呢?

我也不知道。

但是類似的思維方式和歷史演進是可以參考的。

加密世界的發展就是我們最好的借鏡。

2.1 技術是有特質的

我越來越相信任何一項新科技都有它內在的特質。所謂的特質就是根本特性或說其它技術不具備的特質和優勢。

一項新技術的殺手級應用一定是極大發揮了它特質的應用。

所以AI結合區塊鏈的應用一定是將兩種技術的特質結合的應用。

區塊鏈技術的特質是極盡所能的去中心化。

這個特質衍生出了一種中立的平台,它能避免被任何一方中心化勢力所壟斷和控制。因為要避免被中心化勢力所壟斷和控制,所以這種平台必須要無門檻的吸引全球參與者參與網路安全的維護。既然要吸引全球的參與者維護網路安全就必須對參與網路安全維護的參與者給予獎勵——發行加密資產。

正是基於這套邏輯才有了比特幣和以太坊,才衍生出了今天的銘文、DeFi、NFT、鏈遊、二層擴展等等,才讓我們看到了無數團隊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意和發明。

一個受中心化組織控制的平台會讓我們肆無忌憚地勇敢實驗、大膽創新?

不可能的。

所以區塊鏈技術由其特質衍生出來的整個邏輯是前後相連、密不可分的。這當中任何一個環節被切斷或閹割,區塊鏈就失去了靈魂也就失去了特質,退化為傳統的分散式系統。

那麼AI的特質是什麼呢? AI創造了什麼是其它現有技術所沒有或無法創造的?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但也沒有答案。

2.2 加密世界的艱難探索

我們現在來看區塊鏈好像比較容易理解它的這個特質。可實際上這是一個艱難探索的過程。

在早期,絕大多數人因為根本沒有把握住這個特質,在投資路上吃了大虧,摔了大跟頭。

在加密世界內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EOS以及一眾以太坊殺手們。它們無論披著什麼外衣,其根本特點都可以歸為一點:以犧牲去中心化或安全的方式來追求區塊鏈交易的效率。

有人會說,那些專案在高峰期不也創造了上百倍的收益嗎?

如果我們仔細去看一看當年的情形就會發現:那些代幣的持有者中只有極少是能夠在當年的峰值套現離場的,絕大多數在牛轉熊後依然手裡握著大把籌碼,期待這些專案能夠起死回生、再造輝煌。

然而期待來的結果卻都是慘不忍睹。

能夠穿越牛熊永遠不虧待持有者的只有比特幣和以太幣這兩個王者。無論投資者在前面哪個時點(即使是牛市的峰值)持有它們,最終都會有所收穫,需要的只是一些等待和堅定的信念。

為什麼?

在我看來就是去中心化的特質使它們永遠屹立。

上面這個例子是加密世界內的,在加密世界之外的例子是更多了。

在2018年後,一大堆傳統企業開發了許多聯盟鏈項目,同樣以犧牲去中心化的方式硬生生把區塊鏈改造成了傳統的分散式系統,然後聲稱這類系統能夠改造我們的生活甚至催生新的產業。

某些地方甚至提出了「無幣區塊鏈」的概念。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些項目死的死、苟活的也不過是殘喘續命。某大廠去年直接把自己曾經大力打造的所謂區塊鏈平台給砍掉了。

聯盟鏈當年是傳統投資人特別喜歡投的領域。我們可以想像,當年投那些聯盟鏈項目的投資者,現在能得到什麼。

上面兩類案例:一類是生態內、一類是生態外,但結果完全相同。

為什麼?

因為那些投資人完全弄錯了方向,根本沒有把握住區塊鏈技術的特質,而是被一些「偽概念」迷糊了方向。

所以作為投資者,一定要把握一個技術的特質,沿著它特質發展的方向去投資,這樣才能避開一大堆“偽概念”、“偽賽道”、“偽創新”、“偽敘事” 。

2.3 「名人效應」在投資領域的迷惑性

讀到這裡,有讀者可能會說,看來要判斷一個新技術的特質是相當困難的。

照我說,不只是相當困難,甚至是九死一生。

還是以加密世界為例。

當年EOS興起的時候,其精神領袖BM可是圈內公認的技術大牛,他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於當年的Vitalik。

當這兩個人同時發聲的時候,身為一般投資者的我們該如何判斷?

誰說的對?誰說的不對?

他們哪些地方說得對,哪些地方說得不對?

這對一般投資者而言是個巨大的挑戰。

我當年特別幸運,一方面是讀了中本聰的早期言論,另一方面碰上了一位深度思考的良師益友,這才讓我發現了BM言論中的漏洞和EOS的問題,較早地避開了這些「殺手們」的坑。

在加密世界外呢?

狀況同樣慘烈。

當年為聯盟鏈月台的有不少重量級的科技人士。

作為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同時聽到了兩個人在發聲:一邊是重量級的科技人士,另一邊是一個初出茅廬、大學輟學的創業家(Vitalik)。

想都不用想,多數投資人會信任重量級的科技人士,結果就不言自明了。

我不懷疑這些科技人士在技術方面的優秀,但我不相信他們真正理解了區塊鏈技術的特質,我甚至認為他們的內心是極度排斥這種特質的。

3 AI的特質

我們在加密世界為了探索區塊鏈技術的特質走了很多彎路,踩過很多坑。現在在AI領域我發現類似的狀況又出現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OpenAI技術的核心是Transformer。但這個核心技術並不是微軟提出的而是谷歌。

但當年谷歌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這條道路。

但奧特曼卻堅持認為這條路沒有錯,錯的是算力不夠,因此他從加強算力的這個方向去努力然後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我們想想,如果當年投資人在面對Google和奧特曼時,有多少人會認為奧特曼是對的?其結果又是不言自明。

有趣的是類似的案例前幾天又上演了。

近日,OpenAI發布了震驚世界的Sora。

當全世界都為Sora所匍匐拜倒時,Meta的執行長同時也是圖靈獎得主的Yann LeCun卻對Sora提出了批評。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Vitalik和BM的爭論。

現在一邊是奧特曼,另一邊是同樣頂尖的科學家,身為一般投資者的我們,怎麼判斷到底誰對誰錯?

我也不知道。

對這些問題,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答案,證明我們對AI的特質理解得還非常的淺薄。如果我們對AI的特質都不甚了解,我們怎麼在一大堆「偽概念」、「偽賽道」、「偽創新」、「偽敘事」中分辨誰是真、誰是偽?

這樣子,我們怎麼可能抓到真正有長線意義和深度價值的項目?

對於AI和AI與區塊鏈的結合,我還有很多不解和未知,還在這條路上艱難地學習。希望有一天我自己能夠有一定的進步,然後才敢在這個領域進行實質地大規模佈局與參與。

在這個領域,不說投到像比特幣、以太坊這樣的項目,至少要盡量避免投到像以太坊殺手們或是聯盟鏈這樣的項目。

而現在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AI結合區塊鏈的項目,要么是短平快蹭風口的,要么大概率是曾經的“殺手們”或者聯盟鏈這樣的項目。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