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COSMOS生態的看法

關於COSMOS生態,我大概在2019年的時候聊得比較多。一方面是因為那時我還持有ATOM,另一方面是那時我還對所謂的跨鏈生態比較看好。

在那時的跨鏈生態中,COSMOS和波卡並稱為當年的「天王」級計畫。因此,當時我在聊跨鏈生態時,常常把COSMOS和波卡這兩個生態放在一起比較。

但後來隨著我對以太坊了解的深入,我發現在那個年代真正有跨鏈需求的只有兩個鏈之間的互跨:比特幣和以太坊。

而不管是COSMOS還是波卡,都對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它們都沒有很好地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決比特幣和以太坊之間的跨鏈,反而是在創造新鏈,或者更確切地說給用戶提供了一套工具(COSMOS的SDK和波卡的Substrate)讓用戶方便地造一個新的區塊鏈出來。

在那個年代,我認為我們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主鏈,我們需要的只是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擴展: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第二層擴展系統。

在有了這個認知上的轉變之後,我漸漸地看淡了COSMOS和波卡的發展。

除此之外,2019年COSMOS的新創團隊發生了內訌。在我看來,這對一個計畫的長期發展是有極其嚴重的影響的。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我毫不猶豫地就把ATOM清倉拋了。

自那以後,我沒有再特別地留意COSMOS以及波卡的發展,因為我覺得它們所描繪的場景是偽需求。

去年,倒是因為另外一個項目,COSMOS又吸引了我的注意:用COSMOS工具包打造的模組化區塊鏈Celestia。

我之所以對Celestia比較關注,主要是它瞄準了以太坊現在比較棘手、需要解決的問題:數據可用性。

以現在以太坊的設計,隨著交易量的暴增,當越來越多資料儲存到以太坊後,會讓以太坊不堪重負。

Celestia試圖打造一個專門致力於資料可用性的區塊鏈,將資料可用性的功能從以太坊上剝離出來。

對這個構想,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我到現在還是認為對於一些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項目,數據可用性還是必須放在以太坊上,但對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那麼高的項目,或許將數據可用性放在這類模組化區塊鏈上未嘗不是值得一試的方案。

所以我一直比較關注Celestia的發展,並且了解到它是用的COSMOS工具包建構了這套方案。

這讓我重新開始留意COSMOS的發展。

再後來Celestia非常慷慨地發了空投,空投的範圍不僅涵蓋了以太坊生態的用戶還涵蓋了COSMOS生態的用戶。而且空投後,代幣的價格不僅堅挺,還一路上揚。

這一舉動為整個加密生態營造了相當不錯的熱度和氛圍。

有了Celestia作榜樣,不少正在進行或即將開啟的模組化區塊鏈也紛紛採用COSMOS的工具包打造自己的方案,並規劃著慷慨的空投。

我估計這些即將到來的空投也會利好持有並質押ATOM的用戶。

可以想像,自Celestia開始以及後續即將到來的基於COSMOS工具包構建的項目空投不僅會利好這些項目本身,也會利好ATOM。

但是所有這些利好ATOM的因素並不是來自COSMOS原本設計的「跨鏈」業務,而是由它的工具包衍生出的和以太坊生態相關的新業務。

或許這是加密生態中「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成蔭」最好的註解。

對COSMOS的未來,我依舊不太看好它的「跨鏈」主業,而是會關注它的工具包會如何被用來構建其它應用,以及ATOM代幣可能在哪些應用中獲得的價格支撐因素。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