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Stornetta 和Stuart Haber 在1989 年發明了類似NFT 的概念,而非數位貨幣。他們認為區塊鏈是記錄和驗證領域的關鍵。與Jason Bailey 探討區塊鏈在早期願景中的創新,以及與比特幣之間的關係。區塊鏈的源自於數位簽章和加密貨幣雜湊函數,確保記錄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他們強調區塊鏈的貢獻,並讚賞NFT 的長期潛力。他們利用《紐約時報》創建NFT 系列,展示歷史的關鍵記錄,並鼓勵多鏈互通性的未來發展。對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平衡持不同看法,但認為區塊鏈技術代表一種創新的轉折點。
採訪:Jason Bailey
作者:Scott Stornetta 和Stuart Haber
編譯:路飛,預見新聞
Scott Stornetta 和Stuart Haber 在發明區塊鏈時,誕生的是類似NFT 的東西,而不是數位貨幣。 Jason Bailey (藝術與科技部落格Artnome.com 的創辦人) 與Scott Stornetta、Stuart Haber 進行了一次深入研究交易所,探討了區塊鏈在三十多年誕生之初的願景以及後續改革。
原文者註:Scott Stornetta 和Stuart Haber 在1991 年用程式碼實現了區塊鏈架構,1995 年1 月投入商業使用並運作至今。
Jason Bailey:我常向別人介紹你們兩個是我的好朋友,是「發明了區塊鏈的人」。然後,我通常會看到一張臉極其誇張的表情,“不是,是中本聰發明的”有了區塊鏈”,即使是那些已經研究比特幣和加密的許多人也是如此。你們能夠讓人們更能理解你們所做的貢獻,以及這些貢獻如何成為中本聰建構比特幣網路的基礎?
Stuart Haber:好吧,讓我回顧一下大約三十年的歷史來講述這個故事,從我的角度來看,那條引人注目的區塊鏈開始了。這一切都發生在1989 年,還是當時Scott Stornetta 和我Bellcore(貝爾通訊研究中心)的年輕科學家。
我是一位密碼學家,Scott剛加入Bellcore。他希望找到一種解決方案,確保透過某些程序或演算法手段可以證明、保證和維護數位記錄的缺陷。 Scott強烈懷疑密碼學會在其中發揮作用因此,我們與Dave Bayer 一起寫了幾篇論文並創建了一個架構來解決這個問題。
Scott Stornetta:史都華和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合作風格,特點是陰陽動態和不斷的思想交易所。我傾向於全神貫注思考這類問題。挑戰是我不知道可以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基礎數學或密碼學。我有一個問題,但不知道如何找到解決方案。這種知識差距一直是我們豐富成果的合作背後的驅動力。
SH:對於那些簡單熟悉這些概念的人來說,數位簽章和加密貨幣雜湊函數在1989年秋季就已經被提出、實現並得到充分理解。這些工具提出了一個相對的問題解決方案,需要一個受信任的問題的實體(無論是個人、軟體或硬體)來確保特定領域內記錄的缺陷。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個解決方案被認為是足夠的。然而,史考特和我對此並不滿意,因為,我們尋求的解決方案根本不需要信任任何一方,也不需要信任少數的個人、實體和數學想像。
我們開發了一個解決方案,用一個比喻來解釋它:「數位指紋」。事實上,全球每個區塊鏈專案都依賴加密貨幣最終雜湊函數、數學演算法、具有輸入和輸出過程,可以有效產生檔案的數位指紋。當你對同一個檔案多次應用這個過程時,你會先有效率地獲得相同的指紋輸出。這是一個過程,即使對於大型檔案也是如此,尤其是當我們忘記將其關閉並使得一直運行時。
現在,加密貨幣解密函數的另一個重要屬性是,當你取得兩個不同的檔案並計算它們的指紋時,你會得到兩個不同的結果。事實上,即使你對文件進行微小的更改,例如將0更改為1,這兩個不同文件的最終指紋明顯且不可預測地變化。例如,當涉及記錄時,即使發生的財務變更也可能會深刻影響文件的含義。例如,將最前面的數字由0 更改為1 對於一方來說可能比另一方更有利可圖。因此,指紋辨識的比喻在這裡很相似:兩個不同的手指有兩個不同的指紋。
指紋的另一個重要屬性是我的指紋不會洩漏有關我的詳細資訊。你無法從指紋中感知出我的身高、髮色,甚至類似是否有不只一根指紋。土地,加密貨幣雜湊函數中的指紋只是一連串、一系列數字和字母,不會洩露任何有關原始文件的資訊。但是,如果你擁有指紋並聲稱與該指紋相符的文件,你可以再次透過「取得其指紋」輕鬆驗證其真實性。數位指紋識別的這種能力被稱為加密貨幣雜湊函數,這些概念甚至在當時就已確認。
JB:請容許我總結一下,以確保我的理解是正確的。哈希或指紋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概念。你們團隊的目標是記錄的缺陷,無法被竄改。這些哈希值或指紋在某種程度上像是區塊鏈中的區塊嗎?你們是否找到了將這些指紋連接成區塊鏈的方法?
SS:你說得對。正如Stuart 所提到的,我們意識到雜湊值不僅可以更簡潔、更有效地表示檔案。關鍵的創新是將它們組合起來(把每個區塊構建為Merkle 樹) ,然後將這些區塊鏈接放在一起,所有這些都使用相同的存儲函數。在Dave Bayer 的參與下,我們能夠以這樣的方式記錄組,即每個參與者及其文件都成為記錄證明的一部分的持有者,他們扮演早期的節點。這意味著所有記錄都是唯一連接並廣泛分佈的,其中包含中本聰進而創建比特幣的許多基本元素。我們不會在本聰和他的創造中總結任何東西,但我們將比特幣視為建立在早期區塊鏈之上的應用程式。值得稱讚的是,中本聰明確引用了與我們參與的基礎工作相關的所有書籍。我們的比特幣白皮書中的工作成果被引用了3次,比特幣白皮書共引用了8次外部文獻,我們關注了3/8。
JB:因此,對於所有將中本聰視為區塊鏈創始人的加密貨幣愛好者來說,我們如何幫助他們彌合你們在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的工作與今天的比特幣之間的差距?
SH:當你向普通觀眾提及你對區塊鏈的貢獻時,他們通常會立即將其與比特幣嚴重程度的加密貨幣聯繫起來。
我和史考特並沒有嘗試發明電子貨幣。事實上,密碼學早在80 年代就已經開始致力於創造純粹的數位貨幣。我們的關注點更廣泛:我們真正所有記錄關心(包括電子記錄)的使命。
SS:這也包括財務記錄,但我們的範圍實際上創建了每一個重要記錄,我們相信所有這些記錄都可以在區塊鏈上註冊。
SH:既然不可能預測哪些記錄會在幾年後變得重要,為什麼不包括曾經創造過的每一個記錄呢?
JB:本質上,你們比較認同NFT 的概念,而不是加密貨幣,對嗎?當我們將NFT 視為驗證藝術品、契約、專利和各種應用的工具時,它似乎與你們最初的目標一致。
SH:沒錯。在討論數位記錄的演算法方法時,我們使用了術語「來源(provenance)」。我們關注各種記錄類型。然而,本聰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數位貨幣系統,需要一個為了確保系統內部金融交易的限制時,他直接採用了我們的方案。比特幣交易的數據解決方案準確地反映了我們的時間系統的數據結構,該系統於1991年10月開始在實驗代碼中實現,並於1995年1月投入商業使用。
運行時間的最後一個區塊鏈始於1995 年,至今仍在運行,紅色圈起來的是計時器
SS:我想私有化Stuart所提出的觀點。從本質上講,我們對區塊鏈的願景與中本聰並不相同。中本聰在貨幣領域引入了一項創新,但他需要一個強大的記錄系統他無縫地整合了這一層,並在其上建立了比特幣。
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不會忽略中本聰的貢獻。相反,他將比特幣建立在廣泛分佈的梅克爾樹連接上的區塊鏈上,他公開承認這一概念已經被發明。 ,他採用相同的加密貨幣雜湊函數或數位指紋來直接創建了挖礦機制。
一個有趣的方面是比特幣中序數銘文最近流行起來。如果人們深入研究比特幣出口的腳註,他們會發現在我們的第三篇論文聯合中,我們暗示利用區塊鏈銘文或序數來製作獨特的不可替代記錄的概念。這與今天NFT 的概念異曲同工。
你對加密貨幣與NFT 的觀察擊一針見血。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將NFT 視為我們最初目標的更重要的長期實現。
它表明,一切重要的事物,不僅限於各種卡通靈長類動物形態,最終可能都需要在區塊鏈上作為NFT 進行唯一註冊。也許我們應該深入研究我們最新的NFT 系列?
JB:我很想聽到更多消息,尤其是現在我們已經闡明了你們的貢獻及其與中本聰後續創造比特幣的連續性。令人著迷的是,你們發明的區塊鏈更多針對是NFT而不是加密貨幣,這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你是決定如何與藝術家合作,利用插畫新聞作為你們的NFT的藝術?
SS:早期的主要挑戰是達成普遍共識,由於缺乏萬維網或類似技術,這項任務變得更加艱鉅。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定期創建區塊鏈的快照(一個指紋)將其分佈收集以防止列。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選擇每週在《紐約時報》全國版上發布此快照。此版本保存在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和檔案館。想像一下篡改鏈中單一要素所需的艱鉅努力,這就像滲透全球每個圖書館並更改其《紐約時報》的副本一樣。
這與我們對NFT 集合的方法是一致的。我們發布了最初的12 份NFT,每份代表我們《紐約時報》連續12 週書籍中的一份。我們與藝術家合作,策劃每週的活動,選擇一些異想天開的、歷史的或有意義的東西,並用插圖來說明。
另外,我們的計劃包括在各種鏈和協議上發布後續集合,以促進區塊鏈社群內部更大的合作和團結。我們已經收到了來自不同區塊鏈和藝術家的詢問,他們有興趣保留一組12 個連續區塊。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將一切中心化在像以太坊這樣廣泛使用的區塊鏈上。相反,我們的目標是證明每個社群都可以擁有一段區塊鏈歷史。
我們的目標是首先鼓勵更大的互通性和協作。我們的目標是為包括圖形藝術家在內的藝術家提供機會來閱讀《紐約時報》在這幾週內發表的12個價值觀相關的歷史。此舉旨在邀請創意藝術家和區塊鏈創始人加入我們,紀念區塊鏈的歷史,而不是簡單地促進NFT銷售。
JB:太有趣了我認為有些人聽說你們使用《紐約時報》作為區塊鏈時可能會感到困惑,因為他們通常將區塊鏈與電腦技術聯繫起來,而不是像報紙廣告這樣的傳統媒體。然而,該報是確保竄改方式廣泛分發的一種手段,沒有任何人可以在不滲透到全球每個圖書館的情況下惡意更改它…
SH:你可以透過在《紐約時報》上亂寫亂畫之類的方式來弄亂我們在《紐約時報》上的廣告副本。但關鍵的一點是,如果出現問題,你找到自己的記錄副本可以,並根據其他人的記錄進行驗證。這個計劃最初是Bellcore 的實驗代碼,但最終發展成為一家名為Surety 的公司,其主要目標是保護客戶的數位記錄。
JB:你們的性格或政治傾向是否影響了區塊鏈的發明?
SS:是的。我們不需要任何令人討厭的中央權威來決定什麼是真實的或不真實的。我們曾經幽默地宣稱,我們的系統本質上是全世界的,即使黑手黨正在監督它,它仍然是一個可信的系統。然而,我們很快意識到這個描述不合適,因為我們位於新澤西州,所以我們停止使用它。
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欣賞區塊鏈固有的去中心化性質。雖然我承認權力中心的存在,特別是在比特幣中,但基本前提仍然是:每個參與者共同承擔信任責任,所以文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可信的。我發現這個概念很重要,並相信它可以作為許多具有類似精神的機構的基礎。
SH:在現在所謂的區塊鏈的設計中,我們的理念是確保單一的特徵,而不是信任某個中心機構。
SH:意思是,有些區塊鏈最大主張區塊鏈,尤其是他們自己的區塊鏈,將取代所有形式的政府和中央實體。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夠簡化而不切實際。對於區塊鏈的變革潛力,我可能比Scott更悲觀。在經濟力量的影響下,表面上去中心化的系統(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網格中心化。
SS:確實,Stuart 和我就這個主題進行了多次討論。我們意見不一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區塊鏈技術代表了一個轉折點,是熊市彼特所描述的一種創造破壞它是為了可信性和去中心化的願望與透過中心化提高營運效率之間的需求引入了健康的緊張關係。這種緊張關係比單純的去中心化更可取,因為可以實現更多的平衡和多樣性。
JB:在加密貨幣社群中,人們經常對特定的區塊鏈表現出強烈的極端主義,幾乎達到了宗教化的程度。然而,很明顯你們支持多鏈的未來,能夠分享更多你們對此的看法嗎?
SH:當然。我們尚未選擇討論的一個方面是,我們在Kadena區塊鏈平台上推出由十幾個NFT 組成的原始系列,我們出於各種原因欣賞這個平台的設計。然而,隨著我們的擴展NFT產品,我們不僅鼓勵並要求任何其他NFT產品具有互通性。我們的目標是促進不同區塊鏈網路之間的互通性,就像我們自己所做的那樣。
SS:我認為未來各種區塊鏈網路可以共存,並根據鏈上/鏈下功能等因素進行區分。這種功能的多樣性是生態系統蓬勃發展的正面指標。 Stuart和我以我們自己的方式,旨在促進這些區塊鏈網路之間的互通性並培養社區意識。因此,如果你代表一個希望發表意見並願意合作的區塊鏈網絡,請與我們聯繫。也許下一個NFT 集合(包含12週的區塊鏈歷史)可以在你的區塊鏈平台上發布。
原文連結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