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owe;來源:極客web3
導語:在2024年3月9號這一天,BRC-20這項實驗性的資產協議迎來了一週年生日。在這短短一年中,人們見證了Ordinals協議的誕生,以及BRC-20協議的發布,此後的銘文之夏和新興協議的持續迸發,讓宛若一片荒漠的BTC生態迎來了蓬勃生機。
從技術角度來看,目前BTC生態中的資產發行方案,可以劃分為UTXO綁定型和非UTXO綁定型兩大派系,其主要區別在於,銘文資產的數據是否直接與比特幣鏈上的UTXO相關聯。依照這種區分方式,BRC-20屬於非UTXO綁定型資產,而Atomicals協議下轄的ARC-20,則開創了UTXO綁定型資產的先河。
本文將主要從Atomicals協議帶來的新興理念與技術,及整個Atomicals生態的發展方向兩大層面,來客觀剖析Atomicals協議的歷史、現狀與未來發展。透過本文,讀者將更容易理解,為何我們將Atomicals協議稱之為「自成一派的BTC生態革命」。
圖源:https://twitter.com/okxweb3/status/1765967704282816873
正文:Atomicals協議的誕生頗有戲劇性,創始人Arthur在Ordinals協議剛發佈時,想在它之上開發一個DID項目,但在開發過程中,他發現Ordinals協議有很多局限性,不利於支持他想實現的一些特性。
於是,2023年5月29日,Arthur在推特上發布了第一條關於Atomicals協議構思的推文,經過幾個月的開發後,Atomicals協議於2023年9月17日上線。
後來,Atomicals協定衍生出Dmint、Bitwork、ARC-20、RNS等四大概念,未來也將推出AVM和拆分方案。在下文中,我們將針對這些典型的產品創新展開原理解讀,幫助大家更快的理解Atomicals的創新所在。
圖片來源: https://twitter.com/atomicalsxyz/status/1761738325176553535
Bitwork:非排他的PoW
Atomicals協議把PoW加入了代幣鑄造過程,這個環節被稱為Bitwork,道理類似於比特幣挖礦,是為了限流和反女巫而設置的。
我們先看下比特幣挖礦的原理:挖礦者在本地不斷的向一個給定演算法,提供不同的輸入值,試著讓輸出值符合比特幣協議的要求。礦工可能因為撞大運,得到了符合條件的結果,此時所對應的輸出值和輸入值,就作為“投名狀”,寫進區塊裡,當做獲取挖礦獎勵的籌碼。接下來,只要這個新區塊被網路中絕大多數節點認可,挖礦者就可以獲得BTC獎勵。
(比特幣挖礦的簡易原理圖)
在Atomicals協議的方案中,你需要執行類似的流程,得到符合限制條件的輸入輸出參數,才有資格鑄造出代幣。同樣與比特幣類似的是,Atomicals也可以動態的調節挖礦難度,比如說,協議可以事先規定:
想取得獎勵的礦工要找出一組參數,該參數輸入給定的演算法後,輸出值滿足以下條件:前4位數字均為6,第5位數字大於10(16進位),此時的限制條件相對比較寬鬆。但Atomicals協議可以週期性的變更限制條件,例如要求輸出值前5位均為6,這樣就收緊了限制條件,加大了礦工的挖礦難度。
(Bitwork條件範例圖)
Bitwork和比特幣挖礦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比特幣挖礦是排他的,Bitwork挖礦是非排他的。例如,假設比特幣網路裡出現了第99號和100號區塊後,不同的礦池針對第101個區塊的記帳權展開競爭,最終只有一個礦池給出的101號區塊會被比特幣網路認可,其他礦池提交的區塊會“無效化”,這就是比特幣挖礦的排他性所在。
很顯然,殘酷的排他性競爭不利於個體礦工的生存,很多小礦工最終會把礦機貢獻給大礦池,由後者作為一個聚攏大量算力的“整體”,與其他礦池展開競爭,毫無疑問這會讓比特幣網路內的算力呈現出高度集中化的傾向,這一點甚至在以太坊白皮書中都有明確提及。
與比特幣挖礦截然不同,Bitwork協議下的ARC-20挖礦是非排他的,也就是說,不同礦工之間並不存在嚴格的競爭關係,只要當前Atomicals資產鑄造量沒有超過規定好的總量,礦工透過Bitwork機制給出的挖礦結果(代幣鑄造聲明),最終都會被納入協議的歷史記錄中。
讓我們想像以下場景:假設有一種ARC-20資產遵循Bitwork協議的資產開始發行,允許用戶以挖礦的形式進行鑄造,有人給的gas比較低,但參與資產鑄造的人很多,gas費立即暴漲,之前給低gas的鑄造請求會一直卡著,無法上鍊。但只要這個ARC-20資產沒被打完,那麼等gas費降下來後,這筆mint請求仍會被認可,並觸發鑄造行為。
一句話解釋下來就是:Bitwork只看資產的剩餘可鑄造量,不看鑄造請求的先後次序,而比特幣挖礦協議下,晚提交區塊的礦工,十有八九被其他礦工淘汰掉。
毫無疑問的是,Atomicals降低了礦工/資產鑄造者的參與門檻,傳統的PoW公鏈受制於巨大的挖礦難度,出塊權基本被幾大礦池壟斷,個體礦工只有極低機率能成功挖礦,而Bitwork的改良措施極大程度削弱了中心化礦池的地位,更利於個體礦工的參與,資產分發更具公平性。
考慮到PoW本身就是比PoS和ID0等方式更公平的資產分發方案,Atomicals協議又進一步增加了資產分發的公平性,既有物力資源的價值注入,又有隨機的運氣成分存在(挖礦就是撞大運的過程)。這更進一步助推了「Fair Launch」概念的發展。
ARC-20:更像染色幣而非銘文
其實,對於Atomicals協議中包含的ARC-20概念,許多人對他有誤解,認為它也是一種銘文協議。但實際上,ARC-20更接近染色幣,它將比特幣的最小分割單位sat作為基本“原子”,每個比特幣UTXO對應的Sats數量,就代表其綁定的ARC-20資產數額, 1 sat=1 Token。
在這裡我們以一種名為「TEST」的ARC-20作為案例,解釋下其運作原理。
首先,TEST的代幣發行方要確定以比特幣的哪個區塊作為TEST的“創世區塊”,把初始化資訊記錄在創世區塊的某個比特幣UTXO交易腳本中,這些初始化資訊包括代幣符號、總供應量等,這個過程實際上相當於染色,把已有的比特幣UTXO中的Sats,染色為與ARC-20相綁定的形式,這個比特幣UTXO有多少sats餘額,就相當於有多少ARC-20資產。
上述TEST代幣發行者,可以利用Taproot鎖定腳本的功能,設定一些限制條件,只有符合限制條件的人,才能從上述鎖定腳本控制的比特幣Sats中,轉走一部分Sats。前面我們提到,這些Sats都是染色過的,如果你從發行者鎖定的Sats中拿取一部分,就相當於獲取了等量的TEST代幣。
上述資產鑄造者在成功取得到TEST代幣後,可以直接把這些ARC-20代幣轉移給別人,這個過程與比特幣鏈上的正常轉帳幾乎無區別,就是把手上的比特幣UTXO分割,其中一份或幾份轉給別人,這些分割開的比特幣UTXO各自對應多少Sats餘額,就對應了多少ARC-20代幣。
基於這個特性,ARC-20代幣的轉賬,不需要像BRC-20那樣先銘刻Transfer指令相關的銘文信息,節省了轉賬成本,也減小了在BTC網絡上產生的額外數據尺寸。
歸納一下,ARC-20資產主要有部署、鑄造、轉帳三種操作:
-
部署ARC-20時,資產發行方需要設定代幣名稱、總量、難度設定、創世區塊等信息,並且配置相應的Taproot鎖定腳本。
-
用戶在鑄造ARC-20時,將Claim資訊(鑄造代幣需要提交的數據)寫入前述UTXO的鎖定腳本中,然後再取出相應的ARC-20資產(染過色的sats)。
-
之後轉移ARC-20時,用戶無需再向BTC存入任何數據,僅需將前述UXTO轉讓給其他人,接收者只要對該比特幣UTXO溯源,就可以確認它和ARC-20資產相關聯。
與RGB協議主打的「一次性密封」比較類似,ARC-20交易的安全性完全由BTC主網保證,任何人在追蹤歷史交易記錄、計算當前的ARC-20資產餘額時,不需要額外從鏈下存儲模組中讀取數據,只需要查驗那些和ARC-20染色相關的比特幣UTXO即可,這是它與BRC-20協議最大的區別,後者往往對鏈下索引器及鏈下存儲層有著很強的依賴。
Source: https://twitter.com/blockpunk2077/status/1725513817982136617
對於ARC-20來說,我們只需要一個輕巧的索引器(或者是錢包客戶端),來幫助我們識別出比特幣鏈上觸發了哪些ARC-20資產的鑄造和轉帳。
當然,一幣一聰的設計有不可忽視的缺陷,因為比特幣主網有個為了防止「粉塵攻擊」的限制條件,單次轉帳至少要一次把546個Sats轉移給被人,也就是說,你每次把染色後的比特幣Sats轉出去,至少要轉走546個,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另外,由於每個ARC-20代幣都要綁定到一個Sats上,ARC-20資產餘額的最小拆分精度為1,無法細分到更小的地步。
同時,我們注意到目前很多人對於ARC-20索引器與BRC-20索引器之間的差異仍很模糊,這裡著重解釋一下:
-
ARC-20索引器比BRC-20索引器更簡潔輕巧。我們可以將BRC-20當作一張紙質的支票,把ARC-20當作一枚硬質的硬幣。 BRC-20的標準使得使用者可以在這張支票中填寫任意數量的BRC-20資產,這也是為什麼BRC-20協議會採用3種不同的索引交易來確保BRC-20資產的準確性和安全性;而ARC-20無論怎麼交易,它都像是在直接把現成的硬幣轉讓出去,我們在計算ARC-20資產的餘額時,會比計算BRC-20資產的餘額容易很多,ARC-20索引器的工作量會比BRC-20索引器少很多。
-
ARC-20交易索引在資產合併方面比BRC-20交易索引更方便。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BRC-20的資產合併是將3張$1000價值的支票,用新的一張支票寫入$3000價值來代替,但原先的3張支票理論上要被銷毀,但因為已被記錄到鏈上,無法直接抹去,從而造成數據污染;很多時候從交易所提幣總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銘文。
而ARC-20的資產合併,是將3枚硬幣打包為一筆交易發送出去,很多時候從交易所提幣總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銘文,但是ARC-20交易索引就不會污染sats的數據,因為他在工作流程上就不一樣。
Dmint:NFT發行的新方式
在Atomicals協議中,NFT集合被稱為「容器」(Containers),採用一種稱為「Dmint」的去中心化方式來發行。遵循Dmint協議的NFT發行,具體流程分為四個步驟:NFT資料準備、配置容器、驗證NFT專案、鑄造NFT。
對NFT專案方而言,工作重點可集中在NFT發行前的準備工作,需要歸集所有NFT的資料、設定Dmint資料等。同時,遵循Dmint協議的NFT發行方,會把全部的NFT資料匯總建構成一棵Merkle Tree,這棵樹的Merkle root會發佈在鏈上,完整的NFT元資料則都保存在鏈下。
當NFT鑄造者選定要鑄造的NFT後,會獲知其鏈下元數據,之後鑄造者向外界出示Merkle Proof,證明自己獲知的NFT數據,的確與發行方最初構建的Merkle Tree相關聯,也就是說存在於NFT發行方對外聲明的NFT資料集中。
在鑄造NFT的過程中,Atomicals協議為專案的創始團隊提供了高級選項,例如設定mint支付規則、允許NFT鑄造者鑄造一些限量版的NFT,這不僅需要透過前述Bitwork的方式來鑄造,還必須向指定地址支付一些代幣才能生效。
Source:https://docs.atomicals.xyz/collection-containers/dmint-guide
可以說,在結合了Bitwork之後,Dmint為比特幣鏈上的NFT引入了去中心化鑄造機制,此時所有鑄造者都需要透過「挖礦」的方式,以抽彩券的形式持續參與NFT鑄造過程,腳本科學家靠著自動化程式碼發起泛洪交易的方式,很難行得通。
有了Bitwork和Dmint協議的結合,比特幣生態內無論是同質化代幣,或是非同質化代幣,都有了Fair Launch的土壤。
透過Dmint,Atomicals協議加強了NFT的安全性與唯一性,提供靈活的管理選項,專案方能夠在比特幣區塊鏈上自由控制其NFT集合。這不僅為創作者開闢了客製化選項,滿足多樣化的創意需求,也為數位資產的鑄造、轉移與更新提供了便捷的鏈上操作解決方案,大大增強了靜態和動態數位資產的靈活性。
此外,Dmint引入的Bitwork挖礦機制,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一次性鑄造機會,從根本上消除了腳本自動化鑄造的可能性,以及與gas費相關的市場競爭。
RNS:域名的無限拓展
本文之前曾提到,Arthur最初想在Ordinals生態上做DID項目,這個項目就是RNS — Realm Name System,又稱為領域(Realm)。
Realm的名稱以加號+開頭,並且至少有一個字母字符,例如+alice和+agent007,它們都是有效的DID標識符。對比傳統域名以及ENS來說,Realm在保留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
現今的網域服務或DID專案具有很大限制,提供的網域大多用於指稱單一物件(即網站/錢包位址等),使用者無法對其進行更深層地擴展。例如,Alice擁有Alice.com 域名,該域名的作用僅限於通過添加不同的前綴如blog.Alice.com,來代表鏈接不同的網站或個人信息,無法對該域名不斷向下擴展,如Alice.com .blog.text 這種具備更多場景的網域形態。
這裡我們將Alice.com/blog/text與Alice.com.blog.text這兩個不同形態的網域進行更深入的比較。如Alice.com/blog/text1和Alice.com/blog/text2 ,單指打開Alice 房間裡的部落格日記的第一頁/第二頁;
而Alice.com.blog.text1和Alice.com.blog.text2,可以對應兩種理解方法:
1.打開兩個不同房間裡兩本不同的部落格筆記
2.打開Alice 房間裡的部落格日記的不同兩頁。
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模式,一開始就將操作空間限定的很狹窄,而Realm網域所使用的子領域模式,則沒有這種限制。
Realm域名協議,允許任何用戶在任何Realm域名下發行子域名(SubRealm),透過分層/分級的方式來管理域名生態,並將其代幣化。具體規則如下:
-
任何一個Realm或SubRealm都可以發布SubRealm
-
所有SubRealm都可以繼承相同的特點,並基於SubRealm發布其SubRealm
-
所有人都是他們擁有的Realm的註冊者,不存在中心化的網域管理機構
理論上,SubRealm的擴展次數是沒有限制的,這使得Realm域名系統的想像空間及其巨大。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頂級Realm域名當成貼吧社區,一級SubRealm可以是各種類型的帖子,而之後的二級SubRealm則是對應帖子下的回复……如此一來,Realm域名系統可能帶來一場域名應用的革命,它將賦能域名應用並帶來更高的可擴展性。
Source:https://twitter.com/atomicalsxyz/status/1761744365448274371
AVM:潛在的一匹黑馬
Atomicals協議自出世以來,其野心不止於資產發行。經過半年左右的發展,符合Atomicals協議的資產已越來越多,這延伸出了新的問題——如何為資產提供更豐富的使用場景,以增強其流動性,並在功能性上進行更多拓展。
眾所周知,比特幣不支援圖靈完備的程式語言,很難在其之上建立複雜的DAPP。 Arthur受BitVM的思想啟發,以及對Atomicals協議的發展顧慮,提出了AVM的想法,雖然AVM具體細節仍未公佈,但市場對其預期很高。
根據Arthur的看法,AVM主要是為了支援Bitcoin網路中複雜邏輯的實現,例如解決ARC-20「一幣一聰」 無法拆分等問題。此外,目前市面上的比特幣擴容方案基本上都存在各種問題,我們期待AVM的發布能為BTC生態帶來更多活力。
據Arthur透露,樂觀的情況下,可以在比特幣減半前將AVM第一個beta版本發佈出來,屆時我們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解讀。
Atomicals協議生態總結:機會即將湧現
無論是BRC-20等銘文協議,還是Atomicals生態,在經歷幾波高潮後都陷入了冷靜期。但我們發現,BTC上的資產發行與以往在以太坊上的資產發行,有很大不同,這兩個生態更多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區別。
現有的BTC上的資產讓「Fair Launch」的概念流行起來,Atomicals協議透過Bitwork、Dmint、無預挖、無分配的方式,增加了市場用戶對專案資產的信任,減少了專案方對資產的直接操縱。某種程度來看,這其實就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愛恨情仇。
中心化專案方在前期發展中效率更高,反應更靈敏,如果操縱得當就很容易成功;而去中心化專案因追求更高的公平性和分散化,在專案推動、行銷等方面更需要社區的自發性行動,前期發展可能阻力很大,但一旦挺過艱難期,很快就會把中心化計畫甩在身後。
Atomicals生態亦是如此,下圖是目前已上線和正開發中的Atomicals生態計畫。即使現在整個BTC資產市場較為冷清,Atomicals協議的發展仍在早期,仍有不少計畫選擇積極接觸Atomicals生態,這源自於社群成員對Atomicals生態的強大信心。
而這些強大信心的來源,一方面來自於Ordinals協議、BRC-20協議所引出的「Fair Launch」熱潮,另一方面來自這場野草叢生的去中心化實驗所帶來的美好願景。
我們相信,隨著之後AVM的發布,Atomicals協議能夠在Bitcoin Layer1上實現可編程性,發展出更多基於AVM的應用,為整個比特幣生態書寫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