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 Capital:4.1宏觀週報季末調倉關鍵一周

來源:LD Capital

美股第一季創五年最佳開年表現

上週科技股普遍承壓,數位貨幣出現一定程度反彈,相關股票亦有正面表現:

但截止3月收官,歐美股市十年來首次連漲五個月,標普連續兩季均漲逾10%,納指今年第一季略有落後,但也漲逾9%,主要因晶片之外的部分大科技公司表現拖累。特斯拉第一季跌近30%,英偉達漲80%,蘋果跌10%。

根據高盛PB數據,TMT類股(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在季末前的最後3個交易日里連續遭到淨賣出,佔據了上周美國單一股票總淨賣出金額的約75%。目前占美股總淨敞口的29.1%,相比2月中旬32.5%的峰值和過去1年、5年的水平均有所下降。

可以看出季度末大型基金的rebalance影響明顯(一般賣漲的,補跌的,實際調倉交易通常會安排在3月底~4月初),前期漲幅較大的股票面臨拋壓,根據高盛測算養老基金可能會出售估計320 億美元的股票以重新平衡其部位。理論上季末調倉應該會看到不少對比特幣ETF的需求(因為1月才上市,意向配置的基金還來不及加入投資組合)下周可能是個強勁流入的一周。

黃金上周大漲3.12%,再次刷新歷史新高,顯示市場對於分散化配置的需求和各派央行的預期。同期WTI原油價格漲3%至83.1美元,刷新去年11月來新高,進入2024年來,原油每月連漲,已經反彈超過10%,暗示通膨粘性將存在,理論上對無息資產有壓力,但目前市場焦點仍是分散配置。

科技巨頭面臨監管壓力

美國和歐盟監管機構正在對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發起一系列反壟斷訴訟和調查。這7家公司年收入高達2兆美元,對於財政吃緊的監管機構和政府來說是一個誘人的目標。

市值最大的7家科技公司,它們佔標普500指數的30%,過去12個月貢獻了標普500指數60%的漲幅。投資者喜歡它們是因為它們在各自領域有壟斷性的優勢,能夠維持高利潤率。

過去一年7大科技巨頭的平均稅率只有15%,遠低於標普500其他公司的21%。而監管收緊和稅率上升有可能影響股價的預期。

科技網路產業在歷史上一直是監管最為寬鬆的產業。這可能是因為它們都是相對新興的行業,監管規則還不夠健全,也可能是因為政府有意給予這些行業更多自由,以鼓勵創新。但隨著科技巨頭影響力日益增大,這種監管環境可能會改變。

下圖顯示了美國聯邦政府對各行業的監管程度,以監管條例的數量來衡量:

科技國產替代

逐步將美國的晶片從政府的電腦和伺服器當中移除,並用國產的產品替代。這裡面影響最大的就是英特爾和AMD。除此之外,中國政府的採購指引也表示,將邊緣化微軟的window 系統以及國外的資料庫軟體同樣也要進行國產替代。為了反制美國對華晶片出口的限制,中國一直試圖透過建立本土半導體產業來減少對外國公司的依賴。

對,新的舉措可能會對涉事晶片公司的獲利造成重大的影響。 2023 年,中國為英特爾最大的市場,佔營收的27%,而AMD 則15%。

中國版QE?

上週五市場傳出中國央行可能購買國債擴表(中國版QE)的消息,影響一度席捲包括股市、商品、債市。原始報道是南華早報引述習近平去年10月30日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講話稱,「要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這是五年一次的金融高層會議,但相關演講內容在當時官方通稿並未出現,直至中國在3月公開出版的《習近平關於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中節選發表被南華早報所報道。這項內容引來金融市場交易員的關注,部分受到中國貨幣刺激可能加碼的樂觀情緒影響,中港股市上漲,人民幣匯率和債市也一度走強,尾盤回吐漲幅。

因為很快各路分析出爐,普遍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實施聯準會式量化寬鬆,相較於信貸總量,最近的政策仍強調關注信貸擴張的結構和有效性。 《人民銀行法》有明確規定央行不得在一級市場買國債,為的是防止幫政府部門直接加槓桿增加財政透支風險。二級市場操作可行,但先前央行從二級市場購債的方式之一是質押回購,並非直接購買,因容易引發物價和預期波動。另外一個就是一般央行會在已經沒有降息空間之後才開啟QE,現在還沒到這個地步。

國債作為央行進行基礎貨幣投放的方式已經是國際慣例,但央行購買國債不等於QE,QE指有計劃的、長期的、大量的債券購買行為。美歐日央行目前公債佔資產負債表比例分別為61%(4.62兆美元),58%(4兆歐元),78%(602兆日圓)。

多年來,我國央行往市場注入流動性,一般都是透過給予商業銀行再貸款、降低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來實現,央行極少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購買國債。所以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只有3.4%是公債。上一次PBOC增持國債還是2007年,並且是定向向提供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資本金。

我們認為,中國QE為時過早,PBOC的彈藥還有很多沒打完,不至於著急使用非常規手段,央行行長潘功勝和其他主要的領導都在3月份釋放了多次中國有降息、降準空間的資訊(2024年2月已有一次50個BP的非常規降息)。但PBOC完全也有條件嘗試在二級市場購入一些中國國債,由於之前市場對此毫無預期,這樣從0到1的邊際變化還是不能忽視的,並且萬一這個消息是中央授意來試探市場反映的,調動市場正面情緒總不是壞事,可以理解成A股、中債、黃金、比特幣的利好,但預期不用太高。

財政紀律缺失是利好

2023 年全年美國財政部總共發行了23 兆的國債和新冠時期的巔峰是一樣的,儘管經濟正在復甦。未來這個數字只會繼續成長,沒有人認為美國政府能收緊開支,現在預計2024將發行27 萬億,和2019 年相比大了60%,是金融危機之前的6 倍左右。同時,去年財政赤字接近2兆,幾乎每90天美國債務就上漲1兆。就在幾天前,又一個1.2兆美元的預算獲得通過。用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話來說,美國正走在一條不可持續的財政道路上。

龐大債務的發行會引發財政擔憂,進一步加強市場預期聯準會在未來幾個月降息或出台其它寬鬆手段的信心,自從這一點上來說,利好股票、商品、數位貨幣和黃金。

過去一年美國政府償付利息已達1.1兆美元,為新冠疫情前的兩倍。政府支出和債務規模持續上升,對聯準會形成降息動機,以控制利息成本的快速成長。如果未來12個月聯準會維持利率不變,美國政府年度利息支出將從1.1兆增加到1.6兆美元。需要Fed降息150個基點利息支出才能基本持平。

美國GDP可望逐季反彈

根據高盛的預測,2024年美國GDP成長有望呈現逐季反彈的態勢:

果美聯儲像高盛預期的那樣從6月開始降息三次,那將是在經濟成長回升的同時放鬆貨幣政策。這與2022年的情況正好相反,當時聯準會是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收緊政策。所以儘管21倍的預期市盈率在歷史上偏高,但聯準會放鬆政策與經濟成長加速的組合仍然應該為股市提供支撐。

BOJ鴿派升息後日圓逼近152

日本央行3月19日結束了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並取消對日股ETF和REITS的購買,但仍將繼續購買國債,且數位官員表示會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環境。

因為放棄YCC和小幅升息跟放棄QE是兩碼事,只要購買國債仍在繼續,日元流動性就仍然在增加,作為主要央行向全球資產增發法幣的狀態也不會有太多改變。

所以日圓最近重回弱勢,跌至一年來最低最水準。且穩健的宏觀風險環境預計將持續對日圓不利,日圓融資奔向海外但交易仍將持續,目前但升息幅度即便再升25bp並不足以引發資本的大規模回流。

儘管匯率突破152關卡可能引發日本財政部幹預,但可能無法改變大趨勢,屆時外匯市場將看到較大波動。

全球央行大轉向

最近全球央行大轉向成為媒體頭條,不過由於各國情況不同,有的開始降息不代表我們會看到連續下降,有的升息卻實際上是鴿派訊號。

首先是瑞士央行作為首個開始降息的已開發國家央行,它的動作一開始被解讀為一個里程碑事件市場後續的報道主要著重在瑞士央行突發動作的鴿派信號,以及這對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指引作用。各大報社的文章著重點也在討論下一個可能降息的央行會是誰,但隨後大家又關注瑞士的通膨和匯率問題,確實有降息的必要,市場的歡快情緒有所下降。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表示,官員不保證在6月大概率降息後未來可能採取的行動。換句話說,也是在提醒市場不要認為降息開始後就會繼續降息。

聯準會其實希望降息,但最近數據並沒有提供很好的切入點。鮑威爾3月記者會曾說,我們通常看到上半年通膨會更強一些,然後下半年沒有那麼強,我們必須讓數據告訴我們,我並不清楚這是路上的一次小顛簸還是更多。

他這裡說的小顛簸指的是一二月偏熱的通膨數​​據(3月數據也大概率偏熱),這裡能看出來他是想降,但需要等足夠的理由。而如果全球對比美國的經濟格外的強勁,也就是說從降息的可能性上要低於歐洲和英國。

鮑威爾在上週五的演講中說剛公佈的PCE通膨率基本上符合聯準會的預期。但其實這是一份略超市場預期的報告,由此可見他現在也不想過度解讀物價數據。

當然,重點是他提到美國經濟表現強勁,當前無需急於降息,如果通膨不下行,聯準會可以在更長時間內維持利率水準。這引發了周五晚間超過3%的回調。

不過他在演講裡也沒有提到可能重回升息的說法了,另外,如果就業市場意外出現疲軟,聯準會將及時做出反應(潛台詞只要就業鬆動,物價沒達到目標也會降息)。整體來說週五講話略顯鷹派,但不是很硬,不太會影響6月降息的預期,預計帶來的回調將有限。

美股MEME熱潮

「meme股」熱潮再起,Reddit和DJT這兩檔股票都因散戶的狂熱而大幅上漲,股價變動主要由市場情緒和資金流向推動,與基本面無關。

本周美股市場的散戶熱炒Reddit和川普旗下的社群媒體公司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 Corp.(代號DJT)。

DJT繼上市首日收漲逾16%後,隔夜美股再度大漲14%至66.22美元,市值達到約80億美元,為WallStreetBets上討論度最高的股票,在Interactive Brokers位列交易量前15大的股票。

根據財務文件顯示,DJT註冊用戶900萬,去年前三季營收僅340萬美元,虧損卻達4,900萬美元,顯然漲幅並非基本面推動。

Reddit則為Interactive Brokers上交易量第四大的公司,該公司於上週四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為34美元,隨後即日最高漲至70美元,目前回落至49.3美元但仍比發行價高出45%。

Reddit成立近20年來從未獲利,2023年,該公司營收為8.08億美元,年增約21%,淨虧損從2022年的1.586億美元收窄至9,080萬美元。

加密貨幣回溫

加密貨幣的搜尋熱度,社群媒體熱度

比特幣現貨ETF恢復淨流入,全週淨流入8.45億美元,幾乎抵銷了再前一周8.9億美元的淨流出。 FBTC 成為繼BlackRock 的IBIT 於3 月1 日首次達到100 億美元資產管理大關之後第二個破100億的現貨比特幣ETF,目前IBIT持有25萬個BTC,FBTC持有14.3萬個。

自2023年5月以來存放在交易所的比特幣數量顯著減少了8%至232.6萬個,這表明供應緊張,部分原因是比特幣現貨ETF 將BTC 轉移到託管冷錢包進行長期存儲。根據Glassnode統計交易所持有的BTC 總量佔比已縮減至BTC總流通量的12% 左右,創下五年來的最低水準。這種遠離交易所的動向傳統上被視為看漲指標,表明人們更傾向於持有而不是出售:

不知不覺BTC永續合約的做多費率已經接近恢復到歷史高點,目前年化折算約80%左右,3月22日低點只有11%:

值得注意的加密貨幣新聞

  • 貝萊德的新代幣化基金讓TradFi 和加密貨幣更接近( Coindesk )

  • 如果以太坊被指定為證券,貝萊德仍將追求現貨以太ETF ( The Defiant )

  • Fidelity 向美國SEC 提交S-1 申請,要求質押即期ETH EFT

  • WIF 現已成為第三大迷因幣,鯨魚緊握不放

  • 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KuCoin 面臨美國刑事指控( The Defiant )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面臨訴訟,尋求將空投從證券分類中豁免(The Defiant)

  • Fetch.ai、SingularityNET 和Ocean Protocol 代幣在擬議的合併計劃中飆升( The Block )

  • 灰階為合格投資者推出以質押為主的收益基金

選擇權市場對美國大選偏樂觀

透過分析標準普爾500指數選擇權市場的定價,評估投資人對2024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的預期。整體來看,目前選擇權市場對大選的關注度較以往選舉年有所上升,但仍屬正常水準。

SPX指數選擇權隱含的選舉當天預期波動率約為正負3.3%。過去60年裡,SPX在選舉當天波動超過3.3%的情況只出現過一次。

投資人似乎預期選舉結果將利好股市,SPX買權相對看跌選擇權的價格水平近期進一步抬升:

資金流動

情緒指標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