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起訴Uniswap:Web3核心價值與網路空間共識之爭


Uniswap創辦人收到SEC的韋爾斯通知,引發加密貨幣領域法規和Web3核心價值的思考。 Web3的核心是改變網路控制權分配,支持者認為是重建網路控制的技術。反對者懷疑區塊鏈技術缺陷和超金融化現狀。 Web3專案設計原則包括去中心化、無授權、原生支付功能和去信任。 Web3的演進可分為古典自由網路、技術壟斷網絡和回顧網路空間。在預設網路空間時代,網路空間作為社會重要部分被認可,不同網路建構哲學影響網路發展。未來可能出現新網絡,建議分析網絡感知光譜,預測網絡發展方向。

作者:@Web3Mario

引言:今天早上起床看到了一條有趣的快訊,Uniswap 創始人Hayden Adams 推特發文稱,Uniswap Labs 今天收到了來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韋爾斯通知(WellsNotice)。他表示,相信其提供的產品是合法的,其工作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但很明顯,一段時間以來,SEC 沒有製定明確的、明智的規則,而是決定重點攻擊Uniswap 和Coinbase 等長期建設者所謂韋爾斯通知指的是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在美國上市公司進行民事訴訟前發出的預警,接到通知的上市公司可以在收到正式訴訟前跟SEC進行溝通和協商這不禁讓我回想起2年前寫的那一片關於Web3的思考隨筆,我認為隨著BTC ETF的通過,傳統資金大規模進入加密貨幣領域,類似的事件將會越來越封閉。深究原因,我認為各中原因正是基於Web3的核心價值的獨特性以及由此引發的網路空間的共識之爭。正值週末,希望帶給大家一些隨性的內容。

正文:

每一種技術都嵌入了一個偏向價值向,隆它用一種方式而不是用另一種方​​式建構世界的趨勢,或者說它給了一個事物更高的趨勢。技術的競爭,是為了爭奪時間、注意力、金錢和威望而競爭,主要是為自己的世界觀奪取主導地位而競爭,這樣的競爭是有競爭特有的勞動競爭。

——尼爾‧波斯曼《科技壟斷》

波斯曼教授是我非常尊敬的學者,他是媒體生態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致力於研究技術與文化之間的關係,開頭的觀點來自於他在20世紀90年代的《技術壟斷》,現在看來,這個非常尖銳的觀點正被一場名為Web3的網路革命再次驗證。

我相信大多數熟悉Web3的人都被這個行業中大眾的財富神話所吸引,大量投資湧入正在讓這個市場看起來像是“遍地黃金的新世界”,但在歡呼的同時,我希望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個問題:Web3的核心是什麼?是加密貨幣帶來的加值金融服務?是非加密貨幣帶來的隱私保護價值?還是所謂的網路通訊的再分配?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極大程度的影響你在Web3的行動,首先影響未來的方向,因此值得我們仔細思考。

Web3大辯論的上下文是什麼?

事實上,關於Web3價值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甚至給Web3下一個響亮的定義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此在開始討論Web3的核心價值之前,讓我們先篩選一些具有鮮明的觀點,胸部為下面的敘述創造了一個一致的脈絡。

首先是Web3支持者們,這裡有三個得到了認可的答案,第一個來自Josh Stack,他住在以太坊基金會:

Web 3 是一組重組網路控制的技術,不僅包括加密貨幣、區塊鏈和其他加密貨幣經濟設計產品。

第二位來自Chris Dixon,他是a16z的GP,a16z被認為是Web3最大的投資機構:

Web3 是建構者和用戶擁有的互聯網,由代幣精心策劃。在web3 中,所有權和控制權是去中心化的。用戶和開發者可以透過擁有不可替代(NFT)和可替代的代幣來擁有網路服務。

第三個來自湯瑪斯史塔克波爾,他是《哈佛商業評測》的高級編輯:

Web3 被吹捧為網路的未來。這個基於區塊鏈的新網路的願景包括加密貨幣、NFT、DAO、去中心化金融等。它提供了網路的讀取/寫入/自己版本,其中用戶擁有對其所屬網路社區的經濟利益和更多控制權。

從這些觀點中我們可以提煉兩個關鍵點,首先Web3是一個願景,不是一種固定的技術架構,也不是商業模式,其次這個願景的核心是改變當前web總線的或者控制權的分配模式,強調使用者在網路世界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一個非常經典的Web3例子是,在Web3世界中,用戶第三方分散式平台有權重新奪回其數位資產。

以經典的Web2公司Twitter為例,由於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是由平台獨佔的,它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透過廣告驅動的收入模式謀取利益,但事實上,這些價值理應屬於作為數據生產者的用戶,平台利用封閉式生態實現了資料壟斷,竊取了用戶的利益,這是一個經典的Web3從業者批評Web2的故事。

在這樣的願景指導下,似乎已經形成了Web3專案的設計原則,在以太坊的官網中,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Web3設施基礎,我們可以找到以下內容:

lWeb3 是去中心化的:所有權不是由中心化實體控制和擁有的大片互聯網,而是分佈在其建構者和使用者之間。

lWeb3是無需許可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Web3,沒有人被排除在外。

lWeb3 具有原生支付功能:它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線上支出和匯款,而不是依賴銀行和支付處理器的過時基礎設施。

lWeb3 是去信任的:它使用激勵和經濟機制來運行,而不是依賴可信的第三方。

另一方面,Web3的反對者們也不明顯弱,同樣我們選擇有三個鮮明的觀點,第一個來自Moxie Marlinspike,他是Signal的創始人:

去中心化本身對下游的大多數人來說實際上並不具有直接的實際或緊迫的重要性,人們想要的唯一的去中心化程度是某種東西存在所需的最低數量,如果沒有非常有意識地考慮到,這些力量將推動我們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早,離理想結果越來越遠,而不是更接近。

第二位來自Stephen Dieh,他是電腦分析師和堅定的加密貨幣批評者:

web3 的核心是一場乏味的行銷活動,試圖將大眾對加密貨幣資產的負面聯想重新建構為有關破壞傳統科技公司霸權的錯誤敘述。區塊鏈對技術領域沒有提供任何新的或有價值的東西。這是一匹只會耍花招的小馬,其唯一的應用是創建抗審查的加密貨幣投資計劃,這項發明的負外部性和危害能力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的用途。

第三位來自Jack Dorsey,他是Twitter共同創辦人:

您不擁有“web3”。創投家和他們的有限合夥人就是這麼做的。它永遠無法逃脫他們的激勵。它最終是一個具有不同標籤的中心化實體。

這三個批評者的觀點主題是,第一個是對去中心化網路的意義懷疑,他們認為去中心化對網路使用者來說基本上屬於偽需求,相較於權力下放,使用者更介意的是Web應用資訊互動的效率或其他,而且從結果來看,目前許多成功的所謂Web3企業其實並沒有貫徹這個原則,只是很好的借用了背後的行銷效果。

第二個是對Web3的基礎設施、區塊鏈的技術缺陷的懷疑,他們認為區塊鏈作為一種「全局資料庫」技術來說是失敗的,因為這個發明並沒有改善查詢和插入的效率,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倒退,而這個指標通常是評估資料庫技術的重要技術指標。

第三個是對Web3當前超金融化現狀的懷疑,他們通常強調中心化的意義,但認為當前Web3過度依賴加密貨幣技術,從而導致Web3陷入了超金融化的困境,一方面讓整個行業難以實現經濟週期規律,二方面資金壟斷將導致權利分配的再次中心化。

以上資訊基本上是Web3的發展現狀的前情回顧,你會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弄清楚Web3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我認為是,Web3的出現引人注目的網路空間(或用一個娛樂的概念)來替代,那就是Metaverse)的成熟,網路佔人類社會生活的比重越來越高,Web3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稍稍值得一試的網路前瞻性理論和可實踐的技術方案,自此以後,未來將和技術性能的結合,成為了未來網路技術發展的價值相關維度,總而言之,Web3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文化。

網路空間發展三個階段

網路空間是一個古老的概念,早在1960年這個名字就首次出現在丹麥藝術家Susanne Ussing的藝術作品中,然而由於當時這個名詞與現在差距很大,因此我們不參與多的介紹,直到1989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萬維網後,這個術語的概念才隨著一些網絡自由主義者的大力推廣,逐漸轉換成了我們熟悉的樣子,“網絡空間是一種純粹存在於表示”和交易所空間中的社會環境的感覺……它完全存在於電腦空間中,分佈在極其複雜和流動的網絡中」。

事實上,我認為整個網路技術的發展基本上可以視為網路空間的實現過程,將這個概念從小說帶到了現實,按照網路人群的協作關係和資訊互動的方式,我們可以把這個發展過程大致劃分對於三個階段(抱歉Web+序號的方式無法充分闡述我的觀點,因此我選擇了其他的命名標準):

(1)古典自由網路時代

時間回到1989年,蒂姆·伯納斯-李發明的萬維網使人類正式進入了資訊時代(當然也考慮微軟發布第一代MPC的普及(多媒體PC,多媒體個人標準電腦)),我們藉助這種透過網路存取的、由許多互相連結的超文本組成的資訊系統,實現了隱藏的資訊的超距離、高速傳輸。

感謝當時廣大的政治環境和全球化的熱潮,我們以開放協議的方式完成了對互聯網基礎技術標準的構建,注意開放協議的原則是不屬於某個公司或國家,它類似於物質世界的特性,是一種中性的網路基礎架構。

這時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三種簡單的技術:統一資源標識符(URL),超文本傳送協定(HTTP),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利用Web進行低頻的互動訊息(回想一下個人部落格和電子郵件時代的體驗),網絡民眾通常是對等的,既是網絡的建設者又是網絡的用戶,信息交互的過程直接依賴開放協議,每個人都可以憑著自己的意願運用網絡技術發布和獲取訊息,因此我們稱這個階段為古典自由網路時代。

然而伴隨著網路世界中不斷出現的倫理問題,如勒索、毒品、兒童教育等,政府加強了對網路內容的審查。在這一階段中,網路世界的主要矛盾在於開放協議原則與政府之間的審查力度矛盾的是,大多數網路民眾認為個人自由是網路發展的前提,任何損害個人自由的管理措施都是對網路開放原則的行為,許多網路自由主義者和機構的出現,典型的《獨立宣言》 《網路空間》等都是這階段的標誌性產物,這些矽谷左翼菁英通常對政治有一定的訴求,但受於網路發展尚早期早期,網路生活人口的社會生活種類繁多,辨識者數量稀少,發展並不順利,事實上在當時,網路科技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快速傳遞訊息的工具,而電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區別。

(2)科技壟斷網路時代

接下來,網路空間進入了科技高速發展階段,演進基本上朝著兩個方向發展,其一是擴展Web可以承載的資訊類型,帶來人們更真實的資訊互動體驗,如Websocket、AJax、串流媒體等,其二是降低Web的技術驅動,先降低使用成本,提升資訊的互動效率,如Nginx、Apache、Caddy等。

隨著網路技術的爆發式增長,掌握全部技術變得越來越困難,一方面原因是技術的門類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原因是技術越來越複雜,網絡人群開始出現分層,按照動機的區別,網絡民眾大致可以將網絡用戶和技術供應商分為兩組,其中網​​絡用戶更加重視透過網絡進行信息交互,而技術供應商更希望通過向網絡用戶提供可見和高效的方式的技術服務或工具獲取利益,此時資訊互動的過程逐漸依賴技術供應商提供的技術服務,因此我們稱這個階段為技術壟斷階段。此時大量網路科技公司透過高薪吸引技術專家,消費者希望實現技術壟斷,並透過壟斷獲得收益,這一過程在社群媒體應用和廣告驅動的收入模式出現後達到頂峰,透過引入廣告主,形成了網路使用者、科技供應商、廣告共贏的格局網路民眾關係穩定的主三方。

網路使用者的人數日益龐大,資訊門類變得更加豐富,網路生活佔人口的社會生活比例變高,從而使隱私資訊外洩和非法監控等問題對網路使用者造成的違法影響變得更加嚴重,史諾登事件徹底引爆了這個炸彈,網路世界的主要矛盾逐漸轉移到了網路使用者和科技寡頭之間的矛盾,矛盾的根源在於資料隱私問題。

其中一部分技術專家認為隱私問題的關鍵原因在於當前的Web主流架構下,技術寡頭網路資源的壟斷,並透過獨佔網路使用者的資訊牟利,這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情,因此需要從底層網路開始技術上徹底改變了這種現狀,事實上,這就是GavinWood最初的Web3.0願景,這是一個關於「後史諾登時代網路」的描述:

Web 3.0,或可能被稱為「後斯諾登」網絡,是對我們已經使用網路進行的各種事物的重新想像,但各方之間的互動模型卻截然不同。我們認為是公開的訊息,我們會發布。我們認為已達成一致的資訊將被記錄在共識帳本上。我們認為是私人信息,我們會保密並且絕不洩露。通訊始終透過加密貨幣通道進行,並且僅使用假名身分作為端點; 切勿使用任何可追蹤的資訊(例如IP 位址)。

我認為這是一個里程碑,因為這引發了我們第一次用強烈的預感角度思考網路社會的發展,並指導網路技術的開發,事實上,這看起來像是一種無政府主義指導的網路社會制度。在此之前,技術進展主要圍繞著成本優化和效率提高。

(3)回顧網路空間時代

為了避免和網路政治是哲學的混淆,首先需要解釋一下,這裡的預設,指的是一種網絡建設哲學,並不涉及現實社會中的政治追求,我認為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預設網絡空間時代了,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徵是網絡空間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認可,新的網絡意向(或者說網絡建設哲學)以及網絡社會管理制度設計對應網絡技術發展的提供了新的驅動力,自此網路世界將引起不同而出現分裂,同時又保持著弱連結。

在這個時代中,網路社會的發展不太可能沿著類似排他性的單線程路徑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Web3這個名字的原因,情況將會和啟蒙運動後的政治哲學發展大為,而與不同的是,這一次,網路基礎設施的開放協議精神將決定了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發展過程,因為建立一個新的網路社會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不需要暴力革命。隨著時間的推移,網路社會之間將透過其自身獨特的獨特性吸引網路居民的遷移。

Cyber​​Spectrum的向左移動和網路移民潮

在了解這個發展脈絡後,讓我們回顧一下網路發展歷程中共出現了哪些主流的網路主流網路(在後續的文章中做更詳細的分析):

古典自由主義網絡:這是一種支持個人對抗自由對於一切的網絡建設哲學,認為過度審查對網絡社會的發展會產生懲罰的影響,因此這部分網絡建設者通常會支持開放原則建立中性的網絡基礎設施。技術權威主義網絡:這是一種以實用性為主導的網絡建設哲學,認為所謂的網絡社會技術擁有者只是向非技術擁有者提供的一種產品,這部分網絡建設者的核心訴求是透過提供功能豐富和性能豐富並獲得商業利益; 無政府主義網絡:這是一種以反對威權為原則的網絡建設哲學,包括技術威權和政治威權為原則的網絡建設哲學,認為任何中心化的組織或技術方案都無法帶來公平的網路社會,因此這部分網路建構者通常以中心化原則建立網路基礎設施(我認為用無政府主義網路來描述史諾登版的Web3的願景是正確的)。自由回流網絡:這是一種以貨幣化和市場化為主導的網絡建設理念,認為數位資產的產權制和一個不受監管的自由市場是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網絡空間的核心,這部分網絡建設者共同透過設計合理的基於加密的貨幣政策和經濟體系,實現網路社會權利的分配(我認為用自由停滯網路來描述超金融化的Web3的願景是合適的)。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穎的網路出現,或者哪種網路會在維護大爭奪中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我認為此時提出一個分析框架是有意義的,這是一個網路感知光譜,類似政治光譜圖,透過它既可以實現對一種網路的感知定位,也可以準確定位網路的使用者傾向,進而判斷未來發展的方向。

SEC預訴Uniswap:Web3的核心價值與網路空間的共識之爭

如下,橫軸代表對網路空間的沉浸程度,位置越往左,代表對網路世界佔社會生活的比重增益,對網路的依賴程度加大,通常認為極左的人群是所謂的網路龐克,他們認為自己生活在網路世界中,而極右的人群被稱為網路工具主義者,他們認為網路世界完全不存在,網路作為一個專門傳遞訊息的工具,縱軸代表了經典的政治文化軸(權威對自由)。

在這樣的設定下,你會看到上述幾種網路的分佈情況,可以看出預期網路的發展整體上呈現了左傾的趨勢,我認為,這個趨勢將隨著沉浸式網路技術的發展,類似VR 、AR、Metaverse等技術的完善,以及進一步的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經歷一波令人震驚的網路居民移民潮。我們並不知道哪一種網絡成為下一個主流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高的回報投資率、更強的產品參與感、還是優秀的隱私保護方案,制度性都是贏得保衛之爭的關鍵因素。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馬裡奧看Web3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