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展示大西洋彼岸的經濟格局時,您很快就會注意到美國和英國在金融市場上玩著完全不同的遊戲。儘管市場趨勢(例如利率)表面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核心動態卻截然不同。
貨幣政策方向不同
最近金融預測的轉變帶來了令人驚訝的預期:英國央行可能比聯準會更快降息,降息幅度也更大。這一轉變是在美國三月通膨率暗示貨幣降溫幅度超出預期之後出現的。然而,英國持續的通膨表明降息可能需要推遲而不是加速。
英國面臨獨特的挑戰,嚴重的供給面限制削弱了其經濟前景。貨幣政策委員會將今年的潛在成長率定為溫和的1%,到2026 年小幅升至1.3%。同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同期潛在成長率為2.2%,凸顯強大的應對能力。經濟需求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投資和勞動供給缺口
這種差距延伸到勞動力供應和商業投資等關鍵經濟領域。在英國,勞動市場參與度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自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商業投資一直不溫不火。
另一方面,美國的勞動參與度強勁回歸,商業投資大幅上漲,自2016 年以來超過了其他已開發經濟體。這包括在最近立法的推動下,對綠色技術和半導體等戰略行業的大量投資其行為類似於《減少通貨膨脹法》和《CHIPS 法案》。
走強的美國消費市場也刺激了需求,再加上政府支出,使美國處於管理通膨壓力的有利地位。相較之下,英國面臨供需疲軟的困境,使其更容易受到通膨的影響,特別是考慮到疫情和歐洲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全球挑戰的揮之不去的影響。
烏克蘭衝突對能源成本的影響反映了這些差異,英國比美國感受到的刺痛更嚴重。經濟衝擊吸收能力的差異導致英國市場對過去的通膨反應更加敏感,隨著企業和家庭適應成本上漲,通膨環境可能會延長。
英國的工資黏性成長高於美國,使通膨前景進一步複雜化。儘管美國薪資成長仍與通膨更加一致,但英國認為薪資驅動的成本壓力繼續推動服務通膨超出理想水平。
斯特林的旅程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儘管長期表現不佳,但仍有升值跡象。英國通膨呈下跌趨勢,實質利率正向正傾斜。這種情況,加上良好的全球經濟前景,表明英鎊有潛在的走強,特別是在英國央行為今年稍後的謹慎降息週期做好準備的情況下。
此外,英國的長期經常帳赤字顯示縮小的跡象,這可能會進一步支撐該貨幣。即將到來的大選預計將有利於親商工黨佔多數,這也可能增強人們對英鎊的信心。
本文首次發表於《金融時報》© 2024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CRYPTOPOLITAN。版權歸作者Jai Hamid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