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香港Web3大會期間,與許多專案創始人和創始人進行朋友交易所後總結了以下十點想法。朱嘯虎先生對中美AI領域投資機會差異的看法也得到一定共鳴。建議聽聽《小Cosmos》節目。重點關注華人團隊,Web3華人創業團隊獲得的協助要低於Web2和Web1的團隊。推出貓友會作為Web3華人創業傢俱樂部。投資項目需有長期價值,不限於Web3。專注於應用層項目,中國團隊和市場機會較好。尋找致力於增持私域流量數據和實現價值的項目。與社區KOL合作,避免投機項目。追求有商業邏輯支撐的項目。努力走在交易所「喜好」的前面。需要堅持自己的投資邏輯,避免本末倒置。
上週香港Web3大會期間和許多專案創辦人和創辦人做了朋友交易所,總結了以下十點想法。
近期聽了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先生對中美AI領域投資機會差異的看法,也有共鳴。推薦大家去聽下小Cosmos裡張小珺的那期播客。
1.我們繼續專注看華人團隊,這是我們有一定的增持和認知,且投資後能發揮一點力量的地方。
我們觀察到Web3華人創業團隊獲得的系統性幫助顯然低於Web2和Web1的創業團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RPC貓友會這個Web3華人創業傢俱樂部努力做起來的主要目標和核心利益所在。
我們希望貓友會是一個可沉澱關係,創建鏈接,交易所資訊和資源的地方。它會是一個開放的資源網路。無論我們是否做了投資,以開放的方式服務好的專案方和創業團隊,VC自然都能找到價值。我們也很歡迎其他VC同行的加入,共同服務,建立和使用這個網路。
2.我們只投資我們認為有長期價值的項目(我們當然會看錯或看漏)。
一個專案是否有價值,每個人的心裡其實是清楚的。這個和專案是Web3,還是Web2,Web1,Web0沒有關係。比特幣,坊以太,Solana,甚至狗狗幣等有價值,這和是否是Web3無關,只是傳統投資人需要時間去理解這些新型資產並研究全新的價值評估方法而已。
專案啟動與發展有時可以用Web3特有的方式,但長期應該有實際的收入/利潤或價值的落腳點,帶動正向經濟效應。計畫啟動可以旁氏,但不能旁氏啟動後,就永遠停留在了旁氏,成了旁氏本身。最初Web2裡有滴滴和快的燒錢大戰,Web1的人也看不懂,但最後滴滴也一定要回答怎麼實現收入的問題。 Web3裡,這個收入有時是七個協議和社群層面的。
閱讀也是一種價值,文化基因是一種文化基因的傳播,確實有價值。生物基因也是依託人類這樣的載體在複製和傳播,考慮DNA沒有價值嗎?沒有DNA,就沒有這樣的人類偉大的生物出現。 Web3技術可以第一次幫助meme在傳播的過程中就實現價值。但專案方不能打著意見和meme的旗號去坐莊或是傳銷,初心和方法變質了,結果當然不同。
3.在認知的基礎和範圍內,首先多領投,同時往前走一點,做一些挖礦。我們尤其關注應用層面的項目,因為在我們看來,Web3技術已經足以支撐一些領域的大規模應用了。
有些應用只有在中國的網路土壤上才能成長。我們已經看到Web3的數據模式和價值實現在中國和亞洲市場上的萌芽,這在美國看不到。我們認為在應用層,中國的專案團隊及市場機會要好得多。
星巴克已經停止了奧德賽,黑鳥計畫在紐約13家餐廳會員體係做了之後就能夠在美國融資2,500萬美元的計畫。而我們在中國和亞洲看到了幾個比美國更希望的領域:
1)新的資料分發和資料價值實現方式;
2)新型廣告投放模式;
3)能夠有效改變創作者經濟佈局的應用。這些領域的創新項目服務的是大量的Web2網路使用者。
4.我們尋找致力於增持沉澱私域流量數據和實現價值的流派項目,從而流派俱樂部的管理並由此帶來的各種新型商業模式。
我們認為Web3技術透過這些專案可以最快實現大規模採用。這不是未來,這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
私域流量裡的數據和鏈上數據,以及分散式儲存設施上的數據是傳統網路聯盟或AI分區無法壟斷和有效獲得的數據,Web3技術可以在這些領域和AI技術很好地對接起來。去年初就說,AI大模型技術的突破為Web3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一個關鍵的「生產力的暴漲」。 Web3資料的價值可以更好地被AI應用使用起來,從而更好地實現Web3的價值閉環。
我們在今年第一次跟我們的投資人看到的報告裡寫到:我們AI和Web3技術的快速融合。
我們正在迎來一個令人振奮的個人網路時代,我們所謂的「個人網路」有兩層意義:
A。各類AI助理加持千人千面的互聯網;
b.數據回歸個人。
這個個人網路需要科技做支援:AI和Web3,缺一不可。
5.我們看好碼頭在香港和大灣區的供應鏈,有語音商業模式,最終能實際業務收入的DePin類項目。
但這類項目目前其實不多。在我們看來,只是把Web3搞了一些融資題材或是快速賺錢的法門。 Web3的Tokenomics往往可以錦上添花,但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的問題(地獄等)。我們喜歡能回答收入來自哪裡這個核心問題的項目。有些團隊感覺一開始是磨礪的,做著做著就初始化了。
其實我們不太喜歡DePin-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這個詞,我們比較喜歡說物聯網3.0。對概念更好的掌握,其實會影響我們尋找專案的框架和方法論。在我們看來有很多有價值的項目,既不一定是“基礎設施”,一開始也不是“去中心化”。尤其是強調“物理”,更沒有意義。相反地是IOT+Web3.0的物聯網3.0,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們所尋找的專案。
我們複盤時發現,我們投的DePin專案恰好是我們去年預期的少部分。實際上最近我們投了兩個DePin項目,一個會在日本市場啟動,一個是遛狗的。這兩個項目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會有準確的收入,甚至是利潤。
6.許多Web3專案和meme幣一樣,在社群推廣方面,社群KOL比VC的力量更大,我們鼓勵專案方和KOL們多合作。
再拿VC的錢,可能會把KOL的融資做得更好。這也是Web3的一個特點。
7.美國多基礎設施和協議類項目,都很棒。但可能不是我們的機會,估值往往也比較高。
我們也不擅長這樣的融資模式。我們還是得從自身有限的能力出發進行投資。
8.亞洲多「銘文」和「土狗」類項目,有明顯的炒作和莊坐之嫌。
我們需要遠離噪音,尤其是那些只強調“信念”,武當梯雲縱貫的項目。
我們不否認銘文是非常偉大的創新,就像ICO時期的發幣一樣。當時大家都覺得很清醒,很有意義,但只有極個別有實際價值支撐的項目活到了現在。 Web3不能只停留在不斷落地新專案和新資產。基礎的邏輯還是要遵守和尋找。網路資產的相互質押和各種Restake,做一層可能就可以了,反覆套會不會有傳統金融世界裡的MBS和CDS的味道?雷曼的銀行家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賣的房地產是誰住了。電影《大空頭》可以去看看。
資產價格的上漲帶來了科技的創新和被應用的機會,但我們是否需要問,不斷的娃娃和大幅的「安全產出」到底創造了多少新增價值,又帶來了多少新的系統性風險?
9. 開發資產是Web3技術賦予Web3創業專案的利器,但我們希望看到背後有便攜式的商業邏輯做支撐。
有些專案透過大量發行資產,聚集資金和關注度,再吸引交易所上幣,再把前面的「資金債」「還」掉,這是Web3特有的模式。但這款資本遊戲可能有內在風險,如果不成Web2的滴滴,就成為了割二級市場散戶韭菜的項目。交易所可能過時就會補做廢棄此類項目,因為這注定會傷害交易所最寶貴的資產-用戶。採取延續這個這類發展模式的項目,可能價值實現一半,發現後面的路被堵住了,前面的「債」實在沒法還了,那怎麼辦?實現還是要靠專案本身,不能靠二級市場價格。
10.我們需要努力走在交易所「喜好」的前面,而不是「去交易所」。
交易所喜歡什麼項目,就投什麼,可能長期無法實現alpha,也失去了我們做VC工作的本質。交易所歸根到底,還是希望看到專案真正有價值的專案透過上市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頂級市場的投資人帶來回報。這樣,Web3的價值閉環才能實現,Web3的「使用權」的價值資本最終才能超過Web2的「對話」價值。
我們當然非常希望投資的項目能夠得到價值交易所的認可,從而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但需要我們努力遵循自己的邏輯去投資,是揣摩交易所的工藝品做,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Web3最牛的地方提出了“價值的產生和實現”完成了“平權”,但也帶來了更多的雜音、泡沫,甚至有時是醜陋的。目前全球監管還沒跟上,所以整個市場的目前已經有資金流入的速度跟不上資產發行速度的出現了。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KK,Hash Global 創辦人擁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