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新人朋友的100條加密冷知識

送給新人朋友的100條加密冷知識

隨著市場的回暖,越來越多的新人朋友慕名來到了加密世界;但除了最廣為人知的造富能量之外,這個圈子的很大魅力還在於它是互聯網文化同加密人文主義發酵與覺醒的自由之地,在短短十餘年的進化歷史裡卻上演了無數稀奇古怪令人咋舌的故事;在本文中,我會挑選併羅列一百條具有代表性的加密小知識分享給大家,或許這些在OG們聽來已是如數家珍不足為奇了,但相信對大多數新人朋友們來說還是會感到很「冷」很新鮮:

#01

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是一個極其神秘的人物,迄今為止我們尚不知這個名字背後的真實身分。

#02

比特幣的供應總量是有限的,最多只能產生 2,100,000 個。截至2024年3月27日,尚未被挖掘出的比特幣數量為1,334,237 枚,不到總數的6.4%。 (你可以在這裡查看最新數據:https://explorer.btc.com/en/btc)

#03

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創世區塊中嵌入了一條來自《泰晤士報》的消息:“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這被認為是對當時金融危機的一種評論。

#04

2009年,中本聰向程式設計師Hal Finney 發送了10個比特幣,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筆比特幣交易。

#05

在2010年5月22日,程式設計師Laszlo Hanyecz 用10,000枚比特幣交換了兩個披薩。這筆交易被視為比特幣實際用途的第一個記錄,並且現在每年的這一天被比特幣社群慶祝為「比特幣比薩日」。

#06

在2013年,一名挖掘比特幣的電腦程式設計師誤刪了他的電腦硬碟,因此失去了7,500個比特幣;這份遺失的資產放在今天(2024年)的估算價值是5億美元。

#07

在2013年,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ATM在加拿大溫哥華啟用,這使得人們能夠將現金方便地轉換為比特幣。

#08

在2013年,一位名叫Mike Caldwell 的比特幣愛好者和探險家,在到達北極點時埋下了一個比特幣紙錢包,象徵性地將比特幣帶到了地球的極端。

#09

在2014年,一名比特幣持有者在加拿大的麥當勞用比特幣購買了一份漢堡、薯條和可樂,這是比特幣在實體商店的首次使用。

#10

2016年,比特幣交易被驗證在國際太空站上,這意味著比特幣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太空。

#11

在2018年,一家名為“Long Island Iced Tea” 的公司宣布將改名為“Long Blockchain”,其股價隨即大漲了200%。

#12

2019年,微軟成為第一家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大型科技公司。

#13

有一種加密貨幣叫做「PotCoin」 ,它是專門為大麻產業而設計的。

#14

雖然比特幣是第一個成功的加密貨幣,但它並不是人類在這個領域的第一個嘗試。 1998年,電腦工程師Wei Dai 提出了「B-money」 ,一個未實現的匿名、分散式電子現金系統。 Nick Szabo 也提出了名為「Bit Gold」 的概念,這些都可以看作是比特幣的前身。

#15

在關閉線上黑市「絲綢之路」(Silk Road)時,FBI沒收了大量比特幣。一段時間內,這使得美國政府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持有者之一。

#16

有些小國家,如馬紹爾群島,正在嘗試創建自己的國家加密貨幣,以吸引投資並促進經濟發展。

#17

為了維持比特幣平均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的速度,網路會每2016個區塊(大約兩週)調整一次挖礦難度。這確保了無論全球運算能力如何變化,比特幣的產生速度都保持相對穩定。

#18

以太坊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區塊鏈系統,它引入了智慧合約的概念。這些智能合約是自動執行的程序,能夠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執行複雜的交易和合約條款。

#19

CryptoKitties 是在2017年推出的一個基於以太坊的遊戲,它允許玩家購買、收集、繁殖和交易虛擬貓,每隻貓都是一個獨特的非同質化代幣(NFT)。這個遊戲在推出後迅速走紅,並對以太坊網路造成了顯著的擁塞。

#20

Vitalik Buterin 在2013年提出了以太坊的概念,當時他只有19歲。

#21

當區塊鏈的參與者無法就某些規則達成共識時,區塊鏈就可能會發生分叉。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鏈會分成兩個不同版本的鏈,每個鏈都有自己的規則和記錄。比特幣和以太坊都經歷過多次顯著的分叉。

#22

研究表明,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對投資者的情緒和行為產生顯著影響,甚至有「比特幣焦慮症」這樣的詞來描述那些過度關注市場波動的人。

#23

在2014年,一家名為“火星地契”(Mars One)的公司開始接受比特幣購買火星土地的“地契”,儘管這沒有法律效力。

#24

在委內瑞拉,由於嚴重的通貨膨脹,傳統貨幣幾乎失去了所有價值。許多居民轉向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加密貨幣在這裡不僅幫助人們保護他們的財富免受通貨膨脹的侵蝕,還使他們能夠接收國外的匯款。

#25

比特幣富豪通常會將他們的財富分散在多個錢包中,但根據區塊鏈公開數據,某些錢包地址持有的比特幣數量超過10萬枚。這些錢包可能屬於個人、交易所或是其他類型的組織。

#26

比特幣的區塊鏈不僅可以記錄交易,還可以儲存小量的任意資料。這使得一些人使用比特幣網路來儲存永久的、不可更改的數據,例如版權聲明或其他重要資訊。

#27

在2018年,一個比特幣區塊的哈希以「21e8」開始,這在密碼學和物理學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字。這立即在社區中引發了廣泛的猜測和理論,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有意為之的行為,而不是隨機事件。

#28

想要方便查詢你的比特幣地址餘額嗎?試試用Google 搜尋吧,因為它已將比特幣區塊鏈資訊整合到其搜尋結果中,使數十億用戶能夠在常規網路搜尋結果的同時存取地址餘額和交易詳細資訊。

#29

據估計,大約有400萬比特幣可能永遠無法被使用。這些比特幣可能因為多種原因而“失踪”,包括錢包密碼的遺忘、硬碟損壞、以及比特幣的擁有者去世而沒有留下使用其遺產的指示。

#30

隨著加密貨幣的普及,許多國家開始製定稅收指導方針,要求公民申報加密貨幣交易並繳納相應稅款。

#31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種其他的加密貨幣,許多人都有非常奇特的名字,如「狗狗幣」、「大蒜幣」和「香蕉幣」。

#32

除了比特幣使用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外,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的共識機制,如權益證明(PoS)、委託權益證明(DPoS)和拜占庭容錯(BFT)等。每種機制都有其特徵和應用場景。

#33

除了比特幣披薩​​日,加密貨幣社群還慶祝其他的日子,例如「以太坊之日」和「狗狗幣日」。

#34

2014年,一家名為Genesis Mining 的比特幣礦業公司發送了一枚紙質比特幣錢包到太空,透過氣球達到了大氣層外部。這次行動被稱為比特幣的第一次「太空交易」。

#35

位於中美洲北部的薩爾瓦多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36

全球食品公司沃爾瑪與IBM 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食品供應鏈,以確保食品的安全和新鮮。透過這種方式,沃爾瑪能夠在幾秒鐘內追蹤到產品的來源,而以前這可能需要數天時間。

#37

2013年,一位名叫Erik Finman 的少年用他獎學金的錢買了比特幣,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只有12美元。幾年後,比特幣的價格飆升到了幾千美元,使他成為了百萬富翁。

#38

比特幣曾經在黑市上廣泛使用,因為它可以保護用戶的匿名性。例如,黑市上的毒品交易就經常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

#39

比特幣曾多次超越黃金市值,首次超越是在2017年底,當時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飆升至近2萬美元,市值達到了約3.2萬億美元,超過了當時黃金的市值。但隨後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市值也隨之下降。

#40

一些加密貨幣投資者選擇將他們的財富用於慈善事業。例如,一位名叫Peter Saddington 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在2017年用他的比特幣賺了250萬美元,並將其中的85萬美元捐給了慈善機構。

#41

門頭溝事件被認為是加密貨幣史上最嚴重的事件之一。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 遭受駭客攻擊,失去近85萬枚比特幣(相當於全球總量的百分之七)。這起事件不僅導致比特幣價格暴跌80%,也引發了加密貨幣市場的信任危機。

#42

2017年,許多新創公司透過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初始幣發行)的方式籌集了數十億美元。這種無需中介、繞過了傳統的資本市場和銀行系統的新型籌資方式在當年達到了熱潮頂峰,並造就了無數暴富傳奇。

#43

2020年夏天,去中心化金融(DeFi)計畫呈現出爆炸性成長的態勢,因此人們把那段時期稱作 DeFi Summer(去中心化金融之夏)。

#44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因為這一年,元宇宙的概念開始廣泛流行,多個科技公司在此領域進行了重大投資和佈局,如Facebook 更名為Meta ,表明了公司轉型專注於元宇宙的決心。此外,與元宇宙相關的技術和應用也在這一年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和推廣。

#45

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Blockchain Trilemma)是由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理論,指的是區塊鏈網路無法同時實現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

#46

Tether (USDT) 是一種穩定幣,其價值與美元1:1掛鉤;但在剛推出之時,它的名字叫做Realcoin 。

#47

有些用戶將比特幣地址用作藝術創作,透過精心選擇地址的字元來形成可讀的單字或短語,這種地址被稱為「虛榮地址」(Vanity Address)。

#48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首礦」獎勵— —50個比特幣。

#49

《The Merge》是目前為止成交價最高的NFT 藝術品,它由化名Pak 的著名藝術家創作,並於2021年12月2日至4日在NFT 市場Nifty Gateway 上以9180萬美元的價格成功出售。

#50

在2013年的一個比特幣論壇帖子中,一位用戶因為打錯字而意外創造了“HODL”這個詞,原意是“hold”(持有),表示即使市場波動,也要堅持持有比特幣。隨後這個詞迅速成為加密貨幣社群中的流行語。

#51

2014年,一對情侶決定將他們的婚禮誓詞記錄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成為第一對在區塊鏈上記錄婚姻的夫妻。

#52

2015年,有人將比特幣白皮書的多種語言版本嵌入比特幣區塊鏈中。這是對比特幣開源和全球精神的一種致敬。

#53

在比特幣的第666,666個區塊中,人們發現了一條隱藏的文本信息;這條信息引用了《聖經》經文:“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 羅馬書12: 21. 」

#54

除了文本,一些用戶甚至將圖片數據隱藏在比特幣交易中。這些圖片被分割成多個資料片段,並分散在多個交易的OP_RETURN 欄位中。

#55

加密貨幣讓微小的支付變得可能和經濟,這推動了一種新的讚賞文化,用戶可以直接向內容創作者發送小額的加密貨幣作為讚賞。

#56

2018年,Blockstream 公司宣布其衛星網路開始廣播比特幣區塊鏈數據,使得全球任何地方即使在沒有網路連線的情況下也能接收比特幣交易和區塊資訊。

#57

加密貨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政治運動和候選人接受作為捐款方式,成為政治資金中的新興角色。

#58

紐約曼哈頓的一個街區被暱稱為“比特幣街”,因為那裡的商家普遍接受比特幣支付。

#59

2016年,基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The DAO 遭到駭客攻擊,導致價值5,000萬美元的以太幣被盜。這一事件震動了整個加密世界,最終導致以太坊社群決定進行硬分叉以恢復資金,並產生了兩個獨立的區塊鏈:以太坊(ETH)和以太坊經典(ETC)。

#60

一家名為「比特幣挖礦熱」(Bitcoin Mining Heat)的小型企業利用比特幣挖礦產生的熱量為溫室提供熱能,這樣將區塊鏈技術與環保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解決了挖礦設備散發大量熱量的問題,也創造了一個永續的生態系統。

#61

2017年,一名加密貨幣投資者在交易時誤將價值超過300萬美元的以太幣發送到了一個錯誤的地址,這導致他永遠失去了這些以太幣。這個事件被稱為「胖手指」事件,提醒了人們在進行加密貨幣交易時要格外小心。

#62

有些大學開始接受比特幣作為學費支付方式,同時也開設了關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課程。

#63

Dogecoin 最初是作為玩笑而創建的,它的標誌是一個流行的「狗狗」梗圖。然而,這個「玩笑」貨幣隨著社區的支持而成長為一個有著巨大市值的計畫。

#64

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最初是比特幣社群的一員。他提出了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增加更多功能的想法,但沒有得到社群的廣泛支持。因此,他決定創立自己的計畫——以太坊。

#65

實體資產如房產、藝術品甚至是個人時間都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進行代幣化,這允許用戶購買和交易資產的一部分,而不需要擁有整個資產。

#66

有一個稱為「比特幣的死亡螺旋」理論,它涉及到比特幣挖礦難度的調整機制。理論上,如果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礦工將會虧損並關閉其挖礦設備,這會導致網路的哈希率下降,使得區塊產生的時間延長,進一步導致更多礦工退出。雖然這個理論在比特幣社群內部引起了一些討論,但迄今為止,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67

以太坊的早期程式碼中存在一個被稱為「刀鋒浪潮」的安全漏洞,允許攻擊者重複提取相同的以太坊代幣。這個漏洞在2016年被修復。

#68

2018年,德國的一家加密貨幣新創公司SaveDroid 在透過ICO 籌集了約5000萬美元後,突然在網站上出現了一個「跑路」的消息,CEO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海灘照片,暗示他逃跑了。然而,這實際上是一個公關噱頭,目的是提高人們對 ICO 騙局的意識。

#69

2019年,加拿大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QuadrigaCX 宣布其創始人Gerald Cotten 在印度旅行期間意外去世,隨他而去的是交易所客戶的資金,因為他是唯一知道交易所冷錢包密碼的人。總計價值約1.9億加元的加密貨幣因此無法取出,這引發了大量的陰謀論。

#70

市場上存在一些加密貨幣項目,儘管已經沒有活躍的開發或實際用途,但它們的代幣仍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這些被稱為「殭屍」代幣,通常是投資者需要避免的。

#71

SpaceChain 是一個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太空探索項目,它將區塊鏈節點放置在太空中的衛星上,目的是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太空探索網路。

#72

Facebook 在2019年宣布了其加密貨幣項目Libra(後來更名為Diem ),旨在創建全球性的數位貨幣。該計畫立即遭到全球監管機構的審查和批評,因為擔心它可能對金融穩定和用戶隱私權造成影響。

#73

Proof of Burn (POB) 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共識機制,礦工透過「燃燒」一部分幣(發送到一個不能使用的地址)來表明他們對網路的長期承諾。這被視為一種投資,因為燃燒幣的行為意味著礦工有動力維護網路的長期健康。

#74

Sim Swapping 是一種身分盜竊手段,攻擊者透過欺騙或賄賂電信業者的員工,將受害者的電話號碼轉移到攻擊者的SIM卡上。這樣攻擊者可以繞過基於簡訊的雙重認證,取得帳戶存取權限,包括加密貨幣錢包。

#75

比特幣的白皮書在語言使用上有著細微的構思。有分析表明,中本聰在寫作時可能故意避免使用某些地區特有的英語表達,以掩蓋個人身份的線索。 (你可以在這裡閱讀這篇傳世傑作: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76

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期間,狗狗幣社群籌集了數萬美元的狗狗幣,為牙買加雪橇隊和印度運動員提供資金,幫助他們參加比賽。

#77

Cypherpunks 是一個倡導使用強大加密技術以保護個人隱私的社群,他們在20世紀90年代有著自己的郵件清單。這個社群中的許多想法直接影響了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設計概念。

#78

雖然加密貨幣是數位貨幣,但一些愛好者製作了代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實體硬幣。這些硬幣通常包含一個私鑰,藏在一個防篡改的密封標籤下方。這種硬幣既是一種有趣的收藏品,也可以作為一種離線儲存加密貨幣的方式。

#79

2018年,比特幣達到了地球上的最南端。一位探險家在到達南極洲後,透過衛星電話完成了一筆比特幣交易,展示了比特幣作為全球貨幣的潛力。

#80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透過區塊鏈技術啟動了「Building Blocks」 項目,旨在幫助敘利亞難民透過加密貨幣購買食物,這不僅提高了資金的透明度,還減少了交易成本。

#81

在2020 年,DeFi 計畫經歷了一場以食物命名的熱潮,例如SushiSwap、Yam Finance、PancakeSwap 等。這些項目通常透過流動性挖礦和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但也伴隨著較高投資風險。

#82

理論上,比特幣地址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實際上,比特幣地址的總數是2^160,這個數字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每個人在地球上擁有數十億個比特幣地址也不會耗盡。

#83

在電影產業,有專案嘗試利用加密貨幣籌集資金。例如,2017年電影《比特幣啟示錄》(Braid)透過加密貨幣眾籌平台籌集了資金,成為第一部完全透過加密貨幣融資的電影。

#84

在2017年,杜拜的一個房地產開發案宣布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這是全球房地產市場中首次可以直接使用加密貨幣購買房產的案例之一。這顯示了加密貨幣在大額交易中的潛在應用機會。

#85

在全球範圍內,一些宗教組織開始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捐贈。這不僅為信徒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捐贈方式,也使得捐贈過程更加快速和透明。

#86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外,還有一些被稱為隱私幣的加密貨幣,如門羅幣(Monero)和尚比亞幣(Zcash),它們致力於提供更高層級的匿名性和隱私保護。

#87

麻省理工學院(MIT)已經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來發放畢業證書。這種做法可以減少偽造文憑的情況,同時也方便雇主驗證候選人的學歷。

#88

馬耳他被譽為“區塊鏈島”,因為它是全球最早制定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友好政策的國家之一。這使得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區塊鏈公司選擇在那裡設立總部。

#89

在2017年ICO 的熱潮中,有一家公司僅僅透過一個簡單的網站和一份模糊的白皮書,就成功籌集了數百萬美元,而其項目的核心竟然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硬幣投擲應用。

#90

有一個網站叫做「比特幣墓地」(Bitcoin Obituaries),它記錄了比特幣「死亡」的次數。每當有人或新聞聲稱比特幣即將失敗,這個網站就會記錄下來。儘管被宣告「死亡」無數次,比特幣仍然存在並且價值連城。

#91

在2018年,一位駭客利用智慧合約中的一個漏洞,從一個名為SpankChain 的區塊鏈專案中盜取了約38,000美元的以太坊。有趣的是,駭客後來退回了所有資金,並給出瞭如何修復此漏洞的建議。

#92

贊比亞幣(Zcash)是第一個使用零知識證明技術的加密貨幣,它允許用戶在不透露交易資訊的情況下進行交易,為隱私保護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93

2015年,英國歌手-詞曲作者Imogen Heap 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發布了她的單曲“Tiny Human” ,這是人們首次使用區塊鏈發布音樂的案例。

#94

一些火葬場開始接受加密貨幣作為付款選項,以適應更多科技前沿的客戶需求。

#95

在某些夜總會,顧客可以使用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支付服務,這是加密貨幣在日常消費領域的另一個實踐案例。

#96

幣安創立的靈感,源自撲克牌遊戲。準確來說,2013年趙長鵬在家庭聚會上玩撲克時聽說了比特幣。此後,他沉迷於加密貨幣及其巨大潛力,向加密貨幣錢包供應商和加密貨幣市場求取實務經驗。最終,他在2017年7月創立了幣安。

#97

“股神”巴菲特曾是堅定的比特幣“厭惡者”,他甚至在公開場合宣稱過比特幣就是“老鼠藥”;但是通過近年來其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對New Bank 這類數字銀行的大額投資行為來看,他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態度或許正在改變。

#98

2021年,全球首個加密貨幣銀行 Kraken Financial 在美國的懷俄明州獲得批准,標誌著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系統融合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99

在全球各地,有藝術家創作了以加密貨幣為主題的藝術品。例如,Pascal Boyart是一位法國街頭藝術家,他在巴黎的一些壁畫中隱藏了比特幣獎勵。透過掃描壁畫上的QR碼,幸運的過路人可以領取一小部分比特幣。

#100

一些加密貨幣用戶設置了所謂的“死亡交換”,如果他們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對自己的錢包進行操作,他們的加密資產將自動轉移到指定的繼承人。

你對以上的100條知識會感到驚訝或不可置信嗎,但他們真實地發生了;請保持好奇和飢餓,因為加密世界的傳奇故事一直在繼續…

註:本文所收集內容絕大部分來自網絡,若有差誤,歡迎批評&指正。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