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對沖意義是什麼?

作者:Daniel Kuhn 來源:coindesk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關於比特幣(BTC) 是否真正能起到避險作用的討論又開始了。

這場辯論始於上週六,當時伊朗飛彈襲擊加薩失敗後,加密貨幣市場暴跌近10%,比特幣價格從7 萬美元左右跌至6.2 萬美元以下。週一,一些頗具見地的文章對此事進行了分析,例如《財富》雜誌的Jeff John Roberts 將此事件與金價上漲17% 進行比較,而Blockwork 的Casey Wagner 則研究了中東危機期間汽油價格的波動情況。

事實確實如此,攻擊發生後,石油和黃金的買家多於賣家,而比特幣的賣家多於買家,因此前兩者升值,後者貶值。不過,我一直認為,對於比特幣這種波動性極高的資產來說,盤中價格波動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更糟的是,黃金價格仍在繼續上漲(就像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後一樣),而比特幣在周日短暫反彈後,本週一直在下跌,目前已跌至6 萬美元出頭。

儘管迫在眉睫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威脅可能會抑制比特幣的價格,但市場似乎更傾向於聯準會可能因經濟表現良好而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更久的暗示。

然而,當比特幣近年來表現得越來越像科技股時,再去問它是否真的是一種避險資產似乎有些矯枉過正。在疫情之前,比特幣與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關聯性很低,因此它顯然可以作為反週期的資產。問題是,從那時到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此外,比特幣到底該對沖什麼?股票?通貨膨脹?美國國債?還是政治動盪?比特幣是針對所有情況的經濟避險資產嗎?

可能有多個因素在發揮作用,包括流通中的比特幣數量、持有者數量和鯨魚數量的增加。但在某種程度上,答案已經很清楚了,比特幣已經institutionalized(機構化)。正如《巴倫周刊》在1 月首次推出現貨比特幣ETF 時所報導的那樣:

「自十多年前推出以來,比特幣的波動性一直在穩步下降。根據Bauer 的說法,自從引入追蹤現貨代幣價格的比特幣期貨以來,波動性(以100 天的每日價格波動百分比平均數值衡量)從未超過4.5%。以下。

雖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抑制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但市場似乎更傾向於聯準會維持較高利率的訊號,這可能反映了強勁的經濟表現。

然而,近年來比特幣的走勢越來越像科技股,那麼比特幣是否真的是避險資產就值得商榷了。在疫情之前,比特幣與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關聯性很低,因此它顯然可以起到反週期的作用。問題是,從那時到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比特幣到底該對沖什麼風險?股票?通貨膨脹?美國國債?還是政治動盪?比特幣能成為適用於所有情況的經濟避險資產嗎?

有多個因素可能在發揮作用,例如流通中的比特幣數量、持有者數量和大型鯨魚數量的增加。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答案已經很清楚了,比特幣正變得機構化。 《巴倫周刊》在今年1 月首次推出現貨比特幣ETF 時曾報道:

「比特幣自十多年前推出以來,波動性一直在穩步下降。自從引入比特幣期貨以來,衡量波動性的指標(100 天日均價格波動百分比)從未超過4.5%。隨著今年推出的一些現貨比特幣ETF 成為成長最快的金融產品之一,這一趨勢可能會加速。購買比特幣的人和基金經理人現在也購買標準普爾500 指數基金,投資者的行為心理正在趨同。

實際上,「比特幣成為主流支付方式」的整個理論都建立在比特幣採用率增加會降低其價格波動性的基礎上,使其成為一種可行的交換媒介。問題在於,這種想法的前提是隨著廣泛的循環型比特幣經濟的成長,法幣體系將會崩潰。換句話說,比特幣本應變得不那麼波動,並且與其他資產的相關性更低。這才是比特幣的避險功能所在。

這可能源自於比特幣的一個基本神話,即它是「數位黃金」。然而,這是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雖然將比特幣與黃金關聯暗示了其潛在價值,但在人們真正了解比特幣的運作方式之前,這種說法設定了錯誤的預期。

將比特幣稱為「數位黃金」可能是導致我們今天對它存在各種混合看法的根源之一。人們期望比特幣同時扮演多種角色:避險資產、價值儲存手段、支付方式、貝塔係數(beta) 投資標的、對法幣的押注,以及越來越重要的開發平台。每個人都希望比特幣成為萬能資產,但現實是,在過去十多年裡,比特幣真正擅長做的一件事就是吸收過剩流動性。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不知道如果發生重大危機,比特幣會如何表現。正如標準普爾分析師在2023 年的一份關於宏觀經濟對加密貨幣影響的報告中所寫:“自2008/09 年以來,全球央行前所未有的量化寬鬆政策將貨幣供應量增加到創紀錄水平”,這表明比特幣的成長可能是由於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過去,比特幣因其價格波動和稀缺性,被一些人視為黃金的替代品,是一種潛在的避險資產。然而,近年來比特幣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像科技股,引發了人們對其避險功能的質疑。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