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主要在“X”上發文後,很長時間沒有在Mirror發文了,若希望獲得及時更新,請前往X:@web3thinking。今天是BTC第4次減半,全網關注。 Runes協議的上線和BRC20推出後,ORDI、SATS等銘文資產創造了財富迷思。 Runes作為BTC底層的資產發行協議,是Ordinals協議創作者針對BRC20的改良版。 Runes的上線是否會再次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文章從傳統經濟入手,對傳統產品的價值、價格、交易和流通等要素進行抽象,探討了加密貨幣領域的發展邏輯。加密貨幣領域的核心是Token,圍繞Token的金融應用創新將帶來繁榮發展。
文前說明:自從主要在「X」上發文後,很久沒有在Mirror發文了,若希望獲得及時更新,請前往X:@web3thinking。
今天是BTC第4次減半,全網關注。同樣受到關注的是Runes協議的上線,BRC20推出後,ORDI、SATS等銘文資產創造了千倍、萬倍財富神話,讓錯失者破產不已。 Runes作為BTC底層的資產發行協議,是Ordinals協議創作者針對BRC20的改良版。那麼Runes的上線,會再次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嗎?
圖片來源:@_0xSea_
爺爺,為什麼我們家一個$BTC都沒有?
孩子,我在2024年4月20號那天都拿去沖符文了
我們再次恐嚇全網的FOMO,而這種情緒在加密貨幣行業經歷了熊市以來不斷出現和擴散,時常讓人興奮,躁動不安,不得其宗。所以FOMO之餘,耳朵減半和新資產發行良機,試著去探索一些基礎邏輯。
為了後面對加密貨幣產業的理解,這裡從傳統經濟入手,對傳統實體經濟與Web2網路經濟模式進行抽象化:
傳統產品以交易為核心的價值/需求模型
這裡面有幾個面向要理解:
l 價值與價值傳遞:這裡的價值是指以產品為載體,向使用者互動的對象,就是產品的功用,滿足使用者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例如看、聽、聽、吃、穿、住、所以從創新、生產到銷售產品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創造價值、交付價值的過程。在產品端,這是以功能/應用為導向的,因為應用對應著使用者需求。
l 價值與價格:產生了價值,在價值的基礎上產生了價格,價值和需求共同決定了價格,但本質上是從價值到價格的發展脈絡。產生了價格,在需求的基礎上就會產生交易,進而產生了流通(流動性)。
l 完成交易(交易所):通常情況下,貨幣是有動力的,以高效完成價值交付(產品流通)和貨幣支付(貨幣流通),建立完整的交易閉環。可見,「交易」是核心,無數的交易建構起各種類型的經濟。
隨後模型涉及了價值、價格、交易和流通的幾個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係,高效構建的經濟模式簡單而、潛在地滲透到各個領域和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採購行為。
然而區塊鏈的出現,特別是加密的不斷創新發展,似乎顛覆了這個傳統模式,正在給人們帶來強烈衝擊,引發在紛繁複雜的表像中,霧裡看花,不明究竟。
但事實上,無論加密貨幣領域呈現怎樣的紛亂複雜性,仍然沒有跳出「經濟」所定義的主流,但幾個要素的性質和關係卻發生了改變,因此帶來了發展秩序和路徑的不同。
這裡需要簡單介紹一下背景,加密貨幣產業發展多年,曾一直被詬病在圈內自嗨-除了炒幣還有啥用。所以建造者總是希望能夠找到實際的應用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而出圈在這種「思維陷阱進」的思考邏輯下,仍保持「應用導向」的慣性,短暫寄望於找到「殺手級應用」而突破瓶頸,實現布朗發展。
而事實的發展卻並非如此,兜兜轉轉,現在大家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加密貨幣領域根本的核心就是“Token”,圍繞Token最大的應用就是“炒幣”。 “Token”就是“金” ,即加密貨幣數位資產,而“炒幣”就是“融通”,即資產的流動、融通,這也正是金融的核心邏輯。
想清楚這個邏輯,就能理解,加密貨幣領域其本位就是金融,建立加密的金融邏輯,把事情搞透,發展起來,它的使命可能就完成了。但反而因為抓住了這個根本,「本立而」目前在遊戲、社交等領域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這些領域雖然也是從Token出發,但因為資產類別創新突破了應用瓶頸,隨著傳統Web2的出現更多交集,發展趨勢趨於聚合,這裡不詳細展開。
為進一步梳理加密的不同發展脈絡,考慮創新加密貨幣資產的最初階段,建立如下的抽像模型:
加密貨幣中Token與持有者的關係模型
當一個Token剛被分配、創造出來時,必然需要透過各種方式分發到用戶手中,分發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募集、投資、挖礦、拍賣、鑄造、白名單、空投等;分發的對象包括開發者、投資者、礦工、競拍者、社區貢獻者等。這些人會成為最初的持有者(Holder),是Token的利害關係人,也是Token價值的建造者(Builder) )。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Token與Holder之間就存在著共創共生、一致關聯的關係。而傳統模式下,產品與使用者在許多情況下是鬆散的、割裂的關係。
為什麼Token與Holder之間會有這樣的關係?這個模型中,包含一些通用而基本的底層邏輯。
l代幣最初是沒有價值的,只是一個空殼,但它可能成為的載體。在傳統價值中,產品在推出之際,是已經承載著實際可用的價值的。但Token從一開始就是幾無用處,沒有價值。但它可能承載著預期,這是創造者、白皮書,或是佈道者賦予它的。那麼,如何讓可能和預期變成事實?那就需要為Token進行價值賦能,而賦能是從分送開始的。
l代幣分配是賦能的開始,分配方式的創新很重要,關乎公平、去中心化、輿論等多個面向。分配方式不同,採取各種分配方式,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以Token為紐帶,觸達持有者,聚合資源,聚集共識,發揮各自優勢,成為建設者,共同為Token賦能。可以說,Token的分發方式透過賦能的效果和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
l代幣原本沒有價值,這一切都可以有價格,這點非常重要。而這個價格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精準性」在此時並不那麼重要,甚至可以任意給定,只要能觸發交易。此時價是一個觸發因素,以吸引有需求的交易者執行交易。所以Token前期的價格,基本上只跟交易需求有關,無論是最終價格,都會隨著交易需求的改變而達到後續的價格發現。遵循傳統也不同,傳統產品的路徑是從價格到價值,價值和需求共同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l 價格觸發了交易,交易通常會帶來流動性。情況下,一小部分的Token,除了交易其實沒啥用,交易是其最大的功用。而無論是訂單薄、AMM、Token綁定智能合約、圖幣二象性等流動性方式,本質上都是透過外掛或內建的交易,來實現Token的流動性。這裡的流動性,就是指一種加密貨幣數位資產能夠被兌換為另一種加密貨幣數位資產的流動性能力和效率。
l 流動性為Token注入價值,成為價值Token之源。一旦Token獲得流動性,就可以價格提供持續支撐和支撐。所謂支撐是指,一個高流動性的Token總是能夠實現平滑交易,而不出現眼神波動,失去價格平衡。所謂支持,是指在流動性做市中,Token會實現價格發現,甚至可以進一步提供價格語言。
最重要的是,自此,具有流動性的Token將會延伸出其他價值。以流動性為基礎,在流動性為價格提供支撐、支撐的基礎上,Token的價值才會衍生出來。 Token兌一個價值空殼、僅存價值的內涵,轉變為具有持續價格的真正意義的加密貨幣數位資產,而不是千夫所指的「空氣幣」。
將擴展出哪些價值呢?這是基於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加密貨幣資產進行金融應用創新,例如:
l 支付手段:Token可以作為支付手段,實現加密貨幣世界的貨幣兌換和虛擬世界的消費;
l 質押生息與借貸:Token作為具有價格和價值的加密貨幣數位資產,可以進行質押生息、質押借貸;
l 衍生性商品創造與組合:通證作為價值底層資產,進行衍生性商品的創造與組合,滿足不同風險與收益偏好的需求;
我…
總之,一旦具備了持續的價格,許多加密貨幣金融應用程式就可以被創新出來,吸引新用戶加入,帶來繁榮發展。
至此,我們從傳統價值產品以交易為核心的/需求模型出發,探討了傳統中價值、價格關係、價格和流動性的相互關係;並基於Token與Holder的模型,重點探討了Token的價值來源,重要的結論是,流動性才是Token的價值來源,並由此衍生出Token的其他價值。
為了加深理解,進一步對前面的內容做一個總結總結,我稱之為加密的價值三角:
加密的價值三角
l 資產是基礎:聚焦於資產類別創新、發行方式的創新。不同的資產類別有其能力邊界,聚焦不同的金融應用創新,如BTC之於P2P加密貨幣數位資產傳輸,ERC20之於DeFi,ERC721之於數位藏品,Ordinals&BRC20之於銘刻資產。而資產發行方式是利益分配,關乎去中心化、公平性、流動性等運作原則與發展格局,將對Token思想形成深刻影響。
l 流動性是Token價值之源:如前所訴,與傳統價值從實際到價格的發展路徑不同,這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邏輯。加密貨幣是金融邏輯,Token是先有價格,再透過交易帶來流動性。而流動性一旦建立將會反哺價格,為價格提供支撐和支持,並進一步擴展Token的其他價值。
l 金融應用創新是Token的價值衍生:如前分析,Token的應用創新如支付、質押生息、借貸融資、衍生性商品創新與交易等。而隨著Token資產類別的不斷創新,應用邊界將會不斷擴展,金融創新也將持續堅定。
目前,我們正在見證BTC生態爆發性創新成長,在這一階段,資產類別和發行方式創新正在成為最大的敘述,如BRC20、RUNES、ARC20、RGB++等資產發行協議和各種Fairlanch發行方式創新;並隨隨著CEX、DEX的上幣和交易規模成長,其他流動性方式的建立,代幣的流動性逐漸建立起來。而接下來,資料銘刻、一幣一聰、L1/L2資產二象性等Token特性必將催生各種紛雜的應用創新與L2玩法。這些發展脈絡敘述的基本上都在論文的模型架構之內。了解這些基礎邏輯,將有助於掌握基本點和推進路線,出行不迷路,甚至達到守正出奇。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Web3世界的拓荒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