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道說區塊鏈
週末和小夥伴聊起生態內最近的熱點,自然而然就說到了符文,我們更聊到因為大家都在卷符文相關的項目,導致比特幣鏈上的費用高得驚人。
然而花費這麼高的費用打到的項目到底最後又能有多少收益呢?
短期內如果能做到快進快出或許能鎖定不錯的收益;可中長線看,這些項目中還有多少最終能鎖定價值呢?
而我又是準備對資產一直持有直到牛市的,所以對要花費這麼大代價才能入手的符文會比較謹慎。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原因也讓我對符文的熱情大減:
一是這個賽道已經非常熱。對特別熱門的賽道,我通常會更仔細地挑選。
二是對現在一些沒有特別創意的項目已經產生美感疲勞。
第二點對我的影響恐怕更大。
這輪熊市走到現在,我大概盤點了一下加密生態中一些典型的熱門賽道:
在比特幣生態中,
有和資產協議相關的賽道,如BRC、NFT、ARC、符文、RGB……;
有和第二層擴展相關的賽道,如STX、RSK、CKB、梅林鏈、B2Network、BounceBit……;
在以太坊生態中,
有已經成為紅海但專案仍在源源不斷湧現的第二層擴展,如zkSync、Scroll、Linea、Base、Zora、Mode Network……;
有圍繞EigenLayer的再質押項目,包括核心EigenLayer,以及知名項目如Ether.Fi、Swell、Renzo、Puffer Finance、Kelp DAO……
在模組化區塊鏈賽道中,
有基於數據可用性(DA)的Celestia、Dymension,有基於計算執行的Fuel……
除了上面這些新生態,還有一直被資本熱捧的各類Layer 1區塊鏈。這些區塊鏈現在不再說自己是以太坊殺手了,而是專注於突出區塊鏈本身的特性。這裡面一些比較知名的項目有Berachain、Zetachain……
上面羅列的這些賽道都是這幾年大資本看好並且投入了重金的。
另外還有一些同樣被許多投資人關注的賽道,像是全鏈跨鏈、全鏈DeFi、AI、DePIN、RWA等。
在這些賽道中,如果是資產協議(例如BRC),每個協議至少有三、四個頭部資產;如果是生態平台(例如第二層擴展),則每個生態至少有三、四個平台;而每個平台又至少有三、四個DeFi或NFT項目。
算下來,這裡面的項目七七八八最少都有幾十個了。
所有這些項目都在炫耀背後的資本背景、團隊背景,都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更重要的都在爭奪用戶手中的資產—用發幣預期激勵用戶把各類資產抵押到自己的項目中累積積分以換取未來空投的代幣。
但是,每個投資者的注意力和資產都是極其有限的,尤其對我們散戶來說,更是如此。
當我們把手裡的資產放進專案抵押時,量少了,領到的代幣說不定還不夠手續費。
量太大,風險又太高,一旦跑路或專案被攻擊,我們承受不起—-最近ZKCasino這個專案出的問題就非常值得我們散戶警惕。
所以我們不可能什麼專案都參與、更不可能追著市場的熱點跑,只能選取一兩個自己最為熟悉,最看好、也最能把控風險的賽道參與。
所以如果接下來的生態中我只會關注那些特別有創意、不太熱門的賽道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