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Faust,極客Web3&BTCEden聯創
編輯|defioasis
聲明:本文不提供任何財務建議,請讀者嚴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規,受訪者觀點不代表吳說與訪談者的觀點,請讀者清楚分辨。
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24dca8c3e09d8f3772f096?s=eyJ1IjoiNjJmOGI3MmZlZGNlNjcxMDRhYTBhYTQxIiwiZCI60%33D
Youtube:https://youtu.be/dSWcUhD6y8o
4 月20日,Bitcoin 完成第四次減半,Runes(符文)上線。一經上線,Runes 的鑄造和打新活動帶來了Bitcoin 網路的高擁堵,網路交易費用一度超過了2,000 sat/vb。 glassnode 數據顯示,4 月20日,Bitcoin 礦工收入以美元計價達1.07 億美元,其中來自網路交易費用的佔比達75.444%,均創下歷史新高。而在減半前夕,TVL 最高的Bitcoin Layer2 Merlin Chain 也發布代幣並上線OKX 交易。
這是一個對Bitcoin L2 評級網站BTCEden 聯創Faust 的採訪,時長約45 分鐘。包含了對Runes、Ordinals 和Atomicals 等Bitcoin 一級資產發行協議和Merlin 等Bitcoin Layer2 的技術架構和觀點分享。本文訪談於4 月20日北京時間晚20時。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Faust:大家好,我是極客Web3 和BTCEden 聯創Faust。極客Web3 現在正在做一個針對標Messari 的技術研究和媒體平台,我們也有自己的技術社群;而BTCEden,是對標於Ethereum 社群的L2Beat,立足於成為Bitcoin 生態的技術評估與風險視覺化網站。
我的個人經驗有點意思,但也比較曲折,相較於大多數Web3 創業者,我算是比較年輕的──從工作至今才不到四年。我最早並不是電腦科學(CS)背景,但對電腦科技有著濃厚的興趣,曾想成為一流的程式設計師,但在2020年疫情的時候,我在閒暇之餘開始搞起了寫作,很快我意識到寫作是我人生當中最大的樂趣,整個職涯規劃就此轉變。
我先後在OKX、BlockBeats 和Bobcat Miners任職過。在這段期間,我意識到,華語Web3 缺少一個有巨大影響力、專注於科技科普和技術教育的平台。雖然這個圈子裡,有很多的專業媒體,也有很多的Web3教育社區,但真正做到影響力巨大,而且聚焦於技術和底層原理的平台屈指可數。
在2023 年5 月從最後一家公司離職後,下定決心正式開始創業之旅,這是極客Web3 最早的起源。
當時我關注的比較多的是Ethereum Layer2,在學習Ethereum Layer2知識的時候,被L2Beat 這個網站驚艷到了。在這個一站式的Ethereum Layer2 資訊庫中,無論是各大Rollup的技術方案還是還是安全風險視覺化,都有非常詳盡、系統化和清晰的展示。
L2Beat 讓我看到,Web3 評級機構這個事情是可以跑得通的。而2023~2024年,恰逢Bitcoin 生態如日中天、各種計畫魚龍混雜的時間點,Bitcoin 生態非常需要有類似L2Beat 的東西。
今年3 月份,我和某位業內技術大咖合作,開始正式啟動Bitcoin 生態的L2Beat—— BTCEden,向Ethereum 社區L2Beat 看齊,這個網站專門聚焦於Bitcoin Layer2 的技術評級、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可視化等功能,也會有TVL、TPS、fee等關鍵的數據展示,還會上線各種功能完備程度的評估指標。
比特幣完成減半,Runes(符文)誕生,怎麼看待Runes這種新的資產發行協議,以及它跟原有的Ordinals和Atomicals又有什麼區別
Faust:先從技術層面來說,銘文、Ordinals 那種BRC-20資產跟符文Runes 以及Atomicals 是彼此不同的。單從資產在比特幣鏈上的存在與轉移方式來看,Runes 和RGB 在資產的寄生與轉移形式上更為接近,Atomicals 更像染色幣,Ordinals 則更獨特一些。
Ordinals 和Runes、RGB,都是把鏈下產生的交易數據,發送到Bitcoin 鏈上,前者用到了taproot,後兩者則用到op_return 操作碼。任何人只要執行索引器的客戶端,就可以檢索並解析這些數據,能知道現在或最近又發生了哪些Ordinals 協定或Runes 協定相關的交易。
Atomicals 在此之上,與Ordinals 和Runes 還有RGB 都有所不同。 Atomicals 資產與Bitcoin 鏈上的UTXO 有著染色幣式的綁定關係,這使得他和其他幾個資產協議迥然不同。
比方說,用戶想要觸發一筆Atomicals 的交易,只需要把染色了Atomicals 資產的比特幣UTXO 直接轉移給別人,客戶端可以透過監控比特幣UTXO 的轉讓,識別出Atomicals 資產轉移給了誰,轉移金額是多少,但像Ordinals 和Runes,其工作原理就有所不同。相較於Atomcials,Ordinals 和Runes 對索引器的依賴可能會更嚴重。
我們可以認為Runes、Ordinals 和Atomcials 各自有各自的特點,而Runes 本身就是Ordinals 創始人針對銘文協議給出的升級版本,要比Ordinals 更優越;Atomicals的玩法要更具有多樣性,有更多的可落地場景。
Runes 會取代現在更普遍的Ordinals 和BRC-20成為Bitcoin 資產發行協議的終局嗎?或者你認為未來Bitcoin 一層上面的資產協議格局是什麼樣
Faust:這是一些人的觀點,認為Runes 和Atomicals 火起來之後,Ordinals 可能會涼,因為符文其實就是演化版的銘文。
Ordinals 的話,從去年銘文火起來之後到現在有個半年或大半年了,這段時間,大家可以看到BRC-20之後,Ordinals 也沒什麼太大的聲音,就現在大多數人關注的基本上都是Runes 符文或是RGB++ 這些東西。
接下來的話,Ordinals 的熱度和風頭可能會被Runes 蓋過去。無論是從技術角度上,還是從現在整個的市場熱度上,還是敘事上,我認為Ordinals 對Runes 都沒有優勢。 Runes、Atomicals 和RGB++ 這些可能是未來Bitcoin 衍生資產協議的必然趨勢。
Runes有沒有可能去承接一些其他敘事的能力,像是遊戲之類的
Faust: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相關的遊戲或類似的事情,可能跟技術的關係不是特別大,更多在於生態建設。像符文那些東西,只需要把自己的資產流通、資產發行協議設計好,把關於資產的業務邏輯處理好就好。
憑現在符文這個熱度的話,接下來完全有可能出現鏈遊之類的,或者說一些現象級的應用。 Vitalik 解釋過「低垂的蘋果」理論,如果一樣東西成為了顯學,關注度足夠高,那麼圍繞著這樣東西的周邊事物,必然會有人去發掘。開發一個和符文協議有關的遊戲,一定會有人去做,只不過不知道哪一家能跑出來。
Bitcoin Magazine 對Bitcoin L2 的標準定義是使用BTC 作為原生資產,使用Bitcoin 來作為結算機制來執行交易,以及需要要展示對Bitcoin 功能的依賴。你怎麼看待Bitcoin Magazine 對這些Bitcoin L2 標準的定義? BTCEden 有沒有一些自己的定義的標準?
Faust:Bitcoin Magazine 這套標準是挺有意思的,但帶有很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大家可以看到,他說的使用BTC 作為原生資產、利用Bitcoin 作為結算機制來執行交易和展示對Bitcoin 功能的依賴性,這些東西其實是Ethereum 和Ethereum Layer2 之間表現出的特徵。
我覺得Bitcoin Magazine 似乎是把很多Ethereum Layer2 和Ethereum 之間的一個耦合關係給概括了一下,然後說這套關係應該是Bitcoin Layer2 也滿足的,認為是Layer2 的必要條件。
我個人覺得說Layer2 和Bitcoin 之間有功能依賴性,就跟廢話一樣。現在但凡是能和Bitcoin Layer2 沾邊的東西,對Bitcoin 都有功能依賴。
然後用Bitcoin 作為交易結算機制,這點比較重要。結算機制是什麼意思?首先這個Layer2 它應該能夠繼承Bitcoin 的安全性,就跟Ethereum Layer2 繼承來自於Ethereum 的安全性一樣。
把Bitcoin 作為一個結算平台,這筆交易的安全性最終肯定是由Bitcoin 來保障。這塊的邏輯,其實跟Ethereum Layer2 比較類似。 Ethereum 基金會對哪些技術方案、哪些產品類型屬於Layer2 有明確定義。比方說,他們認為,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考量,狀態通道、Plasma 和rollup 都是Layer2,這三種技術方案在理論上能夠確保使用者資產永遠安全。
當然這是從理論層面來講,如果是實踐的話,現在的Ethereum Layer2 基本上都有各種各樣的風險。我認為Bitcoin Magazine 把這一條拿來作為Bitcoin Layer2 的必要條件,也沒有錯,至少我個人不反對這種做法,當然我也不支持,但我肯定不反對。
BTCEden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從安全風險層面去評估各個Bitcoin Layer2。我個人對安全這條非常看重。現在很多Bitcoin Layer2 的專案方不是很負責,他們對於資產安全這個事情很敷衍,甚至連一個可靠的技術文件和一個像樣點的白皮書都沒有。
Bitcoin Magazine 可能是想透過自己的所謂「約法三章」來改變Bitcoin 生態的亂象。我個人對於他們提出的三個標準並不反對。但我認為如果要嚴謹的定義什麼是Bitcoin Layer2、什麼不是,Bitcoin Magazine 那麼簡單的三個定義肯定不夠用。
要提出一個真正意義的Bitcoin Layer2標準框架,會比Bitcoin Magazine 說的複雜得多。
當然這種事情可能超出我們的能力,所以BTCEden 現在的做法是,我們先不考慮什麼是Bitcoin Layer2、什麼不是,但凡一個項目,它只要聲稱自己是一個Bitcoin Layer2,然後它只要和Bitcoin 之間有但凡那麼一丁點的功能依賴性,我們都會把這個專案的資訊和安全風險評估發佈到我們的BTCEden 網站上。
我們現在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態度。但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什麼是、怎麼定義Bitcoin Layer2,這個事可能讓市場和社區來決定。我覺得這個事至少要再花一年時間,大多數人才能有一個共識。現在討論這個問題太早了。
MerlinChain的技術架構是怎麼樣的
Faust:Merlin Chain 技術架構還是比較清楚的。我認為Merlin 和現在的某些Ethereum Layer2 比較接近,他們在官網上明確強調說,自己有「去中心化的預言機」。其實它這個去中心化預言機,某種程度上說,是給所謂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起了一個新名字,即Merlin 他們現在用的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
我先說一下什麼是數據可用性委員會。很多Layer2 不會把自己的完整資料全都發到Ethereum 或Bitcoin 鏈上,那樣做成本太高。於是他們把資料發佈到Layer1 鏈下,就是自己在鏈下搞一個所謂DA 層。
資料可用性委員會是鏈下DA 層的實作方式,它有一個簡稱叫DAC(Data Availability Committee)。 DAC 委員會扮演擔保人的角色,他們要檢查Layer2 的排序器是否有在鏈下發布完整的DA 資料。如果他們偵測到排序器的確實把資料在鏈下發佈出來了,這個時候DAC 的成員會產生多簽,把這個多簽上傳到Ethereum 或Bitcoin 鏈上。這就等於告訴外界,我們檢查過排序器了,它的確把資料發佈到Ethereum 或Bitcoin 鏈下了。
但是,許多以太坊Layer2 的資料可用性委員會,走KYC 形式,必須得到官方的欽點,才能加入資料可用性委員會。這麼一搞的話,跟官方自己設立幾個節點沒有本質區別,是徹頭徹尾的聯盟鏈形式。
很多Ethereum Layer2 的DAC 節點只有那麼幾個,他們每次搞多簽都是3/5 或2/5 或2/4 那種,很不靠譜。
還有一個更要命的事情,很多Layer2 的DAC 都有壟斷的權力。壟斷說的是什麼呢?排序器只把DA 資料發給這個DAC 節點,而其他人根本看不到這些資料。如果任何一個人,他想取得排序器最新發佈出來的數據,得先向數據可用性委員會節點申請。
如果委員會節點不會讓你取得DA 數據,那你就什麼都得不到。這赤裸裸地退化為聯盟鏈那一套。 Ethereum 基金會的Dankrad 對這一點是深痛惡絕的,在去年8 月的時候,他在Twitter 上噴了很多項目的DAC 都有問題。
當然,Merlin 的話,雖然也使用了DAC,但是他們是去中心化的DAC,即它這個資料可用性委員會的准入權限是開放性的。只要質押資產,就可以成為DAC 的成員。透過質押一定量的資產,以PoS 形式,就可以加入到DAC 裡面,讓DAC 達到高度的去中心化。
這是Merlin 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和一些Ethereum Layer2 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之間最大的區別。這種形式,就相當於我在Bitcoin 鏈下,自己做了一條鏈,然後這條鏈專門用來接收排序器發布的DA 資料。任何人想要取得數據,可以向Merlin 自己做的這條鏈去索取資料讀取權限,或是自己運行一個節點加入到Merlin Chain 的數據可用性委員會群體裡面。
這種方式是比較去中心化的,像B^Square 現在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用這樣的思路,只不過他們用的不叫DAC,有點更像Celestia。
綜合下來,大家可以理解為,Merlin的大體構造跟某些Ethereum Layer2 比較類似。這裡面也不需要我再多介紹了,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
像Merlin、B^Square的架構跟一些EthereumLayer2是比較像的,為什麼他們沒有和Ethereum上的LST/LRT互相支持呢,這是一個什麼原因
Faust:這裡面我覺得涉及到他們屬於一個不同的體系,他們屬於一個不同的基礎設施,或者說白了,他們在一個不同的生態裡面,這裡面尤其依賴於各種資產的全鏈交互,現在Bitcoin和Ethereum 之間的全鏈互通底層設施是很不完善的。就說LST,如果想支援多鏈,例如想讓Merlin、B^Square,跟Ethereum Layer2 或跟Avalanche 這些全都互相相容,首先有一個必要條件,需要這個全鏈互通的場景比較成熟。但大家可以看到,現在Bitcoin 生態剛起步,它相關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這可能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RGB++是解決了什麼問題,跟原有的RGB是什麼關係
Faust:RGB++其實是CKB 官方在原始的RGB協定基礎上實現的改良版,與CKB相適配。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RGB。 RGB 雖然也是Web3 基礎設施,但它其實是一個沒有共識的網絡,是一個純粹P2P 的東西。
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是Web1 的時代,就是網路剛出現的時候,不同的主機,不同的電腦之間都是P2P 通訊的場景。 RGB 沒有共識協議,每個人各自為政、是鬆散的P2P 網路。
如果想保證任何兩個人之間的資產互換是可靠的,那該怎麼辦?這其實回退到了人類最原始的資產互換場景。作為資產接收方,你得想辦法驗證資產發行方的資產狀況,以及他出示給你的資產歷史來源沒有問題。
RGB 的P2P 網路沒有共識,你看不到陌生人的數據。比如說,在一個菜市場裡面,有很多人以物換物、以錢換錢,假如有人拿出來一沓子鈔票,他跟你說這些錢都是真錢不是假鈔,你該怎麼相信他?
有一種方法是,讓他說明白,錢是從哪裡來的,錢最早是從哪家銀行發行的,誰印出來的,以及這個錢經過了多少人的轉手。如果你能把來龍去脈給查清楚,就能判斷出他的這個錢是不是假鈔,是不是自己印的。
RGB 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這個樣子。當你不知道其他人的資產數據、資產狀況和來源的時候,就需要一筆一筆地去查清楚他的資產最早發行於哪裡、流通於哪裡、經過了多少人的轉手;待最終呈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他這個資產是不是有效的,資產餘額是不是真的像他所說的。他說自己有5,000個BTC,但他有可能這5,000個BTC 是他憑空捏造出來的,你需要保證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這就是RGB。
RGB++其實是CKB 他們針對原始的RGB 協定做出了一個改良。剛才我也提到了RGB 是一個P2P 沒有共識的這麼一個東西。假如說有人想轉錢給你,你得自己去驗證,這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假如這筆錢經過幾百萬人的轉手,這個時候還要一筆一筆去查的話,不知道得查到什麼時候,就很慢。
RGB 協定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它沒有辦法很好地支援DeFi 和一些複雜的智慧合約。這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原因,它沒有共識。共識會保證一個相同的數據,會被網路裡面很多個成員接收。如果是在Ethereum 上部署一個合約,這個合約的程式碼會第一時間傳播給Ethereum 所有的節點。但如果把共識去掉,在RGB 裡作為智能合約發行者,根本沒有辦法要求其他的RGB 用戶在本地去備份一份智能合約的全部資料。
怎麼辦呢?然後RGB 官方搞了一個很狗血的事情。他要求智能合約的發行商可以隨便找一個平台,比如說Twitter、Github 或隨便一個論壇之類的,告訴大家說這一個智能合約打算設計成什麼樣,應該包含哪些功能,讓大家自己去下載備份。假如後面有人想要使用智能合約的一個功能,他得先找到同樣認可該智能合約且將其下載到本地的人,才能進行後續的交互。
大家一聽就會發現這很扯淡。顯然上述方式不利於智能合約的推廣,再者如果是Defi 智能合約這種類似公共財的東西,你不靠共識協議該怎麼維持運作?像Ethereum 的話,它是把所有帳戶裡面的資料全都匯總,然後複製備份發送到了Ethereum 所有的節點裡面。透過走共識的這種方法,可以讓許多複雜的智慧合約在全網備份。每次這個智能合約發生了什麼變化,所有人都知道。
但在RGB 裡面,類似公共物品的無主合約,容易退化為私人物品,這是因為它沒有共識協議,最後可能只有少數節點來存放Defi 無主合約的核心資料。如果只有少數人有公共物品的控制權,或者只有少數人能及時同步公共物品發生的變化,這種東西就不叫公共物品了,更像是私人物品。
RGB 官方後面想實現DeFi 的話,會有點麻煩,容易搞的沒有一個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樣子。這也就是說RGB 不利於DeFi 場景。它到現在其實沒有發展出太多真實用戶,表面看起來敘事很有意思,但從產品角度來看,會面臨很多問題。
RGB++是把RGB 的資產資料與資產變更記錄,發佈到CKB 鏈。這樣子的話,每次RGB 資產一旦發生了轉移,發生了資料變更的話,CKB 網路就會自動地去備份,自動地會讓所有節點全部都同步這個事情,就跟大多數公鏈裡面的方式差不多了。
RGB++和RGB 都有一個共同特徵。 RGB 相當於是發行了一種類似符文的資產,然後新發行的資產想要獲得Bitcoin 的安全保障,就把這個資產跟Bitcoin 鏈上的某個UTXO 綁定起來,建立起一對一的映射關係。假如Bitcoin 鏈上的那個UTXO 沒有被消費出去,那麼這個UTXO 綁定的RGB 就不會被憑空消費掉,透過這種方式來防止雙花(雙重支付),部分繼承Bitcoin 的安全性。
RGB++也有這麼一個性質。把CKB 上面的一個RGB 資產容器,跟著Bitcoin 鏈上的某個UTXO 綁定起來。 Bitcoin UTXO 不出事,那綁定的CKB 資產容器中的資產也不會出事,透過這種方式來部分繼承Bitcoin 的安全性。
兩者的關係大致上是這個樣子。 RGB++在產品的易用性和對合約的支援上都與RGB 有很大改良。而RGB 的生態建設,後面可能會很慢。
你認為BitcoinCore和Ethereum基金會哪個會對各自的生態幫助(影響)會更大一些
Faust: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先說一下Ethereum 基金會吧。我覺得現在的Ethereum 生態某種程度上是被Ethereum 基金會塑造的,有點像是君士坦丁和天主教的關係。其實之前就有人說過,Ethereum 基金會更像教會,像天主教一樣。整個Ethereum 生態某種程度上是被Ethereum 基金會,尤其是Vitalik 那群人塑造的。
這個生態裡面出現了哪些東西,很大程度上符合Vitalik 和Ethereum 基金會的想法,當然,像Restaking 和EigenLayer 其實是超越了Ethereum 基金會的預期。
回到上述問題,Ethereum 基金會對自己生態的幫助到底有多大,我覺得不能用「幫助」這個詞,而是用「影響」到底有多大。 Ethereum 生態的現狀很大程度是由Ethereum 基金會一手打造的。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排除掉了很多東西,同時也助長了很多東西。很難說這種事情到底對一個生態的幫助是大還是小。
但是,如今我們看到的Ethereum 生態,體量這麼大,跟Ethereum 基金會肯定是息息相關的。我覺得,他們對自己生態的一個影響肯定非常大。
像Bitcoin Core 對比特幣生態的態度,更像是在自由放任,它對Bitcoin 生態的影響力要小得多。它沒有像Ethereum 基金會那樣經常去干涉自己生態裡面的一些事情,更多是只提供一個技術平台,負責完善一下Bitcoin 客戶端的程式碼,只是負責去幫助Bitcoin 網路更好的運作。但網路上發生了什麼事,Bitcoin Core 那群人的影響力是遠沒有Ethereum 基金會大的。這個帶來一個好處是,它更自由。
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很多時候要更自由,才能出現更多創新。雖然Ethereum 生態的創新也非常多,但所有人可能都會承認現在的Bitcoin 生態要遠比Ethereum 生態更自由。
一個自由和開放性的世界,對於生態建設的幫助肯定更大。某種程度上,我認為Bitcoin Core 的模式和現在Bitcoin 生態的運作方法,可能是許多人喜歡的。這也是為什麼說這段時間很多人認為Bitcoin 生態的機會和朝氣以及繁榮度可能比現在的Ethereum 生態要好。我個人也比較喜歡Bitcoin Core 這種治理方式,或者說是Bitcoin 生態這種模式,而不是Ethereum 基金會那種。
分享一些你看好又願意去投資的Bitcoin生態計畫或BitcoinLayer2,以及理由是什麼
Faust:我說一下我比較看好的幾個吧。我比較看好的Bitcoin Layer2,BitLayer、Merlin 和B^Square 這些其實都不錯;還有Citrea 也是非常好的。
我個人認為,接下來的話,Bitcoin 生態裡面可能只有個位數的項目能夠真正跑出來。這一點跟Ethereum Layer2 有點像,真正能跑出來的、體量非常大、真實場景非常多的,可能只有5-6 個或不到10個。剩下的可能根本就跑不出來。
我為什麼比較看好上面那些Bitcoin Layer2 呢? Merlin 首先已經有自己的生態。不管說它是靠財富效應還是靠什麼所謂的敘事也罷,至少它是有生態,是有真實使用者。它不像很多項目,搞的技術很複雜、很屌、很優越,但到最後一個用戶都沒有。
Merlin 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這個東西已經跑出來了。然後接下來,很多技術上面的坑,他們可以慢慢一步一步填入。這就是我看好他們的理由:他們是第一個真正意義跑出來的Bitcoin Layer2。
B^Square 現在在數據上表現也不錯,這也是我看好他的理由。 BitLayer 和Citrea 是我個人比較了解他們,從技術實現角度、團隊成員履歷、融資方的背景和他們的技術方案以及白皮書完善度的各種角度來看,Citrea 和BitLayer 都是技術上最硬核的幾個團隊之一。至少說他們的技術路線的完善程度上,對Bitcoin Layer2 這件事的認真程度,以及他們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上,至少都能排進前十或前五名。
這是我更看好他們的理由,他們的態度是比較認真的,是真的想做點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Bitcoin Layer2 乾脆就想蹭個噱頭,投機倒把一波。
我覺得,一個專案方如果連技術文件都搞不出像樣的東西,連白皮書都沒有,黃皮書遲遲發不出來,對於自己的安全方案和技術方案都沒有一個深入解讀的話,這樣的項目,態度就非常敷衍。
我們在Bitcoin 生態裡看到非常多的這種項目方,而且有一些是融了非常多錢的明星項目,竟然官網連個技術文檔連個白皮書都沒有。
我個人覺得,一個專案究竟能不能成事,創辦人的態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創辦人沒有格局的話,那麼創業計畫本身也不會有多大的格局。
彩蛋
Faust:現在個人投資都是在二級上投一些上了大所的幣種,或者說是二級在Binance 和OKX 上面投一些比較藍籌的資產。我的持股有:CKB、Merlin、OP、Worldcoin、STX、SUI、TIA、Arbitrum、Starknet和BTC。
這些我都是長期持有的。我現在鏈上基本上不交互,主要精力都放在日常工作上面。我這個人做事有一個特點,就投資上,如果沒有什麼準備工作的話,乾脆就不去做,不會衝一些我根本不懂得東西。
像Bitcoin 鏈上資產,我在這方面沒有做什麼準備,整天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蒐集情報,我到現在任何符文都沒碰,打銘文也只是去年12 月花了2000U去打,基本都是毛毛雨。
給新進圈人的建議
Faust:建議更多年輕人或剛加入這個行業的人少去抱著投機取巧暴富的心態,更應該花時間去學習各種Web3 知識,尤其是加深自己對科技、對金融、對各種產品的理解,包括對DeFi、資產協議或其他金融產品,以及區塊鏈的底層技術的理解。
很多人進入這個圈子之後,整天時間都在沖土狗搞投機倒把的事,也不去好好學習,也不好好去長進,就想著走狗屎運暴富,這個心態是很病態很扭曲的,不要這麼做。最後十有八九既賺不到什麼錢,然後還沒有任何成長。最穩當最可靠的事情,就是多學習各種知識去,完善自己的技能樹,讓自己變得更強。
其實Web3 是一個非常適合創業者的圈子。沒有哪個圈子像Web3 那樣有那麼多的創業項目,而且很多都能盤活起來。在Web3 創業的難度和門檻其實比傳統產業低很多,大多數人都能活得比較體面。
我會建議那些新踏入這個圈子的人多花時間去學習,然後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磨練自己一段時間之後,找個好的機會去創業。人一定要有長期的願景和時刻激勵自己的目標,不然人生會很無聊的,那種百無聊賴的倦怠,可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