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arl Cervone,Gitcoin 團隊成員來源:mirror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每個融資生態系統都有核心領域和重要但次要的領域
Gitcoin 在2021 年的一篇部落格文章中很好地展示了嵌套範圍的概念。原文描述了一系列影響力資助機制,最初集中在內圈(「加密」),溢出到下一圈(「開源」),最終遍及全球。
這是一個很好的說法:從解決家門口的問題開始,然後向外擴展。
Optimism 也使用了一種類似的視覺化來解釋其對追溯性公共產品資助的願景。
Optimism屬於以太坊,以太坊屬於“所有網路公共產品”,而“所有網路公共產品”又屬於“全球公共產品”。每個外部域都是其內部域的超集。
以下是我的四層同心圓迷因的概括版本。
即使我個人可能從未花時間思考深海生物多樣性或加爾各答的噪音污染,但肯定有很多人關心這些問題。光是意識到某樣東西,往往會把它從「所有事情」圈轉移到「我希望其他人關心的事情」圈。
我們大多數人無法很好地評估我們「親密圈」以外的重要事物
-
我們通常能夠合理地評估我們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觸的事物。這是我們的核心圈子,也是我們絕對關心的事。
-
在組織中,核心圈可能包括你的隊友、你密切合作的專案、你經常使用的工具等。
-
我們也可以評估一些(但可能不是全部)與我們的日常圈子相距一層上游或下游的事物。這些是我們有時會關心的事物。
-
以軟體包為例,上游可能是你的依賴項,下游可能是依賴你的套件的項目。以一個教育課程為例,上游可能包括影響課程的寶貴課程或資源,下游可能包括向朋友推薦課程的學生。
-
軟體開發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可以進一步關注上游的研究,以及管理這些研究的機構等等。現在我們進入了「關心所有事情」的領域。
然而,大多數理性的人在這一點上都不會再對任何事情抱持深切的關心。一旦超出單層關聯,情況就會變得模糊不清。這些是我們希望其他人關心的事。
我們使用距離作為藉口不資助這些事情並延續搭便車問題的風險
雖然我們核心圈層的所有事物都依賴於外圍圈層的良好資金支持,但很難為超出單層關聯的事物投入超出我們「公平份額」(無論如何計算)的資金進行辯護。存在幾個原因導致這種情況:
-
首先,在大範圍內進行分類排序很困難。像「所有網路公共產品」這樣的類別非常廣泛,只要稍微曲解一下,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被認為屬於該類別並值得資助。
-
其次,很難激勵利害關係人關心資助他們親密圈層之外的事物,因為影響太過分散。我寧願資助我認識的團隊中的整個個人,也不願資助我並不認識的團隊中一個無名的人的一小部分工作。
-
最後,如果不資助這些事物,不會產生直接後果- 當然,這假設其他人繼續資助它們並且沒有放棄。
因此,我們遇到了經典的「搭便車」問題。
除了能夠印錢、徵稅和發行債券來支付長期公共產品項目的政府之外,我們作為一個社會缺乏良好的機制來資助我們最直接圈層之外的事物。大多數資金都流向了回報週期更短、更直接影響的事物。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讓人們專注於資助他們熟悉的事物(即他們可以親自評估的事物),並建立機制來持續將部分資金推向外圍。
順便說一句,私有資本的流動就是這樣運作的。我們應該嘗試效法私有資本的一些特徵。
創投模式適用於資助短期/中期無報酬項目的理由:可組合性和易於分割
用風險投資的方式來資助回報期長達5-10 年甚至更久的硬科技項目,這種模型已經得到驗證- 它被稱為風險投資(VC)。誠然,任何一年流向長期專案的資金量都更受利率而非最終價值的影響。但從過去幾十年來看,創投能夠吸引和部署數兆美元資金,證明了該模型的有效性。
創投模型之所以奏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創投(以及其他投資資金來源) 具有可組合性和易於分割的特性。
-
可組合性:是指你可以同時獲得創投,也可以進行IPO、獲得銀行貸款、發行債券、透過更另類的機制籌集資金等等。事實上,這甚至是預期的行為。所有這些融資機制都是可以互通的。
-
這些機制之所以組合良好,是因為明確規定了誰擁有哪些所有權,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現金如何分配。事實上,大多數公司在其生命週期內會利用多種融資工具。
投資資本也易於分割。許多個人會向同一個退休基金繳交費用。許多退休基金(和其他投資者) 會成為同一個創投基金的有限合夥人(LP)。許多創投基金會投資同一家公司。所有這些分割事件都發生在公司及其日常營運關注點之上。
這些特性使私人資本能夠有效率地在複雜的網路圖中流動。如果一家由創投支持的公司發生流動性事件(IPO、收購等),收益將在公司及其風險投資方、創投方及其有限合夥人、退休基金及其退休人員之間,甚至從退休人員到他們的子女之間有效率地分配。
然而,公共產品網路的資金流動方式卻與此不同。公共產品網路不像擁有大量錯綜複雜的灌溉佢係,而更像是擁有少數幾個大型蓄水塔(政府、主要基金會、高淨值個人等)。
需要明確的是,我並不是提倡為公共產品本身提供創投資金。我只是指出私人資本的兩個重要特徵,這是公共資本所沒有的。
如何讓公共產品獲得更多來自我們親密圈之外的資金
Optimism 最近宣布了在其生態系統內進行追溯資助的新計劃。
在Optimism 上一輪追溯資助中,可資助的範圍非常廣。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資助範圍將更加狹窄,並將更針對其價值鏈中更接近的上游和下游環節。
Optimism目前如何考慮上下游影響
可以理解的是,對於這些變化,回饋褒貶不一。許多歷史上處於資助範圍內的項目現在被排除在外。
新宣布的第一輪資助將為「鏈上開發者」預留1000 萬枚代幣。在第三輪融資中,鏈上開發者的資金份額極低,僅佔總計3,000 萬枚的約150 萬枚。那麼這些項目將如何利用2-5 倍於之前的追溯資金呢?
他們可以做的其中一件事是將部分代幣用於他們自己的追溯資助或贈款回合。
具體來說,如果Optimism 資助了推動網路使用的DeFi 應用,那麼這些應用就可以資助前端、投資組合追蹤器等,以實現這些應用程式所關心的影響。
如果Optimism 資助了OP 堆疊的核心依賴項,那麼這些團隊就可以資助他們自己的依賴項、研究貢獻等。
如果專案拿走他們認為應得的追溯資金,然後將剩餘的資金再循環利用會怎麼樣?
這已經以各種形式發生了。以太坊證明服務現在有一個獎學金計劃,用於資助在其協議之上構建的團隊。 Pokt 剛剛宣布了自己的追溯資助回合,將它從Optimism(和Arbitrum)獲得的所有代幣投入到該回合中。甚至第三輪資助的受益者中排名低於中位數的Kiwi News 也實施了自己的版本,用於社區貢獻的追溯資助。
與此同時,Degen Chain 開創了一個更瘋狂的概念,即為社區成員分配代幣,他們必須以「小費」的形式贈送給其他社區成員。
所有這些實驗都將公共產品資金從中央池(例如OP 或Degen 財政部)路由到邊緣,擴大了其影響範圍。
下一步是開始使這些承諾變得明確且可驗證。
這些嘗試正在以各種形式發生。以太坊證明服務現在有一個獎學金計劃,用於資助在其協議之上構建的團隊。 Pokt 剛剛宣布了自己的追溯資助回合,將它從Optimism(和Arbitrum)獲得的所有代幣投入到該回合中。甚至第三輪資助的受益者中排名低於中位數的Kiwi News 也實施了自己的版本,用於社區貢獻的追溯資助。
同時,Degen Chain 開創了一個更瘋狂的概念,即為社區成員分配代幣,他們必須以「小費」的形式贈送給其他社區成員。
所有這些實驗都將公共產品資金從中央池(例如OP 或Degen 財政部)路由到邊緣,擴大了其影響範圍。
下一步是讓這些承諾變得明確和可驗證。
一種方法是讓專案確定一個最低價值(floor value) 和一個高於最低價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above the floor),他們願意將其投入自己的資金池中。例如,也許我的最低價值是50 個代幣,我高於最低價值的百分比是20%。如果我總共收到100 個代幣,那麼我將分配10 個代幣(我高於最低價值的50 個代幣的20%)用於資助我網路的邊緣部分。如果我只收到40 個代幣,那麼我就保留全部40 個。
(順便說一句,我的計畫在上一次Optimism 資助活動中也做了類似的事情。)
除了將更多資金推向邊緣之外,這還有助於建立公共產品項目的成本基礎,並發揮關鍵作用。從長遠來看,對於那些持續收到低於預期資金的項目來說,資訊是他們錯誤地定價了自己的工作,或者他們所在的資助生態低估了其價值。
擁有盈餘的項目在後續輪次中將不僅會根據自身的影響力進行評估,還會根據其作為良好資金分配者而產生的更廣泛影響進行評估。不想承擔運營自己贈款計劃負擔的項目應該可以選擇將盈餘存放在其他富有成效的地方,例如Gitcoin 匹配池、協議工會,甚至可以銷毀!
在我看來,項目在收到資金之前確定的這兩個值應該保密。如果一個項目收到100 個代幣並贈送10 個,那麼其他任何人都應該不知道他們的值是(50, 20%) 還是(90, 100%)。
最後一步是將這些系統相互連結。
EAS、Pokt 和Kiwi News 的例子令人鼓舞,但它們都需要啟動新計劃,然後索取/交換/轉移贈款代幣到新的錢包,最終將資金轉移到一組新的接收者手中。
Drips、Allo、Superfluid 和Hypercerts 等協議為更具可組合性的贈款流提供了基礎設施- 現在我們需要連接管道,就像Geo Web 的這個試點一樣。
本輪的工作是創造一個真正有效的公共產品資助系統。然後,我們開始將它們推廣出去。
現在加密領域仍處於試驗大量資金分配和決定資助什麼的機制階段。公共產品資金管道的複雜性、可組合性和經過實戰檢驗的程度都遠不如DeFi。
為了讓任何一項技術能夠擴展到實驗階段之外,我們需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
衡量這些方法不僅有效,而且比傳統公共產品資助模式更有效(請參閱這篇帖子,解釋為什麼這是一個人們需要努力解決的重要問題,以及這篇帖子,包含了一些關於Gitcoin 影響的縱向分析)。
-
明確承諾如何讓「利潤」或剩餘資金流向外圍圈層。
在創投中,總是會有投資者背後的投資者- 最終可能是你的祖母(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所有人的祖母)。每個投資者都存在激勵機制,促使他們有效地分配資本,以便將來被委託分配更大份額的資本。
對於公共產品而言,你上下游總會有一組密切相關的參與者,你的工作依賴他們。但目前沒有承諾將盈餘分享回給這些實體。除非這種承諾成為常態,否則很難將公共產品資金擴展到我們親密圈之外。
我認為光是承諾「當我們達到某個規模時,我們就會資助那些東西」是不夠的。改變目標實在太容易了。相反,這些承諾需要盡快建立起來,並作為原語融入資助機制和贈款計劃中。
我也不認為期望少數巨鯨基金會資助所有事情是合理的。這正是我們目前在傳統政府和大基金會中看到的「蓄水塔」模型。
但是,我們越早明確承諾在規模較小的時候資助我們的依賴項,我們就越能表明公共產品確實存在市場,我們就越能擴大目標市場(TAM),並改變激勵格局。
只有這樣,我們才擁有真正值得推廣的東西,它將聚集自己的勢頭,並創造我們夢想中的「多元化、文明規模的公共產品資金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