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 Capital創辦人:認可NEAR分片模式,雖有弊端但代表了加密未來

作者:Justin Bons, Cyber​​ Capital創辦人

編譯:Felix, PANews

編按:5月3日,Cyber​​ Capital創辦人Justin Bons在X平台發文,指責SUI代幣經濟學過於中心化,超80億枚SUI被質押,且超過84%的質押供應被創始人持有,同時沒有任何鎖倉期和法律保證。近日Justin Bons再次發文,對NEAR協議進行了」中立「解讀,主要包括其分片模式和治理機制。以下為內容全文:

NEAR可以透過分片擴充來滿足需求。現在有6個分片被委託給467個無需許可的驗證者。 NEAR致力於無狀態驗證和動態裝載平衡。 ETH和SOL最好保持警惕,否則NEAR會吞掉其市場份額。

目前NEAR分片沒有完全實現。儘管所有驗證者仍然驗證所有分片,NEAR的TPS仍可以超過1000,與SOL保持一致。幾年後隨著路線圖的實現,NEAR的TPS可能會超過10萬。這就是分片的力量。

這裡的核心是「並行」。 SOL透過並行化(多執行緒)在單一電腦中實現了這一點。分片透過在多台電腦之間分配工作負載,將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從而在增加容量的同時保持去中心化。

這就是解決區塊鏈三難困境的方法。真正的橫向擴展,解鎖未來數百萬的TPS。這其中權衡的不是安全性或去中心化,而是速度。由於跨分片通信,分片在最終完成之前會有幾秒的延遲。

SOL為了速度犧牲了容量。像NEAR、EGLD和TON這樣的分片鏈犧牲了速度來換取容量。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更傾向於分片,與「L2 擴展」不同,這種權衡至少是有效的。

作者稱不太關心L2的數據可用性。但有趣的是,NEAR提供了比以太坊更多的數據可用性,而且更便宜。總有一天,像NEAR這樣的鏈也會比較安全。當這種情況出現時,就沒有理由再使用以太坊了。

NEAR也採用了新穎的分片模式。由於區塊生產者不會在分片中創建區塊,而是將其區塊/分片添加到單一區塊中。這有助於提高可組合性,同時仍將狀態工作負載分散到多個分片上。這是真正獨特的設計。

NEAR的代幣經濟學也很優秀。採用與以太坊類似的模式,將費用銷毀與尾部通膨結合,這或許是區塊鏈的理想經濟設計。因為其結合了長期可持續性和更大的稀缺性潛力。

然而,作者非常不認同NEAR的治理機制,更重要的是不認同NEAR的發展方向。因為NEAR試圖削弱大額代幣持有者的權力。堅稱”一人一票”之類的理念。

這與NEAR應該優先考慮的、符合利害關係人的治理設計完全背道而馳。因為區塊鏈根本不民主。 NEAR正試圖用民主來平衡他們的設計,實際上,這嚴重削弱了NEAR的治理。民主的設計需要許可元素,只要「人類證明」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就無法民主。可以在NEAR中看到這一點,加入一個「工作小組」需要填寫表單。

NEAR確實有一個鏈上資金庫。這是一種優秀,甚至可能是關鍵的機制,而大多數區塊鏈都缺乏這種機制。可惜資金庫目前仍由基金會控制。

NEAR治理好壞參半。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沒有一條區塊鏈能滿足作者所有的標準。沒有什麼是完美的,在大多數區塊鏈中,治理往往是最不成熟的模組。希望NEAR未來能在利害關係人投票上有所建樹。

作者稱不喜歡NEAR設計的另一個面向是「開發費用」。部分收入將返還給創建該程式碼模組的人。然而,這通常是在合約之外制定的,並不符合市場期望,因為會導致效率低下。

在Justin Bons看來,對分片的各種批評都站不住腳。

批評1. 單一分片安全性較差

分片共享相同的安全保證。除了DDoS攻擊外,只要有足夠數量的節點,就可以輕鬆緩解此類攻擊。由於隨機分配驗證者分片,攻擊者無法選擇他們最終驗證的分片。因此,攻擊單一分片的唯一方法是攻擊整個L1。從數學上講,控制單一分片的機會微乎其微。

批評2. 分片破壞了可組合性

這也是不正確的,因為由於設計的固有性質,所有分片之間保持了完美的可組合性。由於所有分片都是相同的,是同一共識機制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實現原生互通性。

這正是NEAR對跨分片TX所做的事情。幾秒鐘的延遲並不等於破壞可組合性。這也是為什麼L2s之間無法完全實現無縫互通的原因。因為你正在處理不同的規則集和power blocks。

由於EGLD和TON已全面實現分片,NEAR落後部分競爭對手。這是因為NEAR在過程中增加了一些設計需求,例如無狀態驗證(最終將對全分片鏈有很大幫助)。但這畢竟是競爭。

NEAR團隊是否繼續專注於透過分片實現L1可擴展性,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問題。雖然他們正在努力開發其他新的高級功能(例如DA和ZK證明),但仍落後於路線圖規劃,因此有理由感到擔憂。

總而言之,NEAR是一個很棒的區塊鏈,而且是業界技術的最前線。相比之下,比特幣和以太坊仍處於石器時代(老舊)。

忽略NEAR的弊端,因為其顯然代表了加密的未來。

相關閱讀:LD Capital: 重回AI的NEAR,疊加多重敘事或迎來價值發現?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