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預測Polymarket發展史:創辦人22歲輟學創業,用押注理解現實世界


加密的態度成為美國大選的重要議題,Polymarket是基於加密的預測市場平台,吸引巨額押注。創辦人Shayne Coplan於紐約大學學習電腦科學,熱愛加密貨幣。 Polymarket因新冠疫情大量錯誤訊息傳播而興起,經歷融資後發展迅速。但在發展中遇到道德和監管問題。 Polymarket成功吸引投資,並逐漸成為主流預測市場之一。雖然面臨挑戰,但Polymarket持續吸引關注並獲得社會認可。 Coplan認為預測平台可以幫助人們更了解現實情況。

對加密的態度已成為今年11月美國大選的重要議題。有趣的是,用戶不僅看到傳統民調機構持續提供數據,還看到基於加密的預測市場平台Polymarket越來越走紅。 5月16日,已經有近1.27億美元押注在「2024年總統競選勝出者」這個話題上,其中,1500萬美元押注川普,他的勝率佔50%,1455萬美元押注拜登,他的勝率佔42%,其他三場選舉的勝率均不超過3%。

就在前幾天,5月14日,Polymarket宣布,已透過兩輪融資募集了7000萬美元,最近一輪融資由Peter Thiel的風險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領投,Polymarket的投資者還包括以太坊聯合投資創辦人Vitalik Buterin。

Polymarket的成立與新冠疫情時的大規模錯誤訊息傳播有關現象,計畫於2020年5月成立,平台於當年6月中旬上線。也趕上了2020年、2024年的美國大選,重大事件的組成部分,將這個基於加密的預測市場平台逐漸帶入人們的視線和市場熱點中。

紐大電腦系輟學創業,推崇哈耶克

Polymarket創辦人Shayne Coplan今年26歲,他的LinkedIn頁面顯示,曾經就讀紐約大學電腦科學專業。據公開報道,在許多方面,Coplan的身上擁有新一代創業家的身份。他是一位藝術家,在人們喜歡分享音樂的時代,著迷於P2P檔案分享。從那時起,他接觸到比特幣,很容易就理解了全球點對點資產網路的內在價值。

2014年以太坊宣布推出時,Coplan成為了早期的追隨者,據信是預售參與者中最年輕的一個。 2年後18歲的Coplan就開始參與區塊鏈項目,2016年6月,他在位於舊金山灣區的Chronicled實習,職責是「其次是首席產品長並幫助決定產品與以太坊區塊鏈的交互方式。

在那之後,Coplan也一直沉迷於加密貨幣,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業,成立了一家名為Union.market的DeFi創業公司,而這直接就是Polymarket的前身。雖然他後來輟學了,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從一直在思考,了解過去幾年中預測市場的創建和去中心化市場所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他稱哈耶克著名的論文《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為早期的創業靈感,科普蘭也參考哈耶克的相關思想是,當經濟刺激就業時,人們更可能準確地了解不確定性的可能性。人們閱讀更多、更好的資訊來源,思考嘗試著將自己的錢投入更可能發生的實際結果。

「當新冠病毒爆發時,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性和那麼多不同的觀點,(我想)如果只有在這些話題上有自由市場,人們就可以把錢和自己的觀點聯繫在一起,」科普蘭曾經對媒體說過。

2020年6月16日,加密貨幣預測市場Polymarket的測試版發布,但當時對用戶來說存在較高難度,僅支援Metamask登入、坊以太交易費用過高以及流動性有限。三個月後,隨著Polymarket第二階段的發布,Coplan建構Polymarket的方法日漸清晰。這個平台移植到了以太坊的第二層Matic(現為Polygon),以降低下注的gas費用。他也為沒有以太坊錢包的用戶設計了系統。所有的下注都是以美元掛鉤的穩定幣USDC進行的,可以透過金融卡或信用卡購買。

就在首次推出幾個月後,Polymarket 成功吸引了關注,完成了規模龐大的4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知名投資者Polychain Capital 和Naval Ravikant LinkedIn 投資。

2020年的美國大選成為Polymarket的催化劑。去年11月3日,受到美國大選影響,Polymarket的交易額一下衝到了129.7萬美元,從名不見經傳到了滑塊露頭角。

加密貨幣市場預測Polymarket的成長史:創辦人22歲輟學創業,用押注理解現實世界
Polymarket自2020年發布以來的交易量和月活人數

隨著社區更多的正面回饋和市場的認可,Polymarket最終吸引到了A輪融資,General Catalyst幫助該公司在A輪融資中參與了2500萬美元,Airbnb的Joe Gebbia和Polychain等參投。

最近一次,Polymarket的B輪融資達到4500萬美元,由Peter Thiel的創始人基金和現有投資者1確認和ParaFi領投,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Dragonfly和Eventbrite聯合創始人Kevin Hartz參投。

被CFTC罰款140萬美元,潛水艇預測引發爭議

Polymarket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 2022年1月,Polymarket因違反法規,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罰款140萬美元,並收到及終止令,原因包括未註冊為交易內設施(交易所執行設施)。作為和解協議的一部分,Polymarket 承諾減少在美國的服務,繼續在海外運作。

2022年5月,Polymarket菁英美國前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委員J. Christopher Giancarlo 指導顧問委員會主席。

除了這次罰款,2023年6月,根據瓊斯媽媽報道,一條關於泰坦潛水器結果的推文病毒式傳播,為Polymarket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Polymarket上有一個賭局是潛水器是否會在某某在某個日期被找到之前,用戶就很確定是否會「在6 月23 日之前被找到」下注超過30 萬美元。這引發了網路上關於可能致命事件中牟利的倫理問題的討論。

「為他人的死亡下注屬於哪個階段,」一位Twitter用戶問道,並發布了一張顯示Polymarket上賠率的截圖。這種情緒觸動了人們的神經,該貼文迅速走紅,獲得已經超過9000次轉發和超過150000次點讚。 「真是瘋了。想像一下靠著有人會死來賺錢,」另一位用戶回覆道,該回覆被按讚超過1000次。其他人則開始直接批評Polymarket開放這個預測。

正在發展中的Polymarket就倫理問題進行了回應,將哭市場描述為「與盈利的任何結果相關。」我們理解,由於誤解了我們的預測市場與盈利的命運有關,導致了一些混亂。我們想強調這一點這並不是事實,」Polymarket 寫道。「我們的目標不是從這種不幸事件中牟利。我們也沒有這樣做。而是幫助人們更理解周遭的世界。 」

在加密貨幣市場預測突破中“突圍”,何時成熟?

預測市場本身有著長久的歷史,但在加密貨幣領域,首個中心化預測市場是2018年7月在以太坊上推出的Augur。 Augur由預測基金會開發,該基金會於2014年由Jack Peterson、Joey開發Krug 和Jeremy Gardner 創立。預測基金會由已倒閉公司Intrade 的創辦人Ron Bernstein 和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 提供顧問。

除了Augur,目前市場中的預測市場也非Polymarket一家,還有Gnosis、Hedgehog、PlotX、Projection Finance、Sanr.app、Better.fan、Feel.market等等。但是,Gnosis在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後轉向了社群管理專案。而其他的加密貨幣預測市場,像是Veil,乾脆直接關閉了。

基於加密的預測市場,如Augur和Gnosis,也因以太坊長期存在的擴容問題而引發重創。另外早期的實驗,它們最初都使用了本地代幣,增加了用戶體驗的難度。 Polymarket來自前輩們的錯誤中學到了教訓。

經過4年的發展,如今,Polymarke目前已經成功“突圍”,在一些關鍵媒體上,甚至會被報導和行業研究引用,作為民意參考。

加密貨幣市場預測Polymarket的成長史:創辦人22歲輟學創業,用押注理解現實世界

5月14日,Polymarket網站上有許多熱門話題:例如2024年的總統選舉誰將進行辯論? 5月31日以太坊ETF會通過? $GME會在周五之前達到歷史新高嗎?

加密貨幣市場預測Polymarket的成長史:創辦人22歲輟學創業,用押注理解現實世界

根據Token Terminal的數據,Polymarket今年以來的最高交易量出現在1月10日,為573萬美元。該平台在1月經歷了數月的顯著增長,從1月1日的1600人上漲到2 1月1日的4100人,4月後的月活數令人擔憂。截至5月15日,Polymarket上的預測金額已達2.027億美元。

在最近的融資之後,Coplan 在LinkedIn 上表示,「最令人欣喜的是,看到Polymarket 被廣泛採用作為替代品的新聞來源。趨勢很明顯:由於Polymarket 的存在,人們更多地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

市場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科普蘭認為預測平台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實的真實真相。

Polymarket 已經吸引了許多業內人士的注意。 Vitalik 曾經使用Polymarket 追蹤Sam Altman 的董事會出局事件。 a16z 加密的顧問Packy McCormick 也曾說過,Polymarket 的頁面可能是網路上開始一天的最佳去處。

乘著社會熱點的東風,在明星用戶的支持下,Polymarket已成為最大的加密貨幣預測市場,然而,要實現其初衷,持續優化產品體驗並規避風險和倫理困境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挑戰。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Weilin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