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 Asia:層出不窮的Layer2、曇花一現的項目、現貨ETF

Jessy 金色財經

人頭湧動。

5月的香港,聚集了許多比特幣生態的開發者。從核心開發者,資產發行方式的創始人、Layer2專案方、到錢包、跨鏈橋、礦商、比特幣鏈上游戲等等比特幣生態…

在Bitcoin Asia的大會上,人們談論香港的虛擬貨幣現貨ETF,談論最新的資產發行協議,以及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創新。各式的比特幣項目在展會上推銷自己。參加大會,無疑是個很好地窺探比特幣生態發展進程的窗口。

從行情來看,比特幣從最低點到目前的最高點達到了近五倍的漲幅,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大部分的山寨幣的漲幅都未能跑贏比特幣,甚至在比特幣價格調整時不斷探底。

此輪牛市被視為比特幣生態的牛市。這不僅體現在比特幣的價格上,比特幣生態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項目和開者們湧向了比特幣生態,就像以太坊上DeFi爆火時,湧入以太坊生態一樣。

計畫們你方唱罷我登場,而什麼樣的生態計畫是比特幣需要的,是真正符合比特幣底層哲學的?大會在香港召開,這是否預示香港乃至中國要重回加密產業的主導地位?

比特幣的熱度,很好蹭

Bitcoin Asia開幕的前兩天, 邊會Bitcoin Devcon在距離主會場二十多公里的科學園區內舉辦。兩天的議程,最難忽略的,便是一些老牌公鏈們正在或預備在比特幣生態上的一些作為。

Bitcoin Devcon第二天議程,國產Layer2計畫BeL2創辦人韓鋒在台上演講(金色財經Jessy攝)

ICP DFINITY基金會高級研究科學家Aisling Connolly在演講中描述了ICP網絡如何透過Chain Fusion技術為比特幣提供Layer2支持,同樣的,Zeus網絡創始人Justin也提出了將Solana作為比特幣Layer的理念。而比特大陸生態系統經理David Kim則是在演講中探討了ETC如何為比特幣生態系統賦能。

從技術層面來說,類似以太坊的擴容技術rollup也能運用在比特幣擴容。一些公鏈的技術,確實能為比特幣的Layer2的發展提供方向和技術支援。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各種項目都在積極向比特幣生態靠攏,本質上還是一種蹭熱點行為。這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吸引到投資人和散戶的注意。

尤其是拿以側鏈的方式成為比特幣的Layer2,本來就是一件技術含量不高的事。所謂的比特幣的layer2方案之一的側鏈,指的便是設計一條獨立的公鏈,以此來實現與比特幣網路之間進行資產轉移。側鏈本身有自己獨特的記帳方式、共識機制、智慧合約與腳本支援等,只是透過特定的跨鏈技術與比特幣主網連結。對於公鏈來說,比較簡單的加入比特幣生態的辦法,便是做側鏈,用跨鏈技術與比特幣主網連結即可。

當然,而用戶數量多,生態完善的公鏈發力,做比特幣的側鏈,發展成為比特幣的Layer2,確實也能為比特幣生態的發展帶來好處。如相對於其它的Layer2項目,他們本身用戶基數大,更能得到用戶的信任。

而對於許多在這輪多頭市場中沉寂許久的公鏈來說,投身到比特幣生態中,也是一場自救,類似於這輪牛市中,一些公鏈果斷取概念投身AI一樣。

東西方發展方向上的差異

回到Bitcoin Asia 的主會場。

東西方的比特幣生態相關的項目都來了不少。粗粗捋了一遍東西方的專案和演講嘉賓的演講內容,可以發現,比特幣在Layer1上的發行資產方式的創新,這些主要是西方的比特幣開發者在做,類似Ordinary、Runes協議的創始人,Brc-20的提出者均來到了會場。除了Bitcoin Asia的主會場外,還有Ordinary以及Runes主題的大會也都在同期舉辦。西方人熱衷於在Layer1上進行一些協議的升級,以及依託於協議的升級做一些創新。

8UP7zZqSTrLvaqnUSRvmoJEV5ctpsIrzu0nD73K5.jpeg

Bitcoin Asia第二天議程,包括casey在內的三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正在進行圓桌論壇(金色財經Jessy攝)

而國人的專案則多集中在Layer2以及比特幣應用層。

對比於東西方在比特幣生態上的差異上,水滴資本的Elaine Yang在Bitcoin Asia發言時就曾表示,東方更喜歡在一層資產,去進行一些幣的發行以及二層的一些生態應用;而西方更注重在基建的革新。

UTXO Management 的首席分析師Dylan LeClair在接受金色財經採訪時也表示,西方更專注於比特幣,對於比特幣的崇拜有點類似於對於宗教的狂熱,由此做起實驗起來其實相對保守。而東方更包容,有很多不同的專案在做嘗試,做各種實驗的節奏很快。

正如Dylan LeClair所說,比特幣的核心還發者,以及新的協議的提出者,都是西方人。而東方人則著重於比特幣相關的各種應用。

不過,東西方的項目,雖然有差異,但目前比特幣生態系統中創業項目多集中在建構基礎設施上,這些項目關鍵在於提高交易速度、確保交易安全和進行網路擴容。應用層的項目則較少,如NFT交易所,遊戲這樣的應用層面的項目,則只有零星幾個。

現狀也符合產業的共識──目前比特幣生態建設的重點應該放在基礎建設。

目前,比特幣的Layer2可以大致劃分為五類:側鏈、基於UTXO和用戶端驗證構建的Layer2、基於Rollup構建的Layer2、基於Taproot Consensus構建的Layer2、多簽+EVM模式的Layer2、以及以閃電網路為代表的狀態通道類別Layer2等等。

不被劃分在這五個類別的閃電網路被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看做是最符合比特幣底層哲學的Layer2解決方案。但其被設計為僅支援支付,類似借貸這種基礎功能是沒辦法在閃電網路上實現的,其上僅搭載了一些關於支付的應用。雖然最受原教旨主義的歡迎,但是閃電網路能做的事情有限、

而其它五類比特幣layer2大致上的差別在於:UTXO+客戶端驗證的方式,以及Taproot Consensus所建構的Layer2原生性是最高的。其它三種的原生性低。而去中心化程度較高的則是Taproot Consensus,其它四種低。落地程度最高的則是Taproot Consensus、Rollup、多簽+EVM這三種模式。側鏈方案很容易,但是很難獲得認可。多簽+EVM最容易複製,但不去中心化。 Rollup借用以太坊的擴容方案,但沒有解決BTClayer2的根本問題。而整體來看,Taproot Consensus解決方案,由於直接使用比特幣原生技術構建了去中心化的BTC L2解決方案,因此,無論從比特幣原生性還是去中心化程度,包括目前的落地程度來說, Taproot Consensus都是當下最值得關注的BTC L2解決方案。

以上各種類型的Layer2的代表性的項目,均出現在了bitcoin Asia的大會上。這些Layer2專案基本上都是國人團隊在做。如多簽+EVM的代表梅林鏈,Rollup的代表BL2、B² Network,Taproot Consensus模式的代表BEVM。

UTXO+客戶端驗證為代表的RGB最早由西方人提出,而RGB++則是由國人提出,其代表的專案CKB也是國人專案。

對比這些比特幣Layer2,可發現存在的普遍問題沒有真正實踐比特幣的底層哲學,大多數正在實踐的Layer2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比特幣二層。

不過Dylan LeClair認為,目前比特幣Layer2 還處於試驗階段,各個方向多嘗試是好事,誰能成功還很難說。這些試驗中可能到最後99%的項目都會失敗,但也會有1%成功。

曇花一現的項目和現貨ETF帶來的永恆牛市

大會上,大家也會討論十分嚴肅的比特幣技術發展話題,如是否要在比特幣腳本語言中恢復「op_cat」。技術是不斷更迭的,熱點變換的速度也夠快。當下最火紅的開發者是Runes協議的創始人casey,他演講結束後,一堆聽眾湧上,想要一個Casey的聯絡方式,又或是一張合照。反觀之,目前熱度沒有那麼高的Brc-20的創始人Domo則可以隨意在會場穿梭,很少人能認出他。

業界的熱點更迭迅速,百花齊放的項目讓人眼花撩亂。而熟悉產業發展規律的人也很清楚,大多數專案的生命很短。這也是業界的魅力,各種實驗層出不窮,在不斷嘗試中去確定一條最適合的路。

最受一般群眾歡迎的展位,則是那些大眾能很快接受的應用的展位。如同一家比特幣鏈遊的實體遊戲機的幾台試玩機,在半天的時間裡就被前來體驗的受眾們玩沒電了。

同樣香港的比特幣現貨ETF獲批,也是這一輪牛市的重要敘事。對比特幣來說,這代表著其被傳統金融所認可。

gGbLCe5yubuLK5UPsEwHaeYHlgYXfX5moS2dJx35.jpeg

會議期間,由新火科技和Hashkey主辦的一場酒會,來了許多傳統金融的人(金財經Jessy攝)

有人擔心,比特幣就此是否被傳統金融收編,是否就違背了其初心?創造比特幣的那一串程式碼並未因為現貨ETF的出現而改變,比特幣仍然是去中心化的。現貨ETF的通過,讓更多的錢湧入,無疑是持久的利多。會上,關於比特幣價格的預測,大家都指出了年底十萬的小目標。

比特幣生態熱點計畫會不停變化,但可以確定的是,比特幣不會變,比特幣現貨ETF也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變故,甚至隨著比特幣減半挖礦成本變高、傳統金融的入局,會讓比特幣價格的「底」不斷被抬高。

目前,香港的虛擬貨幣現貨ETF的體積還很小,甚至香港的機構更願意選擇美國的現貨ETF。一位現貨ETF相關從業人員告訴金財經記者,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虛擬貨幣現貨ETF是全球化的競爭市場,投資人一定會選擇手續費更低,服務體驗更好的產品。而在這上面,香港並不佔有優勢。

但這是中國重回加密產業主導地位的第一步。畢竟,接下來產業的一條主線是合規化,香港的步伐,邁出的並不晚,而路要一點點走。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