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BTC實現質押挖礦有其意義與必要性嗎?

作者:Web3世界的拓荒者

該協議質押BTC以實現協議代幣發行,質押者可獲得協議代幣回報。但這只是一種分發方式,質押什麼資產跟協議代幣並沒有直接關係,協議代幣並沒有獲得BTC的賦能加持。

參與了一個線上討論,關於某個正在開發的BTC質押協議。

根據介紹,該協議基於UTXO的實現原理,利用OP_RETURN重新標記、檢查鎖定時間驗證(OP_CLTV)和部分簽署的BTC交易(PSBT)等技術,實現BTC資產本地質押,以實現協議代幣的資產發行。

聽完介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比較好理解的面向:

1.安全性:這是本地質押,雖然在一定時間內資產因質押受到約束,但資產控制權仍掌握在使用者手中。

2.適配性:由於是基於UTXO實現,質押資產可以適用於所有UTXO-based的資產協議,例如與Ordinals、ARC20、RUNES、RGB++等協議資產互通和進行資產質押。

從介紹的功能來看,主要就是透過質押而進行協議代幣發行,而該協議可以成為其他資產的Lanchpad。

就此提出幾點看法:

1.資產相關性:質押資產與待發行的資產其實沒有直接相關性。看起來是透過質押BTC等資產實現了協議代幣的發行,但協議代幣跟所質押資產沒什麼關係,這跟在Merlin SEAL上質押各種資產進行$Merl分發是一回事。

2.手段與目的:質押是手段,以此凝聚各類資產社區以增強發行資產的共識是目的。一旦參與質押,就會屁股決定腦袋,更容易產生共識。

3.TVL能說明什麼?質押TVL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共識的強弱,在這個意義來說,協議方有採取各種行銷措施擴大質押資產種類、提高TVL的動力;質押的資產種類越多、TVL越高說明共識越強。這需要協議方的營運和資源整合能力。

但本質上,TVL既不反映代幣市值,也不形成代幣流動性,不能反映或形成代幣真實價值。

4.公平與去中心化:透過質押進行協議代幣分發,這種方式,看上去公平、去中心化,但代幣分發的結果未必是合理、去中心化的,資金實力決定獲得代幣的數量,所以可能少數人獲得大量代幣,加劇代幣集中。

5.可程式可組合的DeFi能力:由於是本地質押,發行的也是基於UTXO的資產,無論是質押資產,還是協議資產,都缺乏可編程能力和可擴展性,難以進行DeFi能力的拓展和組合,代幣如何賦能?目前尚不知道協議方對此的考量。

6.資產發行、流動性與代幣價值的偏差:對於這個加密週期,BTC生態發行是一個重要敘事,但目前來看,經過BRC2O、ARC2O、RUNES等資產的發行,大家越來越意識到,一種創新類別的資產會帶來一波熱潮,但如何具備持續的流動性為代幣賦予長期共識和價值,這是一個艱鉅的挑戰。

這個問題沒解決,其實整體上來說,資產發行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也就是大家追逐所發行的新資產的熱情很快回消退,比如RUNES類資產,雖期盼已久,但上線開始就火了兩三天。

7.質押者回報:從回報方面來說,該協議的質押方式,雖然也是本地質押BTC類優質資產,但跟Babylon質押BTC不同,在Babylon中,BTC為各類POS鏈增強了安全性,以此可持續獲得POS鏈提供的持續回報。

該協議質押BTC以實現協議代幣發行,質押者可獲得協議代幣回報。但這只是一種分發方式,質押什麼資產跟協議代幣並沒有直接關係,協議代幣並沒有獲得BTC的賦能加持。

也就是說質押者的報酬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短期跟質押挖礦收益有關,中長期取決於協議代幣有沒有其他的共識、流動性、價值捕獲等持續賦能方式。

如果沒有,那麼啟動閒賦BTC的能力是有限的,吸引其他BTC生態資產的能力也將受到限制。

換句話說,如果不能從協議機制上打通,形成自動生命力,就得靠鏈下運作去完成,這就變成了「苦力」活。

但話說回來,由於討論中,協議方主要就是介紹了「質押挖礦」這個敘事,以上分析也是基於此,分析可能片面或不正確。

或許人家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考慮,那就再說,這裡先做個記錄。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