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博弈論嵌入Layer1的經濟模型

2024年的Crypto未出現新的結構性敘事,meme可以大行其道,很大部分原因在於沒有市場創新,不停的重複敘事,重複玩法,甚至是重複的市場玩家,大家都感到審美疲勞。

最近許多Degen朋友關注到Tabi的Tokenomics,每天社區內都有無數的問題,我認為有必要透過完整梳理,我們要怎麼做,為什麼?而且,解決了什麼問題,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幫大家答疑。

1. 參考Curve War / ve模型

Curve作為最大的穩定幣市場,透過利用賄選機制,宏觀調控了市場的供需平衡,專案方給予獎勵賄賂用戶,用戶需要投票獲取獎勵,同時需要考慮專案的可靠性,專案獎勵的apy以及風險的三角平衡。

以遊戲發行領域舉例(當然,更廣大的市場依然適用)

目前,所有鍊和應用層都是解耦的,遊戲和鏈的合作,更多是商務層面的展開,經濟模型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和激勵,官方根據自己主觀判斷,決定給哪條鏈Grant,這裡非項目因素太多,例如:

a.關係層面

創辦人和某個BD的私人關係好。

b.主觀因素

sam是某條鏈的BD,但他對RPG比較熟悉,但很不巧,他聊的項目正好是一個模擬經營類項目(我是資深模擬經營類愛好者)

c.排期

任何行業都有這句話,最近已經上了很多同類型產品等等。

總而言之,這裡有個公共特點,他們的決策和社區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但不可忽略的是,眾所周知遊戲產業每年都有多少好作品一開始都是名不見經傳,《星露穀物語》《Kenshi》甚至是前段時間爆火的《幻獸帕魯》,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在這裡社區才是第一名。

所以我們將怎麼做?

我們史無前例的將「Curve War」的機制引入Tabichain。遊戲上線前需要公示介紹,給予什麼獎勵給到社群。持有$veTabi的用戶選擇專案投票,同樣用戶需要平衡上面說到的,專案品質-獎勵-風險的三角平衡。哪些項目排在前列,就可以獲得社區的支持,還有$veTabi的排放,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就是所謂的「Grant」。

但重點是,這不是官方決定的,這是社群決定的。

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

a.鍊和應用層耦合

真正意義上的底層扶持應用層,施作層反哺底層。

b.降本增效

某條鏈團隊有300人,70%是BD team,他們的任務是和不同遊戲團隊溝通,2-3個人對一個遊戲團隊,來回多次的開會,這裡就不詳細舉例了。該團隊每年人員薪資可能15-2000萬美金,這不僅低效且沒辦法達成目的。

c.權力下放

社區決定誰能得到支持,所有都在鏈上,專案方有了社區的認可,甚至可以不需要認識團隊成員。

d.真正的引入用戶

各種web3遊戲任務平台,並不能為專案帶來真的流量,這類流量大多停留在社群媒體上,這並不是真正的使用者。

e.超級飛輪帶來的高護城河

關於b,補充一些關於我對Pdd和Alibaba的思考。先上結論,Pdd對其他電商都是降維打擊,所謂降維打擊就是我要消滅你,你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Alibaba的模式1000萬sku,10萬人管理,這10萬人要怎麼管理5000萬個sku?只能透過店小二管理商家,也就是商家賺差價,所以在這裡Alibaba的模式裡面核心還是追求品類多,犧牲掉一些效率。當然,這相比傳統零售優勢大的多,所以便宜才是tb早期能夠跑出來的核心原因,再無他法。

那麼Pdd是怎麼做的呢?

它不追求上來搞1000萬sku,上來只做1000個sku。但一定要極致的便宜,如何便宜?

Pdd請1萬個人,專門針對這1000個sku搞到極致的便宜。由於Pdd的sku少,直接對接廠家,這1萬個人滿世界的談供應鏈,直接對接把單品爆款做到極致,因為Pdd的策略是把所有流量集中到1000個sku,所以每個sku的體積都相當大,甚至有人願意虧錢和Pdd合作,具體原因就不細說了。

回到這裡,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是真正的既降低成本,又提升效率,把權利下方,真正的實踐毛澤東思想,“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

2.參考荷蘭拍以及POW的定價模型

這裡不得不提到Gala,它應該是node販賣的開創者。這套模式很簡單,早參與的用戶成本低,後參與的用戶成本逐步攀升,後面的用戶大概率都是虧錢。據了解Gala的Node sale是5億美金(時間已久,金額有出入)但請記住,這是2020年的模式。

2024年,繼Xai / Aethir之後一系列Node sale層出不窮,我們能看到這些項目全部採用大體相同的模式,用著4年前的思路,依然有用戶願意參與,只能說明市場是非理性的,從近期市場來看,這種模式和玩法已經非常疲軟了,我認為不是市場沒錢了,而是市場厭倦了同類主題。

那麼Tabi如何做呢?

這裡參考荷蘭拍以及POW的定價模型,我從2013年開始就接觸BTC,並且也是一名挖礦參與者,每一代新的礦機出現,由於新機型的算力增加,導致新礦機對老礦機算力碾壓,這裡如果你不再購買新機型提升算力自然就會被淘汰。所以,每當新的礦機出現,市場上的算力都是供不應求,所以在官方指導價之上,人們願意加價購買,因為這能吃到更多的算力紅利,挖到更多的BTC ,很明顯市場決定供需關係,不為人的主觀意願所決定。

所以,我參考了Pow礦機的經驗,我認為這更符合市場經濟學,而不是早買的用戶爆賺,晚買的用戶巨虧,今天用戶已經被市場多輪教育,這套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市場,我認為這套制度本身是自私,因為很明顯利用人的Fomo心理,其他並沒有什麼幫助。

這套模型核心邏輯:

  • 早期進入用戶= 付出更高的成本= 獲得更多的token

  • 中期進入用戶= 付出中等的成本= 獲得中等的token

  • 後期進入用戶= 付出便宜的成本= 獲得少量的token

如果你仔細研究會發現,這套體系下的平衡和博弈無所不在,沒有絕對的吃虧的人。

3. 原創NODE等級制度

Gala和Xai等所有node,只有價格的區別,而沒有算力的區別,這非常不合理,一定要記住,用戶一定是越來越聰明,用戶不是傻瓜,如果你今天還把用戶當作傻瓜,那麼傻瓜一定是你。

為什麼要引入等級?

在Gala和Xai這類模型下,一定會面臨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早期用戶成本低且優勢巨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只會挖賣提,直到最後沒有任何人有購買token的動力,最近我們可以看到發布的一系列的node項目,沒有人真正用心思考過這個問題,後面的node誰來買,為什麼後面也能買?

Tabi node售賣的等級一共分為5個等級,每個等級的礦機一經推出對前面的礦機具有一定的優勢,而且我們Tabi生態的新項目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給予不同用戶級別空投。

不過這並非重點,最重要的是,Tabi node可以升級!

前面提到用戶,可以透過參與Tabi node得到veTabi,並且去投票以此得到獎勵,但這並沒有解決核心問題,為什麼用戶要參與生態計畫?

因為參與生態項目可以提升node等級,這就真正的把用戶引入到生態項目中去,從而真正把鍊和應用層生態做到了真正結合。

還是拿遊戲舉例,這裡用戶的流程是:

為了獲得更多的veTabi(收益)——玩遊戲獲得經驗——礦機提升等級與算力——得到更多的veTabi——遊戲獲取用戶和收入——交易所以及更多web3用戶加入—— veTabi前期的投票獎勵資產變得更加值錢——更多用戶加入——有更多的遊戲(以及其他生態)以此形成絕對的優勢,這種飛輪效應增強了Tabi 對遊戲發行的影響力。

4. 參考Canto

目前的情況是絕大部分Layer1向下剝削所有應用層,要知道所有Layer1的收入全部來自生態上的用戶,用戶的交互其實是和應用層交互,而不是鏈本身。

Tabi參考Canto將gas收益分享給應用層開發者,也就是說在Tabi開發應用的收益來源更加豐富,業務收入+社區投票排放+Gas返還。

5.共生關係

大多數遊戲80%的收入來自20%的玩家,這部分用戶是任何遊戲都想要的巨鯨。前面提到Tabi node是可進階的等級模型,那麼相當於就是20萬個的node holder。

Tabi鼓勵遊戲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案類型,給予不同等級的node holder贈送各種獎勵,這樣做相當於早期冷啟動的資產持有者就是巨鯨社區,這樣社區和開發者的綁定關係才是可持續的。

不僅如此,基於這套Tokenomics後續我們將會引導生態開發者,類似Convex的Protocol也會慢慢的出現,甚至包括了同時我們在孵化Mundus,它將作為Tabichain上重要的基礎設施,類似Roblox它的作用類似中間層,幫助使用者快速的建立自己的小遊戲,一個UGC的開發者社群。

我一直在思考L1的核心護城河是什麼?是更快?還是更去中心化?還是更便宜?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絕對的正確,我們從開發者商業化的角度出發,提供更多商業上的可能性,同時PolyVM(連結)的特性對web2的開發者更加友好,降低開發者的進入成本。

請容許我主觀的認為,我們把開發者當成優先級最前列,在商業上我們充分的進行思考,從收入結構到用戶路徑的設計,以及技術上為了迎接未來的mass adoption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