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儀:虛擬資產有高度投機性香港證監會已確保設有廣泛的投資者保障措施

作者:界面新聞記者劉晨光

6月5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在格林威治經濟論壇(香港)上指出,善用科技力量,聚焦分散式分類帳技術(DLT)。

梁鳳儀指出,DLT在金融市場上應用於虛擬資產。比特幣在15年來飽受多輪興衰的周期,足證其具有作為另類資產的存續能力。更肯定的是,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DLT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DLT的潛在優勢顯而易見,這項技術可提升實體資產在分銷、清算、結算和保管方面的效率,同時降低成本。

她強調,NFT的熱潮可能已退,但相關技術逐漸被實體資產世界所運用,實體資產逐漸被代幣化,其潛在好處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是金融包容性;其次是交易雙方同時能享有更高的透明度和私隱;第三是提升結算效率和降低成本,而代幣化的確可能有助實現原子結算;第四是可轉移性。

梁鳳儀認為,金融服務領域同樣可受益於上述潛在好處和效率成長,例如債券及貨幣市場基金等傳統資產的首次發行、二級市場交易、保管和抵押,都可在區塊鏈上完成,而這就是金融業的未來願景。

「雖然某些市場正向T+1甚或T+0的結算週期邁進,但大部分現有的金融基礎設施和跨境支付系統流程仍採用T+2,因此區塊鏈模式顯得尤其吸引。時至今天,這仍然是一個願景,任重而道遠。

在梁鳳儀看來,香港正逐步建立Web3生態系。特區政府繼去年發行全球首批數位政府綠色債券後,今年2月再接再厲,在私人區塊鏈上發行第二批債券。有關債券的首次發行、交易結算、票息派付及到期日贖回,都在私有區塊鏈上進行。在香港法律和監管框架的支持下,總值68億港元的綠色債券發行非常成功,吸引全球廣泛類別的機構投資者認購。

此外,為了促進香港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簡稱ETF)生態系統的發展,香港證監會認可了亞洲首批虛擬資產現貨ETF以供散戶投資。該六隻ETF於4月底開始買賣,至今一直維持有序交易。截至5月31日,這批ETF的總市值達3.01億美元,每日平均成交額達580萬美元。

梁鳳儀指出,秉持科技中立的立場,香港證監會採取「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投資者保障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她特別強調,香港證監會對香港Web3生態系統的支持,並不等於虛擬資產這個資產類別的背書。她表示,就目前情況而言,虛擬資產顯然有高度的投機性,價格大起大落。因此,香港證監會在滿足投資者需求的同時,已確保設有廣泛的投資者保障措施。在虛擬資產現貨ETF方面,香港證監會要求相關的虛擬資產交易必須於獲證監會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上進行,而相關虛擬資產必須由這些平台或符合相關標準的銀行所保管。香港證監會亦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向投資人警示風險。同時提醒廣大投資者註意這個資產類別的劇烈波動。

去年6月,香港證監會有關中央交易平台的監理制度正式生效。鑑於場外虛擬資產交易容易涉及詐欺和洗錢風險,香港特區政府已在今年較早時就場外服務提供者的發牌制諮詢公眾。有關措施將配合為虛擬資產交易締造穩健及透明的監管環境的工作。虛擬資產監管範圍也將進一步延伸至穩定幣,一個監管法幣穩定幣的新制度正在籌備當中。

「眾所周知,穩定幣一般由非銀行機構發行,並可能用作支付。因此,監管穩定幣的發行人將有助保障其持有人。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最近就相關建議制度完成諮詢,當中的建議包括要求發行人確保以優質並具高流動性的儲備資產為穩定幣提供十足支持。

「在傳統基礎設施上提供傳統金融服務,有朝一日會否被智能合約和DLT取而代之?又會在何時發生?這些都仍是未知之數。」梁鳳儀坦言,有意嘗試的市場參與者應當積極測試相關用例,而香港證監會作為監管者的職責是提供一個清晰、確定和一致的監管框架,以促進市場在保障投資者的環境下擴大用例。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