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可擴充性:Layer2方案與相關專案解析

作者:Chakra;翻譯:0xjs@金色財經

比特幣擴容有多條路徑,我們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已經描述了其中的一條路徑“比特幣原生擴容解決方案”,另一條路徑是在比特幣之上建立一個額外的協議層,稱為Layer 2 。

側鏈

側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14 年,當時Blockstream 提交了「利用掛鉤側鏈實現區塊鏈創新」。它代表了一種相對基本的擴容方法。

側鏈怎麼運行

側鏈是一種獨立於主鏈運行的區塊鏈,具有自己的共識協議,可以作為主鏈創新的試驗場。當側鏈上發生不利事件時,損害完全局限於側鏈本身,而不會對主鏈產生任何影響。側鏈可以採用具有更高TPS(每秒交易數)的共識協議,增強鏈上可編程性,並促進BTC 功能的增強。

側鏈可以透過雙向掛鉤或單向掛鉤的方式,實現比特幣在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轉移。但現實中,BTC 只能駐留在比特幣主網上,因此需要一種錨定機制,將側鏈上的BTC 與比特幣主網上的BTC 連結起來。

單向掛鉤要求使用者將BTC 從主網發送到不可用的位址進行銷毀,之後在側鏈上鑄造等量的BTC,但此過程不可逆。雙向掛鉤是單向掛鉤的改進,允許BTC 在主鍊和側鏈之間來回移動。雙向掛鉤不是透過發送到不可用的位址來銷毀,而是透過多重簽名或其他控制腳本鎖定BTC,在側鏈上鑄造新的BTC。當使用者想要返回主網時,側鏈上的BTC 會被銷毀,而原來鎖定的BTC 會在主網上釋放。

單向掛鉤的實作比雙向掛鉤簡單得多,因為它不需要管理比特幣主網上的相關狀態。然而,透過單向掛鉤創建的側鏈資產可能毫無價值,因為它們缺乏反向錨定機制。

對於驗證主鏈上的鎖定交易和側鏈上的銷毀交易,有不同的方案和安全等級。最簡單的方法是透過多重簽名參與者進行外部驗證,但這具有很高的中心化風險。更好的選擇是使用SPV 證明進行去中心化驗證。然而,由於比特幣主網缺乏必要的程式設計能力,無法進行SPV 驗證,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方法,通常是多重簽章託管。

問題與方法

對側鏈的主要批評問題包括:

1.資產跨鏈依賴驗證者:由於比特幣主網仍無法實現智能合約,因此跨鏈資產轉移無法透過無需信任的合約邏輯進行管理。將資產從側鏈傳回比特幣需要依賴一組驗證者,從而引入信任假設和詐欺風險。

2.側鏈無法繼承主鏈安全性:由於側鏈完全獨立於主網運行,因此它們無法繼承主網的安全性,這可能會導致惡意區塊重組。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側鏈採取了包括依賴權威機構(聯邦)、經濟安全(PoS)、去中心化比特幣礦工(合併挖礦)和硬體安全模組(HSM)等的方法。比特幣上的資金保管和側鏈上的區塊生產可以由不同的角色管理,從而引入更複雜的安全機制。

案例研究

Liquid

側鏈最早的形式之一是聯邦側鏈,它依靠預先選定的一組實體作為驗證者,負責保管主網路上的資產並在側鏈上產生區塊。

Liquid 是聯邦側鏈的典型例子,有15 個參與者充當驗證者。私鑰的管理不公開,驗證需要15 個簽章中的11 個。 Liquid 側鏈上的區塊生產也由這15 個參與者維護。此聯邦中的節點數量較少,因此每秒交易量(TPS) 更高,從而實現可擴展性目標,其主要應用領域為DeFi。

然而,聯邦側鏈模型存在顯著的中心化安全風險。

Rootstock(RSK)

RSK 也由15 個節點管理,這些節點負責託管主網路資金,驗證僅需8 個簽章。與Liquid 不同,RSK 的多重簽署金鑰由硬體安全模組(HSM) 管理,掛鉤指令基於工作量證明(PoW) 共識進行簽名,從而防止擁有金鑰存取權限的驗證者直接操縱託管資金。

在側鏈共識方面,RSK 採用合併挖礦,利用主網算力保障側鏈交易安全,當主網算力的很大一部分用於合併挖礦時,可以有效防止側鏈的雙花攻擊。 RSK 在合併挖礦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透過分叉感知的方式,對分叉行為進行鏈下共識幹預,從而保證低算力下的側鏈安全,降低雙花攻擊的可能性。

然而,合併挖礦改變了礦工的激勵機制,加劇了礦工可提取價值(MEV) 的風險,有可能破壞系統的穩定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合併挖礦可能會加劇挖礦的中心化。

Stacks

Stacks 透過將其側鏈區塊的哈希值提交到比特幣區塊中,將其鏈歷史錨定到比特幣上,從而實現與比特幣相同的最終確定性。只有比特幣本身分叉時,Stacks 中的分叉才會發生,從而增強了其對雙花支付攻擊的抵抗力。

sBTC 引入了一種新的代幣和激勵模型,利用允許最多150 名主網驗證者的質押橋。驗證者需要質押STX 代幣才能獲得批准存款和提款的權限。質押橋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質押資產的價值,這在質押資產價格大幅波動期間對BTC 的跨鏈安全性構成風險。

其他側鏈提案目前正在社區中廣泛討論。

Drivechain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aul Sztorc 於2015 年提出的Drivechain 提案,該提案將關鍵技術分配到BIP 300(掛鉤機制)和BIP 301(盲合併挖礦)。 BIP 300 定義了添加新側鏈的邏輯,類似於透過礦工訊號激活新側鏈(如軟分叉)。 BIP 301 讓比特幣礦工成為側鏈的區塊生產者,而無需驗證交易的具體細節。

比特幣礦工也負責批准提款交易。他們透過在他們開採的區塊的coinbase 交易中創建OP_RETURN 輸出來發起提款提案。然後其他礦工可以在他們開採的每個區塊中透過支持或反對該提案來對該提案進行投票。一旦提款交易超過門檻(13,150 個區塊),它就會在比特幣主鏈上執行和確認。

事實上,礦工對Drivechain 上的資金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如果資金被盜,用戶只能透過用戶啟動軟分叉(UASF)進行自救,這很難達成共識。此外,礦工在Drivechain 中的獨特地位增加了MEV 風險,這在以太坊中已得到證實。

Spacechain

Spacechain 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使用永久單向掛鉤(P1WP),用戶銷毀BTC 以獲得Spacechain 上的代幣,完全繞過了資金安全問題。這些代幣僅用於競標Spacechain 上的區塊空間,缺乏任何價值儲存功能。

為了確保側鏈的安全,Spacechain 採用盲合併挖礦,用戶使用ANYPREVOUT (APO) 公開競標建立區塊的權利。比特幣礦工只需在自己的區塊中提交Spacechain 區塊頭,而無需驗證側鏈區塊。然而,Spacechain 的推出需要比特幣對Covenants 的支持,而比特幣社群仍在討論是否有必要進行軟分叉以添加Covenant 操作碼。

總體而言,Spacechain 的目標是實現與比特幣具有相同的去中心化和抗審查性的側鏈,同時透過其區塊拍賣功能提高可編程性。

Softchain

Softchain 是Ruben Somsen 提出的另一個雙向掛鉤(2wp) 側鏈提案,利用PoW FP 共識機制來保護側鏈。在正常情況下,比特幣全節點只需下載Softchain的區塊頭即可驗證工作量證明。如果發生分叉,他們會下載孤立區塊和相應的UTXO 集承諾來驗證區塊的有效性。

對於2wp 機制,在轉入掛鉤時,主鏈上會建立一筆存款交易,Softchain會引用此主鏈交易來獲取資金;在轉出掛鉤時,Softchain上會建立一筆提款交易,主鏈會引用此交易在經過一段較長的挑戰期後取回BTC。具體的轉入掛鉤和轉出掛鉤機制需要軟分叉支持,因此該提案被命名為Softchain。

Softchain的提案對比特幣主網全節點增加了額外的驗證成本,而Softchain 內部的共識分裂可能會影響主網的共識,對比特幣構成可能的攻擊媒介。

閃電網路

閃電網路白皮書於2015 年發布,2018 年正式上線,作為比特幣網路二層點對點支付協議,旨在將大量小額高頻交易轉移到鏈下處理,一直被認為是比特幣網路最有前景的擴容方案。

核心模組

閃電網路的實現依賴於比特幣內部的幾個重要模組,它們共同保證了網路交易的安全。

首先,存在預簽名交易。這些交易在SegWit 升級後變得可以安全使用。 SegWit 將簽名與交易資料的其餘部分分開,解決了交易可延展性、第三方和第二方交易篡改等潛在問題。閃電網路中鏈下運算的安全性由交易對手提供的不可撤銷承諾保證,該承諾透過預簽名交易執行。一旦用戶從交易對手收到預簽名交易,他們就可以隨時將其廣播到區塊鏈以履行承諾。

接下來是多重簽名。雙方之間頻繁的鏈下資金轉移需要雙方共同控制的媒介,因此需要多重簽名,通常使用2-of-2 方案。這確保資金轉移只能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進行。

然而,2-of-2 多重簽名可能導致活躍度問題,如果一方不合作,另一方就無法從多重簽名地址轉移任何資金,從而導致原始資金損失。時間鎖可以解決活躍度問題;透過預先簽署帶有返還資金時間鎖的合約,可以確保即使一方不活躍,另一方仍可以收回初始資金。

最後,哈希鎖用於連接多個狀態通道,形成網路效應。哈希的原像(preimage)充當通訊手段,協調多個實體之間的正確操作。

運作流程

雙向通道

要使用閃電網路進行交易,雙方首先需要在比特幣上開通雙向支付通道。他們可以在鏈下進行無限數量的交易,並在完成所有交易後將最新狀態提交給比特幣區塊鏈以結算並關閉支付通道。

具體來說,支付通道的實施涉及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1.建立多重簽名地址。雙方首先需要創建一個2-of-2 多重簽名地址,作為通道的資金鎖定。每一方都持有用於簽署的私鑰,並提供自己的公鑰。

2、初始化通道。雙方在鏈上廣播一筆交易,將一定數量的比特幣鎖定在多重簽名地址中,作為通道的初始資金。這筆交易被稱為通道的「錨定」交易。

3、更新頻道狀態。在通道內付款時,雙方交換預簽名的交易以更新通道狀態。每次更新都會產生一個新的“承諾交易”,代表當前的資金分配。承諾交易有兩個輸出,分別對應雙方的資金份額。

4.廣播最新狀態。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將最新的承諾交易廣播到區塊鏈,以提取其資金份額。為了防止另一方廣播過時的狀態,每筆承諾交易都伴隨著相應的“懲罰交易”,如果一方作弊,這筆交易允許一方索要對方的所有資金。

5、關閉通道。當雙方決定關閉通道時,他們可以合作產生“結算交易”,並將資金的最終分配廣播到區塊鏈。這會將鎖定在多重簽名地址中的資金釋放回雙方的個人地址。

6、鏈上仲裁。如果雙方無法就關閉通道達成一致,任何一方都可以單方面廣播最新的承諾交易以啟動鏈上仲裁程序。如果在一定時間內(例如一天)沒有爭議,資金將根據承諾交易中的分配分發給雙方。

rZOBqGo4j2ITisJNIQoNqF76K3QzscTdN8TBx7jX.png

付款網絡

透過使用HTLC(雜湊時間鎖定合約),支付管道可以互連形成支援多跳路由的網路。 HTLC 以雜湊鎖定作為直接條件,以時間鎖定簽章支付作為後備條件,允許使用者在時間鎖定到期之前基於雜湊的原像進行互動。

當兩個使用者之間沒有直接通道時,可以使用跨路由路徑的HTLC 完成付款。在此過程中,哈希的原像R 在確保付款的原子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HTLC 中的時間鎖定設定為沿路由減少,確保每次跳躍都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和轉發付款。

存在的問題

從根本上講,閃電網路規避了透過點對點狀態通道進行資產橋接的外部信任假設,同時利用時間鎖定腳本為資產提供最終保護,提供故障保護。這允許在交易對手失去活動且不合作的情況下單方面退出。因此,閃電網路在支付場景中具有很高的實用性,但它也有幾個局限性,包括:

1.通道容量限制:閃電網路中支付通道的容量受限於初始鎖定的資金,無法支援超出通道容量的支付。這可能會限制某些用例,例如大宗商品交易。

2、線上和同步要求:為了及時接收和轉發付款,閃電網路中的節點需要保持在線。如果節點長時間處於離線狀態,它可能會錯過一些通道狀態更新,從而導致不同步。這對個人用戶和行動裝置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也會增加節點的營運成本。

3.流動性管理:閃電網路的路由效率取決於通道之間的流動性分佈。如果資金分佈不均,某些支付路徑可能會變得無效,進而影響使用者體驗。管理通道的流動性平衡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財務資源。

4.隱私問題:為了找到可行的支付路徑,閃電網路的路由演算法需要了解一定程度的通道容量和連接信息,這可能會洩露用戶隱私,例如資金分配和交易對手。支付通道的開啟和關閉也可能會暴露有關參與者的資訊。

RGB

RGB 協定的最初概念靈感來自於Peter Todd 的客戶端驗證和一次性密封的想法。它由Giacomo Zucco 於2016 年提出,是一種可擴展且保護隱私的比特幣二層協議。

核心概念

客戶端驗證

區塊鏈中的驗證過程包括將由交易組成的區塊廣播到整個網絡,允許每個節點計算和驗證這些區塊內的交易。這有效地創造了一種公共利益,網路中的節點協助每個提交交易的個人進行驗證,用戶提供BTC 作為交易費作為驗證的獎勵。客戶端驗證更以個人為中心,狀態驗證不是全域執行,而是由參與特定狀態轉換的個人執行。只有產生交易的各方才能驗證這些狀態轉換的合法性,從而顯著增強隱私性、減輕節點負擔並提高可擴展性。

一次性密封

點對點狀態轉換存在風險,如果無法存取完整的狀態轉換歷史記錄,用戶可能會受到欺詐,從而導致雙花。一次性密封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透過使用只能使用一次的特殊對象,它們可以確保不會發生雙重支付,從而增強安全性。比特幣的UTXO(未使用交易輸出)模型是最適合的一次性密封形式,受到比特幣共識機制和網路哈希算力的保護,使RGB 資產能夠繼承比特幣的安全特性。

加密承諾

一次性密封需要與加密承諾相結合,以確保用戶清楚地了解狀態轉換並防止雙重支付攻擊。承諾告知其他人某事已發生,並且以後無法更改,在需要驗證之前不會透露具體細節。這可以使用哈希函數來實現。在RGB 中,承諾的內容是狀態轉換,透過UTXO 的支出向RGB 資產的接收者發出訊號。然後,資產接收者根據資產支出者在鏈下傳輸的特定資料來驗證承諾。

工作流程

RGB 利用比特幣的共識來確保雙重支付安全性和抗審查性,同時所有狀態轉換驗證任務都委託給鏈下,僅由接收付款的用戶端執行。

對於RGB 資產的發行者來說,建立RGB 合約涉及啟動一項交易,其中對特定資訊的承諾儲存在Taproot 交易條件內的OP_RETURN 腳本中。

當RGB 資產的持有者想要花費它時,他們需要從資產接收者那裡獲取相關信息,創建RGB 交易,並提交此交易的詳細信息。然後將承諾放入資產接收者指定的UTXO 中,並發出交易以花費原始UTXO 並建立接收者指定的新UTXO。當資產接收者註意到儲存RGB 資產的UTXO 已被花費時,他們可以透過比特幣交易中的承諾來驗證RGB 交易的有效性。一旦驗證有效,他們就可以自信地確認收到RGB 資產。

o0MhD01z46f97eiMFIB5SBklFT1TEJwYFrHaEDSY.png

對於RGB 資產的接收者,付款人必須提供合約的初始狀態和狀態轉換規則、轉帳中使用的每筆比特幣交易、每筆比特幣交易提交的RGB 交易以及每筆比特幣交易有效性的證據。接收者的用戶端使用這些資料來驗證RGB 交易的有效性。在這種設定中,比特幣的UTXO 可作為保存RGB 合約狀態的容器。每個RGB 合約的轉帳歷史可以表示為有向無環圖(DAG),RGB 資產的接收者只能存取與其持有的資產相關的歷史記錄,而不能存取任何其他分支。

優點和缺點

輕量級驗證

相較於區塊鏈所需的完整驗證,RGB 協議大大降低了驗證成本,用戶不需要遍歷所有歷史區塊來獲取最新狀態,只需要同步所接收資產相關的歷史即可驗證交易的有效性。

這種輕量級的驗證使得點對點交易變得更加容易,並進一步減少對中心化服務提供者的依賴,增強了去中心化。

可擴展性

RGB 協議只需要一個哈希承諾,就可以繼承比特幣的安全性,並使用Taproot 腳本,幾乎不消耗額外的比特幣區塊空間。這使得複雜的資產編程成為可能。使用UTXO 作為容器,RGB 協定天然支援並發;不同轉帳分支上的RGB 資產不會互相阻塞,可以同時使用。

隱私

與典型協定不同,只有RGB 資產的接收者才能存取資產轉移的歷史記錄。一旦使用,他們就無法存取未來轉移的歷史記錄,這大大確保了用戶的隱私。 RGB 資產的交易與比特幣UTXO 的轉移沒有關聯,因此外部人員無法在比特幣區塊鏈上追蹤RGB 交易。

此外,RGB 支援盲輸出,這意味著付款人無法確定RGB 資產將支付到哪個UTXO,從而進一步增強了隱私和抗審查能力。

缺點

當RGB 資產多次易手時,新的資產接收者可能面臨相當大的驗證負擔,以驗證冗長的轉移歷史,這可能會導致更長的驗證時間並失去快速確認交易的能力。對於在區塊鏈中運行的節點,由於它們始終與最新狀態同步,因此在收到新區塊後驗證狀態轉換所需的時間實際上是有限的。

社群正在討論重複使用歷史計算的可能性,而遞歸ZK 證明可能實現狀態驗證的恆定時間和大小。

Rollup

概述

Rollup 是以太坊生態最好的擴容方案,源自多年來從狀態通道到Plasma 的探索,最終進化到Rollup。

Rollup 是一條獨立的區塊鏈,它從比特幣鏈下收集交易,批量處理多筆交易,執行這些交易,並將大量資料和狀態承諾提交給主鏈。這實現了鏈下交易處理和狀態更新。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擴展性,Rollup 通常在此階段使用中心化排序器來提高執行效率,而不會損害安全性,因為安全性由主鏈對Rollup 狀態轉換的驗證來確保。

隨著以太坊生態的Rollup 方案日趨成熟,比特幣生態也開始對Rollups 進行探索。然而,比特幣與以太坊的一個關鍵區別是缺乏程式設計能力,無法進行建構鏈上Rollups 所需的計算。目前主要致力於實現主權Rollups 和OP Rollups。

分類

Rollups 主要可分為兩大類:樂觀Rollups (Optimistic Rollups) 和有效性Rollups (ZK Rollups),主要區別在於狀態轉換驗證的方法。

Optimistic Rollup 採用樂觀驗證方式,在每一批交易提交後的爭議期內,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鏈下數據,對有問題的批次提出異議,向主鏈提交錯誤性證明,從而對Sequencer 造成懲罰。如果爭議期間內沒有提交有效的錯誤性證明,則該交易批次被視為有效,並在主鏈上確認狀態更新。

有效性Rollup 使用Validity Proof 進行驗證。 Sequencer 使用零知識證明演算法為每一批交易產生簡潔的有效性證明,證明該批次的狀態轉換是正確的。每次更新都需要向主鏈提交交易批次的有效性證明,主鏈會驗證該證明並立即確認狀態更新。

Optimistic Rollup 的優點是相對簡單,在主鏈上的修改很少,但缺點是交易確認時間較長(取決於爭議期),對資料可用性要求較高。 Validity Rollup 的優點是交易確認速度快,不受爭議期影響,可以保證交易資料的私密性,但產生和驗證零知識證明需要很大的計算開銷。

Celestia 也提出了主權Rollup 的概念,其中Rollup 的交易資料會發佈到專用的資料可用性(DA) 層區塊鏈,由該區塊鏈負責資料可用性,而主權Rollup 本身則負責執行和結算。

探索與討論

基於比特幣的Rollups 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由於與以太坊的記帳模型和程式語言存在差異,直接複製以太坊的做法具有一定挑戰性,比特幣社群正在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

主權Rollup

2023 年3 月5 日,Rollkit 宣布成為第一個支持比特幣主權Rollups 的框架。主權Rollups 的建構者可以使用Rollkit 在比特幣上發布可用性資料。

Rollkit 受到Ordinals 的啟發,利用Taproot 交易來發布數據。符合公共記憶體池標準的Taproot 交易最多可包含390KB 的數據,而礦工直接發布的非標準Taproot 交易可包含近4MB 的任意數據。

Rollkit 本質上提供了一個在比特幣上讀寫資料的接口,提供了將比特幣轉變為DA 層的中間件服務。

主權Rollup 的想法遭到了極大的質疑。許多批評者聲稱,基於比特幣的主權Rollup 僅僅將比特幣用作公告板,無法繼承比特幣的安全性。事實上,如果只向比特幣提交交易數據,它只會提高活躍度——確保所有用戶都可以透過比特幣存取和驗證相關數據。然而,安全性只能由主權Rollup 本身定義,無法繼承。此外,比特幣上的區塊空間極為寶貴,提交完整的交易資料可能不是一個好決定。

OP Rollup和有效性Rollup

雖然許多比特幣Layer2 專案都聲稱是ZK Rollups,但本質上更接近OP Rollups,涉及到Validity Proof 技術。但目前比特幣的程式設計能力還不足以支援直接的Validity Proof 驗證。

目前比特幣的操作碼集非常有限,甚至無法直接計算乘法,而驗證有效性證明需要擴展操作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遞歸合約的實現。社區正在積極討論包括OP_CAT、OP_CHECKSIG、OP_TXHASH 等選項。理想情況下,新增OP_VERIFY_ZKP 可能會解決問題而無需任何其他修改,但這不太可能。此外,堆疊大小限制也阻礙了在比特幣腳本中驗證有效性證明的努力,許多探索正在進行中。

那麼有效性證明是如何運作的呢?大多數項目將批量交易的聲明差異和有效性證明以inscribe 格式發佈到比特幣,並使用BitVM 進行樂觀驗證。在這個方案中,橋的運營商充當聯邦,管理用戶存款。在用戶存款之前,聯邦會預簽署UTXO,以確保存款只能由業者合法領取。獲得預簽章後,BTC 被鎖定到N/N 多重簽章Taproot 位址中。

當用戶要求提款時,Rollup 將帶有有效性證明的提款根發送到比特幣鏈。營運商最初自掏腰包支付以滿足用戶的提款需求,然後BitVM 合約驗證有效性。如果每個運營商都認為證明有效,他們會透過多重簽名向運營商償還款項;如果有人認為存在欺詐行為,則會啟動挑戰程序,並懲罰錯誤的一方。

這個過程本質上與OP Rollup 相同,其中信任假設為1/N – 只要一個驗證者是誠實的,協議就是安全的。至於有效性證明,其目的並非使比特幣網路的驗證更容易,而是使各個節點更容易進行驗證。

Ziq5Y0pcgOBEBBhhYbcWqrN0gCB8NCuq4Y5e7Fgl.png

但該方案的技術實現或將面臨挑戰,以太坊的OP Rollup 專案中,Arbitrum 經過多年發展,其Fraud Proof 仍由許可節點提交;Optimism 依然不支援Fraud Proof,可見實現難度。

在比特幣Covenant的支援下,BitVM 橋中的預簽名操作可以更有效地執行,仍有待社區達成共識。

從安全屬性角度來看,透過向比特幣提交Rollup 區塊哈希,比特幣獲得了抗重組和抗雙花的能力,而樂觀橋則帶來了1/N 的安全假設。樂觀橋的抗審查能力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結論:Layer 2 並非靈丹妙藥

當我們研究各種2 層解決方案時,很明顯每個解決方案都有其限制。 2 層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1 層(即比特幣)在特定信任假設下的能力。

如果沒有SegWit 升級和時間鎖,閃電網路就不可能成功建立;如果沒有Taproot 升級,RGB 中的承諾就不可能高效提交;如果沒有OP_CAT 和其他Covenant,比特幣上的Validity Rollups 就不可能實現…

許多比特幣最大主義者認為,比特幣永遠不應該改變,不應該添加新功能,所有缺陷都應該透過2 層解決方案來解決。然而,這是無法實現的;2 層不是靈丹妙藥。我們需要更強大的1 層來建立更安全、更有效率、更可擴展的2 層。

在我們的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增強比特幣可編程性的嘗試。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