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撰文:imajinl、Paul Timofeev,Shoal Research

編輯:Yangz,Techub News

「實現區塊鏈主流採用的必要拼圖(附帶補充案例研究)。」

為什麼多鏈未來不可避免

擁有數百條鏈的多鏈未來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每個團隊和開發人員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經濟效益和用戶,即使這可以在Solana 等通用執行環境中實現,但應用程式依賴於環境的吞吐量,而歷史證明這些環境有時並不可靠。如果我們相信向區塊鏈技術的典範轉移迫在眉睫,那麼下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就是:為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應用提供數百個專用執行環境。如今,這種情況已經出現,dYdX、Hyperliquid、Frax 等應用和其他新生項目都成為了獨立的應用鍊和Rollup。此外,L2 擴展解決方案也很可能與L1 同時存在,因為較小規模的節點組在全球範圍內的通訊速度要明顯快於規模較大的節點組。這將使L2(如Rollup )的擴展幾乎沒有限制,同時又能繼承L1 的安全性,並具有1/N 的信任假設(而不是像L1 那樣需要很高的規定人數才能達成共識)。從本質上講,我們設想未來會有數百個L1 和L2。

然而,即使是在目前僅有數十條L1 和L2 的多鏈現狀下,還是有人對使用者體驗提出了擔憂。因此,多鏈的未來需要克服許多問題,包括碎片化的流動性、終端用戶使用多個跨鏈橋的複雜性、RPC 終端、不同的Gas 代幣和市場。到目前為止,還沒辦法將目前情形下的使用者體驗複雜性完全抽象化。如果多鏈生態繼續發展,而不先解決這些重大的使用者體驗障礙,那麼可以想像區塊鏈對終端用戶來說將有多不可用。

互聯網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並不是因為用戶了解其核心協議,如HTTP、TCP/IP、UDP。相反,它抽象化了技術細節,讓外行人也能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塊鏈和區塊鏈原生應用程式也將如此。

在加密貨幣領域,使用者需要在多條L1 和L2 上分散部署流動性,以滿足次優使用者體驗,並了解這些系統的技術細節。現在已是抽象化一切的時候了–就普通用戶而言,他們不需要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區塊鏈,更不需要知道在這之下有多少條L1 和L2,因為這是行業獲得大規模採用的唯一途徑。

為什麼鏈抽象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鏈抽像是一種手段,能為一般使用者抽像出區塊鏈的細微差別和技術細節,從而提供無縫的使用者體驗。可以說,用戶體驗上的突破可能是下一代企業和用戶進入區塊鏈和加密原生生態所缺少的一塊版圖。

深入了解鏈抽象的組成部分

在介紹對實現鏈抽象未來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專案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些鏈抽象的技術元件。

帳戶抽象

如今的錢包面臨許多限制。除了各種安全漏洞外,它們只能提供有限的功能,除非與其他智能合約協同使用。設想一下,如果將外部擁有的帳戶(EOA)轉變為智慧合約錢包(SCW),會怎麼樣?與EOA 不同,SCW 無法獨立啟動交易(需要EOA 的提示)。透過合併兩者的功能,我們可以有效地將EOA 轉變為SCW,使其不僅能啟動交易,還能執行複雜、任意的邏輯,而這就是智能合約的前提。

兩者的合併可以解鎖大量的使用案例,在此我們將特別關注其與鏈抽象的關係。

將EOA 轉換為SCW 時,就能有效地將誰執行交易和誰簽署交易分開。這意味著使用者不需要直接執行交易,而是由成熟的行為者(稱為執行者)代為執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用戶並沒有放棄對錢包的託管,因為用戶保留了自己的私鑰。有了執行者還有其他好處,例如不需要在所有不同區塊鏈上都留有Gas 餘額,因為交易/ Gas 費用現在也可以被抽象掉。此外,用戶只需點擊一下按鈕,就可以執行捆綁交易。例如,批准將某一代幣用於DEX,進行兌換,然後將收益借給Aave 市場。

有了執行者,就無需直接與智能合約進行交互,同時用戶還能保留對用戶資金的託管。試想一下,透過Telegram 機器人使用任何區塊鏈應用會有多爽,而帳戶抽象技術能使其成為可能。

此外,帳戶抽象化允許用戶自我託管資產,並在許多鏈上開設DeFi 頭寸,而不需要不同的錢包、RPC,也不需要擔心不同的簽名類型,所有這一切甚至都無需考慮使用的是哪條鏈。 (更多關於帳戶抽象的演示及文章)

不僅如此,帳戶抽象化還消除了用戶持有私鑰以保護其帳戶不受第三方管理的需求。除了社交恢復,用戶還可以選擇更傳統的驗證方式,如2FA 和指紋,以確保錢包安全。社交恢復可以透過用戶的家人等恢復遺失的錢包。

「下一個十億用戶不會在一張紙上寫下12 個字。普通人不會這麼做。我們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可用性;他們不需要考慮加密金鑰。」- Yoav Weiss,EF

由於錢包是加密和區塊鏈的切入點,因此帳戶抽象最終將使鏈抽象蓬勃發展。

有關帳號抽象內部運作的更多詳情,請參閱Jarrod Watts 的這篇貼文。

意圖(Intent)

所謂意圖,指的是讓經驗豐富的參與者或「解決者」(solver)以最優的方式代表使用者執行交易。簡單來說,就是在鏈外以最優的方式實現使用者所需的鏈上操作。例如,當您向CowSwap 提交訂單時,您實際上是在提交一個意圖,即以最好的價格將上述代幣兌換成另一種代幣。透過在鏈外提交該意圖,可以繞過公共mempool,直接路由到加密的私有mempool,隨後,解決者會競爭以盡可能最優的價格滿足或解決您的意圖,無論是使用他們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私人訂單流,還是使用Uniswap 和Curve 等鏈上流動性場所。這樣,解決者的利潤就會被壓縮為零,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最佳執行。

既然我們已經定義了意圖,那麼它們究竟該如何幫助我們實現鏈抽象呢?

答案又回到了帳戶抽像中簽署者和執行者之間的界限。如果用戶需要做的只是點擊按鈕來簽署一筆交易,那麼他們就可以把所有的鏈上需求外包給成熟的參與者,由他們來負責尋找最佳的執行方式。然後,這些成熟的參與者要承擔與L1 和L2 上所有不同應用互動的風險、不同鏈上不同代幣的相關Gas 費用、重組風險以及其他執行風險。透過承擔這些步驟和風險,解決者將對向使用者收取的費用進行相應定價。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無需考慮使用鏈上產品和服務的各種複雜性和相關風險,而是將其外包給成熟的參與者,由他們向使用者收取相應的費用。由於解決者之間存在競爭,所以向用戶收取的費用將被壓縮到近乎零,因為總有解決者會隨時準備壓低贏得訂單流的解決者的價格。這就是自由市場的魔力–透過競爭,使用者將以更低的價格享受更優質的服務。

舉個例子:我在以太坊上有ETH,希望在Solana 上獲得SOL,並希望以最優惠的價格執行。透過詢價(RFQ)系統,意圖市場傳遞訂單流,幾秒鐘後,用戶就能在Solana 上持有SOL。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的分塊時間為12 秒,這意味著儘管解決者沒有結算保證,但透過運行自己的節點,他們可以相當確定USDC 存款交易是有效的,並且會通過。此外,透過使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解決者可以在Solana 上預付購買SOL 的資金,並在獲得資金之前基本上實現意圖。由於風險不是由用戶承擔,而是由成熟的參與者承擔,因此用戶可以在不知道所使用的跨鏈橋、RPC 或Gas 成本的情況下,以亞秒級的延遲和最優惠的價格實現他們的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仍然知道他們使用的是哪條鏈。這個例子說明的是意圖如何在當前的環境下運作,而不是在一個完全抽象的鏈中工作。意圖並不會止步於此,還有更多可能。

不難想像,在未來,意圖將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使用者只需指定要做的事情,就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例如,用戶可能想用ETH 借入DAI 並將DAI 存入流動性池,以賺取CRV 獎勵。在此範例中,授權的解決者會將所有DAI 與ETH 的借款利率進行比較,並以最低利率貸款。然後,解決者會將DAI 存入類似Yearn 的vault ,將最高收益自動轉換成CRV,並轉入用戶錢包。

不過,要注意的是:風險是主觀的,無法用意圖來表達,不像其他客觀輸入,如交易的最大價格滑點。那麼,哪些借貸市場、流動性池和鏈可用於實現這一意圖呢?畢竟,每個市場都有不同的風險狀況和信任假設。而這就是「授權解決者」(authorized solvers)的作用所在。每個授權解決者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使用者的信任,可以按照使用者事先表達的風險和信任偏好來實現使用者的意圖。例如,使用者可以指定不向「有風險」的合約存款。然而,很可能只有高階使用者才會向解決者們指定大量的主觀偏​​好。甚至比高級用戶更成熟的參與者(HFT、MM、VC 等)可能會直接與鏈對接,以避免解決者收取任何費用,並自行自訂風險和信任假設。對區塊鏈稍有了解的用戶可能會從一些預設(例如低、中或高風險)中進行選擇,而解決者可以根據這些預設採取行動。

利用一組授權解決者來滿足使用者的主觀需求,可以使解決者之間形成競爭態勢,從而激勵他們以最佳方式完成使用者訂單,而不給使用者帶來任何麻煩。此外,使用者可以隨時取消解決者的執行者權限,從而「取消」授權,這就形成了一個制衡系統。這樣一來,解決者就有動力保持誠實並遵循用戶偏好,否則不同的解決者可以證明他們對發起訂單流的用戶採取了惡意行為。

當然,意圖仍然是一項正在進行中的工作,關於意圖如何轉變為更複雜的技術的猜測也僅僅是猜測而已。不過,看到意圖以這種方式發展並不令人意外。我們相信,在實現鏈抽象未來的過程中,意圖將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CowSwap 和deBridge 是兩個專注於意圖的項目。我們已經介紹過CoWSwap 及其基於意圖的架構。與CoWSwap 類似,deBridge 也採用了基於意圖的架構,但其目的是為了實現閃電般的跨鏈交易。與大多數基於意圖的解決方案一樣,deBridge 利用由MM、HFT 和其他成熟參與者組成的解決者網絡,在源鏈上收集用戶的資金之前,透過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在目標鏈上進行資金前置。除了讓解決者相互競爭,盡可能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執行外,deBridge 還透過將風險(如重組風險)和其他不便(如Gas 費和不同鏈上的不同RPC)轉嫁給解決者來實現自身的差異化。

下圖展示了deBridge 模型。在下面的例子中,在Solana 上擁有美元穩定幣的用戶希望在以太坊上擁有歐元穩定幣,然後他們向deBridge 表達了自己的意圖,deBridge 將其傳播到解決者網絡,允許解決者將其在以太坊上的ETH 兌換成以太坊上的歐元穩定幣ethEUR。在deBridge驗證器群組驗證了解決者已經實現使用者在目的鏈上的意圖(在本例中,給使用者提供ethEUR)後,deBridge 很快就會解鎖使用者在來源鏈(在本例中為Solana)上的資金並給到解決者。重要的是,用戶在收到目標鏈上的資金之前無需等待驗證。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為更了解deBridge 及其基於意圖的設計,可以收聽此播客節目。

流動性聚合

未來多鏈日益發展的表現之一是流動性的極度分散。在一個擁有數百個Rollup、validium、L1 等的世界裡,它們各自在自己網路上託管流動性,而由於流動性池的分散,終端用戶的體驗會越來越差。

如果只有一家CEX 託管加密貨幣市場的全部流動性,而不是數百家CEX 和更多的鏈上DEX(它們都共享同一個流動性池),那麼,除了審查和整體中心化問題之外,終端用戶的執行情況將可能達到最佳。然而,這只是一種假設,因為在競爭激烈、去中心化力量存在的現實世界中,這並不可行。

DEX 聚合器的出現是使用者體驗的重要一步,它將單一網路中分散的流動性來源聚合到了統一的介面中。然而,隨著不可避免的多鏈未來開始出現,DEX 聚合器將不再適用,因為它們只能聚合單鏈上的流動性,而不能聚合多鍊及其流動性。此外,對於像以太坊這樣的區塊鏈來說,在多個源鏈或鏈間傳遞流動性所需的相關Gas 成本,使得使用聚合器的成本高於直接流動性來源的成本。這種模式在Solana 等低價、低延遲網路上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儘管聚合器本身在能夠路由交易的流動性來源方面仍然受到限制。

在鏈抽象的未來,擁有聚合分散流動性的技術至關重要,因為理想的使用者體驗將是無鏈感的,並且很可能依賴第三方解決者來提供執行服務。許多團隊正在開發旨在推動多鏈流動性碎片化的解決方案,以下我們將主要介紹Polygon AggLayer 和Optimism Superchain。

Polygon AggLayer

正如Polygon 網站所述:「AggLayer 將是一個去中心化協議,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通用跨鏈橋和一個由ZK 驅動的機制,後者為無縫跨鏈互通性提供加密安全保證。透過ZK 證明提供安全性,連接到AggLayer 的鏈可以保持主權和模組化,同時保留單體鏈的無縫用戶體驗。

從根本上說,以太坊L2 擴展解決方案與以太坊之間有一個典型的橋接。這意味著從以太坊橋接到L2 的所有用戶資金都駐留在這個橋接合約中。然而,這破壞了不同L2 之間的互通性,以及它們之間無縫通訊資料和轉移價值的能力。舉例來說,這是因為,如果你想從Base 跨到Zora(都是以太坊Rollup),如下圖所示,你需要花費7 天的提款時間,首先需要從Base 到以太坊,然後再從以太坊到Zora。對於像Base 這樣OP 型的Rollup,需要時間來使用故障/詐欺證明對橋接交易提出異議。這不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因為需要與以太坊主鏈交互,成本也很高。

Polygon AggLayer 顛覆了這個過程。如下圖所示,所有鏈都與利用AggLayer 的其他鏈共享一個跨鏈合約。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 AggLayer 的運作原理

AggLayer 的核心是聚合與之相連的所有鏈上的零知識(ZK)證明,從而促進跨鏈交易。 AggLayer 本質上是一個聚合場所,所有受其支持的鏈都在這裡發布ZK 證明,以證明發生了某些行為。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我們考慮一下它在實際情況中的運作。在此範例中,我們假設所有提及的鏈都與AggLayer 相連。

解決者偵測到來自Base 使用者的請求或意圖。該用戶擁有ETH 並希望在Zora 上購買價值3000 DAI 的NFT。由於解決者沒有DAI,所以他們必須迅速尋找實現該意圖的最佳途徑。他們發現,Optimism 上的DAI 比Zora 上的便宜。於是,解決者便會向AggLayer 發布證明,表明用戶在Base 上擁有ETH,並希望在Optimism 上獲得相應數量的ETH。由於跨鏈合約是共享的,因此只需一個ZK 證明,就能將「X」鏈上的可替代資產以相同數量轉移到「Y」鏈上。

在發布ZK 證明並在Optimism 上解鎖相應數量的ETH 之後,解決者會換入DAI 並執行相同的流程,在Zora 上獲得相同數量的DAI,然後完成NFT 購買。而在這些流程背後,AggLayer 也會將這些ZK 證明結算給以太坊,為終端用戶和AggLayer 連接的鏈提供更強的安全保證。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解決者/使用者/其他行為者要承擔庫存風險。這種風險的表現形式包括:Optimism 上的DAI 被套利、NFT 成本上升、ETH 價格下跌,或用戶訂單流從產生到成交之間的任何其他風險,從而對相關方造成損失。單鏈上的DEX 聚合器具有原子可組合性,而與不同狀態機互動的解決者則不同。原子可組合性確保所有操作以單一的線性順序執行,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敗。這是因為由於重組的潛在風險(在目標鏈上),不同狀態機之間總是需要至少一個區塊的延遲。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上述用例不可能發生。不僅有長尾事件,解決者和其他成熟的參與者也可以承擔這些風險,並透過向用戶定價來補償這些風險。例如,解決者可以透過彌補損失(如果發生損失)或使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來滿足使用者的意圖來保證執行。

Optimism Superchain

另一個聚合流動性的例子是Optimism Superchain。根據Optimism 文件的定義,Superchain 是「一個共享跨鏈、去中心化治理、升級、通訊層等功能的鍊網絡,所有這些都建立在OP Stack 上」。該專案專注於聚合流動性,類似於AggLayer。 Superchain 將讓所有作為其一部分的鏈使用共享的跨鏈合約。這是Superchain 中各鏈之間聚合流動性的第一步。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Superchain 和AggLayer 之間的差異在於,AggLayer 依靠ZK 證明實現無縫體驗,而Superchain 則依靠共用排序器。本文不會深入討論共享排序器的細節,但您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了解共享排序器如何在跨鏈無縫互通性領域釋放優勢,並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原子可合成性。

由於Superchain 規定選擇加入的鏈必須使用共享排序器,所以可能會限制選擇加入的鏈所能使用的執行環境。 此外,還會出現其他繁瑣的挑戰,例如鏈無法存取其用戶創建的MEV,以及本文概述的其他挑戰。不過,Espresso等團隊正在研究如何重新分配使用共享排序器的鏈所啟用的MEV。此外,所有連接到Polygon AggLayer 的鏈也都需要使用相同的ZK 循環,這也會限制連接到AggLayer 的鏈所能使用的執行環境。

鏈抽象的「蛋糕」框架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Frontier Research發展了CAKE(鏈抽象關鍵要素)框架。此框架概述了達到以下狀態所需的三個層(不包括面向使用者的應用層):

「在鏈抽象世界中,使用者造訪dApp 網站,連接錢包,簽署意圖操作,然後等待最終結算。所有獲取目標鏈所需資產和最終結算的複雜性已從用戶端被抽象化了,並發生在CAKE的基礎設施層中。

此框架將CAKE 的三個基礎架構層定義為授權層、解決層和結算層。我們已經討論了解決層和許可層。許可層包括帳戶抽象和策略–我們稱之為授權,而結算層,包括底層技術,如預言機、跨鏈橋、預先確認和其他後端功能。

因此,結算層有望為解決者和其他成熟的參與者以及面向用戶的應用帶來巨大好處,因為該框架中的結算組件可以共同幫助解決者管理風險並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執行。這將進一步擴展到數據可用性和執行證明等其他元件。而這些都是區塊鏈為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安全建置體驗並提供安全保障的要求,這些保障最終會傳遞給終端用戶。

CAKE 框架包含了本文中提到的許多概念,並提供了一種連貫的方式來看待鏈抽象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係。對該框架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這篇介紹文章。

鏈抽象案例研究

我們已經介紹了幾個正嘗試努力實現鏈抽象未來的項目,以下是其他幾個項目。

Particle Network

Particle Network 正在推出一個基於Cosmos SDK 的模組化L1,它將作為與EVM 相容的高效能執行環境運作。最初,Particle 以帳戶抽象服務提供者的身份亮相,使用戶能夠創建與其Web2 社交帳戶相連的智慧合約錢包,然後在dApp 嵌入式介面中使用。此後,該協議擴大了服務範圍,旨在透過其L1 上的錢包、流動性和Gas 抽象服務套件,在更廣泛的區塊鏈領域推廣鏈抽象。

與其他鏈抽象服務提供者類似,Particle 構想的未來是,任何人都可以透過一個帳戶輕鬆地在多條鏈上進行交易,並以他們希望的任何代幣支付Gas 費用。因此,底層L1 將充當多鏈生態系統的協調者,統一EVM 和非EVM 領域的使用者和流動性。

Particle 鏈結抽象堆疊

  • 通用帳戶(UA)

從終端用戶的角度來看,Particle 的鏈抽象堆疊始於第一性原則–建立帳戶。 Particle 上的通用帳戶是附加到預先存在的EOA(外部擁有地址)上的ERC-4337 智慧帳戶,透過自動路由和執行原子跨鏈交易,將多個鏈上的代幣餘額聚合到一個地址中。傳統的加密貨幣錢包可用於建立和管理帳戶,而Particle 的WaaS 也能讓用戶使用社群登入進行註冊。

為了對區塊鏈原生操作的各種複雜性進行抽象化,UA 的功能是在現有錢包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統一的介面,讓用戶可以在多個區塊鏈環境中存入和使用代幣,就像存在於一條鏈上一樣。為了在UA 之間保持同步狀態,帳戶設定將儲存在Particle L1 上,作為每個實例的中央真相來源。然後,網路將促進跨鏈訊息傳遞,以部署新實例或更新現有實例。

因此,Particle L1 是透過使用者協議處理所有跨鏈交易的協調和結算層。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 通用流動性

Particle 鏈抽象服務的另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通用流動性功能。使用者協議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透過介面表達交易請求的方式,而通用流動性則是指負責自動執行這些請求的層,這反過來又實現了不同網路間餘額的統一。這項功能是實現跨鏈轉帳的關鍵,否則目前的進入門檻(如購買原生Gas 代幣和為新網路創建原生錢包)會阻礙跨鏈轉帳。

例如,當用戶希望在一個從未使用過且沒有任何資金的區塊鏈上購買資產時,購買所需的流動性會自動從用戶的現有餘額中獲取,而這些餘額可能在不同的鏈上,也可能是不同的代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透過Particle 的去中心化訊息傳遞網路(DMN)來實現的,DMN 支援專門的服務(稱為中繼器節點)來監控鏈外事件和狀態事件的結算。更確切地說,DMN 中的中繼器使用訊息傳遞協定監控外部鏈上使用者操作的狀態,然後將最終執行狀態結算到Particle L1。

  • 通用Gas

Particle 鏈抽象堆疊的第三個支柱是通用Gas 代幣的實現。透過與Particle 的UA 交互,通用Gas 允許用戶使用任何代幣支付Gas 費用。

當使用者希望透過Particle UA 執行交易時,介面會提示使用者選擇Gas 代幣,然後自動透過Particle 的原生Paymaster 合約進行付款。所有Gas 付款都會結算到各自的源鍊和目標鏈上,而部分費用則會換成Particle 原生PARTI 代幣,在Particle L1 上結算。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Particle 建立在其現有的帳戶抽象基礎設施之上,據報告,該基礎設施的錢包啟動次數已超過1700 萬次,用戶操作次數超過1000 萬次。 Particle L1 並不是直接與現有區塊鏈競爭;相反,它旨在提供一個互通層,與鏈抽象服務領域的關鍵團隊(包括Near 和Cake 研發團隊)合作,將它們連接起來。

Particle Network L1 目前正處於測試網路階段,讓早期參與者在實驗性UA 實作中試用通用Gas。

Near 協議

作為分片式權益證明L1,Near 的核心主要圍繞在縮小區塊鏈原生應用與主流受眾之間的差距。 Near 透過帳戶聚合(Account Aggregation)來實現這一點。帳戶聚合是一種多層次架構,旨在抽像出使用區塊鏈網路的關鍵痛點,如切換錢包、管理Gas 費、跨鏈等。它將所有操作都聚合在一個帳戶中。

Near 鏈抽象堆疊

萬字詳解多鏈未來不可或缺的機制:鏈抽象

  • Near 帳戶

除了目前大多數區塊鏈上的字母數字公鑰雜湊標準外,Near 的專有帳戶模型還可將每個帳戶映射為可讀性更高的帳戶名稱,如alice.near。 Near 帳戶還使用兩種類型的存取金鑰,它們在性質和底層功能上各不相同,使帳戶能夠在多個區塊鏈上管理多個金鑰,每個金鑰負責其網域獨有的各種權限與配置:

  • 全權限金鑰:這些金鑰可用於簽署交易,實際上是代表帳戶進行操作,因此絕不可共用。

  • 功能呼叫金鑰:這些金鑰被用來專門簽署特定合約或合約集呼叫的權限。

Near 專有的金鑰管理系統FastAuth 降低了准入門檻,進一步加強了區塊鏈對終端用戶的抽象性。 FastAuth 使用戶只需簡單的電子郵件地址就能註冊區塊鏈原生帳戶,並使用通行金鑰(以生物辨識技術取代密碼)取代冗長複雜的私鑰和密碼。

  • 多鏈簽名

多鏈簽名是Near 鏈抽象的關鍵組成部分,允許任何NEAR 帳戶在其他鏈上擁有相關遠端位址,並從這些位址簽署訊息、執行交易。為了實現這一點,多鏈簽章使用NEAR MPC(多方運算)網路作為這些遠端位址的簽署者,從而消除了對顯式私鑰的需求。這得益於一種新穎的閾值簽章協議,該協議實現了一種金鑰共享形式,即使金鑰共享和節點不斷變化,MPC 簽署者也能保持相同的總公鑰。

讓MPC 簽章節點也成為NEAR 網路的一部分,可以讓智慧合約啟動帳戶的簽章流程。透過使用鏈ID、NEAR 帳戶ID 和特定路徑的不同組合,每個帳戶可以在任何鏈上建立無限數量的遠端位址。

  • 元交易

目前,阻礙在通用區塊鏈環境中開發無縫用戶體驗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每個區塊鏈都要求用自己的原生代幣支付Gas 費,這就要求用戶在使用底層網路之前獲得這些代幣。

NEP-366 為Near 引入了元交易,該功能允許用戶在不擁有鏈上任何Gas 或代幣的情況下在Near 上執行交易。這是透過第三方服務提供商Relayers 實現的,Relayers 接收已簽署的交易並將其轉發到網絡,同時附加必要的代幣以補貼其Gas 費用。從技術角度來看,終端用戶建立並簽署一個SignedDelegateAction(其中包含建立交易所需的資料),然後將其發送給中繼服務。中繼服務使用這些資料簽署交易,透過RPC 呼叫將SignedTransaction 發送到網絡,並確保中繼服務在代表使用者執行操作時支付Gas 費。

其他值得關注的鏈抽象項目

以下是其他值得關注的,為鏈抽象服務建立解決方案的團隊。這份名單不一定詳盡無遺,但可為有興趣進一步研究鏈抽像模型的人提供一個基礎。

Connext

Connext 是一個模組化的互通性協議,它在部落格(2023 年5 月)中將鏈抽象定義為「透過最大限度地減少使用者對其所在鏈的關注來改善dApp 使用者體驗的模式」,準確地描述了鏈抽象服務提供者目前正在圍繞其構建的核心原則。 Connext 透過其鏈抽象工具包(Chain Abstraction Toolkit)為應用開發者提供了一套智慧合約模組,其核心功能是xCall,這是一種能讓智慧合約在不同環境中相互互動的基本功能。 xCall 功能可啟動資金、calldata 和/或各種跨鏈轉移,Chain Abstraction Toolkit 將其封裝為簡單的邏輯供開發者使用。

Socket Protocol

Socket Protocol 為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提供基礎設施,協助他們建構以互通性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實現安全且高效的跨鏈資料和資產傳輸。 Socket 2.0標誌著該協議從跨鏈服務向鏈抽象服務的轉變,其旗艦產品模組化訂單流拍賣(MOFA)機制則是其亮點。該機制旨在為高效的鏈抽象市場提供競爭機制。傳統的OFA 涉及由執行專門任務的各種參與者組成的網絡,這些參與者透過競爭為終端用戶的請求提供最佳結果。同樣,MOFA 的目的是為被稱為「傳輸者」(Transmitters)的執行代理和使用者意圖提供一個開放的市場。在MOFA 中,傳輸者競相創建並完成鏈抽象捆綁,或用戶請求的有序序列,這些請求需要在多個區塊鏈之間傳輸資料和價值。

Infinex

Infinex 正在建立一個單一的使用者體驗層,旨在統一去中心化應用和生態。其旗艦產品Infinex Account是一項多層次服務,可作為一個平台,將任何鏈上應用程式整合到終端用戶的簡化用戶體驗中。 Infinex 帳戶的核心是一套跨鏈智慧合約,可透過標準Web2 驗證進行控制、保護和復原。

Brahma Console

Brahma Finance 正在打造其旗艦產品Console,這是一個鏈上執行和託管環境,旨在增強DeFi 用戶體驗,尤其專注於EVM 區塊鏈生態。 Brahma 使用分批交易和鍊式交易來同步不同鏈上的交易,並使用智慧帳戶進行鏈上互動。最終結果是在單一使用者介面內實現無縫跨鏈互動。

Agoric

Agoric 是Cosmos 的原生L1,採用非同步、多區塊執行環境設計,旨在成為開發跨鏈應用的首選環境。 Agoric 利用Cosmos IBC 協定進行鏈間通信,同時利用Axelar 的通用訊息傳遞(GMP)進行Cosmos 生態以外的互動。透過抽象跨鏈通訊和智慧合約執行中涉及的複雜問題,Agoric 的協調應用介面(API)簡化了開發人員的體驗,而終端用戶則從具有固有鏈抽像功能的應用中獲益。

總結

寫了這麼多,我想鏈抽象為終端用戶帶來的優勢應該很明顯了,使用區塊鏈原生應用的複雜性將被完全抽像到一個統一的介面層中,為任何想要參與的用戶創建了全球性的、無鏈感的接觸點。

同樣重要的是,鏈抽象可以為區塊鏈應用帶來巨大裨益。目前,Web2 開發人員無需「選擇」在哪裡部署他們的應用程式。例如,只要有網路連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irbnb。然而,在Web3 環境中,開發人員需要選擇應用的部署環境(例如,在以太坊、Solana 或Cosmos 上)。這不僅限制了TAM(技術接受模型),也意味著開發人員需要選擇「正確」的鏈來進行部署。這種選擇艱難但至關重要。有的應用本身非常出色,但會因底層區塊鏈而陷入困境。此外,隨著區塊鏈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演變,所謂「正確的」鏈可能也會不斷變化。在鏈抽象的未來,應用開發人員不再需要選擇一條與其成功息息相關的鏈。

很明顯,我們正在走向多鏈化的未來,而這必然會加劇使用者體驗問題,阻礙主流應用。我們相信,鏈抽象及其各種組件是解決當今加密貨幣使用者體驗問題的一種可行方案。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