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飆漲7%,揭密低調公佈的兩份資料,揭露蘋果AI的機密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在蘋果WWDC24上找到關於AI能力的答案,然而,發表會的前半部只是一些小功能集合,後半部介紹的AI能力並沒有令人驚訝。然而,蘋果為iPad帶來了一個新的助手,展示了強大的大模型能力。蘋果自研的30億參數的端側模型和強大的雲端模型表現出色,遠遠超出預期。儘管有與OpenAI的合作,但Apple Intelligence完全靠自研模式支援。蘋果展現了強大的AI能力,需求者可能需要升級設備,蘋果將持續證明AI策略的安全性是重要的。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在蘋果WWDC24上找到這個答案。 然而,在最重要的主題演講環節之後,人們也紛沓而來:發布的前半部分是被戲謔為“追趕安卓”的小功能集合,後半部分最重磅的AI,從表面上看和安卓手機目前已經對外發布的AI能力大差不差,被很多人認為「沒有驚喜」。段子開始在網路上傳播:「WWDC24最大的驚喜是蘋果為iPad帶來了一個新的助手」。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AI硬體還沒有出現,但是大模型可能成為未來端設備中等同於作業系統的“核心”,建立了行業中的普遍共識。這樣重要的大模型能力,蘋果到底有沒有?蘋果在AI時代,難道還要靠OpenAI這樣的第三方大模型公司嗎?

主題演講的當天,蘋果的股價下跌了1.9%,似乎符合外界對武漢肺炎發表會的「平淡」評價。 然而,戲劇性的事情出現了,蘋果股價在主題演講的第二天,暴漲7%創下歷史新高。資本市場是市場力量的體現,對於蘋果3.18兆龐大的市場價值運用,資金背後巨大的情緒反差,值得引起關注。

順著先前的爭議焦點,我們將關注點中心化到了兩份資料:一份資料是蘋果在官網低調發布的大模型技術文檔,其中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細節。另一份是科技在現場的同事,發回的一份筆記,筆記記錄了主題演講之後舉辦的一個不起眼的閉門對談內容,對話中的兩個人是“蘋果公司的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和蘋果公司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策略高級副總裁約翰-吉安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他們二位都直接向CEO庫克匯報。與OpenAI合作以避免隱私等。

本文圍繞著小學資料,試圖抽絲剝繭地探究一下,蘋果的「大模型論點」究竟如何。

重點一:

● 蘋果自研大模型的能力很強;

● OpenAI 並沒有為Apple Intelligence提供支持,兩者完全獨立。 Apple Intelligence完全由Apple自研模型提供支援。

深挖蘋果發布的模型技術文件:

兩個新確定的訊息,

這次發表會才是焦點

首先是訊息逐漸清晰:兩個人在發佈時並沒說明的訊息,在發佈時會逐漸清晰化。

1.蘋果低調部署的自研模型:不僅有側面的小模型,還有大模型

在Keynote 上,蘋果一直在講擁有了AI 能力的端設備,能給用戶多麼神奇的應用體驗。 但是這些模型到底是誰家的呢? 哪些是蘋果自研的,哪些是和OpenAI 合作的? 雖然承諾了隱私安全,但究竟具體如何保障? 馬斯克連發推怒蘋果如果整合了OpenAI,將在公司禁用蘋果。 但蘋果整場主題演講出來,我們都沒找到明確答案。

直到發布會後,它發布了一篇技術博客,並在State of Union上公佈了關於蘋果設備上使用的模型細節:端和雲模型,都是蘋果自己開發的。

自研模型趕上GPT4

具體來說,蘋果設備上的端側模型是一個30億參數(3B)的小模型,雲端模型具體參數蘋果並沒有公佈。這兩個模型的性能都相當好。

使用者

3B級小模型和主流的幾個7B級模型能力上蘋果都能基本勝出(勝出+平手機率>50%)。而其雲端模型則直接打到了GPT-4 Turbo級(勝出+平手機率58.3%)。

使用者

這項發表是整個蘋果更新裡面最大的核心:蘋果自研的GPT4級大模型,而且一推出就可以直接存取蘋果的軟硬體系統了。

鑑於蘋果模型能力的質疑,我們現在無法依靠外部模型公司來建立自己內部循環的AI系統。除了谷歌之外,其他廠商在目前無法做到這一點。

這就是蘋果把OpenAI 列為其中之一,而且是作為外部調用的模型的底氣之一。

側面小模型

另外說端模型,在發表會上蘋果宣布大多數Apple Intelligents的操作都會在端模型上完成。但在發表會後所有人幾乎都在質疑,一個3B大小的模型是不是能真的完成發表會上展示的那些功能。

首先,3B大小的端側模型落地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看看蘋果的競品們的風格:谷歌在去年12 月首次把其端側模型Gemnini Nano部署到旗艦手機Pixel 8 Pro 上,它的參數大小不過是1.8B,而且能力非常有限。三星S24 在端側也用的就是Gemnini Nano。要知道Pixel 8 Pro 具有12G 內存,直到今年5 月谷歌剛剛讓8G 內存的Pixel 8 和8a 也跑上這個1.8B 的模型,還要下個月才能真正升級部署。而其他手機廠商部署的端側模型基本上都是在1B 核心參數規模。

而蘋果做到了讓我們8G記憶體的iPhone 15 Pro跑起來一個3B參數的模型。這工程能力就甩掉競爭對手一身位。

在此之前,蘋果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在去年12 月引起轟動的論文《LLM in a flash: Efficient Large Language Model Inference with Limited Memory》裡,蘋果就提出了解決小內存運行大模型的方法,使用視窗化(Windowing)以及行列捆綁(Row-Column Bundling)兩項關鍵技術,來最小化生產力和最大化快閃記憶體吞吐量。

在這次的技術中,蘋果也提到了他們在模型中採用的分組查詢(grouped-query-attention)和LoRA適應器模型。這兩項技術一個避免重複映射,一個可以壓縮推理過程,都可以有效降低記憶體佔用和推理成本。

另外,為了確保AI模型的執行效果,大幅降低手機功耗,蘋果公司採用了功耗分析工具Talaria,並且及時優化了功耗。

使用者

在這一系列操作中,3B模型的端部署使巴基斯坦能夠獲得醫療服務。

其次,在這篇技術部落格裡,蘋果也展示了他們如何去保障小模型的交付能力:不完全能,但對具體任務做了加強。

: 具體來說,蘋果在基礎模型上增加了許多微適配器,該適配器疊加在通用模型的伺服器上,它們可以動態和交易所基礎模型,從而能夠根據當前任務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蘋果智慧包含一系列轉接器,針對緊急應變,並透過電子郵件向諸多用戶發送郵件,用戶可在這些用戶上進行自訂功能。

使用者

因此,至少端模型可以較好地完成摘要、寫郵件等工作。

使用者

綜合來看,蘋果在這次發表會上展示的綜合模型能力基本上可達遠超預期。從大模型到小模型都進入了第一梯隊。

只有新旗艦才能使用的AI,可能引發新的換機潮

另一個訊息也很重要:雖然iOS18系統升級可以適用於iPhoneXS以上的所有機型,但蘋果的AI功能只能適用於iPhone 15 Pro及以上機型,其它終端需要M1晶片以上的能力。這意味著為了能用上AI,使用者可能必須進行一波換機潮。

使用者

這其實並不是蘋果有意卡老用戶。端大模型的運行瓶頸一方面是算力,一方面是記憶體。對蘋果來說,算力問題可能不是那麼棘手。這次Apple Intelligent下放的產品從M1開始。 M1晶片負責AI推理的NPU能力其實還不上A16,但也不足以足夠處理蘋果端模型的推理需求了。那iPhone14 Pro至iPhone 15為什麼不行?還是因為內存不夠。

因為在模型進行過程中需要佔用大量的運行記憶體(DRAM),因此較少的記憶體會緩慢地導致無法完成模型的計算。因此iPhone 15 Pro以上的蘋果手機才有8G內存,就是當下經過一系列優化的3B端模型所需的最小內存。

但事實上,它仍處於開發階段。昨天發布的PowerInfer2.0也為GeminiNano帶來了創新的改進,那就是在Pixel 8上開發PowerInfer2。

但記憶體需求小了,還有7B,14B的模型排隊等待上端。長遠來看,機器還是得換。畢竟只有更大的端模型才能帶來更多讓使用者買單的體驗。

使用者

圓桌對話透露了和OpenAI的聯繫

既然蘋果自研的大模型能力如此強大,為何還要和OpenAI合作?蘋果的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和約翰-吉安南德雷亞(John Giannandrea)在Keynote之後的閉門對話環節揭示了這些細節,騰訊科技在WWDC現場的同事發回了與新冠病毒對話的內容記錄。 「現有的擁有豐富公共資訊的語言模型,如ChatGPT,也有其用途。這些非常大的前沿模型有一些用戶很喜歡的有趣功能,我們將其整合到我們的體驗中可以更豐富我們的用戶體驗。

考慮到這一點,Apple在WWDC官宣了與OpenAI合作,在該平台上提供更強大的AI服務。然而,請不要認為OpenAI的ChatGPT並沒有為Apple Intelligence提供支持,兩者完全獨立。 Apple Intelligence完全由Apple自研模型提供支援。

這就意味著,雖然Apple在WWDC現場官宣了和OpenAI的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並不是如外界猜測的,整合到蘋果系統中。這種合作更像是和第三方大模型公司合作的一個範式,Federighi解釋說Apple與OpenAI合作是因為GPT-4o 目前最好的LLM,但Apple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其他LLM提供者合作,我很想選擇外部LLM提供者。 SamAltman的態度也很曖昧,一向高調的他,在「如此重要」的合作達成之後,他僅僅發布了一則推文。

使用者

圖註:傳言Sam Altman 去了Apple Park,但並沒有上台

根據費德里吉所說,Apple Intelligence被設計為高度個人化的智能,需要利用個人設備上的數據,如照片、聯絡人、訊息和訊息等,執行任務。 當使用者有更成熟的AI請求時,OpenAI的ChatGPT可以生效。 例如,某人可以使用他們的Mac或iPhone向ChatGPT發送查詢,他們希望為ChatGPT編寫電影劇本。

此外,Apple在設計其與ChatGPT的整合時也採取了隱私優先的措施。未經用戶許可,任何用戶資料都不會在OpenAI上運行。在請求在ChatGPT處理之前,用戶必須先手動允許。 「例如,我是醫生,我可能希望將來引入一個醫療模型;我是律師,我可能有一個針對法律工作精煉的模型,我想將其引入我的個人設備中。」蘋果認為這最終是將對用戶在個人智能方面所做工作的很好補充。 」

透過與OpenAI的合作探路,未來蘋果是否會像今天打造APP生態一樣,繼續在蘋果的設備上引入百花齊放的模型,為用戶提供無比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體驗?這些還是未知數,我們拭目以待。

使用者

打造未來的AI端點設備,

蘋果在第一天的生態優勢

雖然蘋果在WWDC上展示的這些應用場景看起來並沒有多麼神奇,但不得不說,這些確實用戶實際應用中比較好的落地場景。例如iPadOS上筆記學習的功能,計算器全螢幕辨識的功能,iOS上Gen emoji的功能等等,既有趣又有用。都是做應用,但是蘋果顯然做的更討巧,更容易被用戶深度感知。

在發表會後,騰訊科技主編李楠就表示:「蘋果的端側模型具有系統級的權限和資料存取能力。如果你問蘋果真的在AI能力上做到了什麼?它是全產業第一個真正把手機的API與端側模型無縫銜接的,是全行業第一個真正把用戶疫情給端側模型進行微調的。端側AI核心技術能力一定會非常強大。

這種強大的本源力量來自蘋果獨特的生態體系,這是蘋果希望做而難以做到的,而蘋果可能短時間內,能打通所有硬體終端設備AI體驗和流轉,唯一的一家公司。

我們這些年立足於科技業這片不曾跌落的重要護城河。 他們擁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壁壘,這不單單是產品和系統之間的,包括底層的晶片和開發工具,蘋果都可以做到完全統一。

這有助於蘋果在端側AI時代,即便是後來者,也能提供前人無法實現的AI生態,甚至他們能提供更多的AI應用生態場景,比如此次WWDC24上,蘋果就展示了包括AI生成emoji、AI驅動的數學預言等等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這相對於許多廠商只在宣傳AI摳圖能力相比,顯然會更有魅力。

「我們希望人工智慧不是取代我們的用戶,而是增強他們的能力」。克格-費吉在對話中談到了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我們地球上的每個人都不多」。

使用者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蘋果或許將在下次證明中

和OpenAI的關係確定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蘋果如何將已存在的用戶資料交給第三方,在完成AI生成內容的過程中,確保它們的安全」。

這一點對於蘋果來說極為重要。

使用者

作為今年WWDC最重要的產品,克雷格-費德里吉在發布Apple Intelligence的時候,用了很重的篇幅去試圖告訴用戶,Apple Intelligence所打造的這種「端+私有雲」對組合方式,是多麼的安全。蘋果透過系統級的安全晶片加密貨幣,以及完全封閉的傳輸路徑,去保證這一點…

使用者

蘋果在主題演講中著重提及了這部分的流程,他們在系統中增加了一個開關,所有輸出到GPT-4o的內容,都請確保用戶主動發起確認的內容。

克雷格還在桌上表示蘋果處理用戶需求的進程,如果要上雲,他們擁有一套重建演算法,用戶資料脫敏,處理之後資料會隨即銷毀,蘋果對於這個進程的資料被完全幹預。

蘋果希望透過這種方法,去告訴用戶這足夠的安全問題。甚至他們也找到了一些卸載工具,開放了他們的Apple Intelligence,並向第三方機構證明用戶資料的安全性與外洩的無關。

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夠消除外界對隱私資料安全外洩的擔憂,尤其是在Siri 接入GPT-4o 之後,用戶資料如何脫敏、源自蘋果-OpenAI-蘋果的這條傳輸路徑中不走錯路口等等問題,都一股腦的拋向蘋果了。

面壁智慧首席研究員在和騰訊科技的英語直播中也表達了擔憂,他表示只要蘋果的數據來自第三方,它就會提供OpenAI的GPT或Google的Gemini,蘋果可能會丟失對於數據安全的控制權,這也確實對蘋果的隱私安全提出新的挑戰表示感謝。

但好消息是,這不是我們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問題。

蘋果在選擇搜尋供應商的時候,曾經陷入類似的討論。當蘋果將Google確認為iPhone預設的(海外)搜尋引擎時,曾經被質疑如何保證用戶隱私資料不會被洩露。庫克在接受外媒專訪時,闡述的內容和他們如今選擇OpenAI出奇的標準。

蘋果選擇Google,庫克表示谷歌在搜尋引擎這一方面做得最好。

蘋果選擇OpenAI,克雷格也表示目前OpenAI是蘋果最好的選擇。

庫克在談到搜尋引擎時,表示蘋果也融入了許多的控制選項,例如在Safari瀏覽器開發了隱私模式,並配備了智慧防追蹤器等,為用戶提供全方面的幫助。

而克雷格在談到AI時,更多的還只是談論他們在端側+私有雲的加密貨幣策略,但對於OpenAI部分,顯然還沒有透露更多。

或許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蘋果都會無數次的證明,自己的人工智慧策略是安全的,包括自己的和第三方的,對蘋果來說,是紅線。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郝博陽郭曉靜吳彬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