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響:加密貨幣挖礦| Metaverse Post


加密貨幣熱潮既帶來了財富,也帶來了爭議,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加密的道德影響是什麼?」和「比特幣挖礦不好嗎?」之類的問題。有些人從投機性數位貨幣交易所中賺取了巨額財富,而另一些人則對加密貨幣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和碳足跡表示擔憂。隨著富達投資等大型金融公司進入加密貨幣領域,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挖礦的環境後果正受到更密切的關注。

這就是為什麼Metaverse Post 想要在本文中分析挖礦產業的原因。為了幫助您理解這場爭端,有必要剖析比特幣等加密的運作方式以及它們極度渴求電力的原因。以下是圍繞加密貨幣對交易所網路的負面環境影響和潛在解決方案的關鍵問題分析:

比特幣作業系統的基礎是去中心化網絡,該網絡受到大量處理能力的保護。在被稱為「挖礦」的過程中,全球各地的強大電腦競相解決極其困難的加密貨幣謎題,以驗證交易並產生新的比特幣代幣。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比特幣挖礦設備晝夜不停地參與高能耗運算,這種「工作量證明」方法消耗了大量電力。隨著越來越多的礦工加入這場狂熱,算術問題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激發了人們對更多電腦能力和電力的無盡渴望。

儘管估計數字各不相同,但據說比特幣網路現在每年消耗的電力超過120 太瓦時,比一些國家的總和還要多。所有這些能源釋放的溫室氣體量與幾個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相當。批評者譴責這種計算軍備競賽,因為有人說,加密貨幣對社會毫無用處,只是浪費有限的資源來生產純粹投機性的數位代幣。

加密貨幣負面環境影響的最直言不諱的反對者之一、美國綠色和平組織的羅爾夫·斯卡(Rolf Skar) 宣稱,比特幣對環境有害,並強調這是現實,而不僅僅是一種觀點。據該組織稱,目前全球比特幣挖礦設施每年產生近6,000 萬T二氧化碳排放量。

區塊鏈對環境有害嗎?

據預測,全球PoW 挖礦活動中使用的電力有39% 來自永續能源。大多數挖礦公司都與再生能源生產商簽署了協議,以支持新的綠色能源項目,並將多餘的能源用於加密貨幣。

但事實是,大多數加密貨幣挖礦並不環保,並且嚴重依賴煤炭和天然氣等碳排放化石燃料作為廉價電力來源。根據目前的研究,全球比特幣網路90% 以上的環境影響、電力消耗和電子垃圾來自中國、美國、哈薩克、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家。在本屆政府禁止挖礦之前,光是中國就可能產生了超過4,000 萬T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人們也對加密貨幣龐大的水足跡以及它在乾旱地區使用稀缺的淡水資源表示擔憂。據估計,比特幣網路每年使用1.65 立方公里的水,足以為3 億多人提供飲用水。氣候變遷導致的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可能會使加密的供水需求越來越難以為繼。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廢棄挖礦設備經常傾倒到當地棲息地和垃圾掩埋場。為了在網路上保持競爭力,專用電腦必須以最高效率運行,這會產生大量浪費的電子垃圾。

代碼修改可能會減少加密貨幣排放

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正在向富達投資等開採加密的金融公司施加壓力,要求它們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迫使比特幣從工作量證明改為權益證明,因為該平台的程式碼是開源的。他們聲稱,只要對核心程式碼進行一次修改,比特幣就可以變得更環保,能源效率提高99% 以上。

然而,要讓眾多獨立礦工、開發者和利害關係人同意對比特幣協議基礎進行如此重大的改變,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可能非常困難。加密貨幣社群也強烈反對改變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模型。

挖礦會產生哪些環境成本?

如果更新比特幣協議太困難,另一個選擇是將重點轉移到支援最永續的加密貨幣,這些加密貨幣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為更環保的加密貨幣。

以太坊是替代性權益證明型區塊鏈的一個突出例子,與比特幣相比,它消耗的電量僅為比特幣的一小部分,對環境的影響更小。 Solana、Algorand 和其他「綠色」加密貨幣也旨在透過挖礦歷史證明演算法等機制來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消耗和排放。

隨著人們對永續性和環境的擔憂日益加劇,加密貨幣領域的幾位專家預測,市場將自然地將投資和流量引向這些低能耗的選擇。如果比特幣的能源狀況持續惡化,投資者和消費者最終可能會放棄它,這將給礦工帶來財務壓力,迫使他們要么進行現代化改造,要么放棄過時的技術。

儘管如此,鑑於比特幣已確立的市場主導地位和廣泛接受度,要取代比特幣成為領先且最有價值的加密貨幣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儘管新興區塊鏈可以提供更環保的選擇,但由於比特幣的分散式效應、靈活性、可訪問性和先發優勢,要取代比特幣將非常困難。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出MPOST。版權歸作者Kenth Bennett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