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幣是Wall Street Bets現象的回歸嗎?

編譯:Peyton

Nathaniel Popper剛出版了新書《華爾街的巨魔》(The Trolls of Wall Street),探討了Wall Street Bets現象。有趣的是,他的書出版之時,恰逢當前加密貨幣領域的meme幣狂熱(meme coin mania)與之驚人相似。在這一集中,Popper探討了Wall Street Bets等線上投資社群的興起,以及它們所反映的更廣泛的社會變化,特別是在年輕男性中。他也觸及了這些社群中的戲謔文化與Donald Trump等人物的崛起之間的相似之處,並深入探討了現代投資中meme的潛在危險和心理影響。

譯者註:Wall Street Bets(WSB)是Reddit上的一個子論壇,主要討論股票、選擇權交易和金融市場策略。該論壇以其大膽的投資方法和對傳統金融市場的挑戰而聞名,吸引了許多散戶參與。 WSB成員通常討論高風險、高回報的交易,例如購買高波動性股票和進行選擇權交易。 WSB論壇由於其社區成員大多是散戶而非傳統的機構投資者或專業交易員,因此常被視為一種「反傳統」的金融投資文化。它曾因推動一些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而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2021年初GameStop(GME)股票的劇烈波動。

從基於傳統金融基本面轉向以理念為基礎的投資

Laura Shin: 你本週發布了一本關於Wall Street Bets的新書,時機非常棒,考慮到Roaring Kitty(@TheRoaringKitty)最近重新回到社交媒體,我們也看到Solana上的memecoin狂熱如火如荼。我知道幾年前Wall Street Bets現像在公眾意識中佔據了主要位置,但從你的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創造它的同樣力量依然存在。

Nathaniel Popper: 是的,這些力量至今仍然存在。

Laura Shin: 對。那麼,請談談你認為驅動這現象的因素,並且它如何在我們的文化中持續存在。

Nathaniel Popper: 嗯,你知道,我之前也是從事加密貨幣的報道的。我的上一本書是《數位黃金》,講述了比特幣的故事。在這本書中,我想退後幾步,看看整個線上貨幣現象——這個包括加密貨幣、股票市場、選擇權市場等在內的新世界。加密貨幣市場已經向各個方向擴散,我對其中的社會學方面很感興趣——這個主要由年輕人組成的投資和交易世界。我想理解這些現象的根源。我過去對加密貨幣的研究在這方面非常有用,因為我認為,圍繞著meme和社區形成的想法,以及基於理念和投機潛力而非金融基本面的投資,貫穿了整個社區。這種投資方式在年輕人投資股票和加密貨幣時非常明顯。我對這個世界如何相互影響非常感興趣,加密貨幣影響股市,股市又影響加密貨幣和選擇權市場。人們常過於狹隘地看待這些現象,認為meme股票、比特幣和meme幣是獨立的存在。但我認為這是一個人們正在探索的全新網路貨幣世界,人們正在網路上創造新的社群。

年輕男性與加密貨幣和線上金融社區

Laura Shin: 在你的書開始時,讓我感到驚訝的一點是,你如何將這種活動置於美國社會中年輕男性角色變化的背景之下。起初,我感到吃驚,並且不明白你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的,但隨著我深入閱讀書籍,並聽取那些創始人的講述,這一切變得更加合理。能稍微談談你的這一論點嗎?你認為這些同樣的人口變化影響了加密貨幣的崛起嗎?

Nathaniel Popper: 很高興你問到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點。廣義上講,美國的年輕男性正面臨挑戰。我們社會面臨一場孤獨流行病(Loneliness epidemic),人們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特別是,年輕男性對既定的權威和傳統真理來源持懷疑態度。這種懷疑在加密貨幣領域尤其明顯,許多人感到與主流文化和金融世界疏遠。他們在尋找目標和身份感。

在寫比特幣時,我看到許多早期採用者都是感到與廣泛世界脫節並尋求意義、權力和影響力的年輕男性。這種對身分和意義的渴望往往在加密貨幣中找到了答案,有時甚至被描述為類似宗教的術語。許多加入這些線上社群的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到了某種缺失。

這個線上金融社群在很大程度上被男性主導。傳統的男性觀念,在外在世界可能會被抑制,卻在這裡找到了茁壯的空間。這是一個積極進取的社區,傳統的男性價值得以自由表達。這並不能完全解釋加密貨幣或meme股票發展的所有問題,但卻滿足了這些年輕男性內心的基本衝動。

Laura Shin: 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起初,我以為你的書只是在敘述Wall Street Bets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在序言中,你談到了人口變化對美國男性的影響,這讓我一開始感到困惑。然而,隨著我繼續閱讀,特別是在他們討論生活、政治信念和觀點的論壇中,這一切開始變得合理。

Nathaniel Popper: 近年來發現,年輕男性在教育、收入等領域正在落後於女性同齡人。儘管男性仍然佔據許多權力位置,但在年輕一代中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將這與年輕男性在投資和加密貨幣中的崛起聯繫在一起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投資的世界中,年輕男性幾乎無所不在。

這些文化變化和金融世界之間的連結是複雜的。雖然這並不是唯一的解釋,但在探討其中涉及的個人故事時,很難不看到它們之間的關聯。許多人尋求這個線上世界來填補現實生活中的空缺。例如,我書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個在這些線上社群中找到新世界的酗酒者。

Laura Shin: 我覺得你沒有誇大。我只是對看到它與如此廣泛的社會變化聯繫在一起感到驚訝。關於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肯定還有更多可以討論的內容,我們一會兒會觸及其他因素。

Robinhood 的設計與爭議

Laura Shin: Nathaniel,你在書中描述了Robinhood的崛起,以及它如何推動了這種活動。其中一部分來自Robinhood所做的某些設計選擇,可能導致更多散戶投資者虧損。你能詳細描述這些選擇,並談談你認為這可能如何影響或已經影響加密貨幣,特別是考慮到現在加密貨幣在Robinhood上很受歡迎。

Nathaniel Popper: Robinhood在2014年末推出,正值2013年至2014年比特幣的暴漲期,比特幣首次突破1000美元。許多在Wall Street Bets論壇上談論Robinhood的人,要么在加密貨幣上賺了錢或賠了錢,要么看到朋友在2013年發財,不想錯過下一個大事件。這引發了史無前例的FOMO情緒,因為人們看到普通人從比特幣的繁榮中發財。

當時,Robinhood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應用程序,最初只在iPhone上可用。它剝離了傳統券商提供的所有圖表、數據和分析,只留下價格圖表和一個大大的綠色「買入」按鈕。設計者希望它像Tinder或Uber一樣,只需輕輕一劃就能買進股票。這與先前券商的工作方式大不相同,後者涉及多個步驟、警告和小字條款,使交易顯得難以接近。

Robinhood的簡單性讓投資變得更加平易近人。當你買進股票時,會出現五彩紙屑的特效和叮咚聲,給人額外的多巴胺衝擊。許多人都在談論Robinhood取消交易費用,但設計選擇同樣重要。這些改變使交易看起來變得輕鬆和平易近人,迅速吸引了一整代新投資者。

然而,也有人批評Robinhood讓投資變得過於簡單。傳統上,投資應該是理性決策,需要考慮公司的財務狀況、潛在的價格波動和現金流。 Robinhood將所有這些都擱置一邊,改變了交易和投資的哲學方法。這種新方法從2015年開始顯著成長,直到COVID-19爆發,最終感覺已經主導了整個市場。

現代投資中meme的潛在危險

Laura Shin: 我想再問一下你的書中關於投資中meme的角色。在加密貨幣中,我們看到meme幣成為一些最佳表現的代表,然而批評者常常嘲笑它們是愚蠢的或欺詐性的。透過你對Wall Street Bets的研究和他們投資的meme股票,你認為meme的價值是什麼?散戶對meme股票或meme幣的理解有何不同於較「嚴肅」的投資人可能忽略的地方呢?

Nathaniel Popper: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和有趣的問題。在透過meme推動的投資趨勢中,隱藏著許多危險因子、投資損失和悲傷故事。每隻股票和加密貨幣都帶有某種程度的meme因素。投資始終涉及對公司及其所代表的社區的理解。即使我們不稱之為“meme”,這種心理投資的面向一直存在。

我認為meme在投資中的引入始於加密貨幣世界,它凸顯了語言如何在線上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社群媒體充滿了有價值的社群,然而傳統上,我們無法直接從中獲益。而meme則透過將社群和認同的想法貨幣化(monetize),改變了這個現狀。

Meme觸及了投資中一直存在的基本因素:你投資一家公司不僅僅因為它的資產負債表,更因為它所代表的有價值的東西。 Meme將這種想法濃縮成了一種更純粹的形式,並將其轉化為一種資產。然而,你越依賴meme,而非基本的財務實質,投資就越具有投機性和危險性。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推廣meme幣的社群往往提升了那些可能獲利最多的人的聲望,從而忽略了那些損失資金的人。這在像伊隆馬斯克與狗狗幣、比特幣甚至自己的股票相關的行動中尤其明顯。社群媒體放大了那些賺錢者的聲音,掩蓋了其他人所經歷的損失。這種失衡造成了重大的危險,因為我們經常忽視那些在這些投機情況下最終虧損的人。

川普與加密貨幣社群的關係

Laura Shin: 在你的書裡確實有一些類似的故事。我必須問關於川普的事情,因為你在書中談到的很多內容現在又變成了新聞。川普在競選期間接受了比特幣和加密貨幣,這與他之前擔任總統時稱「比特幣是對美元的一種欺詐」形成鮮明對比。現在,一部分加密社群因為他開始爭取加密選民而支持川普。你能否在Wall Street Bets群體轉向川普和加密社群當前轉向川普之間找到一些相似之處?

Nathaniel Popper: 在我看來,這個新的線上投資世界的很大一部分本質上就是惡搞(trolling)。這就是為什麼「troll」這個字會出現在書名中。我並不是完全貶義地使用這個詞。這是關於那些基本上將自己視為惡搞者的人。值得停下來思考什麼是惡搞:這是一個一切看起來都像笑話的宇宙。當川普宣布競選時,這看起來是個笑話,大多數人也是那樣對待的。然而在那個笑話的表面下,他觸及了許多美國選民內心深處的東西。他願意說出沒有其他人敢說的話,而人們想聽到這些。

這種既認真又戲謔的立場從一開始就存在於比特幣、川普和GameStop中。人們很容易迷失在表面的喜劇之中,而忽略了其中真正打動人們的東西。比特幣、川普和GameStop都是如此。人們總是會把它們當作笑話而一筆帶過,但它們卻一再回歸人們視野,因為著背後有更深刻的東西。

即使這些事物取得成功,也常被忽略。比特幣在2013年和2014年取得成功,其價格達到了1000美元,但當其價格下跌時,人們又認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川普在2021年1月6日之後也是如此,GameStop也是。人們以為在最初的狂熱之後可以忽視這些現象,但多年過去了,它們仍然具有重要意義。有一些更深刻的東西與人們產生共鳴,這就是troll的本質。

不管川普是否承認,他與Wall Street Bets社區的心態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把他看作是自己人,一個能夠帶著微笑同時出其不意打敗對手的人。這種同時存在幽默和嚴肅意圖的方式深深影響了我們的文化。

Laura Shin: 是的,你的書很好地反映了現在發生的事情。

Nathaniel Popper: 想想珍妮特耶倫身後那個舉著「購買比特幣」標誌的人。那隻是個笑話,但沒有什麼比它更能吸引比特幣的注意了。在網路的注意力經濟中,笑話越大,獲得的關注就越多,也就越真實。

Laura Shin: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meme幣的價值不斷上升。這與網路的工作方式有關,人們透過廣告賺錢,而廣告又依賴注意力。

Nathaniel Popper: 有人以前透過廣告賺錢,但廣告不一定會讓某人虧錢。然而,像狗狗幣這樣的meme幣,我們看不到的輸家更多。

Laura Shin: 是的,當然。我和一些人說過,他們在最高點買了狗狗幣。

Nathaniel Popper: 甚至埃隆馬斯克也在周六夜現場節目中宣傳它,直到他承認這只是一個笑話。惡搞者總是願意最終承認他們不是認真的。

Laura Shin: 是的,但他可能從中賺了不少錢。不管怎樣,Nathaniel,這是一次很棒的對話。你的書在這個時候出版非常合適,因為這些事件又重回新聞頭條了。

Nathaniel Popper: 網路的這段歷史非常循環和週期性。比特幣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個循環在繼續。

Laura Shin: 是的,我們再次進入牛市週期,所以我們將看到這些事件今年如何發展。非常感謝你參加「Unchained」。

Nathaniel Popper: 謝謝你邀請我,Laura。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