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O、BLAST 空投後專案方和擼毛黨也「互不接盤」了

作者:念青,ChainCatcher

昨晚,Blast 正式開放空投申領。在近期ZKsync、LayerZero引發的「空投已死」的戾氣中,Blast和創辦人鐵順Pacman毫無意外地也被社群吐槽。槽點主要有三個:

  • 代幣領取過程令人暴躁

  • 代幣上市後價格低於預期,參與質押的用戶收益較低

  • 活動排名前1 % 地址需等待6 個月的線性解鎖期

具體而言,用戶在領取空投之前,需要被強制性觀賞一段長達數十分鐘的視頻,創始人Pacman會詳細介紹Blast 的代幣經濟學和發展計劃。此外,觀看完影片後還必須下載手機App,取得4個提示字才能最終領取代幣。

其次,Blast在上市前有多位分析師為代幣估值,即便較悲觀的估值仍在0.03美元以上。代幣推出後,Blast的FDV 僅為20 億美元左右,對比之下,Arbitrum、Optimism等L2在發佈時FDV都是近百億美元(也一定程度上說明散戶不再為高FDV的VC幣買單了)。

但相較於代幣價格,一些參與大額質押的用戶反應其空投獲益非常低。例如,NextGen Venture 聯創Christian 表示,其在Blast 中存入了超過5,000 萬美元,但只收到了價值10 萬美元的空投。 Christian 還怒稱Blast是詐騙項目,罵Pacman 則是「連續詐騙」。 Blast 積分「榜一大哥」@beijingduck2023 質押約1000萬美元,且憑藉 2812 億的總積分和122 萬黃金積分,僅獲得64,000 枚BLAST,價值一千多美元。此外,大戶(前0.1 % 地址,約1000個地址)還需要等待6 個月的線性解鎖期。

但客觀來講,Blast 在社區的負評相比近期的ZRO、ZK少很多。 X用戶@CryptoWoodBro 提到,Blast一期空投中7%給到質押積分,7%給到黃金積分。質押積分只需要躺平不動便可自動賺取,適合巨鯨大資金;黃金積分則需要研究各個項目的規則,深度參與,適合資金量小願意付出勞動的散戶。此外,一些規則允許積分翻倍/膨脹,因此,Blast空投實質上照顧到了散戶的利益,為資金量不大的散戶提供了以小搏大和「勤勞致富」的機會。

「短平快」時代早就結束了

雖然Blast在此次空投上因沒有查女巫和兼顧了一定的公平性(特指照顧了部分散戶)稍微讓「空投已死」的討論熄火,但其代表的積分制空投仍然不是Web3項目的歸途。

Blast在空投前就曾因為積分制玩法「口碑翻車」。 3月,Blast主網路上線發布的新積分玩法被指PUA。新規則要求用戶將ETH積分遷移至主網,可享10倍膨脹,但是用戶遷移需支付超過50美元的Gas費,對小散戶來說成本過高,且用戶遷移後發現膨脹係數是0-10倍的隨機數。儘管後來Blast官方修改了bug,但也留下了積分計算規則不透明的詬病。此前,官方也為某些Dapp偷偷增發了大量黃金積分。

相關閱讀:《老鼠倉、大戶通吃、空投資格遭剝奪,被積分困住的「擼毛」人》

積分制在社區討論正喧鬧的時候,就有人曾表示,這輪積分制的pua結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Blast上線的表現,Blast價格低於預期太多,積分類空投pua就自然而然“滅絕”了。也有很多OG、KOL曾揚言「今後不再參與積分類的互動活動」。

但即便Blast失敗了,就代表積分制空投的消亡嗎?

儘管社群對積分制抱怨已久,刷積分仍是當下Web3計畫的慣用行銷和激勵手段。

一些較知名的未發幣項目例如:

Scroll 在5月15日發布Scroll Marks用戶積分統計規則,主要統計2023 年10 月10 日Scroll主網發布以來,用戶的橋接數據和gas 燃燒數據的得分。後期專案將會根據Scroll Marks發放空投;

Linea 在5 月17 日推出了Linea Surge 積分計畫首期活動(Volt 1),Linea Surge 將運行6 個月(6 期Volts),積分的獲取途徑主要有三種,分別為生態系統積分、推薦積分、和早期採用及歷史貢獻積分;

Backpack於2月開啟帳戶交易量積分體系,積分排名將作為未來空投資格或Launchpool專案的重要參考資料;

此外,還有KIP Protocol、KiloEx、Swell、Puffer Finance 等多個專案都推出了積分活動。非積分制激勵的項目會好一點嗎?並沒有。散戶面臨的處境會越來越難,沒有積分制,用戶也很難擺脫做節點、去第三方平台刷任務、做奧德賽、質押提供LP、購買沒有實際價值的NFT等等。

1719497343792-572929.webp

儘管專案方空投內捲到極致,也不意味著空投時代的終結,擼毛黨並未因為一兩次挫敗而停下腳步,這些未發布項目上仍有大批地址在交互。只是「短平快」時代暫告一段落,即零成本、低成本獲取空投的時代徹底結束了。這標誌著“空投工業化”正式進入成熟時期,用戶變成了具有一定資本和一定專業知識的“Web3產品測試”,拼的是參與深度。

空投沒死,專案方、擼毛黨為何互不買帳了?

專案方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為什麼今年的空投帶來的負面情緒好像格外凸顯呢?

造成這種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整體行情的低迷。儘管本輪因為BTC ETF帶來了BTC價格和部分山寨幣的上漲,但其實並沒有太多新的資金流入加密市場。有的只是新概念板塊之間的輪動。散戶在被高估值、低流通的「價值幣」反覆捶打之後終於對其徹底祛魅,選擇不再fomo買單。 VC、專案方、交易所、散戶的存量資金博弈,大部分專案在空投發幣之後因為沒有多少人解盤而大幅下跌。此外,「價值幣」失去造富效應後,也很難吸引新的用戶入場。

其次,空投對專案方和使用者來說,都不再是一門好的生意。空投的工業化造成了專案方和使用者之間難以彌補的認知差。

史上最好的空投是Uniswap,這一定沒人反駁。但沒有人能夠複製屬於開創者才獨有的空投盛宴。所謂的好,是由三個現在已經無法完成的因素構成的:使用者對專案方尚沒有太高的空投預期、互動門檻極低、空投價值高。

空投帶來的「造富效應」孕育了空投的工業化,逐漸在拉大專案方與使用者之間的認知差。

對專案方來說,空投是產品市場契合的標誌,專案方多認為自己的產品能夠滿足市場現有需求(但Web3有多少專案存在真實的使用情境和核心價值呢?),空投是對實際使用用戶的獎勵。這種思維方式直接導致了專案方的傲慢,正如LayerZero 創始人Bryan在回應「強制捐款」時所說的「如果不想捐款就不要申領代幣,這不是你擁有的東西,而是其他人提供的東西”,在專案方這裡,代幣空投變成了對用戶的“施捨”。

而對於用戶來說,空投工業化的結果就是會默認期望每個項目都進行空投,而自己作為“工人”“農民”參與其中,付出技術、時間和成本,幫助生態建設並且推高了項目的數據和估值,幫助其獲得更多融資,理應獲得相應的獎勵。

從結果來看,對於專案方來說,如果空投門檻設定低,意味著將吸引「低價值」用戶,代幣發布後有拋售風險。短期且低價值的用戶獲取空投後會迅速提取資金並將流動性轉移到下一個「農場」;對於用戶(尤其是散戶)來說,即便資金量小,但在交互過程中實實在在付出了成本,且通常由於專案方的空投規則不透明,常常面臨被反擼的風險。

Uniswap創辦人Hayden Adams 所倡導的能夠塑造獎勵早期採用者文化,更公平、廣泛的價值分配,更簡單的自助採用,使大眾願意嘗試新事物,能實現早期流動性及早期價格發現等「完美空投「或許有且只能實現那一次,畢竟Web3從不是烏托邦。

空投需要被重新定義

Jupiter 聯合創始人Meow 在近期圍繞LayerZero空投的討論中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空投是禮物。而不是獎勵,不是一項忠誠計劃,也不是一種增長手段。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你問你從中能夠得到什麼,它就不再是一份禮物,進而失去了本身的意義,也辜負了最初的誠意”,他還進一步解釋說,為了幫助協議開發人員思考如何進行空投。

他提到,我們需要對空投下一個明確的定義。空投就是空投、激勵就是激勵、獎勵就是獎勵、成長就是成長。所有這些術語的混淆,導致了現在空投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我比較認同他後邊的觀點。明確定義其實更有利於解決我們前述的問題,彌補項目方與使用者之間的認知差異。或許,專案方應該把用戶成長所花的錢和當作禮物的空投預算剝離開來。

1719497418434-419319.webp

加密KOL Cobie 關於「空投已死」的討論,他認為現在空投現狀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其口碑很容易被小錯誤反噬,專案方或許可以嘗試不發空投等更好的上市方式。

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也在近期發文表示,如今擼毛工作室和L2 計畫的自相殘殺演變成鬧劇,擼毛時代可能要結束了。作為普通的投資者,用2017 的ICO,2021 的IEO、套娃,甚至2023 的擼毛策略恐怕不適配今天的市場。

「空投」工業化時代,我們或許真的該重新為空投下個定義,並在此基礎上重新設計規則。

儘管不存在絕對完美的空投或激勵方式,但專案方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使用者最需要的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