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enser, Odaily星球日報
編按:近日,Mechanism Capital 聯合創辦人Andrew Kang 發表了看空ETH 的相關言論。或許很多人對其了解有限,但其先前在加密產業已經深耕多年,曾投資了Thorchain、Pancakeswap、Frax Finance 等市值數十億的優質項目,也曾在交易方面斬獲頗多。 Odaily星球日報將結合X平台使用者@Atlas 的分享,於本文對Andrew Kang 進行介紹,供讀者參考。
近期觀點:ETH 上檔空間有限,BTC 或於2025年創新高
身處當前牛熊不定的市場,每個人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而作為身兼資本合夥人、加密KOL 以及傳奇交易員多重身份的Andrew Kang(以下簡稱Kang)的視角觀點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6月24日,Kang 在X 發文表示:「我開始意識到,這是許多加密貨幣投資者經歷的第一個週期和完整的牛市。在這次牛市中,BTC 的多日跌幅非常有限,限制在20%以內,許多人似乎在4 月的上一次回檔中加大了槓桿。數千億美元。做空市場或賣出一切。
隨後,或許是出於防止「打臉」的考慮,又或許是覺得風險警示意味並不明確,其補充道:「目前的市場環境讓我想起了2021 年5 月,而不是2021 年6 月,更不是2020 年12 月。 。 我們抱著希望;例如更多的散戶即將到來、4 萬美元為強支撐、超級週期等等。 ETF——傳奇交易員GCR 曾表示看漲。意味著市場在幾個月時間範圍內不會經歷極端修正。
6月23日,Kang 曾發文分析以太坊現貨ETF 對市場的潛在影響,他認為比特幣現貨ETF 為許多新買家在其投資組合中配置比特幣提供了管道,但以太坊ETF 的影響遠沒有那麼明確。除非以太幣開創一條令人信服的途徑來改善經濟狀況,否則其價格不會因現貨ETF 獲批迎來可觀的上行空間。
6月20日,Kang 的觀點一如既往的明確:「儘管市場勢頭因缺乏大量的ETF 資金流入而由漲轉跌,但我堅信比特幣依然強勁,不會跌破5 萬美元;對於以太坊,我預測其價格可能會維持穩定直至ETF 上市,但今年上漲上限預計在4000 美元左右。
看得出來,相較於以太坊,Kang 更看好比特幣的後市,而這正是基於他過往在加密市場累積的豐富經驗。
多重角色:加密KOL 與加密投資人的雙重人生
截至目前,Kang 的個人帳號在X 平台擁有超26萬追蹤者,此前,他曾是加密貨幣礦業營運商MinerUpdate 的聯合創始人,並曾發言表示:大多數挖礦業務目前不使用衍生性商品。這對Deribit、BitMEX、幣安這樣的衍生性商品交易所來說是個巨大的上行機會。而隨著挖礦業競爭加劇和利潤率下降,礦業營運商將需要開始涉足衍生性商品市場,以求生存和蓬勃發展。由此產生的交易活動可以產生數倍於礦工活動的收益。
2020年6月,@Mechanism Capital官方帳號正式創立,Kang 也從一位交易員和加密KOL 搖身一變,正式成為加密投資人。 「影而優則投」-這通常是加密貨幣產業的一大特色。正如先前我們在《拆解頭部KOL投資列表,尋找新的Alpha》一文中提到的,當KOL 的影響力達到一定程度時,伴隨著個人財富資產的增長,隨之而來的則是投資機會的增加,成為一個加密行業天使投資人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區別在於,有些人保持著個人投資的身份,有些人則選擇成立一家機構運作對應的投資基金。 Kang 選擇了後者。此前,Mechanism Capital 曾成功投資知名區塊鏈專案NEON。
今年2月,Kang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理念——“實現千倍漲幅的方法,在於早期發現具有出色產品潛力的團隊。”
他提到,「2018 年,我擁有了一個價值5 萬美元的投資組合,在2021 年中期之前,我將這個投資組合發展到了與該領域許多知名加密貨幣基金同樣規模,而沒有吸收任何外部資金。包括代幣激勵/發行設計、行銷/社群發展策略、DeFi 整合/合作夥伴關係、交易所連接、產品設計、引入其他訊號/增值基金/投資者/用戶/開發者、成為協議的高能量用戶等等等。
Kang 的資產表一瞥
根據@CryptoRank_io網站數據,Kang 最新且相當知名的投資是@Blast_L2 和@puffer_finance,除此以外,他還投資了NFT抵押借貸平台MetaStreet、 Solana 生態跨鏈通信網絡Zeus Network(且為領投機構)、加密遊戲博彩平台Shuffle、Blast 生態借貸專案Orbit Protocol、RWA Layer 2 網路Plume Network 等一眾專案。
不僅如此,Kang 本人對加密貨幣以外的另一熱門賽道同樣關注頗多,曾於今年2月進行了一筆“史上最大規模投資”,投資對象為AI 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註:與區塊鏈金融服務公司Figure Technologies 區分),投資金額為1,900 萬美元。他認為,Brett Adcock(Figure 創辦人)及其團隊將在人類勞動力市場這一高達達到42 兆美元規模的世界上最大的資本市場取得先機,並在未來幾年部署數以百萬計的機器人,到本世紀末將部署至少1 億個機器人。 」
Crypto Rank 投資Portfolio 介面
另外,根據Rootdata 網站數據,Kang 在過去一年累計投資了12個項目,而有記錄的項目則是15個,其中包括他深度參與的NFT 眾籌DAO 組織PleasrDAO。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Rootdata 網站資訊顯示,其相關人脈關係網包括Mechanism Capital 的多位合夥人,包括Steven Cho、Ken、Marc Weinstein,以及PleasrDAO 創辦人DeFiTed。
這就不得不引出Kang 的另外的多重身分:資深NFT 收藏家、Meme 幣積極參與者。
文化狂熱者:Azuki 曾經是心頭好,Meme幣是新資產類別
早在2021年,Mechanism Capital 就曾投資NFT計畫Kanon。當時該計畫推出的第一個子計畫是K21,這是一個封閉的藝術機槍池,將對21位有影響力的當代、數位和加密藝術家的作品進行流動性曝光,並透過整合DeFi,將藝術家創作的動機和投資者的收益結合在一起,將重塑資助、慈善、策展和保管模式。
2022年9月,Kang 透過NFT交易市場X2Y2以105 ETH(當時價值約14.3萬美元)購入Azuki #4978。
2022年10月,Kang 透過NFT 交易市場X2Y2購入Azuki#5558,成交價格為200 ETH。
2023年6月,根據加密資料監測平台Nansen 資料顯示,Kang 持有299枚Azuki、580枚Elementals,均為相關系列持倉總量第一。此外,當時他還持有436枚BEANZ。
2024年3月,Kang 透過蘇富比拍賣行購入原3AC (三箭資本)所有的原版Pepe NFT,該NFT 為第一個Pepe 創作者Matt Furie 授權的首個Pepe NFT,曾於2021 年4月17 日以420 ETH 的價格首次出售,隨後於2021 年10 月5 日被3AC 旗下Starry Night Capital 以1000 枚ETH 的價格收購。
不僅如此,Kang 對Meme 幣的評價也頗高,且不乏多次買入操作,此前還曾將自己的X 平台帳號頭像換成了IQ50 的Meme 人物圖。
今年2月,Kang 就曾高調表態:名下加密基金Mechanism Capital已押注川普概念代幣和相關NFT,隨後,Nansen 監控數據顯示,1 月19 日,Mechanism Capital 錢包以大約0.506 美元的成本價購買了50 萬枚TRUMP,隨後在同一天再次購買了2.39 萬枚TRUMP。其中,13.62 萬枚TRUMP 被分配至Mechanism Capital 錢包中,13.58 萬枚TRUMP 被發送到Mechanism Capital 團隊相關錢包,5.84 萬枚TRUMP 被發送至合夥人Marc Weinstein名下。
3月,Kang 再次明牌喊單,稱「Meme 幣已成為全球投機流動性焦點,相較於傳統股權,如今全球用戶容易接觸到Meme 幣。這就是為什麼狗狗幣的漲幅高出Gamestop 股價漲幅的原因。的路要走。 ,針對特定受眾/意識形態/人群。代幣,就像當年ETH 和NFT 季一樣。
隨後,市場的發展果然如期應驗,BOME、NAP、SLERF等Solana 熱門Meme 幣相繼湧現,並配合PEPE、PEOPLE、WIF、BONK、FLOKI 等舊項目掀起Meme 幣熱潮,後續pump.fun 掀起的JENNER、MOTHER等名人Meme 幣項目也成為例證。
當時,區別於其他市場觀點,他對Meme 幣予以高度評價:“Meme幣並非零和遊戲,而是一種新資產類別。”
結論:敢於下判斷的投資人才是好的交易員
回顧Kang 的過往投資履歷以及社群媒體平台推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極具個人魅力,且在市場環境紛繁複雜時敢於下判斷的多重角色人物:他既能夠適時對市場做出操作反應,又能夠給出對應的分析依據,同時還身體力行地為投資項目以及看好的敘事賽道搖旗吶喊,可以說,從零開始到如今的資產巨富,成功絕非偶然。
也難怪今年2月份,前ARK Invest 加密負責人、現Placeholder VC 合夥人Chris Burniske 就曾對Kang 認為比特幣價格將於3 月創歷史新高的觀點表示持開放態度。而隨後,市場走勢也確實如此。
當然,一路走來,Kang 的投資經歷也並非一帆風順,例如其曾在2021年建倉CELR,並提出“Layer2不是一個贏家通吃的領域”這一現在看來仍然具有高度前瞻性的觀點,雖然該代幣目前已泯然眾人,但其觀點卻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鏡之處。
Kang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敢亮明觀點,敢於下自己的判斷,唯有這樣,才能在風浪迭起的加密市場,找到屬於自己的“機制原理”,成長為一方資本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