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版稅的運作方式:設計、挑戰與新思路

作者:a16zcrypto

翻譯:格子貓(ERC6551 Space)

二級銷售中自動執行的版稅一直是NFT的重要價值主張。在理想的世界裡,創作者可以在鏈上設定版稅,每當他們的作品在網路上任何地方被售出時,版稅都會自動支付,而不依賴市場和其他第三方出於善意來履行版稅。

然而,NFT版稅實際上從未在鏈上強制執行;這一點一直被誤解。對鏈上強制執行版稅的需求超過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進展。挑戰在於很難區分哪些NFT轉移是應該支付版稅的銷售,哪些是其他類型的轉移,例如用戶自己的錢包之間的自我轉移、作為禮物發送NFT等。

較新的版稅設計試圖透過識別不同類型的轉移並在適當的時候強制執行版稅來應對這一挑戰——但這些機制在嚴格的版稅執行(保證版稅支付)和可組合性(NFT與其他鏈上應用互動的能力)之間存在重大權衡。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討論了現有NFT版稅設計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在執行版稅和實現可組合性之間的平衡。然後,我們介紹了兩種新的NFT版稅方法,這兩種方法利用激勵機制來推動市場參與者尊重版稅。我們的目標不是提倡某種特定的方法,而是幫助建造者考慮不同的NFT版稅設計及其相關的權衡。

首先,什麼是「可組合性」?

可組合性是開源軟體的核心特性之一,它允許開發人員像搭「樂高積木」一樣,無需許可地組合、修改和混搭專案片段來創建有趣的新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可以兩種基本方式與NFT 組合-即讀(檢查所有權) 或寫入(促進轉帳):

讀(檢查所有權) 表示驗證區塊鏈資料。應用程式可以透過驗證NFT 所有權作為進一步操作的「閘門」來與NFT 進行組合。例如,NFT 所有者可以獲得另一個NFT 的認領權、玩遊戲、參與治理流程、獲得使用NFT 媒體內容的許可證,或參加會議或音樂會。此外,人們還可以使用NFT 將鏈上資料與其錢包位址相關聯(例如,NFT 包含一個用戶名,擁有該NFT 的人就可以在社群媒體上使用該用戶名)。

寫入(促進轉帳) 表示更新區塊鏈狀態。 NFT 轉帳會更新鏈上誰擁有該NFT。在最簡單的例子中,人們可以直接將NFT 轉移到其他錢包。應用程式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之一與此轉帳功能進行組合:(1)代表所有者轉帳NFT(例如,在NFT 市場的情況下)或(2)暫時託管NFT(例如,非場外交易的託管、NFT 租借協議或接受NFT 作為抵押品的借貸協議)。

區分這些不同類型的NFT 可組合性很重要。當我們在本文中提到「可組合性」時,我們主要指的是「寫」或「轉帳」的可組合性。

雖然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共區塊鏈上驗證NFT 的所有權,但現有的版稅設計限制了哪些錢包和智慧合約可以執行轉帳或首先擁有NFT。限制「寫」可能會扼殺將NFT 用於DeFi、遊戲、透過多重簽名進行共享所有權,甚至贈送給朋友以及NFT 擁有其他NFT 的應用程式的機會。

現在讓我們更詳細地分解現有的版稅解決方案和權衡利弊。

現有解決方案:黑名單和白名單

強制執行版稅困難的一個關鍵原因是難以區分哪些NFT轉移是銷售——即應該支付版稅——而哪些是其他類型的轉移。更具體地說,由於預設的NFT標準實現了轉移功能,NFT智能合約無法知道轉移是否與銷售價格相關。現有解決方案試圖透過限制轉移來在鏈上提供更多關於轉移的上下文(即,這次轉移是否是銷售?還是透過特定的市場發生的?)。

用於強制執行NFT版稅的最受歡迎設計——黑名單和白名單——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來限制轉移,並且與之一起限制了「寫入」或「轉移」的可組合性。

這兩種設計都圍繞著在兩個層面上防止轉移:

1. 防止由繞過版稅支付的市場或應用程式促成的轉移。

2. 防止向某些帳戶類型的轉移:外部擁有帳戶(EOA)(大多數人今天使用的錢包)與智慧合約帳戶。換句話說,對哪些類型的帳戶可以擁有NFT有一定的限制。

因此,無論創作者使用哪種設計,都面臨著一個顯著的權衡,這取決於他們的NFT智能合約如何實現轉移「防止」:創作者防止轉移的越嚴格,NFT的可組合性就越低。

黑名單

黑名單是一份不允許促成NFT轉移的特定智慧合約地址或應用程式清單。創作者會將不履行版稅的特定市場或應用程式的地址添加到其NFT智能合約內部的黑名單中;如果NFT持有者試圖透過被封鎖的應用程式轉移其NFT,交易將會失敗。你可以在這裡了解更多關於黑名單的資訊。

可以將它們看作是你電腦上的防火牆:你可以自由瀏覽網絡,但防火牆會封鎖它們認為不安全的網站。在這裡,「防火牆」會屏蔽已知不尊重版稅的應用程式。

優點:

NFT預設可以與大多數應用程式自由組合。這是因為黑名單採取了樂觀的觀點,認為大多數應用程式會履行版稅。

創作者可以立即保護版稅。創作者可以透過將偵測到繞過版稅的合約添加到黑名單來關閉它。

缺點:

不良行為者可以繞過黑名單。不良行為者總是可以啟動一個新的不在黑名單上的繞過版稅的市場。

黑名單無法主動阻止繞過版稅的行為——只能被動阻止。新的市場可以隨時啟動。創作者被迫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監控哪些市場正在繞過版稅,然後將它們添加到黑名單中。

最後一點是最大的挑戰。為了使黑名單有效,創作者需要不斷監控鏈上的新應用程序,追蹤每一個可能的新智慧合約市場,分析它,然後決定是否封鎖它。這是個艱苦的工作;即使是現有的市場,隨著它們升級智慧合約,可能也需要重新檢視。

將一個繞過版稅的應用程式排除在黑名單之外意味著錯過了付款。此外,還存在一個「漏桶」問題:如果甚至一個繞過版稅的市場沒有被屏蔽,可能會有不成比例的交易流向該市場。

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是將黑名單的管理委託給第三方。然而,這重新引入了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以幫助執行版稅,賦予了該實體市場權力,並可能產生本文範圍之外的各種其他後果。

白名單

白名單明確規定了唯一被允許促成NFT轉移的智慧合約地址或應用程式。透過這種策略,創作者只允許那些保證版稅執行的市場或應用程式。 NFT持有者只能透過白名單上的智慧合約轉移其NFT;如果他們試圖使用不在白名單上的市場轉移NFT,轉移交易將會失敗。

現有的白名單設計也包含一些可選組件,例如:(1) 限制哪些類型的錢包被允許擁有NFT,通常只允許外部擁有帳戶(EOA)而不是智慧合約帳戶;(2) 限制是否允許點對點(p2p)轉移。

優點:

NFT轉移不能透過不在白名單上的應用程式進行,例如繞過版稅的市場。白名單僅批准由創作者知道履行版稅的智能合約促成的轉移。預設情況下,所有其他市場都被屏蔽。根據白名單和市場的實施方式,NFT轉移很難透過繞過版稅的市場進行(見下文缺點)。

創作者不需要像在黑名單模式中那樣追蹤和添加新的繞過版稅的市場。在創作者將一個或多個履行版稅的市場添加到白名單後,對新應用程式的監控緊迫性較低。

缺點:

創作者需要批准所有希望促成NFT轉移的單一應用程式。無論是黑名單還是白名單,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鏈上監控。對於黑名單,創作者需要監控繞過版稅的應用程序,以免錯過版稅支付。而白名單則強加了許可的可組合性。創作者不會錯過版稅支付,但他們可能會錯過圍繞NFT構建的創新新應用程式。假設有一個開發者建構了一個獨特的NFT市場概念(也執行版稅!)。該開發者需要聯繫NFT創作者,證明他們履行版稅,並要求被添加到每個NFT的白名單中。這是一個高摩擦的過程。

仍然有可能繞過版稅,具體取決於市場的實施方式以及創作者對NFT轉移的限制。例如,如果允許NFT以0美元出售,仍然可以透過白名單上的市場繞過版稅支付。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可以在版稅履行的市場上建立一個繞過版稅的市場,並在版稅履行的市場上促成0美元的銷售,同時在旁邊轉移實際支付。由於銷售價格為0美元,創作者的版稅為0(即5%的0美元版稅為0美元)。

白名單可能過於嚴格。最嚴格的白名單版本也對允許擁有NFT的錢包類型(EOA或智慧合約帳戶)和點對點(p2p)轉移進行了限制。限制智能合約擁有NFT旨在防止NFT包裝(見下文),但在人人使用智慧合約錢包的世界中,這可能過於嚴格。限制p2p轉移意味著任何轉移都必須透過白名單上的市場進行。此限制的原因是為了防止創作者在場外(OTC)p2p銷售中錯過版稅。限制p2p轉移使NFT持有者難以在自己的錢包之間或直接在朋友之間轉移NFT。

權衡

白名單和黑名單都在嚴格的版稅執行和開放的可組合性之間引入了權衡。黑名單模型預設啟用開放的可組合性,但更容易繞過版稅。使用白名單,更容易執行版稅,但會大大限制NFT可以互動的應用程式。

這種權衡不僅僅是黑名單與白名單之間的對比:任何限制NFT可以互動的應用程式和操作的方法都會限制NFT的可組合性和功能性。

改進的技術方法可能會減少這種權衡的程度。但根本問題仍然存在。

探索NFT版稅的新框架

創作者仍在測試白名單,但隨著越來越多的NFT用例出現,值得探索超越黑名單/白名單模型的邊界,以改善版稅執行與可組合性之間的權衡。

我們在此探索的策略透過激勵設計的視角略微重新定義了問題和現有的版稅機制:我們的目標是引入激勵措施,推動NFT市場和/或消費者主動選擇尊重版稅。這提供了在原則上允許更多可組合性的可能性。

我們在下面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機制在白名單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其更加開放、更加可組合,並更加鼓勵基於NFT的無許可創新。第二種機制,我們稱之為“回收權”,為消費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激勵,使他們在出售NFT時使用尊重版稅的市場,從而在保持開放可組合性的同時仍能實現顯著的版稅支付。

我們的目標不是建議一種單一的“解決方案”,而是擴展選擇的範圍:如何確保創作者獲得更多版稅,同時不限制可組合性,也不完全依賴於善意?

方法1:將白名單與質押機制結合的機制

我們可以透過質押機制擴展現有的白名單模型,使市場和其他應用程式能夠無許可地獲取白名單成員資格。

目前,創作者必須手動將市場或應用程式添加到他們的白名單中,第三方開發者必須請求創作者的許可才能被添加。這會減緩新應用程式的創新和採用,並將審核新應用程式以確保它們執行版稅的責任推給創作者。將白名單的管理委託給第三方也可能會減慢這個過程。

引入質押模型以獲取白名單成員資格將允許新應用程式通過質押資金或其他資源作為承諾執行版稅的保證(「樂觀地」指信任然後驗證,而不是假設惡意行為者)。預設情況下,NFT持有者可以立即與提供適當質押的新應用程式互動;如果應用程式行為不當,創作者可以削減質押並將其移出白名單。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種混合模型,如果應用程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明其誠實,創作者可以正式將其添加到白名單並退還質押。

這種設計方法有一些未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此列出它們,以便其他人可以分享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創作者如何實施削減質押的仲裁?削減質押的標準——即是否執行了版稅——在鏈上檢測和證明可能具有挑戰性。應用程式開發者需要信任創作者不會在不應被削減時削減他們的質押並將其移出白名單。

誰應該獲得被削減的質押?一方面,將被削減的質押給予創作者可能是部分補償他們因觸發削減事件而失去的版稅的方式。但如果被削減的質押不歸創作者,創作者就沒有動機惡意削減。可以從以太坊的EIP-1559交易費機制中找到靈感,其中交易的基本費用被銷毀而不是發送給驗證者。

質押的大小應該是多少?質押的價值需要與應用程式可能為給定創作者產生的版稅金額有一定關係。較小的質押金金額可能適用於不太受歡迎或利基應用程式。然而,促成大量NFT銷售的市場需要提供更多的質押,質押的水平可能需要隨著收藏價值和交易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我們需要在多個NFT之間聚合質押嗎?如果需要,該如何進行?開發者可能需要為每個他們想要組合的單獨NFT收藏質押資源,這是一項極大的負擔。然而,如果開發者質押一個收藏並證明其誠實行為,這可能會降低其他NFT創作者將新應用程式添加到他們白名單的負擔。同樣,我們可以想像一種策略,其中市場使用大量單一質押來承諾在廣泛的收藏中執行版稅。

方法2:允許「回收權」的機制

回收權是一種新的方法,它透過激勵措施鼓勵每次NFT銷售時支付版稅,從而超越了執行與可組合性之間的權衡(以及黑名單/白名單)。該策略的核心是對鏈上「擁有」NFT的定義進行了改進。

每個NFT有兩個可能不同的記錄所有者,我們稱之為資產所有者和所有權所有者:

資產所有者是持有NFT的錢包(我們今天通常稱之為「所有者」);

所有權所有者是最後一個向NFT創作者支付版稅(或所有權轉移費,見下文)的錢包。

這種設計方法有助於確保創作者在不限制可組合性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版稅。

NFT版稅的運作方式:設計、挑戰與新思路

回收權機制

如果NFT的資產所有者和所有權所有者不同,也就是說,如果資產所有者的錢包與所有權所有者的錢包不同,那麼所有權所有者可以隨時將NFT回收到他們的錢包中。資產所有者可以透過支付所有權轉移費給創作者來成為所有權所有者,從而消除這種「回收風險」。

回收權並非租賃,但與租賃NFT有相似之處。例如,ERC-4907是一個「租賃NFT」標準,它也有兩個「所有者」的概念。

為了簡化,我們假設所有權轉移的唯一方法是透過支付所有權轉移費用。但是在實踐中,可能會有其他所有權轉移機制,例如在足夠長的時間後自動轉移所有權,或者設計一個機制讓創作者可以直接觸發所有權轉移給當前的資產所有者。

在這個模型中,所有權轉移費成為新的「版稅」;尊重版稅的市場會將支付所有權轉移費捆綁在銷售交易中。注意,這意味著版稅不再直接與銷售價格掛鉤;所有權轉移費是固定費用,與歷史上用於NFT版稅的「銷售價格百分比」費用形成對比。不過,創作者可以選擇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新所有權轉移費。

所有權所有者回收NFT的風險有助於透過人們的行為區分哪些NFT轉移是銷售(應支付版稅),哪些轉移不是。具體來說,這種新的所有權模式激勵了涉及買賣雙方之間的NFT轉移支付版稅(即所有權轉移費),因為否則賣方在「出售」NFT並收款後可以立即回收NFT。

同時,這種框架允許在個人錢包之間的免費轉移或作為禮物的轉移。

讓我們透過幾個轉移範例來看看這在實踐中是如何運作的:

1. 如果我將NFT轉移到我自己的個人錢包**,只有資產所有權會轉移到新錢包,我的原始錢包仍然是所有權所有者,但我沒有從自己那裡回收的風險。

2. 如果我將NFT作為禮物轉移給朋友**,只有資產所有權會轉移,我將保留所有權。我的朋友可以隨意使用它(包括出售它;我們在下面討論市場應如何處理這一點),並且可以依賴社交信任我不會回收NFT。如果我的朋友想要完全的所有權,他們可以隨時支付所有權轉移費給創作者。或者,我可以在發送禮物NFT時支付所有權轉移費。

3. 如果我透過市場銷售或在市場外進行場外交易(例如,你給我100 USDC,我直接轉移NFT給你)**,買方強烈被激勵支付所有權轉移費,以消除我在拿到買方的錢後回收NFT的風險。

市場是否需要改變其工作方式以適應這種模型?

原則上,不需要。然而,回收權意味著在市場上購買的任何NFT都有回收風險,這是一種不好的用戶體驗——買家的NFT會被不斷回收!更好的策略是市場在購買NFT時捆綁支付所有權轉移費,從而在銷售發生的同時將所有權轉移給新買家。使用這種模型,支援版稅支付與確保更好的市場體驗密切相關。

無論是回收權機制還是允許名單和阻止名單機制,都不能防止透過包裝NFT來規避版稅——除非你禁止所有智能合約持有NFT,這非常限制(尤其是考慮到帳戶抽象的增長)。

在回收權機制下,包裝合約必須支付所有權轉移費才能獲得所有權,從而成為合法的包裝NFT。這實際上成為了退出費用,是離開NFT生態系統的價格。此外,如果一個受歡迎的包裝合約出現,很容易在鏈上識別該合約。

任何所有權所有者被認為是惡意包裝合約的NFT可以被NFT創作者阻止其參與NFT的生態系統、社區活動或其他相關效用。如果一個包裝合約被識別並從社區中阻止,而一個NFT所有者想要「重新進入」生態系統,他們可以支付費用將所有權從包裝合約轉移走,作為重新進入費用。

更廣泛地說,揭示資產所有者是否也是所有權所有者的資訊可能會有好處。在整個生態系統中降低對非所有權所有者的訪問可能會成為NFT購買者支付版稅的重要誘因。例如,市場或錢包如果顯著顯示未支付版稅/所有權轉移費的NFT,可能會推動消費者選擇支付版稅。

假設

回收權框架依賴兩個關鍵假設:

1. 創作者接受所有權轉移費成為“版稅”,版稅不再是銷售價格的直接百分比。

2. 創作者接受其NFT可能被包裝以規避版稅的可能性(知曉仍有退出和重新進入費用),並且可以輕鬆識別和阻止社區訪問包裝的NFT。

如果創作者不接受這些假設,那麼回收權設計就無法單獨存在。還有其他一些功能和組件可以放鬆這些假設,我們希望未來能對此進行擴展——我們也希望社區中的其他人能擴展這些問題,因為我們集體努力解決這個重要問題。

我們也意識到回收權偏離了現有的NFT所有權心態。不過,今天已經存在類似所有權結構的NFT(例如有註冊人和控制器的ENS)。

結束語

在設計NFT版稅解決方案時,我們相信整個行業都在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保持可組合性、維護數位產權,並確保創作者因製作精彩作品而獲得公平報酬。

隨著更多NFT用例的出現——從收藏品到數位-實體結合(digi-fizzy)——沒有萬能的解決方案。每個創作者(和每個NFT)都是不同的。建構者和創作者應該有一種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各種版稅設計及其權衡,以選擇最符合其獨特目標的設計。我們擴展設計空間越多,效果越好。

這個行業有能力顯著改善創作者從他們的作品中謀生的方式,也許,最好的方法尚未到來。版稅執行模式是新的,許多人仍在嘗試它們。如果您在閱讀本文後有任何新穎的想法,請與我們分享!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