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otian探討了去中心化注意力商品化加密貨幣協議Layer3的目標,旨在建立一個基於Stake+Burn機制的Web3賞金撮合平台,以促進用戶活躍度和專案方激勵。 Layer3透過建構全鏈用戶身分和分發協議,匯總用戶在多ChainLink境中的活動,幫助專案方找到有價值的早期用戶。同時,Layer3設計了質押+通貨緊縮的Tokenomics,包括四年鎖定期、分層質押和銷毀機制,以推動代幣價值成長。最終,Layer3意在透過流量礦池的擴大實現正向飛輪效應。
作者:Haotian
如何去中心化注意力商品化加密貨幣協議Layer3?具體來說:layer3目標透過Stake+Burn的獨特Tokenomics,打造成一個可定義的全鏈用戶活躍度(注意力)和專案方任務激勵代幣分發機制(商品化)的Web3賞金撮合平台。和Galaxy、RabbitHole接著屬Web3流量累積和依序循環。接下來,談談我的看法:
1)大部分人會困惑為啥一個Web3流量分發平台會命名為Layer3,這和Layer2 Stack上層的多鏈應用和Layer3撞車了,會讓人產生歧義。
而且去中心化注意力的商品化協議同時讓人產生理解上的困惑,但如果把層視為一個更上層的「入口」存在,注意力等價於「流量」,Layer3 要做海量L1+L2上面的流量聚集和配送中心的目標是為了貨物裝運到了。
2)最近一段時間,空投市場頗為敏感,部分Web3賞金平台被詬病為專案方PUA用戶的幫手,但完全讓賞金平台背上專案方對抗女巫的罪責或許並不合適。
原因是,Web3賞金撮合平台的目標是引進優質的專案並匹配早期活躍的用戶群。一方面為優秀項目方找到最適合的早期受眾,避免被過度女巫;否則則讓部分活躍用戶能夠得到早期應有的預期回報。
之所以會陷入爭議漩渦,根本原因在於撮合專案方的「高效讓利」和參與用戶群的「索取」產生了錯位,又要如何改善呢? 針對於此,Layer3 從用戶端做了基礎、公平、的鏈上行為追蹤與資產發放機制:
具體來說,Layer3建立了用戶全鏈身分和分發協議,主要透過匯總單一用戶在多個跨ChainLink境和複雜的dApp應用程式中的活動,形成一個統一的鏈上身份視圖。
基於這個全鏈身份視圖,從更長的周期看,Layer3能夠輕鬆製作出一份精美的用戶畫像圖,讓專案方能夠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早期用戶」。提供了這個全身分鏈視圖,Layer3可以根據鏈上活動、CUBE規則、社交圖譜和任務參與等標準,更有系統性的將代幣分發給合適的用戶。
3)不過,僅憑此還無法把Layer3和牲畜任務賞金平台做出差異化。為此,Layer3設計了一套質押+通貨緊縮的Tokenomics代幣經濟模型,該怎麼做呢?
1、4年鎖定期:核心貢獻者、投資者、顧問的代幣都有4年鎖定期且第一年不解鎖;
2.分層質押機制:用戶需要被動質押才能獲得基礎的獎勵和治理權,但透過做任務也能同時激活更多保障的代幣,反過來做了底收益和動態提成的,更大程度避免做任務被PUA 的情緒反噬,同時也滿足多勞多得的整體激勵基準。質押和活動深度會作為與Layer3 生態系統的可漸進指標,解鎖獎勵、額外福利和其他福利等等;
3.銷毀機制:Layer3整體33.3億持續,同時鼓勵用戶端和專案方端都積極銷毀,用戶銷毀L3代幣可以合作生態更大的特權,專案方則需要購買並銷毀L3代幣配置更大的流量分配權;
這麼多年來,用戶要獲得更大的特權空投——>賺錢效應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更大的流量吸引更多的專案方參與——>用戶和專案方會持續銷毀代幣獲取特權——>L3代幣價值得到持續上漲的基礎——>吸引更多的用戶和專案方參與。理想的話,一個具備正向飛輪飛輪效應的Token激勵模型就產生了。
綜上,區別於一些Web3平台明顯不發Token甚至不保證用戶任務返回率的調性,Layer3很明顯使用Web3的方式解決Web3的爭議,既然圍繞代幣分發公平性產生的爭端最大,衛生就設計一套涉及產權高(需質押),並具備銷毀機能的動態平衡經濟模式。
在我看來,Web3賞金任務平臺本質上就是在做流量業務,如何最大化擴大流量礦池才是一切正向飛輪轉動的基礎。要實踐這一點,需要團隊擁有更長週期的專案成長策略,同時用自生態質押+銷毀機制來推動代幣的價值成長,長此以往才能看到成果。
在整個過程中,數據成長將是一面鏡子,直接反襯整個代幣經濟學的實現情況,同時價值評估還有線性的調查標準。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鏈上觀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