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十多年了,「加密羞恥」是如何產生的?

撰文:深潮TechFlow

8 月5 日,加密市場大跌,大跌之中,以太坊基金會成員, Geth 開發負責人Péter Szilágyi 的一番感言又讓人格外難受。

他在X 上發文質疑加密產業的實際價值,並表示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這個產業。

「像是SpaceX,他們把火箭送上火星?人類進步。他們沒能成功發射火箭並炸毀了?人類學到了教訓並且仍然進步。所有結果都帶來了進步。

相較之下,加密產業簡直就是個為傻瓜們準備的賭場(向少數例外致歉)。價格上漲了?太好了,什麼時候買跑車。價格下跌了?生活被摧毀了。對人類有何貢獻?

是的,建立一個新的貨幣系統確實需要時間。當然了……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不能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每個人都想成為下一個Vitalik,沒人想去建造有用的東西,大家都只想著如何榨取價值。

我真的看不出這個系統為什麼不該崩潰?從宏觀來看,我們會失去什麼?加密產業到目前為止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一場巨大的價值轉移,我還沒看到任何實質的價值創造。

請注意,透過運氣發大財然後把資金轉移到一些非加密的項目上,這並不能算是加密的成功故事。這充其量只是一個幸運的慈善家成功的故事,更可能只是一個人簡單的多元化投資。

在我看來,這個產業早該開始創造一些真正有用、讓人們願意使用的東西,否則就該關門大吉。

至少比特幣試圖(雖然失敗了)成為一種避險資產。但其他的都是在賣鏟子,根本沒有淘金熱的跡象。 」

此般「產業虛無」、「缺乏價值感」,並不是只有Péter Szilágyi 才有,而是如今眾多業界從業人員潛藏心底的心聲。

3 個月前,筆者曾在小範圍內發起一項調查,發現身邊不少從業者都在考慮“退休”,逐漸淡出行業,有的創業者正積極尋找買家上岸,行業老人則大多躺平……

問及原因,一方面覺得行業已經到了成熟期,貝萊德等機構入場,屬於普通人的Alpha 和機會變得越來越少;另一方面則是對行業越發“疲倦”,工作缺乏價值感。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不少從業者都表示對行業祛魅了,早沒有了理想主義,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區分開,一切的工作注意力聚焦於賺錢本身,行業的本質就是一場巨大的財富轉移,賺了錢就跑方為上策。

交易平台客戶經理表示,在她看來,大多數投資人都是賭徒,賺錢了就目中無人,虧錢了就揚言維權,賭徒都不值得同情。

某計畫創辦人表示,一開始他進入這個行業也曾想著做出一個出圈的產品,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天真的想法,在目前這個階段,敘事大於社區大於抱大腿大於產品,即使是產品,也「被迫」融合Ponzi 機制,就連一度引領產業敘事的頭部加密VC Paradigm 也成為了造盤的高手。尋找這個產業的PMF(與市場相符的產品)任重道遠,在此之前,先得活下去。

投機賺錢依然是這個行業的第一驅動力,K 線是加密行業的脈搏,其他的一些都不過只是將交易行為合理化的偽裝。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最近的一個熱詞:金融羞恥。

最近,在交大高級金融學院畢業典禮上,高金副院長李峰在演講中說:

「有些人開始認為金融業毫無價值,因為金融似乎不是硬派科技,認為金融業是可有可無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從業人員,包括我們的一些同學和校友,甚至產生職業羞恥感。 」

在金融業整頓的風口浪尖,這個新名詞揭露了金融業的集體不安。

殊不知,這樣的不安與「加密羞恥」在加密產業已經存在多年。

眾多從業者對外交流通常刻意隱藏自身的身份,首先是一種自我保護,另外也免於來自於他人偏見的議論與審視,在大眾視野中,這個行業的標籤依然是“割韭菜”,因此不少行業人士通常在對外交際中以馬甲示人:酒吧老闆、美股投資者、金融從業人員…

只有兩種情況下,加密業投資者才在朋友圈挺起胸膛,一是行情大漲,畢竟底氣是漲起來的,以漲服人;二是得到了主流個體與市場的認可,比如SEC 通過比特幣現貨ETF,馬斯克、川普認可比特幣…

時至今日,加密資產以及這個產業依然渴望更多人的支持與認可。

加密羞恥,缺乏價值感,如何破局?

首先,這種「情緒」並不新鮮,從比特幣誕生之初,關於產業價值的FUD 就一直存在。

巴比特聯合創始人老端在2011 年曾是比特幣佈道者,然而2 年後,搖身一變為「批評者」,表示,「 比特幣目前最大的價值,就是滿足了國人『一夜致富』的幻想。

無論是2011 年,還是如今的2024,拉長了時間線,我們依然可以說出那句話,「We are still early」,相較於互聯網等行業,加密行業如今依然在早期,依然會經歷技術成熟曲線所勾勒的低谷與黑暗,泡沫破滅,被大眾質疑,然後浴火重生……有太多未知,值得探索。

我們首先得承認這個行業目前的癥結所在,重基建,輕應用,缺少真正的PMF,除了比特幣和穩定幣,大多數項目依然停留在技術敘事的空中樓閣中,甚至不如MEME 接地氣。

知易行難,提出問題總是容易的,難的是迎難建設,做出一番成績,可以給創業者,特別是應用類創業家更多的包容與支持。

前段時間,以太坊聯合創辦人Vitalik 在最新演講《以太坊的下一個十年》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開發者應勇於探索,建構對世界產生影響的應用,不應該只是複製Web2,而是要先行一步,2034 年不會只有桌面和行動設備,還會有可穿戴設備、可本地運行的AI、AR…」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發展並不是生產力的變革,而是生產關係的完善,因此並不會如同ChatGPT 的問世般快速給予正回饋,未來Crypto 或許也需要積極與AI、AR 等新興生產力相融合。

最近,一群業界人士報名了非洲Safari 狩獵團,需要用美金結算,漫長的銀行支付手續、合約審查,高昂的Swift 費用、銀行手續費讓非洲小哥和參與者苦不堪言,最後非洲小哥被安麗了穩定幣USDT/USDC… 相比之下,傳統的Swift 系統宛如舊石器時代古董。

從俄羅斯到非洲大陸,美元穩定幣正在全球悄悄掀起一場變革,而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也正積極加入中國央行主導的mBridge 項目,實現CBDC 跨境支付…

這是一段漫長的旅途,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但只要進步一點點,便能夠讓世界不一樣。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

有的人「加密羞恥」,是覺得沒有創造實際價值而感到精神匱乏;有的人加密羞恥,是因為年年虧損,收集了各種被收割的虧損姿勢,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老韭菜……

畢竟,在當下殘酷的市場中,對大多數人而言,賺到錢卻覺得價值感匱乏已然是幸福的煩惱了。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