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曾被吹捧為「避風港」資產——為什麼本周也崩盤了?


我們剛剛看到市場動盪能夠以多快的速度蔓延至金融世界。

本周初,對美國經濟衰退和日本上漲的擔憂給股票市場、貨幣市場(也稱為外匯市場)和債券市場帶來了衝擊。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追蹤一系列美國股票的指數)下跌超過1,000 點。

日本股市遭遇37年來最大跌幅。

但在所有混亂之中,損失最大的是波動性最大的市場之一——加密貨幣。比特幣在短短24 小時內下跌了15%,以太幣下跌了22%。

自崩盤以來,許多全球市場(包括加密貨幣)目前都已反彈。我們是否已經走出困境仍不清楚。

但為什麼看似不相關的資產(例如股票和加密貨幣)似乎同時崩盤?這對於去中心化風險的嘗試意味著什麼?

市場為什麼會下跌?

本周初美國市場的下跌主要是由兩件事造成的:美國就業市場弱於預期,以及一些大型美國科技股的獲利未達預期。

這些因素導緻美國投資者重新評估其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並引發股票市場,尤其是科技和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拋售。

在全球範圍內,在美國即將降息的背景下,我們也看到日本央行意外上漲。

這使得所謂的「套利交易」——借入日圓(低利率貨幣)並貸出美元(或其他高利率貨幣)——的利潤大大降低,促使對沖基金投資者平倉。

在加密貨幣市場,投資者已經習慣了價格的劇烈波動。加密的波動性通常比股票等傳統資產類別高出一個數量級。但即使以加密的標準來看,比特幣單日價格的跌幅也相當大。

價格為何會一起變動?

美國科技業投資者似乎與從事日圓套利交易的對沖基金處於金融世界的不同角落。而加密貨幣投資者有時似乎處於完全不同的投資領域。

但在金融市場中,「蝴蝶效應」——看似小事件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現象——是常態,而非例外。

原因之一是,在一個市場虧損的大型投資者往往需要迅速套現,而他們可以在其他市場出售資金來獲得現金。

商人一邊打電話一邊看著螢幕

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意味著交易員必須迅速拿出現金來彌補損失。 DC Studio/Shutterstock

例如,交易員可能會收到對其頭寸的「追加保證金通知」。簡單來說,這意味著他們被迫拿出現金來彌補對股票價格走勢的“質押”,從而導致虧損。

他們可能不得不出售投資組合中的其他資產以快速籌集資金。當多項其他資產同時出售時,價格會隨之下跌。

但你必須動用大量資金才能在全球舞台上產生這種影響。那麼,這些足以讓資產類別一起變動的市場參與者是誰呢?

在當前市場中,它們往往是多策略對沖基金,大型機構投資者在不同類型資產中持有大量頭寸。

過去,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這個群體還包括大型投資銀行。

市場聯繫日益緊密

如今,金融市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互聯繫,這意味著市場崩盤可能發生得更快,並影響更廣泛的資產。

在易受傳染的傳統資產中,比特幣似乎一度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東西——真正的多樣化。

過去,我們看到比特幣價格和股票價格變動之間的相關性相對較低的時期。

但這種相關性可能有很大差異,而且通常呈現正相關。

最近的研究發現,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利率和對加密的特殊需求是推動加密貨幣價格的三個關鍵因素。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當投資者因擔心美國經濟衰退而導致風險偏好下跌時,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會崩盤。

隨著多隻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推出,比特幣與傳統金融體系的連結更加緊密,風險偏好因素或許會變得更加明顯。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透過ETF 等工具持有比特幣,我們可能會看到加密貨幣和其他資產更「共同波動」。

多元化可能變得越來越困難

負責任的投資策略的關鍵原則是多樣化——簡而言之,確保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投資籃子裡。

投資與市場其他部分連動性較小的資產有助於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

加密貨幣資產曾被視為此類資產。週一的加密貨幣崩盤——恰逢全球股市大跌——表明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這個想法。

對話

TokenPost | [email protected]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TOKENPOST。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