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ydia Wu
如果你在初接觸「鏈抽象」概念的時候充滿了困惑,那麼你並不孤單。
——看起來很重要、專案數量很多、融資很多、都說自己是標準…但是卻不知道有什麼用。 「鏈抽象」是Web3 新概念管線上的另一個buzz word 嗎?
這篇文章將從概念出發,回歸基本問題,以期在虛無之海裡舀出珠貝。
TL; DR:
- 抽象的目的是隱藏複雜性,Web3 情境中的抽象層次往往高於Web2 ( 因此難度更高 )
- 模組化降低了公鏈建構的門檻,鏈抽象則包含了公鏈關係的重新架構以及使用者/ 開發者體驗的改善
- 跨鏈資產轉移、跨鏈通訊、互通性與鏈抽象辨析:一套以協調不同鏈上的狀態修改( 交易) 為核心的概念子集( 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充滿了中間地帶 )
- 基於意圖的鏈抽象解決方案成為一種流行架構,眾多組件類別產品可能會以拼圖的形式漸進鏈抽象的最終形態
- 業界目前對鏈抽象的討論與建構尚未破除對infra 本位的迷信,鏈抽像作為真問題的成立離不開鏈上活躍度、模組化進展、新用戶和開發者進入
- 鏈抽象的未來並非光明的坦途一片,需要考慮對長尾公鏈的影響,以及對非DeFi 類的應用的探索
鏈抽像是一個什麼問題?
- 鏈抽像是一個真問題嗎?
- 如果是,它屬於眾多問題裡的哪一類?
- 跨鏈、互通性、鏈抽象這些問題有什麼不同?
鏈抽像是一個真問題嗎?
——不一定。問題的成立需要語境,試想詢問500 年前的人對能源危機的看法。
所以我們對鏈抽象的討論從何而來?
不同人給出的答案可能會包括幾個關鍵字:以太坊路線圖、模組化、意圖、大規模採用…目前看來最有解釋力的觀點可能是:鏈抽像是模組化的下半場。
為了理解這個觀點,有必要對鏈抽象的定義做出說明。
在電腦科學中,「抽象」是指從後台進程中分離出高階操作和概念的過程,其目的是透過隱藏複雜性來簡化理解。例如大多數Web2 使用者只需要知道瀏覽器和ChatGPT,對其抽象的內容甚至抽象概念本身可以一無所知。
類似地:
- 帳戶抽象:透過將區塊鏈帳戶的地址、私鑰、助記詞等內部資訊隱藏起來,實現帳戶的無感
- 鏈抽象:透過將各條鏈的共識機制、Gas 費、原生代幣等內部資訊隱藏起來,實現鏈的無感
在傳統軟體開發中,抽象化和模組化是一組緊密相關的重要概念。抽象定義了系統的層次和架構,模組化則是實現這種架構的方式。具體來說,每個模組都代表了一個抽象級別,模組之間的互動隱藏了其內部的複雜性,方便程式碼的擴展、重複使用和維護。如果沒有抽象,模組之間的邊界將會變得複雜且難以管理。
來源:https://web.cs.ucla.edu/classes/winter12/cs111/scribe/3a/
值得注意的是,Web2 通常在封閉或部分封閉的生態系統內進行抽象和模組化,抽象層次集中在單一平台或應用內部,環境相對受控,通常不需要解決跨平台或跨系統的兼容性問題。然而在Web3 脈絡下,出於對去中心化和開放生態系統的追求,模組化和抽象的關係要更加複雜。
目前看來,雖然模組化有助於解決單一公鏈內部的抽象問題,降低了公鏈建構的門檻,但多鏈格局下的使用者/ 開發者體驗抽像是模組化未能完全覆蓋的領域。不同公鍊和生態之間存在著較明顯的孤島效應,具體體現在流動性、開發者和使用者的分散。而鏈抽象的提出包含了對公鏈關係的重新架構,以實現多鏈之間的連接、整合和兼容,這一點可以在Near 於今年1 月發布的文章中得到印證。
我們可以認為,鏈抽像作為真問題的迫切性與以下條件的發展密切相關:
- 鏈上活躍度:是否有更多的dAPP 帶來更多的用戶鏈上活躍行為
- 模組化區塊鏈的進展:更活躍的鏈上行為是否驅動了更多的rollup 和app chain 的構建
- 新用戶和開發者進入障礙:目前的區塊鏈環境在多大程度上阻礙了新用戶和開發者湧入( 指上升趨勢中的磨損,而非停滯狀態的遷怒)
鏈抽象屬於眾多問題裡的哪一類?
鏈抽象本身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Web3 內部的敘事層次也較為高維,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何鏈抽象呈現出包羅萬象乃至撲朔迷離的樣貌。具體來說,它不是一種解決方案,而是一種指導思想。
另一個例子是如今的比特幣,在經歷了數次減半、急漲暴跌、ETF 落地等事件後,比特幣已不只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或者資產類別,還成為了一種跨越時間的思想體系和產業圖騰,代表了一系列加密核心價值觀,並且在可見的未來依舊會對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做出指引。
跨鏈、互通性、鏈抽象這些問題有什麼區別和連結?
我們同樣可以按從具體到抽象的光譜去理解跨鏈、互通性和鏈抽象。從形態上看它們是一套以協調不同鏈上的狀態修改( 交易) 為核心的概念子集,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充滿了中間地帶。
我們可以將跨鏈相關的應用和協定大致分為兩類:
- 跨鏈資產轉移:跨鏈橋接器、跨鏈AMM、跨鏈聚合器等
- 跨鏈通訊:Layerzero, Wormhole, Cosmos IBC 等
資產的轉移也離不開訊息傳遞。跨鏈資產轉移應用的訊息傳遞層一般由一組鏈上智能合約和狀態更新邏輯構成,將這種訊息傳遞的功能抽象化成通用的、協定層的解決方案便是跨鏈通訊協定。
跨鏈通訊協定能夠處理更複雜的跨鏈操作,如治理、流動性挖礦、NFT 交易、代幣發布、遊戲操作等。互通性協議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涉及更深層的資料處理、共識和驗證,從區塊鏈系統層面確保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但在實際使用中,這兩個概念往往互為表裡、根據語境可以互相替代。
鏈抽象的內涵包括了區塊鏈的互通性,但使用脈絡增加了一層使用者和開發者側的體驗改善,這與本週期興起的意圖敘事不無關係。關於意圖與鏈抽象的結合將在下文中闡述。
鏈抽象包含哪些具體問題?
- 如何實現鏈抽象?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鏈抽象和意圖結合?
如何實現鏈抽象?
不同項目對鏈抽象的理解和切入點不盡相同,在這裡我們將其分為從互通性協議進化而來、更貼近開發者端抽象的古典派,以及結合新興意圖架構、更注重用戶端抽象的意圖派。
古典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Cosmos 和Polkadot,它們的誕生要遠早於鏈抽象概念。 OP superchain 和Polygon Agglayer 作為後起之秀,現階段專注於以太坊L2 生態內的流動性聚合和互通性。跨鏈通訊協定出身的Layerzero, Wormhole 和Axelar 也在向更多鏈擴展,爭取更多的客戶採用,以期增強自身的網路效應。
意圖派內部包括致力於提供鏈結抽象綜合解決方案的Near, Particle Network 等L1,以及從解決特定問題出發的組件類,目前以DeFi 協議為主,代表是UniswapX, 1inch 和Across Protocol。
無論是古典派還是意圖派,安全快速的跨鏈以及友好的互動都處於設計的核心,包括但不限於統一的使用者介面、 dAPP 無縫跨鏈、gas 贊助和管理等。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鏈抽象和意圖的結合?
「基於意圖的xx 協定」層出不窮,本部分將探討其作為一種流行產品架構的原因和潛力。
與抽象和模組化類似,意圖也非Web3 原生的概念。意圖識別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並且在人機對話中得到了大量研究。
談到Web3 領域的意圖研究,離不開Paradigm 的那篇著名論文。雖然類似的設計理念在CoWSwap、1inch、Telegram Bot 等產品中已經有所體現,但意圖架構的核心正是在這篇文章中被正式提出——用戶只需要指定期望的結果,而無需在乎過程,實現任務的複雜過程最好外包給第三方。這與鏈抽象關注的使用者體驗改善是契合的,並且提供了一個較為具體的解決想法。
市場上關於鏈抽象的架構分類眾多,較知名的有Frontier Research 開發的CAKE 框架(Chain Abstraction Key Elements)。這個框架結合了意圖架構,將構成鏈抽象的各種技術和解決方案分成權限層、求解層和結算層。也有其他框架在此基礎上做出微調,如Everclear 在求解層和結算層之間加入了一層清算功能。
來源:Frontier Research
具體而言:
- 權限層(Permission Layer):核心是帳戶抽象,作為dAPP 的使用者入口請求意圖報價-使用者表達意圖
- 求解層(Solver Layer):一般是一個鏈下的第三方求解器層,用於滿足使用者意圖-solvers 競爭訂單
- 結算層(Settlement Layer):用戶批准交易後,調用預言機、跨鏈橋等方案確保交易的執行-用戶獲得預期結果,solvers 獲得報酬
求解層的solvers 是一群第三方鏈下實體,它們在不同的協定中被稱為solvers, resolvers, searchers, fillers, takers, relayers 等。 solvers 通常需要質押資產作為保證金來獲取競爭訂單的資格。
使用者使用意圖產品的過程近似於填寫一個限價訂單。在跨鏈情境下,為了使用戶的意圖盡快得到滿足,solvers 們通常會先墊付資金,並在結算時收取一定的風險費用(這種模式類似於一項短期貸款,貸款期限= 區塊鏈狀態同步時間,利息= 服務費) 。
以Near 為代表的綜合類意圖解決方案希望將權限層、求解層和結算層組合成一個統一的基礎設施產品,目前處於概念驗證的早期,難以直接觀測和評估其效用。
而以跨鏈DeFi 協定為代表的元件類別意圖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的跨鏈模式( 如Lock & Mint, Burn & Mint) 已經顯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作為Across Protocol 的旗艦產品,Across Bridge 基於意圖的架構使其在EVM 生態的跨鏈橋中擁有第一梯隊的速度、低廉價格和收費能力,在小額跨鏈情境中的優勢尤為明顯。
聚合器顯示的不同產品的跨鏈速度和費用
來源:Jumper
Across Protocol 與Stargate 在L2-L1 場景下的速度和費用對比
來源:https://dune.com/sandman2797/across-vs-stargate-taxi-vs-bus-eth
Across Protocol 協議的收費能力較高
來源:DefiLlama
從路線圖來看,Across Protocol 將在第三階段推出跨鏈意圖結算層。 Uniswap Labs 和Across Protocol 一同提出的ERC-7683 試圖透過標準化的意圖表達來降低solver 的進入門檻,並建構solver 的通用網路。眾多組件類別產品可能會以拼圖的形式漸進鏈抽象的最終形態。
我們對鏈抽象的理解和實踐有什麼問題?
- Infra 本位帶來了什麼問題?
- 關於鏈抽象還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Infra 本位帶來了什麼問題?
作為互通協議的龍頭,Layerzero 累計融資2.9 億,Wormhole 融資2.25 億,動輒數十億的FDV 和低流通量使得它們的代幣成為本週期備受批判的VC 幣的代表,挫傷了市場對於鏈抽象賽道的信心。
回到文章開頭的漫畫,鏈抽象專案們人手一個技術堆疊、代幣標準,在缺少外部增量的市場環境中,難免被詬病為空氣基建。 Layerzero 空投前後的資料落差也讓市場對於「跨鏈通訊」的真實需求產生了懷疑。
Layerzero 空投前後的數據差異明顯
來源:https://dune.com/cryptoded/layerzero
在ERC-7683 的論壇頁面中,面對覺得跨鏈資產轉移功能太微小、不夠通用、支持生態不夠多的質疑,開發者們對ERC 標準本身的職責展開了討論。極簡ERC 的支持者們認為工具級的標準已經足夠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可以與現有的標準結合,採用阻力也會相對較小。
考慮到意圖架構的設計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應用的,“通用的、全棧的、兼容的”的協議標準有時會變得“太籠統而沒有意義”“太龐大而難以解決實際問題」,造成一個頗有諷刺意味的現象——為解決碎片化問題而生的鏈抽象協議們自身交出的就是碎片化的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https://ethereum-magicians.org/t/erc-7683-cross-chain-intents-standard/19619/18 關於連鎖抽象還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 對於新公鏈/ 長尾公鏈來說,鏈抽像加大了其留住TVL 的難度( 類比全球化對欠發達地區的影響),這會對鏈抽象的採用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Variant 的一項研究指出,UniswapX 會導致長尾代幣導向AMM,主流代幣更多透過鏈下solver 填充的新局面。這是未來DEX 的發展趨勢嗎?未來全球流動性層上是否會疊加一個全球solver 層?
- 除了DeFi 協議以外,基於意圖的其他產品架構可能是什麼形式的?
- 鏈抽象會成為模組化之後的大熱門還是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