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WBTC 麼?
經歷過DeFi Summer 的老砲們一定對它耳熟能詳,作為2018 年誕生的最早一批穩定幣,2022 年WBTC 扮演了將比特幣流動性帶入DeFi 和以太坊生態的旗手角色。
只是WBTC 在近期遭遇一場信任危機風波-8 月9 日,BitGo 官宣與香港企業BiT Global 的合資企業,併計劃將WBTC 的BTC 管理地址遷移至這個合資企業的多簽,而這個香港企業BiT Global 背後的正是孫宇晨。
這也由此引發市場對後續WBTC 實控權安全性的紛紛討論,同時孫宇晨回應稱WBTC 與之前相比沒有任何變化,審計是實時進行的,完全由託管方Bit Global 和BitGo 按照與之前相同的程序進行管理。
不過就在這項消息曝光後的過去6 天內,光是Crypto.com 和Galaxy 就贖回了超2,700 萬美元的比特幣,也說明市場仍疑慮未消,本文就將探究WBTC 運作機制,並一窺去中心化比特幣穩定幣的發展現況。
1.WBTC 風波背後的穩定機制緣由
我們可以先簡單溫習WBTC 的穩定機制,就能明白這次信任危機的核心爭議點。
作為基於以太坊的1:1 完全抵押比特幣的ERC20 Token,WBTC 的運行依賴於一個聯合體模型,有點像現有的銀行二層運營體系,在託管商(此前僅BitGo 一家)和普通用戶之間也存在「承兌商」(需要資格認證,多家)的角色。
其中託管商負責接受並保管發過來的一定數量的比特幣,並在收到比特幣後,按比例發行相應數量的WBTC Token,並將其釋放到指定的以太坊地址上,反之燃燒過程亦然;
而承兌商則扮演了零售的角色,它們直接面向普通用戶,執行必須的KYC/AML 過程,驗證用戶的身份,最終為用戶提供獲取和兌換WBTC 的服務,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橋樑的作用,可以大大促進WBTC 在市場中的流通和交易;
來源:WBTC 官網
這意味著,本質上託管商直接決定了WBTC 處的鑄造、燃燒和託管的可信度,是絕對中心化的存在——用戶需要完全信任託管商不會有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會嚴格按照規定進行WBTC 的鑄造和燃燒。
譬如,如果託管商收到了100 枚BTC,但實際上卻濫發了120 枚WBTC,抑或是將託管的100 枚BTC 進行再抵押等形式的挪用,那都是在破壞整個系統的平衡和信任基礎。
尤其是潛在的超發行為,會導致WBTC 的價值與實際抵押的比特幣價值脫鉤,引發市場的混亂和投資者的恐慌,隨時可能導致整個穩定幣運作機制的崩塌。
在此之前,WBTC 一直都只有BitGo 作為唯一的託管商,而作為老牌的加密託管服務方,BitGo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經受住了市場和時間的考驗,為WBTC 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保障— —從數據維度來看,目前全網共發行了超15.42 萬枚WBTC,總價值逾90 億美元,也說明了市場對BitGo 的信賴。
來源:WBTC 官網
所以歸根究底,還是因為WBTC 的儲備資產多簽權限要從BitGo 轉移到由孫宇晨控制的合資企業。
這其實也折射出了對WBTC 自身運作機制的中心化隱憂,市場因此也在呼籲探索去中心化的解決方案,以降低對中心化託管商的過度依賴,尤其是透過區塊鏈技術減少單點故障和人為操縱的風險,提高BTC 穩定幣運作機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幾經沈浮的去中心化BTC 賽道
其實早從上上一輪牛市週期開始,各式去中心化的BTC 穩定幣方案就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賽道,諸如renBTC、sBTC 等相繼爆發,成為比特幣進入DeFi 生態的重要管道,並把BTC大體量的資金引導到以太坊,也盤活了不少BTC Holder 的多元化收益管道。
只是一輪牛熊過去,大部分昔日的明星項目相繼折戟沉沙。
首先是先前聲量最大的renBTC,當時幾乎和WBTC 各自代表了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BTC 穩定幣解決方案——它的整個發行過程較為去中心化,即用戶將原生BTC 存入指定的RenBridge 網關作為抵押,RenVM 透過智慧合約在以太坊網路中發行對應的renBTC。
且專案方與Alameda Research 關係相當密切(沒錯,Alameda 其實收購了Ren 團隊),這也一度成為它的最大亮眼標籤,但福禍相依,在FTX 危機後Ren 毫不意外地受到波及,不僅營運資金斷裂,資金大規模外逃。
雖然後續也嘗試了自救,但截至發文時,最新的對外披露進展還停留2023 年9 月的Ren 基金會公告,現下來看,幾乎相當於腦死。
其次,Synthetix 推出的sBTC 則是透過SNX 質押產生的比特幣合成資產,也曾是主要的去中心化比特幣錨定幣之一,只不過今年上半年Synthetix 完全廢除以太坊上的非USD 現貨合成資產,其中就包括sETH 和sBTC,始終未能大幅在DeFi 生態中推廣。
目前最有趣的還在運作的專案實踐,應該就是Threshold Network 的tBTC 產品。沒錯,它和先前Keep Network 知名的tBTC 其實是一脈相承的——Threshold Network 就是Keep Network 後來與NuCypher 合併而來的新項目。
其中tBTC 用在網路上運行節點的隨機選擇的一組運營商取代了中心化中介機構,這些運營商共同使用Threshold 加密技術來保護用戶存入的比特幣,簡言之就是用戶資金由運營商的多數共識控制。
截至發文時tBTC 的總供應量超1 萬枚,總價值近6 億美元,而半年前則只有不到1,500 枚,成長還是相當迅速。
來源:Threshold Network
總而言之,各家方案的競爭,本質上還是圍繞著資產安全這個核心,而伴隨著此次風波WBTC 揭開了去中心化穩定幣市場需求的蓋子,未來無論是tBTC 還是其他類似的項目,都需要在保障資產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己的去中心化設計,以滿足市場與使用者的需求。
3.比特幣L2 的新解?
其實,無論現今的WBTC、tBTC,或是曾經的renBTC、sBTC,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ERC20 形式的Token。
原因也很簡單也很無奈,只有橋接到以太坊生態,借助其豐富的DeFi 場景,才能有效釋放比特幣資產的流動性——某種角度上說,1.16 兆美元體量的比特幣(2024年8 月15 日最新CoinGecko 資料),正是加密世界最大的「沉睡資金池」。
因此2020 年DeFi Summer 開始後,WBTC、renBTC 等就成了最主要的一種釋放比特幣資產流動性的嘗試:用戶可以質押BTC,獲得對應的封裝Token,從而作為流動性橋接至以太坊生態,透過與以太坊生態耦合來參與DeFi 等鏈上場景。
這種依賴以太坊的困局,直到2023 年由Ordinals 熱潮帶起的比特幣生態大爆發才終於迎來了新解——比特幣L2 為用戶提供了新的可能,使大家能夠直接在基於比特幣的L2 參與各種智慧合約應用,如質押、DeFi、社交,甚至更複雜的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大大擴展了比特幣資產的範圍和價值。
以Stacks 推出的sBTC(與上文Synthetix 的sBTC 同名)為例,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1:1 比特幣支援資產,sBTC 可以在比特幣和Stacks L2 之間部署和移動BTC,並在交易中用作Gas,而不需要額外的其他加密貨幣。
而sBTC 的安全性理論上比傳統以太坊上的封裝Token更高,因為它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由比特幣算力保證,要逆轉交易,必須對比特幣本身進行攻擊。
從這個角度來看,Stacks 這種比特幣L2 推出sBTC 的設計目的,某種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封裝Token+以太坊」的形式,將智能合約引入比特幣生態系統,再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將比特幣帶入DeFi 世界。
未來隨著比特幣L2 的持續演進和技術創新,類似sBTC 這樣的新方案有可能會侵蝕WBTC 等封裝Token的市場,進一步提升比特幣資產的流動性和應用場景。
4.小結
回過頭看,其實2020 年以來封裝Token+以太坊的形式並未做大,整體吸引的BTC 資金流入有限,只能算是比特幣釋放流動性的1.0 模式。
不過坦誠地說,如果我們只是把比特幣當作一個萬億美元等級的優質資產池,那沒必要重複造輪子再搞一個比特幣L2,「封裝Token+以太坊」的鏈上生態和DeFi 用例就很夠了——其實如今絕大部分的比特幣L2 的邏輯,也和當年把BTC 用tBTC、renBTC 這些ERC20 封裝Token引入EVM 生態沒有本質區別。
只是從原生安全性和盤活比特幣生態價值的角度,比特幣L2 的出現就具有了重要意義,即更好地保障比特幣資產的安全,並遏制其跌落到以太坊生態,讓肉爛在自己鍋裡。
這次WBTC 的危機引起不小波動,對於比特幣穩定幣的未來發展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