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降息和多頭市場的關聯性

來源:道說區塊鏈

關於留言提問的一些雜感:

我在現在的疑問解答中已經越來越少回覆關於具體某個代幣、某個項目的問題了。

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代幣和項目絕大部分都是以前有讀者問過並且我也解答過的,而且這些項目的後續發展並沒有什麼新的亮點和進展,所以如果讀者翻翻我前面的文章都能看到曾經的解答。我當時對它們的觀點至今也沒改變。

另外,我特別注意到一些讀者開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並且開始跳脫具體的項目和代幣,開始在投資邏輯和投資思路上產生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觀察。如果這種改變是因為看我的文章而產生的,那簡直就是對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勵。

因為這才是我寫文章的終極目的。

網路上有很多文章今天討論幣價漲跌、明天討論哪個項目可以沖、後天討論XX準備上什麼幣。

誠然這些都是絕大多數投資人高度關注、感興趣的話題。

但我很少在文章裡寫這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太習慣這種跟風走、四處打遊擊的方式。

我更喜歡的方式是找到一種可靠的投資框架,用這種框架不僅能牢牢地從「壓艙石」上面賺到安全可靠的利潤;也可以在一個新藍海出現時,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並在其中大展拳腳。

而當這樣的藍海沒有出現時,那就讓自己徹底鬆弛下來,安心地讀書、學習,尤其是讀經典的書、學習前輩的經驗。

而當這種藍海漸漸變成紅海時,我也會減少關注度,對紅海裡出現的新項目漸漸淡化興趣——因為這些所謂的新項目絕大部分在我看來都沒有創新。

以下繼續疑問解答。

1. 我好奇的還是估值問題,加密和公司股票的獲利這些不同,高估和低估,該怎麼定義和估算呢?

這個問題也是我長期以來一直在探索的。

最近,DeFi生態中我認為創新能力屬於頂流的AAVE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在我看來就是把代幣賦能與專案獲利掛鉤了。

我正好趁這個機會,按照傳統股市的獲利估算方法(例如P/E、ROE等指標)計算了一下AAVE改革後的財務狀況。

但計算的結果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如果把這樣的「公司」放在股市裡衡量,那簡直就是垃圾股,現在AAVE的「股價」就是泡沫中的泡沫。

因此,至少當下看,用傳統股市的方式來衡量加密項目恐怕還行不通。但我非常篤定地相信,至少對於有清晰獲利模式的項目,走向傳統股市的評價標準是個大趨勢。但是具體到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加密項目的獲利,或許會和傳統股市有較大的不同。

但這個方向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我們總不能說代幣沒有任何獲利賦能,永遠只憑藉治理功能就能維持當下的幣價吧?

此外,最近我所讀的費雪的書中所描述的情況也非常類似我們今天在加密生態中所面臨的問題。

例如他在1950年代所投資的一些當時新興產業的股票如果單純用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獲利模式來衡量也是很難經得起考驗的。

但他為什麼敢於投資那些股票?他的的思考方式和策略是什麼?這些都是很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和學習的。等我詳細看完他的書會找機會在文章裡分享。

2. 未來就怕聯準會就算降息,幣圈也不一定有牛市了。

我覺得不用太擔心這些。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應對這些狀況的相應策略。

如果這一輪沒有多頭市場?我以前在文章中也寫過好幾次——–我的做法就是繼續持有下去,繼續等下一個牛市。

另外我始終認為,幣圈真正的大牛市還是要發自生態內的應用創新,而不是單純的外部放水。

這幾年美股的大牛是在聯準會升息的情況下走出的。

為什麼可以這樣?

根本原因是人工智慧的創新帶來了一系列巨大的紅利。這隻內在的強大動力極大地抵消了外部金融環境的壓力。

所以在我看來,內在要素的重要性遠大於外在要素。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