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計畫Bancor訴訟背後的關鍵策略Web3計畫如何規避美國管轄?

近期,美國德州一名聯邦法官駁回了一起針對Bancor協議及其創始人的證券集體訴訟。該案件源自於Bancor曾推出的「無常損失保護」功能,承諾為加密貨幣投資者提供保障,防止因市場波動帶來的暫時性損失。此功能吸引了大量流動性提供者,平台資金一度超過23億美元。然而,2022年,Bancor在市場壓力下暫停了該功能,導致投資者蒙受損失。投資者因此提起訴訟,指控Bancor違反證券法、詐欺以及合約違約等。

這裡Aiying艾盈提醒產業從業者,儘管Bancor是一個去中心化協議,但集體訴訟的被告主體並非協議本身,而是與其開發、營運和推廣相關的公司、創辦人及團隊成員。去中心化協議通常由一個初始團隊或公司開發,並在早期營運中發揮關鍵作用。因此他們會成為法律訴訟的對象,去中心化不等於完全免除責任,尤其當協議的治理和控制仍部分集中在開發團隊時。

然而案件後面,法院最終裁定,Bancor及其創始人是外國實體,主要運營在以色列和瑞士,與美國的關聯性不足,美國法院無管轄權,無法適用美國證券法。法院建議原告在以色列提起訴訟,案件因此在美國被駁回。

一、 法院裁決的關鍵點:司法管轄與法律適用問題

法院強調,儘管原告是美國投資者,但這一事實本身不足以證明案件與美國司法有緊密關聯。司法管轄的原則要求被告與訴訟地有實質聯繫,而Bancor的交易和營運活動大部分發生在美國以外,無法滿足此條件。

同時,這起案件也反映了美國證券法「域外效力」的限制。 《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交易法》是美國證券市場的核心法律,但其適用範圍主要限於美國境內的證券發行和交易活動。這些法律通常不適用於外國公司或跨國項目,除非交易明確發生在美國或與美國有足夠的聯繫。

Aiying艾盈認為法院的這項裁定強調了美國證券法律適用的局限性,特別是在跨國加密項目中。儘管加密資產具有全球流動性,但美國證券法並未自動適用於所有與美國投資者相關的項目,除非能夠證明這些項目的活動與美國司法管轄區內的交易有實質關聯。這也意味著跨國加密計畫的業者不一定受制於美國法律,而可能需要遵守其國家的法律,或在其他國家面臨法律訴訟。

二、如何規避美國的管轄

要像Bancor一樣規避美國的管轄,核心在於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計畫與美國的法律和監管盡量脫鉤。 Bancor之所以能夠成功規避美國法院的管轄,主要是因為其營運實體和創始人位於以色列和瑞士,而其專案活動主要發生在美國以外。這使得Bancor能夠透過法律和屬地策略有效規避美國證券法的影響。為了效法Bancor的做法,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將公司設立在美國以外的國家

  • 像Bancor一樣,將公司註冊和營運設在其他司法管轄區,例如瑞士、以色列或其他對加密項目較友善的國家。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專案直接受美國法律管轄。

2. 確保創辦人和團隊不在美國

  • Bancor的創辦人和主要團隊成員都在美國以外。如果創始人和團隊在美國,他們將自動受到美國法律的管轄。

3. 避免向美國投資者提供服務

  • 限制美國投資者參與:Bancor明確表示不向美國公民或居民提供服務,嚴格限制他們參與代幣銷售。你可以透過使用者協議、KYC(了解你的客戶)程序、地理屏蔽技術等手段,確保美國投資者無法參與代幣銷售或使用你的平台。

  • 地理屏蔽(Geo-blocking):透過IP位址過濾和技術手段,阻止美國用戶造訪專案網站或參與代幣銷售。這種技術手段可以減少你的專案在美國市場的曝光。

4. 不在美國進行推廣

  • 像Bancor一樣,避免在美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行銷或宣傳。確保專案的推廣活動不透過美國的社群媒體、廣告平台或新聞管道進行宣傳,以免吸引美國投資者的注意。

5. 使用「Regulation S」豁免

  • 如果你無法完全避免國際市場的接觸,可以像Bancor一樣,利用美國證券法中的Regulation S豁免條款。 Regulation S允許在美國以外的市場進行證券發行,但要求你確保這些證券不會流回美國。這樣可以降低與美國證券法的衝突。

6. 代幣設計避免被視為證券

  • 確保代幣的設計更多地被視為「實用型代幣」(utility token),而非投資工具。這可以透過避免過度承諾收益或回報、強調代幣在平台上的使用功能來實現。 Bancor透過提供流動性功能,而非僅作為投資工具,盡量避免代幣被視為證券。

7. 選擇非美國的法律適用與爭議解決機制

  • 在用戶協議和代幣銷售合約中,明確規定適用非美國的法律體系,並選擇非美國的爭議解決機制。

三、Aiying艾盈對業界的合規建議

1. 合規審查的重要性

對於加密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合規不再是專案成功後的“補救措施”,而應是專案上線前的核心任務之一。無論專案規模大小,在推出之前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合規審查,確保其運作模式、法律結構以及宣傳資料符合法律要求。這不僅有助於避免後期可能的法律風險,還可以提升專案的合法性和可信度,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尤其是在跨國營運的加密項目中,合規的複雜性會大大增加。不同國家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監管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在某些國家,加密資產可能被視為證券,需要進行嚴格的註冊和揭露;而在其他國家,加密貨幣被歸類為商品或財產,適用不同的法律體系。這種差異意味著,從業人員必須深入了解各個目標市場的法律框架,特別是涉及證券法、稅收、反洗錢(AML)法規以及消費者保護法等方面的規定。因此,合規團隊必須具備跨國法律經驗,並及時跟進各國監管政策的變化。

2. 法律爭議解決機制的選擇

跨國計畫往往面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律重疊,因此Aiying艾盈建議在計畫設計階段,明確選擇適用的法律體系和爭議解決機制至關重要。專案方可以透過合約條款和使用者協議,提前設定哪些法律適用於專案運營,以及未來出現爭議時應由哪個國家的法律和法院來解決問題。這種提前的規劃不僅可以避免管轄權爭議,還能提高爭議解決的效率。

在Bancor案中,美國法院裁定沒有管轄權,建議原告到以色列提起訴訟。如果專案方在一開始就明確規定了法律適用和管轄權歸屬,可能會減少投資者對管轄權問題的誤解,從而避免法律糾紛。因此,從業者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加強爭議解決機制的設計:

  • 選擇仲裁而非訴訟:在跨國情況下,仲裁往往比訴訟更具彈性和效率。許多計畫會選擇國際仲裁,作為解決爭議的主要機制,因為它能夠避免多個國家司法管轄衝突,並提供相對中立的裁決平台。

  • 設定明確的法律適用條款:從業人員可以在使用者協議或白皮書中明確規定,項目應適用哪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這不僅有助於專案方更好地掌控法律風險,還可以幫助使用者和投資者了解他們的權利和義務。

  • 指定管轄法院或仲裁機構:從業人員可以在合約中規定,如果出現法律糾紛,具體由哪個國家的法院或仲裁機構負責處理。這能避免日後投資者在不同國家的法院提起多重訴訟,導致複雜的法律程序。

在設計這些機制時,也要確保其符合所在國家的法律要求,並且能夠真正執行。例如,有些國家可能不會承認某些類型的仲裁裁決,因此專案方需要確保其爭議解決條款在全球範圍內的有效性。

四、跨境Web3專案的合規挑戰

對於跨國加密專案來說,合規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監管法律,尤其是在加密資產的交易平台或協議運作中,屬地性問題尤其突出。每個國家的法律都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例如哪些資產屬於證券、需要什麼樣的投資者保護措施等。這意味著,跨國營運的加密計畫不能只考慮一個國家的法規,而是確保在多個司法管轄區內都符合法律要求。

跨國加密專案的合規挑戰還在於,營運方需要了解並遵守不同國家的法律要求,其中包括證券法、反洗錢規定以及投資者保護法規等。各國的法律標準差異很大,有些國家的法規相對寬鬆,有些國家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極為嚴格。如果不清楚這些差異,加密項目可能很容易陷入法律糾紛,甚至面臨關停的風險。

此外,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的合作與衝突也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例如,一個加密項目可能同時有來自多個國家的投資者,這意味著它需要同時應對多個國家的法律要求。有些國家可能會聯合調查或監管,而有些國家則可能與其他國家的法律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這些法律要求、減少法律風險,就成了加密專案營運者需要特別關注的難題。

判決:https://ecf.txwd.uscourts.gov/cgi-bin/show_temp.pl?file=30919790-0–83798.pdf&type=application/pdf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