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在Web3復興的可能性

華人不如洋人嗎?

香港Web3嘉年華現場大多是華人,講座和活動也有大半以華語為主。其實從我入場的2013年開始,華人向來是區塊鏈領域的重要參與力量,當年有烤貓和阿瓦隆礦機,有比特幣中國、火幣等等,國內在整個比特幣的礦業和交易所方面佔據半壁江山。今天,儘管礦業和交易所被封殺殆盡,但更多的華人開發者、資本方和投資者繼續以各種形式參與這一浪潮,不甘落後。

但華人玩家經常自我貶低,“國人項目狗都不玩”,明明是國人的東西也要拉外國人來背書,或者乾脆冒充外國人。

華人專案的偏見似乎情有可原,因為華人專案方慣於割韭菜,坑人不少。但仔細想來,其實西方的「大割」也不少。當年有Mt.gox的法胖,有冒充中本聰的CSW,有連華爾街一起割的FTX的SBF……他們割韭菜可比華人老闆們狠多了。同樣是搞交易所的,華人裡前有楊林科,後有趙長鵬,都是相對規矩體面的,同樣是搞分叉,吳忌寒言行一致拿全副家當下注,也比CSW體面。就算是常被人揶揄的“孫割”,其實也沒有造過大孽,和那幾位西方大割相比也只能自愧不如。

我當然也不是要倒轉地圖砲去轟擊西方人,其實華人也好洋人也好,割韭菜的都不少,這是整個加密運動在這個初期階段必須經歷的現象。

區塊鏈是一塊蠻荒的新大陸,是數位世界中的「無主之地」。歷史證明在探索和開發新大陸的早期階段亂象迭起,偷竊橫行,這是正常現象。所謂亂世出英雄,如果沒有經歷相對蠻荒的競爭,過早建立秩序,那麼這種秩序恐怕還是舊秩序的簡單延續。而要推倒重來,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混亂是必須經歷的。

而在這個無主之地,早期能夠迅速發家的往往都不是優雅的紳士,西方大航海時代最初開疆拓土的先驅也有很多是失意者、異端、流氓、海盜、罪犯等等。

區塊鏈編年史

說到這裡我又想重複我的「新大陸編年史」。我認為從發現無主之地開始,新大陸的開拓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探索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始於哥倫布和中本聰,他們的壯舉在於發現了新大陸——一個富饒的無主之地。這塊大陸究竟能開拓成什麼樣子,他們並不清楚,但他們知道自己在努力擺脫舊秩序、探索新出路。

2.拓荒階段

當人們發現新大陸是全新的蠻荒之地,而不是富庶的東方時,有些人可能會失望,但有些人可能會更加興奮。因為新大陸是未知的,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所以追求確定性的商人更偏好走過好望角,繼續傳統的貿易方式。而敢於去新大陸拓荒的,往往在舊世界中並沒有強硬的資源或背景,他們看重的與其說是新大陸的資源,不如說是「無主」的環境,使得冒險家們更容易白手起家。

所以這一階段的新大陸是混亂無序、私掠橫行的,當然秩序也開始自發性地建立起來了。

這一階段,淘金客和奇珍貿易是主流,冒險家們需要把財富帶回舊大陸兌現,礦工、炒幣客和傳銷者在這一時期很容易賺錢,簡而言之,鑑於大多數人對新大陸過於陌生和恐懼,所以這一階段誰膽子大誰就能發家致富。

3.殖民階段

第三個是殖民階段,當然這幾個階段之間是有交叉重疊的。拓荒階段我指的是從蠻荒到秩序的初步建立,但開拓者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還是以舊世界為中心的,新大陸的經濟並沒有自成體系,而是最終要到舊大陸去兌現。

但同時還有一批人試圖在新大陸建立家園,把他們的生活重心放在新世界,包括他們一生中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新大陸活動,他們賺取的利益也可以越來越多地在新大陸內部兌現。這類人不再是冒險家,而是殖民者。

殖民者的動機有兩類,一是商業利益驅動,在最初階段過去之後,想在新大陸簡單地拾取黃金或珍奇異寶已經不那麼有利可圖了,需要建立更加穩定和持久的商業模式,例如建立種植園或根據地,來提供穩定的產出。而這些根據地總需要有人來長期打理,這就需要一群甘願在新大陸長期生活的移民。這一批人的價值觀還是屬於舊世界的,他們依附於東印度公司之類的大型機構,或者現在的華爾街等大型資本,為他們打工,幫助資本家攫取和管理新大陸的財富。但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經逐漸轉移到新世界了,所以也會有在新大陸紮根來的願望。

還有一部分殖民者是由信仰驅動的,他們往往是在舊大陸的失意者,他們試圖逃脫舊大陸敗壞或固化的環境,懷抱理想信念來新世界建立自由家園。

就大航海時代而言,對應的就是耶穌會和清教徒,信奉天主教的耶穌會士因為在舊大陸感受到新教的威脅,難以打開局面,所以積極前往東方或新大陸傳播教義;而清教徒反感天主教,認為英國聖公會的革新並不徹底,新教徒仍飽受迫害,所以希望到新大陸建立理想家園。

最後天主教在南美洲取得了不小成果,而滿載清教徒的五月花號則在北美洲紮根來。

對應於區塊鏈歷史,我認為我們現在大致處於這個殖民階段。一方面舊大陸的老錢們開始在新世界建立常駐機構,試圖壟斷新世界的利益產出;另一方面也有越來越多在舊大陸不滿的人,懷著各式各樣的理想信念投身於新大陸,試圖在新世界建立精神家園。

4.獨立革命

再之後就該獨立革命了,隨著新大陸上的殖民者的增多,和經濟體系的豐滿,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於做舊大陸老錢們的提款機,他們仍然願意和舊大陸貿易,但是要求脫離舊大陸的控制,因此他們最終將以新的體制在新大陸建立獨立的政體。美國的獨立證明了獨立革命是可能的,也是進步的。當然這場革命也並非必然成功,區塊鏈的未來究竟是始終被控制在舊大陸的秩序之下,還是能夠成功形成獨立性,目前看還懸而未決,需要我們進一步努力。我希望“網路國家”一定會取代“民族國家”,成為獨立的新秩序。

5.反攻舊大陸

新秩序建立之後,蒸蒸日上的新世界最終將會反超舊大陸,成為世界秩序的領導者。而另一方面,舊大陸的矛盾日益加劇,舊秩序自行崩塌,乃至於走向“世界大戰”,而有賴於空間和體制的獨立性,新世界在大戰中獨善其身並加速發展,最終反過來重新制定天下秩序,引領世界文化和經濟。舊世界最終將會心甘情願地把黃金運到新世界,把貨幣錨在新世界,就連觀念和製度也向新世界看齊,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比特幣本位」時代。

信仰

既然我們在這個對標「五月花號」的位置上,那麼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就是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信仰。

我在「三重偉大的加密文藝復興」一文中,就把「信仰」與思想和權力一道,視作人類社會的三重要素。

注意信仰不一定訴諸宗教,宗教只是承載信仰的一種形式。我在這裡談的信仰是廣義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信仰,每個社會或文化也都必然包含信仰的向度。

什麼是信仰?簡言之,信仰是提供有超越性的意義寄託的東西。

追求「意義」是人類的特徵,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如果說你的行為是出於自由意志,意思是你不是因為本能或盲從做出的,而是處於自己的權衡或規劃做出的行動。你做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你自由的展現。

除了遊戲的意義是內在的,許多行動的意義都要訴諸外部的事物,例如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買房,買房是為了結婚,結婚是為了生娃,等等。我們不斷把自己的生命寄託到下一段生命之中。但所有人的寄託都會遭遇到一個絕望的極限,那就是生命的有限性──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且如此短暫。

想要完全不考慮任何超越性的追求而正常生活,個別人也許能做到,但人類社會作為整體不可能在完全排除超越性的前提下維繫起來。事實上,超越有死性是人類文明的永恆主題,也是思想與科技的原動力。科學家也許不相信天國或來世,但是把自己的名字冠名給某個常數是大多數科學家都不會拒絕的最高榮耀。文學家和藝術家、匠人和工程師都希望自己的作品長留於世,而最普通的老百姓也常常把未來寄託於子女。

超越性的意義追求,是人類文明的共通性;而具體以何種方式寄託超越性,則體現出人類文明的差異性,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追求方式。

那麼到瞭如今這個資訊時代,我們還能信仰什麼呢?

現實的超越性

上面我說的超越性,指的是超越人類個體生命,但並不必然要求超越人類群體甚至整個現實世界。但西方文化中,提供超越性意義寄託的東西,往往也是超越性的存在,後一個「超越」指的是超越於現實世界、超越於實際經驗的東西。彼岸世界、末日審判、靈魂轉世、六道輪迴……西方和印度的宗教提供的就是這些超越性存在,以滿足人們對超越性意義的追求。

但還有一些承載超越性追求的東西本身是現實的,例如真善美、尊嚴、公義、身後名等等。

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句詩講的就是兩種超越於個體生命的意義寄託:愛情和自由。孟子講「舍生而取義」也是如此。還有科學家為了優先權和冠名權爭奪,也是一種「身後名」。仁人誌士還有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把史書當作超越性意義的承載者了。

這類在現實世界中寄託超越性追求的方式,東西方社會都存在,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顯著。

總之,超越個體自我有限性的方式,都是要把狹義的自我擴展到更高層次的自我那裡去,在西方宗教那裡,這個超越性的自我是不朽的靈魂,是超驗世界中的我的本體。而在中國文化中,自我超越的方向是“己身→天下”,歸根結底是留下我印記的這個現實世界被視為我個體生命的延續。

未完待續…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