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arzq、Ruby Wang 來源:web3brand
4 年一次的美國大選,今年吸引了全球數十億人的眼球(上周大家就被川普和哈里斯的辯論刷屏)。美國總統大選長期影響世界局勢,短期則影響全球股市和加密圈。圍繞大選的一系列事件,川普遇襲,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極力拉攏美國的加密選民,扎克伯克曝出曾經被拜登政府要求審查信息倒戈特朗普,感覺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在美國大選裡,有一個網站被一再提到,那就是預測市場Polymarket
已經吸引了近10 億美元進行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的投注,佔據了美國大選投注85%的市場份額。
為什麼叫預測市場而不是賭場or 博彩平台? 「預測市場」是預測未來客觀事件的機率(例如誰可以當上美國總統),被認為是一種社會認知工具,可以產生有價值的預測和洞見;「賭場」提供娛樂,結果隨機,通常不產生額外的資訊價值。最直觀的一點差異是,在「預測市場」裡,有知識和洞察力的參與者可能長期獲利;但在賭場裡,長期來看,大多數參與者會虧損。
和以往的預測市場通常在小圈子裡面傳播不同,Polymarket 上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預測數據,被主流媒體認可和應用,包括華爾街日報、彭博終端機(Bloomberg Terminal)等;還和網紅AI 應用Perplexity達成合作;我們Newsletter 使用的平台Substack 也整合了Polymarket.
彭博終端機(Bloomberg Terminal)整合了Polymarket 的數據
Polymarket 整個是建立在Polygon 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用戶使用USDC 來進行投注。和Moonpay 的合作支持了法幣入金,良好的用戶體驗,使得Polymarket 成為了最出圈的Web3 應用之一(我自己也買了幾注哈哈)。
Polymarket 和Moonpay 的合作支持了法幣入金
關於預測市場和Polymarket的分析文章已經很多了,我會附在Reference 裡面,本文不再贅述。其實Polymarket 的創辦人Shayne Coplan 讓我更有興趣:
Shayne Coplan 今年26 歲,但卻擁有了12 年的加密領域經驗:
-
他14 歲時接觸加密貨幣,和朋友用礦機挖萊特幣;
-
16 歲時參與了以太坊預售,是當年最年輕的參與者之一
-
18 歲進入紐約大學,第二學期退學。 3 年後創辦了Polymarket, 目前已經成長為最大的預測市場,甚至影響美國大選。
身為內容創作者、加密愛好者和老父親,我不禁好奇:
-
Shayne Coplan 的成長環境是什麼樣子?
-
Shayne Coplan 的成長過程中被哪些事物所影響,讓其14 歲接觸到加密、16 歲參與以太坊預售、22 歲創辦Polymarket?
-
有哪些部分是我們培養下一代/ 未來創業家時可以參考的?
於是我蒐集了和Shayne Coplan 相關的所有採訪,試著回答這3 個問題,最後形成了這篇文章。 Enjoy!
1. 成長於紐約富人區,透過音樂接觸加密貨幣
Shayne Coplan 從小生活在紐約的上西區(Upper West Side),位於曼哈頓島的中西部,是著名的住宅區和家庭區),母親是紐約大學的電影系教授,可見家境不錯(週邊有林肯中心、百老匯、MoMA, 濃厚的文藝氣息)。
2018 年我和Ruby 還在這附近逛過
Coplan 從小喜歡音樂,對技術和P2P 檔案共享感興趣,對自己的描述是「一枚網蟲(an Internet nerd)」。 2013 年14 歲時,因為要下載無法在iTunes 上購買的音樂,在一個檔案分享社群中接觸到加密貨幣。
當時最受歡迎的P2P文件共享協議應該是BitTorrent, 這也是最早的點對點(peer-to-peer, P2P)文件共享協議之一,體現了去中心化的技術和精神。而比特幣白皮書的標題是《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P2P檔案共享社群和加密貨幣社群非常密切相關。因為很多被分享的文件,沒有版權,而且極有可能被地方政府封鎖和打擊,所以匿名的加密貨幣非常適合做這類文件的交易。另外由於技術的概念相通,有些開發者同時為P2P 文件共享協議和加密貨幣做出貢獻。
插入一個有趣的小故事,BitTorrent 在2018 年6 月以1.4 億美元被孫宇晨(Justin Sun)收購,整合進TRON 生態系統。
Coplan 對音樂的熱愛延續到現在。在VC 最近組織的一次曼哈頓晚宴上,Coplan 穿著牛仔褲和皮夾克出席。在一些禮貌的交談之後,他在主菜期間離開了,道歉說他必須去布魯克林的音樂會。
接觸到加密貨幣後,Shayne Coplan 和一位朋友開始使用GPU挖加密貨幣,特別是萊特幣,還有其他的山寨幣(altcoins).
之所以沒有挖比特幣,在一次採訪中Shayne 回憶說,因為當時有一家名為Butterfly Labs 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比特幣ASIC 礦機,每個人都對此感到fomo,預計比特幣挖礦難度會有所增加。
2. 從小對「資產」有興趣, 16 歲參與以太坊眾籌,經歷旺盛的全端少年
挖礦的另一個原因是,染色幣(colored coins) 的出現讓Coplan 對其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是用一種非常便宜、簡單的方式來創建可證明稀缺資產(provably scarce assets) 的方法, 例如股票和債券。
註:染色幣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由比特幣社群提出和討論的。當時一些開發者提出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創建和管理自訂數位資產的想法,以及金融資產的數位化,如股票、債券等的表示和交易。
但技術複雜性、缺乏標準化、監管不確定性和缺乏殺手級應用,讓染色幣沒有進一步被大規模應用。
染色幣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NFT的基礎。 NFT也利用了區塊鏈的特性來創造和管理獨特的數位資產。
所以當以太坊出現的時候,Coplan 自然的被吸引了,作為一個可以建立各種有趣金融應用程式的平台。
以太坊開始籌款的時候(2014年7月22日),Coplan 剛過完16 歲生日,以30 美分的價格參與了以太坊預售。他在一次採訪中稱
I mean, really was just a kid on the internet and at the time I was 15, 16. When the fundraiser actually took place, it was a little bit after my birthday. But yeah, you know, like, itally medic to me.
我只是一個在網路上的孩子,當時我15、16 歲。當募款活動真正開始時,正好是我生日後不久。對我來說這似乎真的很酷。
同一年,Coplan 進入了曼哈頓著名的公立高中The Beacon School 學習(就在家旁邊)。
Coplan 也沒閒著,高二和高三都利用空閒時間和暑假來做實習
-
高二:在紐約的 genius.com(音樂歌詞註釋和解釋)實習,在一個與Spotify 合作的專案工作;
-
高三:暑期在三藩的 chronicled.com(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生命科學產業提供解決方案)實習,跟隨CPO 設計如何與以太坊互動的產品方案。 (Pantera Capital 是Chronicled 的投資方之一,投資組合包括Coinbase, Circle, 1inch 等)
第一段實習看起來是延續了Coplan 對音樂和技術的熱愛,第二段實習則是從一個加密愛好者轉變為加密從業者。
另外從Coplan 的LinkedIn 也可以一窺他都學了一些什麼樣的技能。因為通常都是找工作之前更新LinkedIn, 而Chronicled 是他最後一段外部工作經歷,所以我假設大部分都是他在這個時間點更新上去的(LinkedIn 有一個專門的Skills 板塊):
技術相關
-
Swift, iOS Development, Python, Virtual Reality, HTML, CSS, JavaScript, React.js, Solidity, Vue.js, HTML5
產品設計相關
-
Product Management, Product Design, Sketch App, Photoshop, Figma
業務相關
-
Bitcoin, Ethereum, Music Production, Online Marketplace, Lean Startup
個人特質
-
Leadership,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 Surrealism (超現實主義), Tinder(這個是什麼鬼…)
從這些Skills 來看,Coplan 是個經歷旺盛的全端少年,後端、前端、客戶端、智慧合約、設計都寫上了,還有虛擬實境VR ?
比較有趣的是Surrealism (超現實主義) 和Tinder (群友說可以用來找工作和投資人…),還有Online Marketplace (這個我們下面會聊)。
在Chronicled 的實習結束後(2016.8),Coplan 進入了家門口的紐約大學電腦系學習。
3. 從紐約大學退學,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沉迷於閱讀並嘗試新事物
Coplan 到目前為止的經驗可謂是一帆風順,但進入大學的第二學期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捩點。在2017 年第二學期,Coplan 從紐約大學退學了。但和比爾蓋茲、祖克柏、vitalik 等帶著明確創業目標輟學不同,Coplan 對這段經歷的描述是「接下來3 年,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沉迷於閱讀並嘗試新事物」。
Coplan 退學的原因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沉迷於閱讀」這塊,至少有2 位學者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他,並成為Polymarket 的靈感來源。
第一位是英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Friedrich Hayek)。身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言人,哈耶克輸出了非常多經典作品,其中《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啟發了Coplan 對預測市場的研究。
這篇論文由哈耶克在1945 年發表於在《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包括了5 個主要論點:
-
知識的分散性: 哈耶克認為,社會中的知識是分散的,不可能被任何單一個體或中央機構完全掌握。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特殊知識”,這些知識源自於其特定的時空環境和個人經驗。
-
價格機制的作用: 哈耶克強調了價格系統在協調分散知識的重要性。價格能夠有效地傳遞訊息,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根據他人的知識和行為做出決策,而無需完全了解整個系統。
-
中央計畫的局限性: 論文批評了中央計畫經濟的理念,認為中央計畫者不可能獲取和處理所有必要的資訊來有效地分配資源。
-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哈耶克將市場描述為一個動態的發現過程,透過這個過程,分散的知識被有效地利用,並且新的知識不斷被創造。
-
自發秩序: 論文支持了「自發秩序」的概念,即複雜的社會秩序可以在沒有中央指導的情況下自然形成。
這不就是「預測市場」的原理嗎哈哈,「預測」or「結果」是分散的知識透過市場和價格機制,由下而上協調出現,而不是由單一的中央來決定。 80年前的論文,至今仍非常受用,不得不佩服哈耶克的水平和前瞻性。
第二位是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羅賓漢森,同時也是一位未來學家和部落客。漢森以創造Futarchy (把Future 和後綴-archy 合在一起的詞,直譯就是「未來政府形式」)概念而聞名,這是一種大膽的政府形式,簡單理解就是由「預測市場」來決定一個提議的政策能否變成最終的法律,再吸睛一點就是「透過投注來治國」:
In “futarchy,” we would vote on values, but bet on beliefs.
在未來政府形式中,我們會對價值觀進行投票,但會對信仰進行押注。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would formally define and manage an after-the-fact measurement of national welfare, while market speculators would say which policies they expect to raise national welfare.
當選代表將正式定義和管理國家福利的事後測量,而市場投機者將顯示他們預期哪些政策將提高國家福利。
Democracy would continue to say what we want, but betting markets would now say how to get it.
民主將繼續表達我們的意願,但是投注市場將說出如何實現它。
When a betting market clearly estimates that a proposed policy would increase expected national welfare, that proposal becomes law.
當一個投注市場明確估計到一個提議的政策將增加預期的國家福利時,該提議就成為法律。
可以看出,比起哈耶克的論文,Futarchy 提出了更具體的方法,透過投注市場和真金白銀來產出最優的結果。
Futarchy 解決了民主中的「選民冷漠」和「理性非理性」問題,因為個人沒有足夠的動力去了解所有潛在有害的政策,因為他們的投票可能產生影響的機率微不足道(在美國政府全國選舉中估計為1000 萬分之1);在Futarchy 構建的預測市場中,如果您擁有或獲得了其他人沒有的信息,您可以從中獲得相當大的利潤,如果您錯了,您就會虧錢。實質上,您是用自己的錢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漢森最早在2000 年就提出了Futarchy 這個概念,不斷發酵後2008 年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流行語(The Buzzwords of 2008), 2014 年Vitalik 在以太坊官方blog 上發表了名為《An Introduction to Futarchy(未來政府形式簡介)》的文章,將這個概念介紹給了加密世界,同時提出瞭如何設計協議和DAO 來實現;再之後,就是各種「預測市場(prediction markets)」和DAO 的出現和嘗試。
The Buzzwords of 2008, NY Times
如果說哈耶克的論文給了預測市場理論基礎,那麼漢森的Futarchy 則為預測市場樹立了願景。這兩位學者的作品應該會讓Coplan 受益良多,他要求Polymarket 的所有員工(其實只有30 位)必須閱讀哈耶克的《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以及羅賓·漢森關於futarchy 的作品,這樣才能更好理解他的想法。
4. 為了知道Covid-19 (新冠疫情) 下紐約市何時重新開放,Coplan 開發出自己的預測市場Polymarket
隨著對市場機制的探索,2020 年初Coplan 上線了自己的第一個項目union.market, 一個多鏈質押市場(a multi-chain stake delegation marketplace),旨在探索是否可以透過POS 質押(Proof of Stake ) 來增強marketplace 裡面買賣雙方的信任感,去掉中介所帶來的摩擦。他也在Block 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超越共識的質押:去中心化數位勞動市場 (Staking Beyond Consensus: decentralized digital labor markets) 》的長文,分享他對市場機制的研究。
然而突如其來的Covid (新冠疫情) 打亂了所有事情的節奏。被困在家裡,Coplan 希望知道紐約市重新開放的可能性,但同時不信任新聞和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紐約時報,就非常的親民主黨,我會在下面補充一些例子)。
It kinda comes down to this. I don’t really know what to believe these days, and I haven’t for awhile.
歸根究底,我現在不太知道該相信什麼,而且有一段時間了。
I think that, the way we receive information and just the means of how news and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is distributed on the internet, there’s a fundamental misalignment of incentives. The goal of people who choose nustwe sage of incentives。 as possible.
我認為,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以及新聞、資訊和內容在網路上的分發方式,存在根本性的利益錯置。那些決定我們看到什麼內容的人,他們的目標只是盡可能地保持我們的參與。
And that 有 actually manifested itself in us not knowing the truth, us not getting what we need to know.
這實際上導致了我們無法知曉真相,無法獲得我們需要了解的資訊。
—— Coplan
在噪音中找到訊號非常困難,而這正是資訊市場或預測市場最擅長的部分。 Coplan 先是探索了基於以太坊的最早的預測市場Augur (2014 年成立,2015 年ICO 並引入了Robin Hanson 做專案顧問)。
Augur 去中心化程度高但用戶體驗相對複雜,流動性不足,加上以太坊當時的gas 擁堵,導致普通用戶上手門檻較高,於是Coplan 開始開發自己的預測市場並在2020 年6 月發布,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Polymarket。
Polymarket 在2020 年10 月完成了種子輪400w 美金的募集,由著名的加密投資機構Polychain 領投,1confirmation 跟投(Polychain 的創始人Olaf 是Coinbase 第一位員工,經歷也非常傳奇,可以找個時間再展開聊聊)。這一輪的個人投資者包括納瓦(Naval Ravikant)、Coinbase 前CTO & A16Z 合夥人Balaji Srinivasan、Aave 創辦人Stani Kulechov、Compound 策略負責人Robert Leshner 等,可謂大牌和老將雲集。
距離最早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Augur 成立已經6 年了,期間也有非常多的預測市場冒出來,但Polymarket 以流暢、無摩擦的用戶體驗和對資訊的全面聚合,贏得了用戶的喜愛,獲得了強勁的初期成長和優秀的社群回饋,同時也吸引了以上許多知名投資者。
有趣的是,Vitalik 對Polymarket 也讚歎不已,但2024年5月才參與Polymarket 的B輪融資。
美國各黨派透過操縱媒體,傳播謊言為自己的利益服務早已有之,1confirmation 的創始人Nick 在一篇文章中都專門論述過:在2023 年10 月Polymarket 上拜登退出的機率已經達到26% 的時候,紐約時報等媒體還在寫「拜登精神矍鑠」(拜登於2024.7.21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
2023.10.29 紐約時報:拜登精神狀態正常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2016 年,大多數的民調機構都表示希拉蕊有75% 到85%的獲勝機會。最後川普登台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會不會是這些民調機構的數據出了問題呢?
Balaji 在他的著作《network state(網路國家)》專門花了一個章節來控訴紐約時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之。
network state
有了Polymarket 這類預測市場,我們比過去更容易發現真相,這也是Coplan 希望為大眾提供的「未來趨勢指示器」:
When you have a market, it distills all the noise and the signal into one, into an unbiased signal that can be perpetually accurate and give you an indicator of what’s to come in the future.
當你擁有一個市場時,它會將所有的噪音和訊號提煉成一個單一的、無偏見的訊號。這個訊號可以持續保持準確,並為你提供未來趨勢的指標。
當然,不管是Futarchy (未來政府形式),預測市場還是Polymarket, 都有自身不完善的地方,推薦大家綜合各處資訊來做判斷,而不是依賴單一資訊源。
我在這裡也列出一些反對的觀點(由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和Blogger 提出),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小夥伴可以在Reference 中找到詳細資訊:
-
市場有被操縱的風險,一個強大的實體或聯盟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針對用戶分佈不夠廣泛的投注標的;
-
市場具有反身性,特別是針對那些內在價值薄弱(加密貨幣市場被點名),價值靠眾人共識來支持的標的,例如比特幣。用戶會因為其他人購買而購買,其他人拋售而拋售,造成市場波動過大,同時也容易被操縱;
-
人類價值觀是複雜的,很難將它們壓縮成價格來度量;實際上,對於應該使用什麼度量標準可能存在的分歧與現在政策上的分歧一樣多;
-
對於Polymarket 自身的一個批評是其中心化的裁決。一個最近的例子是,今年6月,Polymarket的投注者在一個市場上押注了超過100萬美元,賭注是唐納德·特朗普18歲的兒子巴倫·特朗普是否參與了迷因幣DJT (前總統的縮寫)的發布。起初,賠率以60%支持他參與其中,但由於缺乏充分證據,賠率很快下降,最終結果是「巴倫沒有參與」。但Polymarket 進行了乾預,對投票提出質疑,並最終推翻了結果,稱巴倫·特朗普”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並退還了投”是”的一方持有並已虧損的資金。
5. 有哪些部分是我們培養下一代/ 未來創業家時可以參考的?
在本文一開頭我拋出了3 個問題
-
Shayne Coplan 的成長環境是什麼樣子?
-
Shayne Coplan 的成長過程中被哪些事物所影響,讓其14 歲接觸到加密、16 歲參與以太坊預售、22 歲創辦Polymarket?
-
有哪些部分是我們培養下一代/ 未來創業家時可以參考的?
前2 個問題之前的文章已經回答了,我們再Recap 一下:
Shayne Coplan 家境不錯,成長於紐約市上西區,一個著名的住宅區。從小喜歡音樂,在音樂共享社群接觸到加密貨幣,進而在2014 年16 歲時參與以太坊預售。高中的實習經驗讓其近距離接觸加密圈,哈耶克和羅賓漢森的作品讓他對市場機制和預測市場產生濃厚的興趣。求真的性格,促使他在疫情期間推出了Polymarket.
讓我對Coplan 最感興趣的地方在於,他的成長更多來自於自己而不是外界。也就是說,他的軌跡,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考與學習:
-
他所能接觸到的所有訊息,都是出生在網路/AI 時代的普通人可以接觸到的;
-
雖然家境不錯,但他沒有走任何貴族路線;
-
雖然預測市場跟著今年的美國大選破圈,但在他創立的時候完全不是風口。
那有哪些特質,讓Coplan 成為現在的版本,我們培養下一代/ 未來創業家時可以參考呢?
我總結了4 點:
第一是「儘早建立對世界的認知」。 Coplan 14 歲時對加密貨幣和染色幣感興趣,對以太坊著迷,因為他認為“這是一種非常便宜、簡單的來創建可證明稀缺資產的方式,比如股票”,說明他在之前對稀缺、資產、股票都有了一定的認知,加上好奇心,這樣才能及時理解一件新事物的價值。
這讓我想到2 件小事。第一件是在我經歷過的教育裡面,小時候問長輩不懂的東西,長輩常常會回答「這個你還小,等長大自然就明白了」(現在我女兒有時在長輩那裡也會得到類似的答案)。但真實的情況是,小時候不明白,長大了也並不會自然明白?
第二件是我女兒現在接受的IB 教育,從托班、幼稚園開始就會讓小朋友去觀察、去理解周遭的世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五年級教室裡,看到小朋友在嘗試理解什麼叫做「通貨膨脹」,一個很形象的方式是每隔4 年用同樣的錢買到的漢堡越來越小哈哈
所以是有辦法幫助孩子儘早建立對世界的認知的,現在有AI 就更容易了,不會的都可以交給GPT ; )
第二我認為是「好奇心」。 P2P 檔案分享、下載(電驢、迅雷)應該很多人都使用過,但絕大部分人應該止步於此(包括我自己)。但繼續在社區中深入,了解到加密貨幣和體會到其和P2P文件共享的相似之處,則需要強烈的好奇心驅使。
我的理解是,孩子天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每一次對「世界的認知」,對「答案的探尋」都能得到滿足,這份好奇心就可以一直保持下去,而不是隨著長大而磨滅。
第三是自學能力。不管是挖礦、程式設計、產品設計,或是探索哈耶克和漢森的作品,這些大機率都不是學校來教的,而是跟隨自己的好奇心來自學。
第四是獨立思考能力。 2020 年的加密貨幣領域創業風口絕對是DeFi, DeFi Summer 更是帶來各種專案和協議的爆發性成長。 Coplan 一開始的專案也和DeFi 有點關係,但最終選擇了「預測市場」這條小眾賽道,在加密領域已經有6 年,沒有跑出來特別耀眼的專案。是這條賽道缺乏使用者需求嗎?不是,而是用戶在等待體驗更佳的產品方案。這背後,也是Coplan 保持獨立思考的結果。
這讓我想到了Peter Thiel 在《從零到一》裡面分享的,他面試創業者時最著名的那個問題:”What important truth do very few people agree with you on? (在什麼重要的真理上,很少人與你達成一致?
這個問題鼓勵人們思考那些可能不被主流認可,但自己深信不疑的重要想法。
不知不覺又寫了快7000 字。帶著好奇心自我成長的Coplan, 其實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全球化時代超級個體」的典型畫像,他的故事也給了我非常多啟發,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