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otian
距離 @babylonlabs_io 主網上線已有近1個月,不過預期中的BTCFi市場反應並沒有想像中熱烈。那麼,Babylon第一期質押過程中暴露出哪些問題呢? Babylon的永續生息敘事邏輯成立嗎? Babylon的市場預期影響被高估了嗎?接下來,說說我的看法:
1)Babylon的創新核心是採用Self-Costodian自託管的方式,讓用戶的BTC資產用腳本契約形式鎖定在比特幣主網的同時,能夠在眾多BTC layer2上輸出「安全共識服務」繼而得到其他擴展鏈提供的豐富收益。
這句話現階段只有前半句成立,的確Babylon的精密複雜的密碼學演算法架構,讓用戶可以自託管形式持有BTC的情況下實現額外收益的可能性,其他CeDeFi或Wrapped形式讓原生BTC突破原鏈束縛都需要有第三方託管平台,Babylon確實不需要。若錢包支持,用戶可以看到自己質押給Babylon協議的BTC依然顯示在自己的餘額內。
而這句話的後半句,目前只能算一個未成熟的「餅」。因為要把Babylon的安全共識轉化為服務並產生效益,需要有以下先決條件:
其一:要有大量的用戶,包括擁有較大比例投票權的Validators節點將BTC質押在Babylon部署在比特幣主網協議內;
其二:要聚合大量的LST資產,並產生強大流動性,以構成生態用戶、TVL等壯大的基礎;
其三:要有大量的新生layer2 POS鏈「購買」Babylon提供的安全共識服務,並提供可持續的Yield收益;
2)目前,Babylon協議只開放了第一期1,000個BTC的有限質押,只能算實驗性上線階段,但卻暴露了不少問題,這讓其同時具備以上三個先決條件充滿挑戰。比如:
1.質押過程和Babylon協議交互會產生較高的「交易費損耗」。
包括:質押網絡Fomo效應導致的網絡整體交易Fee飆升損耗,以及後續協議Unbond、Withdraw等操作產生的相應手續費。
以第一期質押War為例:若限定了每筆交易只能存入0.005個BTC,而且只有前5個區塊內交易有效。假設1個機構Validator要存入100個BTC,需要在1小時內,向鏈上發起20,000筆交易,且要比其他競爭者交易更早確認。這勢必會導致網路交易fee短時暴漲,極大增加質押者的成本,據了解礦工費比率超過5%。 (僅供參考,具體數據以官方為準)
2.Babylon存入的原生BTC及其生態可流通的Wrapped版本BTC並非1:1限定。
由於Babylon沒有直接流通的Wrap版BTC,在Babylon生態內流通的Wrapped版本BTC都是由一些參與質押的節點提供,包括: @SolvProtocol 、 @Bedrock_DeFi 、 @LorenzoProtocol 、 @Pumpbtcxyz 、 @Lombard_Finance 等等。這些機構Validators在Babylon質押若干BTC,但實際其聚合的Wrapped版本BTC 流動性要遠超其已質押BTC的數量(事實也需要擴大LST流動性的規模才行)。
這意味著,雖然Babylon協議能確保質押在比特幣主網上原生BTC資產的安全,但聚合平台上流通的各類Wrapped版本BTC的流動性風險和絕對信任,Babylon並無法保證。還得靠這些聚合平台做公開審計、合約透明等一系列信譽背書。
也就是說,如果把Babylon比方成Lido,用戶存入ETH之後不會有相應的stETH用於流通,實際流動性由Solv Protocol(SolvBTC.BBN)、BedRock(uniBTC)等聚合型平台提供。 Babylon則像一個部分儲備的央行角色,只會壓一點儲備金約束其流動性供給者(地方銀行角色),整體安全要靠中央和地方統一協力才能保證。
以上兩點問題決定了,Babylon在這場BTCFi的大浪洪流之中,只佔據一個「安全加固」的搭台角色,真正的好戲依舊要靠Solv Protocol、BedRock、Lorenzo、PumpBTC等聚合流動性平台唱響。
關鍵是,開局過於Fomo的市場情緒,會嚴重拉高這些參與者的進入“成本”,無疑加強了對後續Yield生息的“退出”壓力。
和Eigenlayer AVS服務市場的發展動態關乎Restaking賽道命脈一樣,Babylon安全共識服務輸出商業化的進展也成了Babylon必須要交出的市場答案卷。
3)那麼,Babylon「共享安全」服務範式,要如何產生永續性的Yield效益呢?在我看來,僅依托Babylon社會安全共識激勵演進的市場並不足夠,還需要另一個股力量來壯大POS鏈需求池。
換句話說,Babylon維持上下游經濟鏈的敘事邏輯不牢固,採購端」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假設一條新建構的POS鏈,要連接Babylon生態,Babylon先得由完整的節點Validators網路產生AVS服務,例如:Eigenlayer 在AVS即服務敘事確立了,提供了一系列包括去中心化Sequencer、預言機、ZK協處理器等服務。
而現階段,或許只是主網協議上線過於早期的緣故,Babylon並沒有成熟的商品化的服務。市場對於Babylon的期許貌似只有主動參與質押投票權爭奪,然後聚合流動性搞積分Point大戰,最終靠做大整體Babylon流動性市場蛋糕來共享溢出性紅利。這樣做也許可行,但靠堆疊市場預期來推動生態發展,會過於「被動」。有沒有「主動」的BTCFi生息方案呢?
有,我先前文章中有提到,Babylon本質上是透過經濟模型限制建構「社會安全共識」來給BTC layer2提供了一種「安全」批量化複製範式。還要一種依托ZK技術建構各類鏈基礎模組化組件來加強BTC layer2快速起鏈的「技術安全共識」複製範式。
以ZK通用架構應用鏈@GOATRollup 為例, @ProjectZKM 團隊基於ZK技術底層構建的通用型layer2框架,包括:底層zkVM通用執行層、Entangled Rollup Network共享可交互通信層、去中心化Sequencer共享層等,最終以通用化元件服務給layer2提供免跨鏈橋的Native跨鏈、統一流動性可交互操作中心。
相較Babylon,Goat把用戶的原生BTC鎖定在比特幣主網後,隨即提供1:1 Wrap版的BTC(goatBTC),並通過去中心化Sequencer原生挖礦收益(yBTC),並引入了Pendle債息分離等設計來豐富生息可能性。
可以認為,Goat Network類似於以太坊layer2體系中的「Rollup as a Service」服務方,可以輸出通用模組化範式擴大BTC layer2 POS鏈的規模,並提供了一套可持續的BTC收益經濟模型來確保其敘事的可落地性。
以上。
不難看出,Babylon的創新密碼學安全範式,最大的價值在於把原先分散的BTC市場流動性快速聚合起來,並形成生態發展勢能,核心流動性資本規模和效率是支撐其敘事成立底層邏輯。
要擴大POS鏈的規模效應,加大安全共識服務的商品化輸出,還是得靠zk技術為互補,以模組化共享Sequencer、Interoperability、DA等組件服務來推動。
至於Babylon究竟是被高估,還是被錯誤預期了?相信以上觀點能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