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Bittensor生態網絡效應與AI/ML開發者的去留抉擇

作者:seth bloomberg,Messari 研究員來源:@bloomberg_seth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由於最近大家都在討論Bittensor,我想分享一些我對它的看法和擔憂。

要讓一個底層協定成功,必須發展網路效應。這是吸引和留住用戶和開發者的關鍵。對於像以太坊這樣的智慧合約平台,網路效應來自鏈上的流動性和可靠的執行能力。對於Bittensor,目前其網路效應的來源是:

  1. 熟悉網路挖礦的AI/ML 開發者(即開發AI 模型和服務的開發者);

  2. 能夠吸收通膨拋壓的深度、流動的TAO 市場。較不成熟的網路通常會受到代幣拋壓的更大影響。

由於第2 點大體上適用於大多數加密網絡,我主要關注第1 點。詳細說明,第1 點產生的網路效應或飛輪效應是:新的子網路受益於經驗豐富的Bittensor AI/ML 開發者,因為他們持續產生高品質的輸出→ AI/ML 工程師受益於持續的TAO 通膨獎勵。希望TAO 獎勵的上漲與Bittensor 的AI/ML 人才一起,能夠繼續吸引更多的子網建構者,從而吸引更多的AI/ML 人才,依此類推。

無論你是看漲還是看空TAO,都值得探討這種網路效應可能如何崩潰。接下來就是討論這個問題。

情境1:TAO 通膨< 營運成本

AI/ML 人才被吸引到網路是因為他們收到的TAO 通膨獎勵超過了他們在Bittensor 的營運成本。數學很簡單:無需大規模籌集資金、獲取客戶或創造收入。你只需將模型整合到Bittensor 的子網路中並獲得TAO 通膨獎勵。基本假設是,基於當前(或預期未來)TAO 獎勵的價值,相對於你的(以美元計價的)開支,你將有一些正的利潤。如果上述數學計算不成立,那麼這是AI/ML 人才離開Bittensor 尋求其他機會的最簡單情況。

情境2:機會成本計算

假設你是那些厲害的AI/ML 開發者之一,在Bittensor 上挖礦。或者你是由兩三位AI/ML 開發者組成的小團隊,在Bittensor 上建立產品。在某個時候,你必須問自己:「繼續作為礦工在這裡運營的機會成本是什麼?」你知道留在Bittensor 的好處純粹是TAO 通膨獎勵和TAO 價格上漲。這一方的變數固定之後,你就要計算另一方:離開Bittensor 並啟動新協議的好處是否更大?我知道……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大逆不道,但如果你不考慮這一點,你就對自己不公平了。

Bittensor 已經意識到需要為子網路及其礦工提供額外的好處。動態TAO(在下一則推文中,我會連結Sami 的一篇文章,詳細解釋動態TAO)似乎是被認可的解決方案。

現在它處於測試網階段,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進入生產環境。透過動態TAO,每個子網路將有效擁有類似Uniswap V2 風格的資金池,其子網路代幣將與TAO 配對/定價。此處升級中的「動態」部分來自新的動態TAO 通膨模型:在子網池中質押的TAO 越多,分配給子網的TAO 通膨獎勵就越多,子網代幣的價格也越高。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交易。 AI 開發者可以獲得子網代幣的潛在收益,同時保留Bittensor 生態系統中的好處(即TAO 通膨獎勵)。

然而,將子網代幣與TAO 掛鉤對單一子網代幣的估值設定了一個人為上限。以太坊及其L2,或Helium 及其subDAOs,也有類似的代幣動態/關係。這就是機會成本計算的關鍵。如果你是那些厲害的AI/ML 開發者或有能力的子網所有者,為什麼如上所述地限制自己呢?為什麼不建立自己的協定或網路呢?我敢打賭,可能有一批創投已經厭倦了看那些乏味的AI 與加密項目,他們可能迫不及待地想資助你,並且可能給出的估值比擁有嚴格/僵化代幣設計的子網更高。甚至更好的是,你已經透過挖礦累積了大量TAO,做了些數學計算,認為你可以自籌資金啟動自己的協議,並嘗試吸引一些應用程式/用戶/收入,然後再考慮外部資本(在當今市場中,這種情況很少見)。

在我看來,這是Bittensor 長期以來的戰場——設計其機制、激勵措施和生態系統,以留住最優秀的AI/ML 人才。

我認為最近@mrink0 的一條推文也暗示了這個問題(如果不是,我抱歉地將其斷章取義了;如果有誤,請糾正)。在我看來,像Nous 這樣的人離開Bittensor 去建立自己的網絡,表明對某些Bittensor 構建者來說,目前留在Bittensor 的激勵無法與構建/推出自己的網絡相媲美。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