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律師:區塊鏈項目發行Token並不等於違法

作者:劉紅林律師

在絕大多數Web3從業人員的眼裡,去中心化可以沒有,但Token必須得有。

原因在於,區塊鏈除了技術底層支援的防篡改、隱私保護外,還能夠透過Token的方式對網路多方參與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激勵,實現按勞分配的理想狀態。除了這理想藍圖,Token被熱捧的另一個原因是其作為重要的融資手段,受到了廣泛關注。

2017年,中國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出台了廣為人知的“94文件”,對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做出明確限制,尤其是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面向公眾募資的行為,被明令禁止。在2017年,那時只需一份白皮書就能圈來上百萬美元的融資,整個產業瀰漫著一種狂熱、無序的氣氛。 94文件的推出無疑是合理的,因為其核心目的是防範非法集資、傳銷和其他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但這份文件也讓許多從業人員產生了誤解:只要專案發行Token,就是違法的,甚至會涉及刑事犯罪。這種觀點不僅在產業內外廣泛傳播,甚至一些法律從業人員和監管者也會持類似觀點。

然而,實際上Token發行並不是一刀切地被視為違法。關鍵在於Token本身的性質、發行物件以及依賴的專案本身的合法性問題。要確保合規運營,創業者需要深入理解這些方面的細微差別,才能真正避開法律風險。

Token類型很重要

Token的合規性首先取決於它的類型。根據業界慣例,Token通常分為功能型代幣(Utility Token)和證券型代幣(Security Token)。功能型代幣主要用於平台內的產品或服務,為用戶帶來使用上的權益,而不涉及投資回報。相反,證券型代幣則具備投資屬性,Token持有者期待從專案中獲取經濟回報。這兩種Token在法律架構下受到完全不同的監管。

功能型代幣的合規性通常較強,因為它們主要用於平台上的實際服務或功能,而不是作為投資工具。在一些司法管轄區,如新加坡和香港,功能型代幣的發行仍然是合法的。只要代幣的用途與平台服務掛鉤,沒有經濟回報性質,功能型代幣通常不會觸發嚴格的證券監管。例如,用戶可以用功能型代幣來購買平台服務、參與投票或享受獎勵,而不會因此被視為投資者。

然而,證券型代幣的監管要求就嚴格得多。以美國為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證券型代幣的發行設立了非常高的門檻,要求所有證券型代幣必須通過合規審查。若Token具備明顯的投資屬性,或代幣持有者期望從中獲得收益,那麼發行方必須遵守證券法。這種情況在中國也適用,94文件明文規定,未經核准的公開發行代幣融資行為,容易被認定為非法發售證券或非法集資。

區分代幣類型是Token發行的第一步,明確代幣性質有助於創業家選擇合適的合規路徑。如果創業者計劃針對國際市場發行Token,必須了解各國對Token類型的法律要求,並確保代幣發行符合當地法律規定。例如,Blockstack計畫在2019年透過美國SEC批准,進行了首次合規的證券型代幣發行(STO)。這個案例展示了符合美國證券法的合法代幣發行路徑。雖然流程複雜,但對於證券型代幣來說,合規是不可或缺的。而沒有採取合規路徑的項目則面臨巨大風險,如某些聲稱為「功能型代幣」的項目,實際提供投資回報,最終被認定為非法發行證券,受到了嚴格處罰。

Token募資對像很重要

除了代幣類型外,募資對象的選擇同樣至關重要。中國的監管政策對面向普通公眾的代幣融資行為採取了嚴厲打擊措施,尤其是透過ICO進行的公開募款行為,因為這類活動通常伴隨著虛假項目、資金盤和非法集資等風險。為了防範這些風險,監管部門明確要求,所有面向一般公眾的ICO行為必須停止,已進行的項目應進行清償。這意味著,在中國,代幣發行應避免面向一般大眾。

中國監管政策的出發點是保護投資者,尤其是那些不具備專業投資能力的普通投資者。公開面向大眾的ICO往往風險極高,極容易導致大量投資人蒙受損失,這也是94文件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較之下,合格投資者通常具備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向合格投資者募資,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風險。

在國際市場上,合格投資者的標準也非常嚴格。例如,在美國,合格投資者必須滿足特定的收入和資產標準,才能參與證券型代幣的私募融資活動。這種限制機制確保了只有有能力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才能參與代幣融資活動。例如,某區塊鏈專案方面向非合格投資者公開募資,聲稱投資其代幣將獲得高回報。這些投資者主要是一般民眾,最終大量投資人損失嚴重,平台負責人也因此面臨法律制裁。

Token計畫本身很重要

許多創業者容易陷入一個迷思,認為只要Token定義為功能型代幣,在募資對像上又相當克制,那麼自己的專案就組好了合規,萬事大吉。但實際上,專案本身的營運模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往往決定了整個專案是否符合。

比如說,中國對博彩等行業有嚴格的法律限制。例如,如果專案涉及博彩類業務,或透過虛擬貨幣進行類似博彩的活動,即便Token發行方式和募資對象符合規定,專案仍會被視為違法。例如,國內某區塊鏈專案涉及非法集資和賭博,被公安機關查封。該專案方在初期進行代幣發行時,並未面向一般大眾募資,但其專案本身卻透過虛擬貨幣進行賭博業務,吸引了大量中國用戶參與。儘管專案方在代幣發行方面規避了ICO風險,但其非法營運行為最終導致整個專案被封,相關負責人也面臨刑事責任。

同樣,某些區塊鏈項目採用傳銷式的營銷手段,透過Token激勵吸引投資者層層推廣,這往往觸犯了中國關於傳銷的法律紅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建議創業者:關注專案本身的合法性遠比Token發行本身重要。如果你的專案模式有潛在的法律風險,無論你Token發行多麼合規,專案的未來依然會陷入困境。

曼昆律師合規建議

Token在絕大多數的區塊鏈專案中,更像是錦上添花,這花能開的多漂亮,本質上還是要看你專案本身夠不夠紮實。從合規的角度來看,Web3創業家和以往的Web2創業者,從法律合規的角度而言,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為了有效避免Token發行中的法律風險,紅林律師給大家以下幾方面的小建議:

1 明確代幣類型

創業者首先需要確認所發行的代幣是功能型代幣還是證券型代幣。如果是功能型代幣,則必須確保其僅用於平台內的服務或產品,不具備投資回報性質。如果是證券型代幣,則必須嚴格遵守所在國家的證券法規,確保代幣發行符合相關要求。

2 謹慎選擇募款對象

Token發行時,創業者必須嚴格限制發行對象,避免面向一般大眾進行募款。尤其是在中國,公開募集代幣的行為極易觸發監管風險,因此將代幣銷售對象限制在合格投資者和持牌基金範圍內是一個有效的合規策略。

3 做好專案本身商業合規

專案的商業模式設計同樣至關重要。創業者應避免採用傳銷、資金盤等高風險結構,確保專案的服務模式符合法律要求。特別是涉及虛擬貨幣的博彩、賭博、非法集資等行為,一定要做好技術上屏蔽中國用戶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刑事責任。

總的來說,Token的發行並不自然意味著違法,但其合法性取決於多重因素,包括代幣的類型、募款對像以及專案本身的商業模式。區塊鏈產業的創新為全球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在探索這些機會的同時,創業者必須清楚地了解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要求,並透過合規的路徑推進專案發展。無論是功能型代幣或證券型代幣,創業者都應謹慎操作,確保自己的專案在法律的框架內行駛。因此,只有紮實的專案基礎和嚴格的合規控制,才能讓Token真正成為專案發展的助力,而不是法律風險的來源。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