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合夥人談「加密貨幣已死」的觀點與看法


原影片《Is Web 3.0 Dead?》由a16z合夥人Chris Dixon主講,他認為儘管加密貨幣面臨挑戰,但並不意味著技術的失敗。網路經歷過去中心化到中心化的轉變,Dixon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新潛力,能賦予使用者真正的數位資產所有權。未來網路服務應由使用者掌控,而非大公司。此外,他提到目前區塊鏈仍處於早期階段,雖然挑戰存在,但技術的發展和正確的政策能推動創新。因此,他對區塊鏈及其對互聯網的影響保持樂觀。

原文作者註:原影片《Is Web 3.0 Dead?》發佈於9月初,由a16z的合夥人、加密的領導人物Chris Dixon主講。自2013年加入a16z以來,Dixon不僅幫助塑造了公司的策略,還在2018 年創立並領導了Web3 和區塊鏈技術的a16z 加密貨幣。如今,他管理著超過70 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推動下一代網路的快速發展。那麼他如何看待“Web 3.0 死了嗎?”

目前加密貨幣確實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在美國的FTX 事件和韓國的Terra Luna 事件上。

儘管過去幾年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事情,但我並不認為加密貨幣已經死了。

事實上,每項創新技術都會經歷波瀾變化。直接將「技術的不當」推論為「某種技術本身不好」是不對的,因為技術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

大家好,我是Chris Dixon,a16z 的合夥人,同時也是加密貨幣基金會的創辦人和負責人。

在過去的25 年裡,我一直與網路產業緊密相連,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後來轉型成為一名創業家。我的第一家公司專注於網路安全,最後被McAfee 收購;我的第一家公司二家公司則專注於AI領域,最終被eBay收購。

自2006年以來,我還涉足了天使投資領域,並投資了一些知名的網路公司,包括Pinterest、Stripe和Kickstarter等。

2013年,我加入了Andreessen Horowitz,負責領導我們在Coinbase的投資。五年前,我們收購了Oculus的VR公司。從那時起,我便開始負責我們加密貨幣基金的業務發展和策略規劃。

在90年代網路的萌芽期,大多數線上服務都是單向的,我們稱之為「搞笑型」。那時的網站以前是去電子雜誌或數位宣傳冊,使用者主要是獲取資訊、社群媒體的概念幾乎不存在。

進入2000 年,隨著Web 2.0 的興起,我也投入其中。抗疫運動強調「讀寫」能力,催生了許多會議和部落格。核心思想是網路不應被動接收資訊的平台,而是一個互動的平台,使用者不僅能消費內容,還能創造內容。 Facebook、Twitter等社群媒體平台的興起,正是這理念的體現,它們讓網路成為一個真正的參與創意。

到了2000年代,網路型服務成為網路的主導。 Facebook、Uber、WhatsApp等,都是連結人與人的平台,它們具有強大的「網路效應」——用戶越多,服務的價值就越大。隨著這些服務的擴展,它們的影響力也隨之增強。

然而,我們面臨一個風險:網路可能最終被少數幾家大型科技公司如Google、亞馬遜、蘋果、Facebook等所主導。我認為,這對新興企業和整個社會的創新都不是好事。

網路最開始是想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將權力和財富歸還給普通用戶,而不是中心化在少數大型公司手中。

在傳統媒體產業,尤其是美國的電視和廣播,資源和收入中心化高度,由少數大頻道控制。 90年代,當我和我的許多同行開始涉足網路時,我們對網路的潛力感到無比興奮——它希望重新分配財富和權力,讓它們回歸到網路的邊緣,普通用戶。

在90年代,網路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這一點,但到了2000年代,這種去中心化的趨勢開始逐漸消失。

快進到今天,前五大科技公司涉足了納斯達克100指數市值的50%,互聯網上的流量和收入有95%以上中心化在這幾家公司手中,所有的趨勢表明這種中心化將會到來繼續加強。

同時AI的發展令人矚目,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將會進一步加速這種中心化。因為AI的技術需要掌握大量資金、數據和強大運算能力的企業,而這些正是大公司所擁有的。

在我的書中,我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基於區塊鏈的新一代網路服務。

簡單來說,這類服務旨在消除中間環節,例如「看門人」和「收費站」。以Facebook、Uber、Amazon、YouTube、Twitter 為例,這些平台都有資金流動,是廣告費還是交易費,它們都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這在網路產業被稱為「抽成率」。

而網路服務的“抽成率非常高”,通常在50%到100%之間,大部分流動的資金都進入了這些服務提供者的口袋。

此外,這些公司也掌控整個網絡,決定誰能訪問網絡,誰會被封號,決定演算法如何運作。他們經常改變規則,例如你貼的連結或內容類型可能會影響是否被或推薦降權,這些演算法是高度不透明的,由這些公司控制,而依賴這些網路的用戶和內容創作者,這卻毫無話語權。

這些中心化的服務商其實掌握了使用者的命運。這就是為什麼我看重區塊鏈技術的潛力,它能夠為網路帶來一種新的屬性——聊天。

區塊鏈是一個革命性的發明,它能夠實現許多功能,我將其視為一種新型的網路電腦。它們基於雲端,能夠執行多種任務,但其中最關鍵的是能夠賦予真正的數位資產的頭部。

以比特幣為例,最有趣的功能之一就是,私鑰的擁有者就是比特幣的真正擁有者,這種聊天在Twitter 或Facebook 上是不存在的。

就是說,我在Twitter 上增持了很多的追蹤者,但如果Twitter 的擁有者明天要決定關閉我的帳戶,明天我的帳號就不好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是這個帳號的真正擁有者這種在互聯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情況,無論是遊戲中的虛擬物品、社交媒體上的內容,還是你在PayPal 上的帳戶,在現有的互聯網主流模式中,用戶幾乎沒有真正的聊天。

而比特幣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用戶可以擁有數位資產。自從比特幣誕生以來,技術人員已經將這種比特幣概念歸類了更廣泛的領域,例如NFT。 NFT的核心理念是,你可以擁有一件藝術品、一個遊戲道具,甚至是一個代表社群媒體使用者名稱的NFT。在這種基於區塊鏈的新模式中,使用者可以真正擁有這些資產,而這些資產是不會輕易被增值的。

想像一下,如果我在社群媒體上擁有自己的用戶名和追蹤者名單,並且對某些服務不滿意,我可以帶著我的用戶名和追蹤者轉移到另一個平台。在這個區塊鏈的全新模式下,我可以擁有我的用戶名、追蹤者名單、數據,甚至可以擁有我為AI演算法提供的一組數據。而在現有的網路主流模式下,只有服務商背後的公司可以擁有這些資料和資源。

早期的網際網路協議,如電子郵件,也具備類似的功能。例如,新聞通訊(newsletter)的復興就是一個例證。許多記者選擇離開傳統媒體,透過Substack 等平台開設自己的新聞通訊。這是因為當你有了自己的電子報時,你就真正擁有了你的訂閱者名單,你就有了他們的信箱。 Substack等平台的抽成比例10%左右,這樣的低抽成也吸引了許多人使用它。

如果這些平台改變了規則,你可以選擇離開、轉向其他服務。基於區塊鏈的服務也完全基於相同的以太坊概念。

現在,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Web 2.0公司如Facebook擁有數十億用戶,而區塊鏈服務的用戶,若算上加密的人,也不過幾億。儘管使用新興的區塊鏈遊戲和社交媒體的用戶數量大約有數千萬,相對於整個網路用戶群體來說,仍然是一個較小的比例。因此,我們處於這個發展階段仍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我認為這與幾個重要因素有關。

首先,是基礎設施。例如,你現在玩一款基於區塊鏈的遊戲,其體驗與非區塊鏈遊戲還是有區別的。目前這些服務的基礎設施尚處於早期階段,需要一定時間來降低成本,提高使用者的體驗。但我對未來幾年可能出現的突破性進展充滿期待。

另外,在我的書中寫到區塊鏈有兩種文化:一種是投資性質的“賭場文化”,另一種是更注重技術發展的“電腦文化”。

賭場文化更關注代幣的短期交易,而電腦文化則致力於建立新一代的網路服務,這些服務將數位直播還給用戶,降低中間費用,並由用戶掌控,過夜是我們更願意推廣和投資的,但遺憾的是,目前賭場文化似乎激發了主導地位,這不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希望能有明智的政策和監管措施來抑制投機行為,同時促進科技的發展。不幸的是積極的是,美國近年來的這種一些政策決策實際上助長了不良風氣。

例如,上個月的Meme幣數量超過了50萬,儼然成了歷史新高。同時,監管政策卻對那些生產性的電腦文化行為施加了限制,這與我們希望看到的明智的監管政策背道而馳。我期待著這種情況能夠改變,最近也出現了一些正面的模式。

儘管加密貨幣領域遇到了一些挑戰,例如美國的FTX事件和韓國的Terra Luna事件,但並不能說明整個領域的失敗。

告訴我們歷史,每一項有趣的技術都會經歷波動,AI和神經網路自1943年以來已經存在了近80年,AI的概念也有很長的歷史。艾倫·圖靈在1950年發表了他的著名論文,描述了現在所謂的圖靈測試。儘管在20年前,像深藍這樣的西洋棋系統已經成為世界頂尖,但自然語言處理等其他應用的發展卻相對緩慢。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今年中,機器學習演算法在ImageNet 競賽中的表現逐漸接近並超越了人類水平,語言系統也在逐步改進。發展過程緩慢,但確實在兩年前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果你一直關注,可能會我認為人工智慧是一個新興領域,但它實際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領域,經歷了許多複雜。我認為許多技術都有這樣的發展軌跡,包括區塊鏈和加密貨幣。

技術可以用於好的目的,也可以用於壞的目的。一把錘子可以用於建造建築物,也可以用於破壞建築物;肥料可以用於種植作物,也可以用於製造炸藥。 AI可以用於製造炸藥。詐騙和騙局,也可以用來提升人類的創造力。區塊鏈同樣可以用於不正當的目的,但也可以用於創造一波新的網路服務,將資金和權力歸還給網路使用者。確保科技向善使用的方式就是明確設定規則。我認為,將特定技術的應用與技術本身混淆是個錯誤。在《Read Write Own》這本書中,我努力全面描述區塊鏈的生產性用途。從“這項技術有壞用途”跳到因此“這項技術本身就是壞的”是個錯誤。科技本身是中立的,關鍵在於政府如何引導這項技術的潛力走向正面的方向。

我的書《Read Write Own》講述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的潛力。多年來,我與許多人進行了關於區塊鏈價值和前景的對話,而在這些對話中,我發現很難單一次會議中解釋得很清楚,因為涉及到的知識背景往往是互聯網企業家還是共有的,但對於更廣泛的群體來說卻不是普遍認知的。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寫部落格、文章書籍都有幾個重要的價值。

首先,我希望能夠推動創業家,分享一些可能對他們有幫助的想法,促進他們的思考,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這項技術,讓他們以正確的方式思考,從而創造出更多有趣的創業者來與我們交易所。這樣,我們的對話就會變得更加深入,因為他們已經閱讀了很多內容,而我希望他們也能閱讀我的作品,這樣我們才能進入更高層次的對話。這在節省時間時間上非常有效。我們希望與最聰明人合作,而這些人總是希望閱讀有趣的內容。因此,這種方式有助於建立關係、分享知識,加速這個領域的發展。

區塊鏈的關鍵特徵是你可以建立新的網路服務,而這些服務可以是我們今天在網路上使用的任何東西,包括社交網路、遊戲、市場和人工智慧服務。這些服務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沒有轉帳和收費者,服務完全由使用者掌控,資金也流向使用者。

在我的書中,我想像了這些概念,提出了大約七個具體的領域,試圖一旦企業家建立這些服務,未來將會是怎樣的恐慌。例如,Google搜尋後,你需要點擊依賴進入廣告和付費牆獲利的網站。而在一個由AI驅動的世界裡,你將不再需要這些中間步驟。我們正迅速進入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中,許多創作者的傳統盈利模式可能會消失如果可以直接透過MidJourney 等AI 服務生成插畫,為何還要付費給插畫家呢?這些AI 服務來自用戶資料中心學習,但往往用於支付費用,這是令人沮喪的結果。

我擔心,網路可能會被少數幾個黨所主導,這將擠掉目前在網路上賺錢的許多人。因此,我預測在未來的3到5年內,我們將面臨一場網路危機,許多現有的人商業模式將會消失。

因此,故事協議的概念帶來了許多令人興奮的可能性,它為數位創作領域帶來了創新的商業模式。這個模式能夠將每個人的創造力匯聚在一起。例如,有人擅長編織故事情節,另一個人精於設計角色,再有人擅長將這些元素融合,甚至有人可能會分叉這些內容,創造出新的版本,形成開源軟體專案的方式。足夠手工製作漫畫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生成,只要創作者設定了規則,這些創作方式都是可行的。

故事協議允許精髓出售,你定義創作內容和條款,把它們記錄在區塊鏈上。區塊鏈技術在確保記錄不可篡改方面表現出色,每個記錄都與法律協議掛鉤,在可以有需要時透過法律實現執行。這種模式不僅依賴對區塊鏈的信任,也與現有的版權法體系相互關聯。

AI的參與也不會受到限制,你可以利用AI來創造或使用這些“樂高積木”,只要遵循區塊鏈中設定的經濟規則,你就可以以任何方式參與其中。這個系統為網路規模的創意貢獻和消費提供了可能,確保創意工作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在人工智慧系統可能取代或使用許多現有商業模式的今天,這一點尤其重要。

所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非技術人員的易懂指南,用簡單的直白語言解釋了互聯網的運作方式、互聯網的歷史、區塊鏈的潛力,以及我為何對這一切感到興奮。

這本書也是為政策制定者準備的,因為我在職業生涯早期就隱藏,當人們認為某項技術已經走到盡頭時,往往擁有最好的機會。

其實,我的職業生涯開始的時候,人們就和我說網路已經死了,在2003年和2004年成立了我的第一家公司,我發現我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機會就是在人們說某事事情已經死了的時候,我的經驗是,人工智慧有它的波動,網路有它的波動,加密貨幣有它的波動,如果你想等到情況改善再採取行動,你會發現自己正與一大群人做相同的事情。

無論是人工智慧、網路還是加密貨幣,它們都會經歷很多,但成功的關鍵在於這些波動中保持並敢於投資。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Cikey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