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股的預測與猜想

1.老馬也買光達,開始研究了,光靠純視覺這個自動駕駛方案,感覺不如鴻蒙智行的光達跟視覺的智駕方案更穩定。

特斯拉的方案中確實也加入了光達,但總體而言它仍然是視覺智慧方案。這種方案使用光達的方式和光達方案使用光達的方式還是有較大差異的。

兩者比較重要的差異在於對資料的處理不同。

我的認知是:視覺智慧方案是利用人工智慧模仿人腦對環境和駕駛的判斷來處理駕駛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但雷射雷達方案更類似傳統基於規則的處理方式。

正好這段時間,我讀了幾本人工智慧和ChatGPT的書。

以我的理解,在ChatGPT之前,一系列其它人工智慧(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方案之所以沒有現在這樣的成功,根本原因是人們一直在沿用一種長久以來形成的觀點進行研究,即:

讓機器學習就是要把人類總結出來的規律和規則餵給機器,這樣機器在每處理一個資料時都要去比對它儲存中的成千上萬條規則從而選出一個方案。

而現實世界中的規則是無窮的,尤其是一大堆「潛規則」很多時候只存在於我們的大腦,我們對它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們都很難用語言描述出來,更不要說把它輸入給機器了。

而GPT的方案則完全另闢蹊徑。它不告訴機器人類總結出來的規則,只是把真實數據和結果餵給機器,讓機器自己去比對、去調整參數,從而訓練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這樣做的結果是:機器為什麼能理解這個世界,它到底發現了什麼規律,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透過這樣的方式訓練機器確實可以在神經運算方面很接近人腦甚至超過人腦。

所以,我更傾向於視覺智慧方案是自動駕駛比較合適的方案,因為它達到的效果就像人類駕駛一樣,並且會比人類做得更好。

2.巴菲特最近頻頻減持美股,如何看待他的減持行為,是否他看到了什麼風險?

類似的問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分享過自己的理解。

我認為很多人是過度解讀老先生的行為了。

老先生不只一次在股東問答會上說過類似下面的話:

我說過我不會預測行情,也不會預測宏觀風險,但人們總是不相信。

老先生拋售股票的原因,我在前面的也列舉過,那些原因就是老先生自己說的,我可以再列舉一下:

– 因為旗下的保險公司需要現金防備風險

– 覺得一支股票的價格太高,可能遠遠超過其內在價值了

– 發現了比拋售的股票更值得買入的其它股票,或者需要現金收購很值得全資買入的公司

就是上面這些理由。

看完老先生的一些書,我覺得他很多時候講的就是很基本的道理,但大多數人都不在意這些道理、更不相信這些道理,更在意取巧、投機和走捷徑。

3.目前美股的整體水準處於歷史高位,道瓊指數不斷創新高,一旦美股調整,會不會泥沙俱下,個股普遍回調?

曾經的我會非常在意金融市場未來可能發生的一些金融風險,進而積極主動地去預測、去猜想,從而試圖規避這樣的大跌。

但今年看完老先生的書,我的內心平靜了很多,對這些可能風險的恐懼小了很多,也少了很多預測和猜測的衝動。

有時候即便去做一些預測和猜想,更多的已經是把它當成一種隨性的行為而沒有那麼執著和認真了。

這恐怕是我這麼多年在內心收穫的最多、最無價的瑰寶。

說回提問。

美股肯定會有調整甚至會發生股災,但在什麼時候,跌幅多少,不好預測,可能是明天、或者是來年,再或者是更遠的若干年。

但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

如果投資美股個股,那就看這個股票現在的價值會不會被股價透支太多。

如果這一點很難判斷,那不妨抽像一點,想想這個公司有沒有可能在未來繼續領袖群雄,再度輝煌?

如果這一點也很難判斷,那就看看這家公司的領導者是不是幾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人間奇才?

如果投資美股指數,那就想想現在的指數表現會不會大大超過了美國經濟的實際情況?

如果這一點很難判斷,那就想想長期看美國經濟的未來會如何?

無論是美股個股還是美股指數,其終極判斷標準我認為就是巴菲特老先生說過的那句話,並且我在文章中也分享過,現在再分享一次:

只要美國堅守市場經濟,堅守法制,美國的企業就能持續創造奇蹟,也能持續創造財富。

所以,如果我們判斷美國能做到這兩點,那即便美股碰到風險,那也是暫時的,終有一天會再度輝煌,現在只用考慮自己能不能承受這個短暫的風險;如果我們判斷美國不能做到這兩點,那就毫不猶豫地離開美股。

我閱讀的幾位前輩大師只衡量自己能不能承受可能的風險,而基本上都忽略風險什麼時候來、風險的嚴重程度會怎麼樣。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