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muel QIN,OKG Research
「以太坊怎麼了?」「這個話題在近來行業活動上頻繁被人提及,市場上沽空的聲音也不在少數,從加密行業創新應用的溫床到鹽鹼地,以太坊似乎正在和行業熱點和過往價值解離。從DeFi Summer時期風光無兩,以太坊擴容問題也一直如影隨形,高昂的手續費、交易擁堵等問題越發明顯,對公鏈擴展性也提出迫切的需求。
*OKG Research, Data source: Ethereum Gas Consumption from 200101~241024 from https://www.oklink.com/data/
自圍繞以太坊推出OP和ZK兩大擴容流派悉數登場,借助以太坊主鏈來確保自身安全性,就當前幾大Layer2的公鏈數據來看,TPS有提昇明顯,L2交易費用顯著下降。
*OKG Research, Data Source: https://l2beat.com/scaling/activity
*OKG Research, Graph Source: https://www.growthepie.xyz/fundamentals/transaction-costs
但兩類主流擴容路線在行進中,並未真正帶動以太坊用戶大規模成長,從日活來看自2021年~2024年趨於平穩。而相反依賴L2也加劇了流動性進一步分散,以太坊生態系的使用者進一步分離。其中部分L2在特定賽道加持下吸收了更多生態用戶,和主鏈的競爭也愈發明顯。
OKG Research, Data Source: https://tokenterminal.com/ Active Users from 240101~241031
這樣的競爭也加重了L2和主網的利益關係割裂,在EIP 4844部署之前,L2需要向主鏈發送以call data的形式永久存儲的交易數據,則需要向以太坊支付高額的gas fee,這部分約佔整個L2支付費用7~8成。在EIP 4844上線後,交易資料僅需放在區塊攜帶blob中,且在完成驗證的一段時間後即可自動刪除,極大降低了儲存成本。
*OKG Research, Graph from https://hackmd.io/@luozhu/SyleCcpti
從Rent Paid to L1的圖表中也可以發現L2需要向以太坊支付的費用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同時由於L2承擔了交易執行的角色,MEV這部分收益也無法傳導至主鏈,那麼本身主鏈PoS的質押者權益顯然會受到費用降低而被削弱。
*OKG Research, Data Source: http://growthepie.xyz Rent Paid to L1
此外,從交易最終性來衡量,不同類型的L2間互通性非常弱,互動往往需要透過以太坊主鏈實現,這使得用戶鏈間互動的摩擦成本居高不下,用戶體驗也相對受限。
這樣似乎喪失了原本利用L2實現以太坊擴展的一體化願景,相反地加重了L2間的彼此割裂。儘管在擴展性和交易費用上有顯著改善,L2網路的流動性被分割在多個子網路中,用戶在各L2之間轉移資金的摩擦成本較高。各類L2 需要對以太坊現有敘事和應用做複製粘貼,缺乏真正能夠「破圈」的新賽道,這限制了它們在特色應用來吸引全新用戶群。
而新公鏈則可以在本身技術架構設計上規避這種情況,相較於現有的L2解決方案,新的L1公鏈透過全新的共識機制、模組化設計以及對使用者體驗的最佳化,能夠更好地解決目前公鏈面臨的性能瓶頸,如Aptos、Sui等。
這些Layer 1公鏈透過獨特的共識演算法和高效能節點網絡,提升了不僅在可擴展性上表現出更強的能力,更為便宜鏈上交互成本,還透過高度的跨鏈兼容性,嘗試吸引來自分散在不同公鏈生態的用戶,支援更多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對於消費級應用的支持,嘗試融入更多樣化的消費級應用場景而不僅僅只針對金融性場景。這些新功能將有助於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普及,並帶動更多產業的參與。
然而,新L1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開發者社群和使用者基礎,這往往需要大量的市場推廣和激勵措施,增加了初期成本。它們也面臨建構開發者生態和使用者社群的壓力,需要平衡鏈上效能、去中心化水平和安全水平,如宕機、崩潰停止出塊也是壓力測試中需要面對的工程檢驗。
隨著L2和新L1公鏈的競相發展,加速公鏈生態的膨脹,用戶迫切需要一個聚合的「門戶」來快速連接Web3網絡,但前文的敘述也不難看出,不同鏈採用的技術架構也不盡相同,需要強大的技術背景,為不同的鏈提供技術解析和接取服務。
在未來,跨鏈遷移和聚合將成為區塊鏈產業的常態,用戶也將能夠在更多的選擇中獲得更好的互動體驗和交易安全性。
作為由資料建構的鏈上世界,多鏈瀏覽器是產業參與者用來洞悉鏈上世界重要工具,這其中會需要囊括面向專案方、開發者、C端使用者等不同維度的產業參與者。但一般生態瀏覽器變現方式有限,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生態基金會的支持,且生態站位也決定了普通生態瀏覽器往往是單鏈的形式,生態瀏覽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用戶縱向深入探索,但隨著公鏈數量的增多,缺乏能橫向聚合多鏈資料的平台,則明顯無法滿足當下使用者的需求
而縱觀現在多鏈瀏覽器,展現形式也更偏重單獨展示,用戶無法透過簡單地址搜尋來智慧定位具體在哪條公鏈上,這樣則導致鏈上資料呈現被分隔,無法透過統一平台來聚合相關資訊。切換的摩擦成本也對應的需要用戶同步管理分佈在各平台上的帳戶訊息,無法準確聚合離散的鏈上資訊。
同時,針對主流公鏈生態(EVM相容鏈,Cosmos生態鏈,UTXO等)客製化的高度模組化技術架構;結合用戶需求和市場熱點,更多需要訂製化的異質連結入也是用戶迫切需要的。但考慮到公連結入的技術成本,不同的鏈上資料也存在一定主次關係。
以OKX Web3 Explorer為代表的聚合多鏈瀏覽器則在嘗試聚合多鏈信息,結合自身與行業各生態共同發展的定位,開放地平等接入各類型公鏈,用戶能透過同一帳戶和門戶觸達50+公鏈各類數據,大大減輕了使用者在多鏈資訊聚合方面的負擔。
整合的入口也是廣泛觸達活躍用戶最佳途徑,透過向用戶提供各鏈的基本信息,一定程度上能激發用戶的好奇心,推動用戶嘗試切換多樣的公鏈生態,促進推動不同生態流動性和生態應用的融合。
長期來看,多鏈整合趨勢將促進區塊鏈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應用擴展,並推動一個開放、協作的生態系統發展。這不僅為使用者在Web3的探索提供便利,也將為一個更開放、包容的鏈上世界整體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