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道說區塊鏈
這幾天文章最後的留言中,許多讀者都談到了對以太坊本輪表現的失望。
其實不只這些讀者,我自己也多次在文章中表達我的失望。
但失望歸失望,我們還是要理性分析背後的原因:
它到底是以太坊本身的問題?還是整個生態的問題?
如果是以太坊本身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是否在其它的區塊鏈專案中得到了解決?
先說我的結論:
我依舊持有以太坊的部位,一點都沒有變,更沒有把以太坊換成其它的智能合約區塊鏈代幣;並且我依舊長線看好以太坊。
我記得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不只一次談到我評價一層區塊鏈專案的三個標準:
它運作上的去中心化程度如何?
它的社區如何?
它的團隊如何?
今天,我的評價標準依舊不變。
依照這三個標準,我得出的答案就再簡單不過了。
在所有支援圖靈完備智能合約的一層區塊鏈中:
以太坊在運作上的去中心化程度最好,而Vitalik依舊在極盡所能地推進其進一步去中心化。
它的社區依舊最強大,最有凝聚力。
它的團隊依舊矢志不渝地繼承著中本聰的思想,依舊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專案的前進,儘管這個難度越來越大,步調越來越蹣跚。
以太坊一點都不完美,而且問題多多(例如被抨擊基金會不透明、越來越官僚……)。仔細研究一下,說不定能找到100個甚至1000個缺點。但我還是要說,環顧整個加密生態,我實在找不到第二個智慧合約公鏈在這三方面超過了以太坊。
不少文章詬病的某些以太坊的「問題」在我看來根本就不是以太坊的問題,例如有人抨擊以太坊團隊不注重應用的建設。
應用的建置就不應該是以太坊關注的重點。以太坊團隊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建立好一個最去中心化、最中性、最抗審查的基礎設施,築一個“好巢”,讓任何一個鳳凰(應用)飛到這個巢裡都能安居樂業。
至於這個「巢」能引來什麼鳳凰(應用),那就交給全世界創造力無窮的駭客和極客們去吧。
再例如有文章詬病以太坊的價值捕獲被第二層擴展拿走了。
這就更沒有必要擔心了。
第二層擴展依舊是以太坊生態,它的安全性最終還是要靠以太坊來保障,這決定整個生態價值最終還是會回到以太坊。只不過價值會先去到二層擴展,然後再外溢到以太坊。這只會讓整個以太坊生態更強大,門檻更高。
有不少讀者談到以太坊的幣價表現不如其它一些區塊鏈,覺得那些區塊鏈有可能長線潛力超過以太坊。
我一向不會用短期的價格表現來衡量一個專案的長期潛力。
如果回顧以太坊的成長歷程,我們就能體會到它走到今天被稱為「智能合約公鏈之王」的艱辛和磨難。
這其中經歷了多少事故,多少衝突,多少攻擊?
它一直都被聚光燈緊盯、它的任何一個問題都逃不過審查。
沒有這種上刀山、下火海煉獄般的磨礪,它不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
這種煉獄般的磨練不僅是對專案本身的挑戰,更是對專案團隊、專案社區,尤其是精神領袖的挑戰。
當我們思考一個專案是否有可能挑翻以太坊的地位時,我們不妨想想:
當那個專案坐上「王座」時,它經不經得起以太坊經受的那些考驗?它的團隊、社區和精神領袖都無法熬得住以太坊曾經遭遇的煎熬?
「王座」不是那麼容易坐上去的。
如果一定要問為什麼以太坊的價格在這個週期比不過其它某些區塊鏈代幣?
我認真想了想,假如我們單純看應用,好像除了MEME幣在其它某些區塊鏈表現很活躍之外,我想不到其它新的應用了。
可MEME幣算是應用的創新嗎?即便算,它能長久持續下去嗎?
如果一個專案代幣價格的上漲不是來自於一個能夠長久持續的應用創新,那我會把這種價格上漲視為短期的市場波動而不會把它視為改變專案長期潛力的根本要素。
所以我會忽略這種短期的價格比較。
其實在本輪週期中,最讓我驚豔的是比特幣的創新,尤其是以銘文為首的一批協議的創新。但非常可惜的是比特幣生態在協議創新之後,在應用創新方面後續幾乎熄火了。
縱觀整個加密生態,在本輪週期中,應用創新方面乏善可陳。
回到我在文章開頭提出的幾個問題:
它到底是以太坊本身的問題?還是整個生態的問題?
我的回答是:導致本輪週期以太坊價格萎靡的根本原因是應用創新的貧乏,但這個問題不僅是以太坊生態的問題,也是整個加密生態都面臨的問題。
如果是以太坊本身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是否在其它的區塊鏈專案中得到了解決?
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在其它區塊鏈生態中同樣也沒有解決。
其實說到價格表現的比較,我思考得更多的是為什麼在本輪熊市中以太坊相對比特幣的價格在不斷走低———-從上一個牛市的1個比特幣換大概15個以太幣到現在1個比特幣能換超過20個以太幣了。
我覺得這裡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應用創新的缺乏。
美國政府在本輪週期中對機構投資者鬆綁之後,機構投資者開始虎視眈眈地盯上了這個生態。
但當他們發現整個生態應用貧乏、用戶稀缺,幾乎找不到他們能理解的「應用價值」後,他們能投的還有多少?
總不能讓貝萊德這樣的機構去買MEME幣吧?他們恐怕也不會對沒有什麼價值賦能的DeFi代幣感興趣。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它們能買的、風險可控、流動性好、共識度高的幾乎就只剩下比特幣了。
依照這個邏輯,比特幣價格相對其它代幣的一騎紅塵就容易理解得多。
但我認為這肯定不是常態,因為加密生態不能總是依賴比特幣。未來加密生態要能實質改變我們的生活,必須要有真正的應用創新,必須有新的商業模式。而這些創新我依舊認為最有可能發生在以太坊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