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匿名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在賽博朋克郵件列表上分享比特幣BTC 白皮書16 週年。
中本聰在2008 年10 月31 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一直在研究一種完全點對點的新電子貨幣系統,沒有可信賴的第三方。」對等電子現金系統。 「在那裡,他從理論上定義了一種無需中介的全球支付方式。
這份只有9 頁長的文件是一個永遠改變金錢構思方式的體系的先驅。因此,為一個由迄今為止從未見過的組合組成的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並概述了創建數位貨幣的提案,該提案獨立於一直主導傳統金融體系的傳統銀行實體。考慮到當時已知的經濟狀況,中本聰提出的方法將是完全革命性的。
關於白皮書的第一則訊息。
這是數位貨幣生態系統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特別是由於該提案的啟動所產生的影響,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但其中大部分仍然完全有效。在這個新的周年紀念日之際,讓我們回顧一下與白皮書內容相關的三個關鍵點,這些關鍵點向傳統系統提出了更重要的問題。
在以數位貨幣運作的前提下,中本聰提出的支付系統與傳統上由銀行實體執行的流程不同,指出不需要第三方來調解操作,並將每個人變成其資金的完全託管人。
這個想法是透過去中心化網路進行直接轉賬,避免雙重支出,使用其價值來自於對系統的信任及其編程稀缺性的貨幣。隨後提出了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以反對引發2007 年和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銀行經濟模式。
因此,基於中央銀行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可操縱性以及資本的無限發行,白皮書第一段寫道:
網路商務幾乎完全依賴金融機構作為可信任第三方來處理電子支付。儘管該系統對於大多數交易都運作良好,但它仍然存在基於信任的模型固有的弱點。
兩個月後,比特幣正式推出,從那時起,這種數位貨幣甚至在程式設計世界之外的人們中也開始流行,為全球和全球化的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該生態系統的資本已經超過2 兆美元。
這樣,不僅可以在不需要金融機構或可信任第三方的情況下「儲存」比特幣,而且現在一個人可以成為自己的銀行。從這個角度來看,比特幣持有者不應該擔心「金融corralitos」、沒收、保險箱被盜,以及如果法定貨幣存放在銀行的話,這些事情會繼續發生在法定貨幣上。如果用戶真正充當自己的銀行,而不放棄私鑰的保管,那就可以了。
不再需要相信銀行
隨著比特幣提出的資金管理變得更具吸引力,與金融機構用來永久中心化控制資金的方式不同,白皮書提出的最重要的變化之一與信任有關,該術語在文件中強調了。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基於加密貨幣證明而不是信任的電子支付系統,允許任何兩個感興趣的各方直接在彼此之間進行交易,而不需要可信賴的第三方,」中本聰說。他強調了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需要相信當局能夠控制貨幣供應並保護人們的資金。
這個解決方案的出現得益於新系統的去中心化願景,這不僅使人們更容易獨立管理資金,而且還確保資金不會被重複使用。現在,有了這種可能性,人們越來越普遍地質疑傳統體系所需的信任,而傳統體係常常因破產、金融崩盤和管理不善而被欺騙。
儘管如此,金融機構還是建立了一個環境,客戶必須遵守荒謬的限制,例如不戴帽子或打電話,而他們對自己的系統幾乎盲目信任。這凸顯了雙重標準:客戶被視為潛在的犯罪者,而聲稱照顧他們資金的同一家機構可能存在風險過高的行為,誰來監管銀行?
中本聰的提議基於去中心化且經過驗證的信任網絡,滿足了對系統的需求,該系統不僅安全,而且無需第三方乾預即可重新建立各方之間的信任關係。
白皮書與KYC 相對立
比特幣白皮書指出,數位貨幣充當點對點支付系統。與現金類似,這意味著當一張鈔票從一個人手中傳遞到另一個人手中時,一個人不可能確切地知道在不同流通時間其各自的所有者是誰。
因此,儘管比特幣網路中的所有操作都記錄在由節點支援的去中心化資料庫中,但這些交易僅與儲存資產的錢包相關聯,並以字母數字代碼表示。因此,任何操作都不會涉及操作者的個人資料。
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可追踪,因為目前安全組織和機構擁有追蹤比特幣交易的工具,只要假設這些交易與非法行為有關。然而,中本聰提出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人們不會被迫向國家提供有關其持有的數據或資訊的可能性。
硬體錢包(照片)是儲存比特幣私鑰的安全方式。來源:Mingis/stock.adobe.com
從這個意義上說,比特幣白皮書提到“中介成本增加了交易成本並限制了最小實際交易規模”,這揭示了對中介機構幾乎不必要的信任。
因此,該文件反對“了解你的客戶”,即“了解你的客戶”或“KYC”政策,該政策已成為傳統金融領域的標準,並且來自銀行,因為銀行急於防止欺詐和洗錢。他們自己實施詳盡的程序來驗證客戶的身份。
那麼,KYC 可以被視為一種機構不信任的形式。要開立帳戶,客戶必須提供個人資訊,向實體表示信任,諷刺的是,實體卻透過要求此類保證來表現出不信任。對於與比特幣相關的公司來說,這種動態已經加劇,這些公司的去中心化有望消除中間人的身影。
白皮書的敘述是對未來的大膽願景,在這個未來中,個人可以在沒有中央當局監督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然而,KYC 在加密貨幣領域的表現帶來了一個關鍵的困境:如何在一個似乎複製了傳統金融體係不信任動態的系統中建立信任?從這個意義上說,任務仍然懸而未決:維護隱私並重新評估在技術和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交織在一起的世界中信任和可靠意味著什麼。
隱私是主要承諾
隱私是比特幣的主要優勢和貢獻之一,只有當私鑰的保管權轉移給另一個人或實體並且中心化交易所所需的個人資料被移交時,隱私才會消失。因此,始終建議將自我託管作為保留這一特徵的一種方式,這是賦予數位貨幣生命的哲學的一部分。
然而,交易所和其他加密貨幣相關服務對KYC 的使用有所增加,這提出了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真的不再需要信任一個機構嗎?
有許多用戶出於方便或無知,在交易所用BTC 進行交易,並將其保留在那裡,而沒有將其提取到自我託管錢包中。其他人則自願將比特幣及其數據轉移到一個平台,這讓他們有興趣在上面存入硬幣。
但這樣一來,白皮書提出的「做自己的銀行」的格言就失效了。
儘管如此,任何有興趣維護高水準財務隱私的人都應該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自己的身分與某個地址相關聯。中本聰意識到這一點,寫下了有效且完全適用於今天的建議:
(…) 每筆交易都應使用一對新的金鑰,以避免連結到同一所有者。對於多條目交易來說,某些繼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這必然表明它們的條目屬於同一所有者。風險在於,如果密鑰的擁有者被洩露,連結可能會洩露屬於同一所有者的其他交易。
資訊來源:0x資訊編譯自CRYPTONOTICIAS,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0X簡體中文版:比特幣白皮書發布16年後的有效性探討:三大關鍵因素